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一部分学生由于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能认真地、持续地听课,有意注意的时间相当短,缺乏正确的数学学习方法,仅仅是简单的模仿、识记,上课时,学习思维迟延,跟不上教师的思路,造成不再思维,不再学习的倾向,日积月累,造成对学习数学存在一定的困难性,所以学习成绩比较差. 如果要扭转这个局面,必须多管齐下,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统一.
二、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创造好条件. 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 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 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 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 = 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 - 3 - ■ = 1的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帮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如换元法可以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 平方型;B. 倒数型. 只有这样不断地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 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 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学生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就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 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 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 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学困生”也有着自己的长处,这就要我们教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一旦捕捉到 “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四、巧妙利用优生资源,营造学习氛围,重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发挥班上的优生资源,处处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优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感染、鼓励学困生,以达到转化与进步的目的. 在班中进行“帮扶”活动,让学困生自由选择一个优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小组,每天都做好学习记录. 每个“一帮一”学习小组进行竞争活动,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五、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
对于学困生,光靠教师在校的帮助,难免会势单力薄. 因此,我们要发挥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作用,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因此,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并记录好,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我们必须多想办法,多些耐心,多些爱心,还要持之以恒,多管齐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要耐心细致地疏导,增强学生的信心
“学困生”在数学学习上既有困难又有潜能,因此教学的首要工作是转变观念,正确地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允许学生数学学习上的反复,从中来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并创造条件,让学困生体验在学习上取得成功的情感. 学困生在过去数学中受到的肯定、鼓励相当少,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充分地肯定他们,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成功,使他们感到自己能学好数学.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和调整某些教学要求,以满足某一层次学生的需要,促使教与学的适应,教与学的统一.
二、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
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信心,为他们学好数学创造好条件. 但单靠有信心,还是学不好数学的,如果学生没有产生一种自己学好了数学的切身感受和兴趣,那么这种信心就不会持久,而且会造成更大的失败和自卑. 因此在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创造条件使学习困难的学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教材所要求的数学知识,使他们感到自己是学好了数学.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重点就是培养、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1)低起点. 由于学生基础较差,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整体上以加强数的计算为起点,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 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低起点”引入法.
以所教学内容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起点. 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原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起点,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
以所学内容的解题方法为教学起点. 例如“分式方程”教学中,先由■ = 1的解法,引出解分式方程的一般解法,再由■ - 3 - ■ = 1的解题过程归纳解题步骤和基本思想.
以所教的新内容的特殊基本原型作为教学的起点. 如在“三角形的内角和”、“中位线定理”、“三线八角平行线的性质”等内容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量一量,从中对有关的几何定理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再引入新课.
从学生已学过所掌握、所了解的知识、例子作为起点,通过新旧知识的异同点类比进行教学. 如“解不等式”可以与“解方程”进行类比,“分式”可以通过“分数”、“相似形”可通过“全等形”进行类比引入教学.
(2)多归纳.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要帮学生多归纳、总结,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条理性和规律性. 如换元法可以归纳出两种常见的题型:A. 平方型;B. 倒数型. 只有这样不断地总结,才能有创新和发展.
(3)勤练习. 由于学习困难生在课堂教学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 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学生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就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事实表明: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中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4)快反馈. 学习困难生由于长期以来受各种消极因素的影响,数学学习往往需要多次反复才能掌握知识. 这里的“多次反复”就是“多次反馈”. 教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应采用集体、个别相结合,或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等手段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同时还要根据反馈得到的信息,随时调整教学要求、教学进度和教学手段. 及时反馈避免了课后大面积补课,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快反馈”既可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激励,乐于接受下一次学习,又可以通过信息的反馈传递进一步校正或强化.
三、多鼓励,少批评,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学困生”也有着自己的长处,这就要我们教师有一双“锐利的眼睛”去发现,去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 一旦捕捉到 “闪光点”,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
四、巧妙利用优生资源,营造学习氛围,重新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学困生有了学习兴趣,他们才能主动地去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这就要我们老师想方设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 我们可以发挥班上的优生资源,处处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优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动力感染、鼓励学困生,以达到转化与进步的目的. 在班中进行“帮扶”活动,让学困生自由选择一个优生,组成“一帮一”学习小组,每天都做好学习记录. 每个“一帮一”学习小组进行竞争活动,营造出“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五、多与家长沟通联系,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达成共识
对于学困生,光靠教师在校的帮助,难免会势单力薄. 因此,我们要发挥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的作用,争取得到家长的配合与支持. 因此,要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相互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并记录好,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作用.
总之 ,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 我们必须多想办法,多些耐心,多些爱心,还要持之以恒,多管齐下,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