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心理原因与教育引导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oton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比例远高于汉族大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心理原因较多,调查发现,心理特征呈现易受群体压力影响、乐群性高、爱幻想、喜欢退避和容易合理化的的学生,信仰宗教可能性更大。高校应通过开展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消除宗教神秘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环境,避免群体压力而信教;提高大学生心理适应力,减少对宗教的精神依赖。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心理原因教育引导
  目前,各高校学生中宗教信仰的人数比例在10-20%,但少数民族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比例高达60%,个别地区高校达到79%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学生宗教信仰形成的心理原因,也是基于教育部2014年度人文社科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教育引导》的研究需要,笔者在2015年着重对南昌工学院本、专科和民族预科教育基地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了调研(也包括部分汉族学生),并从个性特征、行为方式、情绪调节和群体压力等心理因素进行分析,意在帮助引导少数民族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
  一、调查对象、方法与结果
  1.对象。本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000份,收回有效问卷882份。有效问卷中男生403人,女生479人;涉及到38个民族,其中藏族119人、汉族104人、回族88人、维吾尔族83人、蒙古族60人、哈萨克族44人,其他少数民族学生384人。刚入校半年的学生756人(预科生421人,统招本专生335人),入校一年半(本专科二年级)的学生126人。
  2.量表的使用。采用祝蓓里等人修订的《卡特尔16种人格测试量表》、肖计划编印的《应对方式问卷》和焦慮自评量表SDS,采用团体测试。数据采用人工输入。
  3.数据分析。使用SPSS16软件包进行运算分析。
  4.调查结果
  (1)宗教信仰分布情况。
  根据表1可以看出,男生信仰宗教的比例略高于女生,汉族学生信仰宗教的比例最低,民族聚集地宗教信仰比例超过50%。
  (2)宗教信仰与个性特征。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个体的性格特征中的乐群性在宗教信仰的差异方面有显著性意义(P<0.05),独立性在宗教信仰的差异性上不存在显著意义(P>0.05)。也就是说乐群性高的人,对人更热情、随和,易于建立社会联系,在集体中倾向于承担责任,更容易形成宗教信仰。
  (3)宗教信仰与个人行为方式。
  从表3中可以看出,是否有宗教信仰在幻想性、退缩和合理化三个因子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意味着具有宗教信仰的人员在行为应对方面更倾向于幻想、退缩和合理化应对。
  (4)宗教信仰与焦虑情绪状态。
  从表4可以看出,有宗教信仰的学生焦虑自评得分普遍高于无宗教信仰学生的焦虑得分,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因问卷调查安排在期末考试前1周,学生无论是否有宗教信仰,焦虑水平SAS的标准分都接近我国轻度焦虑的临界分数(50-59)。
  (5)宗教信仰与父母教养方式。
  从表5和图1可以看出,父母的宗教信仰取向是学生形成宗教信仰的重要因素,父母双方都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92.84%的孩子也会形成明显的宗教信仰。同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宗教信仰的形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不是很明显,且在不同的家庭中呈现的规律性不明显;无信仰的家庭中娇宠型的教养方式中学生信仰宗教比例高;在父母一方或双方都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中,冷漠型的教育方式影响下的孩子信仰宗教比例为100%。
  (6)宗教信仰与同龄人的宗教信仰取向。
  通过表6可以看出,同龄人的宗教信仰取向与个体是否信仰宗教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周边朋友圈(老乡或同学)信仰宗教的人越多,本人信仰宗教的可能性越大。
  二、心理原因分析
  学生宗教信仰的形成,是一个典型的态度形成过程,包含认知、认同等心理加工过程,受到多因素影响。有学者总结了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原因有归属和爱的心理需求、缓解压力、满足好奇和从众心理的驱使。
  1.信仰宗教与心理需求的满足
  目前的研究倾向于认为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为了释放爱和获得归属需求。一些学者认为大学生热情、随和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的心理特点,使得大学生更容易被宗教团体开展的募捐和赈灾等慈善活动所吸引。本次调查的数据也显示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乐群性显著高于没有宗教信仰的学生。也有一些学者认为“在信教大学生中65.8%的人认为,教堂、寺院是人们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自己隐私的最佳对象”。笔者认为此种心理需求的满足较符合西方宗教情景,在我国实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大学生在校期间不得参加宗教活动和组织,遇到情感困惑时,很难即时性得到心灵的抚慰和心灵的寄托,故而笔者认为心理归属需求的满足虽然是学生信仰宗教的一个原因,但不一定是学生信仰宗教的主要原因。
  2.信仰宗教与缓解心理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韦纳(B.Weiner,1974)认为,人对成败按三个向度(因素来源、稳定性和能控制性)六类因素(能力大小、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和其他)进行解释。如果个体认为失败是由能力造成(内因、稳定、不可控),那么他容易产生自卑感;如果个人将失败归因为运气(外因、不稳定、不可控),不用为失败承担责任,那么他不会做出改变。宗教中的“世事轮回”等教义,在不同程度上都将失败归因到运气、“轮回”等外界不可控因素,虽然可以缓解心理压力,但是并未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育引导
  青年学生产生宗教信仰的因素众多,有个性特征、行为模式等内因,也有社会、家庭、朋友的影响等外因。为此,高校要结合大学生思想和心理规律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促进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信仰。
  1.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正面讲授宗教知识,消除宗教神秘感   好奇是最好的动力。一些学生最开始关注的是宗教人物、宗教典故和宗教节日,带着好奇的心态跟随同学或朋友参加宗教聚会,在活动中接受了布道,从而信仰宗教。当代青年学生“求新探异”的好奇心强,高校要抓住这一特点,通过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对科学知识的探求上,消除宗教的影响。毛泽东说“有了科学知识,迷信自然就可以打破,没有这一招,他还是要迷信的” 。大学生有一定的辩证思考能力,高校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在必修课中设专题,运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正面讲授宗教知识,使学生了解宗教产生的原因及历史,理解宗教的本质,清楚其历史价值和当前政策,引导学生通过辩证思考,消除宗教的神秘感。
  2.防范宗教渗透,营造和谐校园环境,避免“被动”信教
  很多少数民族学生是受长辈的影响,由开始的“被动”信教,最后变成主动信教。在社会层面,一些地方已经出台法规禁止父母引诱或强迫孩子信教,如新疆出台了《自治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条例》强调,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亲属不得“组织、诱导或强迫未成年人参加宗教活动”,否则任何组织或个人有权制止,并向公安机关举报。在高校层面,避免学生被动信教到主动信教,一是要高度警惕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宗教渗透,采取得力措施,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在学校进行宗教宣传和宗教活动;二是要教育信教学生不在学校进行宗教活动,严格执行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三是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和谐校园环境:广泛开展文体、科技活动,充实学生精神世界,引导学生尊重科学、信仰科学;促进多元文化交流,具有宗教信仰和不具有宗教信仰的学生要混班混寝,促使不同文化得以交流、碰撞和升华,弱化宗教影响;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校园内形成“五个认同”即认同伟大祖国,认同中华民族,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国共产党,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能量,使学生自觉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3.做好帮扶工作,加强心理辅导,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宗教是在对“自然”的无知和畏惧的情况下而衍生出来的超自然力量。调查显示,面对问题逃避和合理化的人员更容易信仰宗教。高校要做好帮扶和心理辅导工作,提高学生适应能力,减少对宗教的精神依赖。具体而言:一是教师要坚持“以生为本”,教师要在学习、生活等方面主动关心学生,帮助少数民族学生克服学习困难,赢得自信;二是要發挥学生互助作用,在学生中开展一对一,手拉手的爱心活动;三是建立和完善资助体系,帮助少数民族学生解贫脱困,要公平、公正、公开地开展阳光资助,使学生们感受到国家、社会和学校的温暖;四是加强心理辅导,开设心理课程、团体辅导和素质拓展活动,提高学生适应能力。这些工作必须扎扎实实、一点一滴、真心诚意地做,不仅可以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适应能力,而且有助于转变他们的宗教信仰。
  马克思说“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漫长的历史,在社会主义社会也将长期存在”。为此,我们一方面要长期执行国家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另一方面还要坚决贯彻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宪法规定,同时更要掌握信教学生的心理规律,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历史观和民族观引导少数民族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宗教观念。
  参考文献:
  [1]贺彦凤,张丽. 论新时期大学生宗教信仰的教育与引导【J】教育与职业 2009(32).
  [2]张炳兰.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原因及引导策略【J】南都学坛 2010,30(5).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2014年度一般课题《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宗教信仰与教育引导——以南昌工学院为例》(批准号:14YJAZH089)成果之一。
其他文献
摘 要:会计档案是一门特殊的档案,我国境内每个机关团体还有企事业单位都要按照相关法律建立自己的档案管理体系,无论能否建立档案机构,是否可以配备档案工作人员,都会形成会计档案,都要遵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和标准,严格做好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工作。  关键词:会计档案;鉴定;销毁;新方法  为了更加规范的进行档案管理工作,让其可以在服务经济建设中发挥出更好的作用,国家档案局以及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校音乐专业音乐教育方向现行的钢琴、声乐、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四种专业技能课程的分析、思考,研究出以分科+配合的新思维、新方法,整合教师资源,利用各科课堂优势,有分工、有配合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音乐教师教育人才的方案。为音乐教育方向学生的钢琴综合能力培养提供一种可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即兴伴奏;边弹边唱;声乐  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 )本
期刊
摘 要:地名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作为丰富地点历史的文化符号,地名的意义在人们看来通常是它本身字面意思,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理解地名的意义,以温州市各地区地名为研究对象,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要素,运用统计、归纳分类等方法,对温州市的各地区地名从自然方面进行了分析。通过对温州市行政村名的研究,揭露自然环境要素对温州市各地区地名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行政村名;温州市;自然环境要素  一、引言  人类
期刊
摘 要:自1949年建国以来,中国同非洲的交流和交往随着时代的发展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文化作为中国和非洲交流发展的基础脉络,对二者之间的长远合作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主要通过对中国与非洲的文化相似性的剖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非洲值得中国学习的文化内涵。  关键词:中国;非洲;文化相似性;学习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是如此,国与国,国与地区之间的交流交往更是如此。广袤的沙漠,炽热的阳
期刊
摘 要: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公安边防领域的广泛应用,给公安边防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因此,公安边防部队必须立足于适应新时期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切实加强公安边防部队警务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的提出加强公安边防部队警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实现公安边防各项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关键词:公安边防部队;警务信息化;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影响国家边境安全和辖区社会稳定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特别是各种
期刊
摘 要:县图书馆缺乏资金人才优势,但是应该紧跟移动互联时代步伐,结合数字图书馆建设,不断引入新技术,做好免费开放服务。  关键词:移动互联;县图书馆;免费开放;服务  县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基层单位,是实现县域总分馆体系的总馆和中心馆。县图书馆紧跟时代步伐开展服务,不仅对县城周边市民读者非常重要,也对乡镇、村图书室开放服务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移动互联时代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利用手机、电视
期刊
摘 要:当前,国企普遍存在制度执行不力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伤害了干事创业者的进取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如何提高执行力,让各类人才有效发挥、让生产顺利推进、让企业持续发展并壮大,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这是个必须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执行力;国企;科学管理  一、执行力不到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某些方面的制度内容模糊或缺失,可执行制度在管理层与执行层之间未形成统一认识,让执行者
期刊
摘 要: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水彩画拥有自己的特征。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强烈,也可以飘逸;可以表现迷茫之美,也可以抒情写意,彰显其画作之中的独特精神。在技法上,水彩画的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技法可以根据其画作所要表达的主题来进行更改与调整。同时一幅水彩画究竟成功与否,业余材料和色彩息息相关。本文以“国画元素在水彩画中的个体特色运用”为研究对象,结合黄铁山、李铁夫以及丁寺钟等艺术大师的作品,从
期刊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时代来临,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也让传统的党校图书馆模式受到了一定的冲击。党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的中心,是图书馆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应加快向现代化转型的步伐。文章将首先分析地市级党校图书馆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并对当前地市级党校图书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性的党校图书馆现代化建设策略,希望为
期刊
摘 要:产品的人性化设计是现代工业设计发展的趋势,因此在产品设计中进行人性化设计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产品人性化设计的理解和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阐述了人性化设计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产品中人性化的生理和心理需求,以及人、机器和环境三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关系, 进一步论证了人性化设计的重要性。人性化设计是为人类设计的原动力,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是社会发展中紧缺的精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