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创办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业期刊

来源 :电化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stoly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1936年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创办的《电化教育》(月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业期刊。文章以该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分析,阐述该期刊的办刊背景和创刊理念,分析该刊的内容,总结其办刊特点。
  [关键词] 《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史;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曹静(1983—),女,河北邯郸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教育技术史研究。E-mail: xiaoyidemami@163.com。
  《电化教育》(月刊)(1936—1937)杂志是由民国政府中宣会及内政部审批,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编辑,中国电影教育用品有限公司出版的刊物。该刊自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五日创刊至民国二十六年六月五日,共出版期刊五期,此后停刊。①由于该刊是中国创办最早的电化教育专业期刊,因而在中国电化教育史上占有突出地位。以往学术界对《电化教育》关注较少,本文拟对该刊作较全面的探讨。
  一、《电化教育》的办刊背景及理念
  1936年,“教育部先后成立电影教育委员会与播音教育委员会分别主持电影及播音教育事宜”,[1]中国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事业得到了大力提倡和积极推进。这一年,“教育部委托金陵大学理学院在南京举办第一期电化教育人员培训班……”,[2]同时制定了一系列发展和推进电化教育的规划和纲要。《电化教育》(月刊)于同年12月由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创办和发行,在此有必要对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及其上海分会作一简要介绍。“1932年成立的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是我国最早的电教组织,对电影教育的开展起了积极作用。”[3]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成立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内与全国教育学术界通力合作,外与国际联合会协同进行”[4]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该协会成立的宗旨是以研究利用电影,辅助教育宣扬文化,并协助教育电影事业之发展。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是中国教育电影协会最早成立的分会,上海在全国首先成立分会是与其特殊的社会环境和经济条件分不开的,“上海,就是中国电影及其技术发展的摇篮。早在清末民初,由于远离统治中心北京和租界的开辟,上海就成为开放程度较高、现代化起步较早的城市”。[5]上海是我国工商业中心,亦为文化教育中心,学校和教育机构林立,因此是推行教育电影之最佳区域之一。这里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的会员人数众多,很早就具备成立分会的条件。最终上海分会由潘公展、陈鹤琴、郑正秋、陈白、戴策、杨敏时和卢莳白等人发起组织,于1933年7月9日在上海市教育局大礼堂举行成立大会,宣告正式成立。
  电化教育在这一时期被给予关注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是紧密联系的。在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印行的《电影事业之出路》一文中,对我国当时的国情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文中分析了当时国家的五大患是“穷、弱、愚、私、乱”,这些是阻碍国计民生发展的根本问题。“(一)穷。其原因一面是自己缺乏生产力,一面是受着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结果。……(二)弱。中国积弱的原因很多,我们应尽量暴露,使民众知所警惕。……(三)愚。迷信是知识不够的病症,不想法提高国民智识,普及国民教育,不希望破除迷信,是不可能的。……(四)私。道德是民族组织的精神条件,失去了道德,就失去了人与人间的援助,其组织就会无形解体。……(五)乱。无组织、无秩序、就是乱。近数百年来中国旧的制度已趋崩溃,新的制度,尚未建立;旧的思想已为人唾弃,新的思想,庞杂无章。……综上所述,吾人如欲为中国求出路,应先解决中国目前的穷、弱、愚、私、乱五大问题。在此五大问题中,充满了电影的材料,指示出电影界必由的大道。电影界如能时时刻刻以寻觅国家民族的出路为职志,我们相信中国电影事业的本身出路,是不必忧虑的。”[7]
  出于上述原因,教育界开始寻找各种利于提高民众教育的方法。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试图利用期刊介绍和传播教育电影的理论知识以及国外先进的教育电影实践与理念,为广大的电化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在《电化教育》(月刊)的创刊目的方面,该期刊的主编陈友松博士在《电化教育》的发刊词中有着详细的说明,他认为该期刊创办的缘起主要有五个方面:“现在中枢方积极提倡电影教育,然而要收‘登高一呼万山响应’之效,必须要有一个深入下层的刊物,作为宣传、研究、介绍、沟通和推动的喉舌。这就是本刊自然的使命之一。”“影片之供给与制造问题,成了极复杂而专门的问题。至于实施方面,必须要适当的教育行政的机构和充裕的教育经费。凡此种种,非电影与教育界严密组织研究不可。这是本刊应有的使命第二” ;“教育电影不是单纯的电影界和单纯的教育界,可以‘闭户造车’的。亦当与全国各种学术团体连成一交通的密网。……然而这种经纬高端的大合作,犹导百川入大海,非籍一有力的专门的言论机关,去策动不行。这是本刊希望的使命第三”;“……可以吸收大量的人材与劳动,我们要研究并实行如何使电影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打成一片,这是本刊要兼顾的使命第四”。“……当研究如何在实施电影教育时兼用其他一切视听用品,种种问题,这是本刊的共存共荣之使命第五。”[8]
  二、《电化教育》的概况及内容
  《电化教育》(月刊)由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创办,刊物中刊登了大量探讨关于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文章,其中还摘录了许多关于电影与播音方面的法令。
  《电化教育》虽然仅出版了五期就停刊了,但期刊的内容是十分广泛的,该期刊主要分为五大栏目,分别为《电教研究与讨论》、《教育节目播音预报》、《电教技术》、《法令》和《一月间》等栏目。
  (一)电教研究与讨论
  这一栏目的文章主要围绕电化教育概念、教育电影拍摄方法、教育电影教学方法、国外电化教育理论与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全刊编排在这一版块的文章共11篇,分别是方治的《教育电影化与电影教育化》、蒋建白的《实施民众教育与完成电化教育网》、陈友松译自美国《视觉教育》月刊的《电影教学的争议》、张尔椿翻译的《摄制优良教学影片之商榷》、卢莳白的《实施电化教育之商榷》,以上论文发表于《电化教育》创刊号,其中张尔椿翻译的《摄制优良教学影片之商榷》,以连载讨论的方式发表在《电化教育》创刊号、第二期、第三期及第四期的《电教研究与讨论》栏目。发表于该栏目第二期的文章有卢莳白的《美国之合作教育电影库》、许其仁的《电化教育总动员》,第三期有陈友松的《电影的势力及其研究》,第五期则有李祺锡的《巡迴电化教育底商榷》以及陈友松的《儿童电影最近的发展》。   在这一栏目中,学者们讨论的内容十分丰富。如方治的《教育电影化与电影教育化》是一篇对教育电影与电影教育概念进行界定与解释的文章,文章较为简短,但是能使处于电教研究初期的研究者易于接受,通俗易懂。文章主要围绕“教育电影化”和“电影教育化”这两个名词展开讨论,作者认为两者的区别在于“教育电影即学校教育以电影作为辅导,教育采用电影化;而电影在影院放映,同样有教育群众的意义即电影教育化”。[9]在介绍国外电影教育理论方面的文章中,较为重要的是张尔椿译的《摄制优良教学影片之商榷》,全文连载四期,主要内容是对如何更好地拍摄和使用教育影片进行的反思。作者对当时63种教学影片调查或报告中的41种进行了批判性的研究,该文以“以前从事于电教实验检讨者所决定者为何?对于教学影片会作何样批评?何种教学影片为教师所乐于选用者?”[10]作为判断影片是否符合教育性的标准。该文有助于开阔我国电化教育工作者的眼界、深化电化教育思想和了解当时教育影片教学理论的前沿动态,为国产教育影片的摄制,提供具有参考意义的理论依据。在本刊第二期中许其仁的《电化教育总动员》主要论述了由于电化教育具有“迅速的、普遍的、经济的、能号召的”[11]特点,因此与电影教育有关的各个部门,如中央政府、各省市、地方及社教机关、电影院、电料商、电气厂、电具工厂都应该紧密联系,通力合作,只有将社会各界动员起来,我们电影教育事业的发展才能实现;第三期和第五期中,陈友松分别发表了《电影的势力及其研究》及《儿童电影最近的发展》的文章,前者主要介绍了电影不仅有娱乐性,还对民众态度与社会价值的形成方面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好的电影具有教育民众的力量,因此,陈友松提议大家重视电影的教育力量,无论是对儿童、青年还是老人都是适用的;李祺锡的《巡迴电化教育底商榷》发表于该期刊第五期,他在教育电影影片推广方面进行了探讨,他认为我国当时“穷乡僻邑的民众、学生,他们自身的生存问题尚无解决的方针;更谈不上家庭、团体、社会、民族、国家底结合。要教他认识,国家、民族、社会、团体、家庭、个人底结合,那么就须巡迴电化教育”。因此,作者提出了五种巡迴电化教育的方式,分别为“训育人才”、“款项的筹划”、“常年经费”、“巡迴教育及保管的办法”、“专项的交予”,他认为“照这五种计划实施,三年内就可普遍乡村”。[12]
  《电化教育》期刊的《电教研究与讨论》栏目的征文大多来自从事电影与播音教育的专家学者以及民众教育馆的电教工作人员,他们具有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该期刊在《徵求索阅》的启事中说明“本会为谋积极推进电影教育起见,特以本刊每期一万份分赠全国各级学校各民众教育馆以及各教育机关,只取寄发邮资,概免订阅之费”。[13]由此可见,该期刊的创办宗旨并不为谋利,而是为电影与播音教育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二)教育节目播音预报
  这一栏目的主要内容是预报当月的教育播音节目。每个广播节目预告都注明了日期、星期、时间、收音机关、讲演题目、讲师姓名、职务和备注。例如,“十二月一日星期二,收音时间为16∶30—17∶00,收音机关为中等学校,讲演题目为《科学家的修养》,讲师为翁文灏行政院秘书长,备注:无。”[14]《电化教育》期刊每期都刊登当月教育播音的节目预告,例如《电化教育》第二期发行于民国二十六年一月五日,则刊登一月份教育播音的节目预告,以方便学习者收听。通过已发行的这五期教育节目播音预告可知,承担教育广播的收音机关主要有民众教育馆和中等学校,两机关隔天轮流收音,寒假期间中等学校暂停收音。在播音内容上,主要设有“职业教育”、“道德情操教育”、“家庭教育”、“自然知识”、“时事演讲”等;在生活知识教育方面,设有关于“食用脂肪及油类”的内容;在道德情操教育方面包括“现代文化与精神”、“心理卫生的重要”、“个人兴趣与升学问题”、“怎样认识自己能力”、“我国的森林”[15]等方面的内容。
  (三)电教技术栏目
  在《电教技术》栏目中,收录的文章主要是关于电影及幻灯片摄制和制作技术方面的讨论。刊登的文章有刘之常、蒋社村、范鼎仁合作撰写的连载于五期的《幻灯映画教学与灯片摄制法(一—五)》,[16]该文主要介绍幻灯映画教学方法以及幻灯片制作的经验,全文分为四部分进行介绍,分别是“幻灯教学的特质”、“幻灯教学的放映智识”、“幻灯机的种类与使用方法”、“各种教学实施法”。在第一部分,阐述幻灯教学的意义在于“应用凸透镜扩大的原理,将制成的文字或图画灯片映射在白幕之上,供大众观看的一种教具。我们利用这种教具教导一般观众,可以增进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17]第二部分,在“幻灯教学的放映智识”中,作者介绍了幻灯机的构造及使用和保管的方法。这是作者进行民众教育工作的经验性总结,介绍和分享此经验能使从事学校教育与民众教育的工作者们学习和推广幻灯教学的应用。在文中的第三部分“幻灯机的种类与使用方法”中,依照幻灯所使用的底相片不同,作者将当时普遍使用的幻灯机分为六种。最后一部分,作者介绍了不同环境和工具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实施方法。连载于各期由徐公美撰写的《小型电影的研究(一—五)》[18]介绍了什么是小型电影、如何使用小型电影以及小型电影的摄制等方面的内容;胡云光的《编辑电影片之简易用具》[19]介绍了在编辑影片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工具,例如夹子等日常用品作为影片制作的有利工具;在这一栏目还有分析导致电影影片损坏的原因的文章《影片损伤之普通原因》[20]等,文中分析了影片“放映的疏忽”、“片盘的歪曲”、“影片齿孔之蚀大与破裂”、“影片之伤纹”、“影片之起泡”、“影片之脆弱”等方面形成损伤的原因。此外还有卢莳白的《利用人造光源的摄影露光问题》等。
  (四)法令和一月间
  《法令》主要介绍教育部等政府部门制定的政策性条令,刊登在此期刊中便于相关研究人员了解和学习。例如《电化教育》第二期《法令》栏目刊登的“全国中等学校及民众教育馆装设无线电收音机办法大纲”,[21]通过这一法令显现出当时教育部对中学及民众教育馆推广教育播音已经有了实质性的举措。《一月间》栏目是介绍在本月关于教育电影及群众教育方面发生哪些重要事件,例如第二期刊登有“苏教厅积极摄制生计教育片”、“省立镇江民众教育馆拟购置电影巡迴施教汽车”等内容;又如第四期刊登“实施电化教育注意要点”、“参加世界教育会议”、“电化教育划全省为八实施区”、“闽省实施电教计划”等方面短讯。   三、《电化教育》期刊的特点
  《电化教育》,从刊物内容方面看,选题较为明确、针对性强、实用性强,对从事该领域的电教工作者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笔者认为该杂志的创办具有以下特点:
  (一)创刊主旨明确
  《电化教育》创刊号开篇是陈友松撰写的发刊词,提示大家利用电影及播音教育以提高民族文化是我国追赶当时发达国家的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我们应该联合社会各阶层,以电影及播音为教育的工具,以该刊物为媒介,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对这一教育利器给予重视,并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这是该期刊创办的宗旨以及应该行使的使命。
  通过对陈友松发刊词的分析,可见他对《电化教育》的创办寄予很高的期望,他认为该期刊的创刊缘起于五个方面,希望通过该刊物能够使上海地区电化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通过对五期目录的研究可见,该期刊刊登学术论文内容以“小电影”、“幻灯片”、“影片制作”等为主题,文中刊录了关于电影教育概念解析、电影教育理论分析、幻灯教育具体教学实践等方面的文章,都体现了本协会的创刊意图,即为电化教育提供交流的媒介和平台。
  (二)积极引进,推广国外教学理论
  该期刊有较强的学术性,注重借鉴国外教学理论,这一办刊理念与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的思想是一致的。该协会曾派“徐监事公美协同经济考察团东渡考察,以资借鉴”。[22]从刊物发表的学术论文上来看,大部分都是对于影音教育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的文章,一些学者还翻译和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以及对当时国外社会关于电影教育的热点问题的关注。通过分析陈友松博士发表的文章发现,他翻译了大量国外教育理论的重要文章,讨论“电影对于儿童到底是好是坏、是有益是有害”等问题,文中介绍美国电影发展对该国社会产生的影响并且较早意识到教育电影对民众教育的贡献。例如在《电化教育》第三期中题为《电影的势力及其研究》的文章就是摘自Foreman: Our Movle-Made Children(1933 Chapter 1),为了说明电影具有较强的势力,文中引用了“据胡佛总统任内所出版的伟大调查工作——美国社会的最近趋势Recent Social Trends。(一九三三)中,M. M. Willey ﹠ Stewot A. Riee 云:‘电影的主要机能虽然是娱乐,其在形成民众态度与社会价值上是同等的重要。……’”。[23]在陈友松另一篇文章《儿童电影最近的发展》中,陈博士介绍了美国人法儿曼《我们的电影陶冶的儿童》以及苏联等国对儿童电影的研究理论,以此供我国儿童电影教育发展所参考。文中讨论的主要问题有:“1.关于儿童欢喜什么电影的研究;2.儿童影片的供应;3.儿童电影的摄制。”文中首先研究了儿童特性及对电影内容的喜好倾向,后又介绍了世界范围内儿童影片的供应情况,如苏联在当时十分重视利用电影进行儿童教育,“已制成了一百三十部16公分型的儿童影片。去冬又加制了四十部,共有自然科学影片五十八部,地理影片四十二部,物理化学影片二十部。职业教育影片历史影片各若干部”。[24]通过介绍国外电影院及影片推广者针对儿童电影的研究理论与成功经验,表明我国的教育界及电影界也应对儿童影片的摄制及推广引起重视。
  (三)教育实践与应用技术并重
  《电化教育》期刊不仅注重引进和刊登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及教学理论,还注重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因为只借鉴外来教育理论而不应用于本国教学实践中,就忽略了教学本来的意义。“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教育实践的需要,教育理论的产生和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理论的正确与否在于教学实践是教育理论的唯一检验标准”。[25]在电化教育中不断探索较为成功的实践经验是对教育理论学习的直接检验。例如全刊连载的《幻灯映片教育与灯片摄制法》一文,是作者刘之常、蒋社村、范鼎仁等人利用幻灯映片教学的经验性介绍。该文作者为江苏省立民众教育馆的工作人员,对幻灯教学十分了解,通过总结长期的实践经验,介绍了幻灯教学与电影教学的不同之处。通过“制作上、费用上、表现上、教学上”等四方面的比较,以说明幻灯映片具有制作上较简单、费用较低,表现上光线明亮、适合静物学习,教学上操作更随意等特点,这些特点是影片教学所不如的。作者还对当时较为普遍使用的各种幻灯机品牌和技术性能进行了介绍。这篇文章是作者长期以来电化教学的经验性总结报告,它的刊登能使更多电化教学工作者及学校教师对幻灯机技术与教学有更深的认识。该期刊不仅包含幻灯教学的教学实践应用,还刊登有小型电影的教学尝试、胶片的损伤原因总结和播音教育实施等方面的学术交流。
  (四)注重电化教育政策宣传
  该期刊《法令》栏目体现了教育部在电化教育管理方面公布和实施的教育法规条例。《电化教育》期刊积极宣传电影教育与播音教育的政策法令,以使该领域工作者了解和学习。此外,主编陈友松博士对国内、外电化教育理论方面进行的详细介绍和评述,这对当时电化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该刊参与人员方面,“特约撰述:方治、王平陵、余仲英、谷剑尘、吴研因、吴剑真、邱锦義、李君磐、沈西岑、邰爽秋、周佛海、周剑雲、金擎宇、范德盛、姚蘇鳯、胡雄定、俞庆棠、段天煜、孙明经、徐公美、洪琛、陈公素、陈立夫、陈果夫、陈建修、陈礼江、陈鹤琴、高天楼、高践四、郭有守”[26]等共计58人,其中陈立夫、陈果夫都是政治当局的重要人士,据资料查实,“陈果夫,民国十六年任为上海临时政治分会委员,民国二十二年十月被任为江苏省政府主席;陈立夫,美国壁兹堡大学硕士,民国二十二年二月被任为导淮委员会委员,六月任中央党部组织部部长”。[27]《电化教育》每期封面上的“电化教育”题词就出自陈立夫之手。陈礼江是当时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具体负责在全国推广和实施电化教育。由此可见,该期刊的创办和编撰得到政界人士的支持,这可能是使该期刊顺利创办的有利条件之一。因此,该刊注意宣传当局教育法令政策,《法令》栏目中主要刊登的是教育部颁发的关于电影教育和播音教育实施的相关法令,这显示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在创办期刊时十分注意政府机关的政策导向并配合政府当局积极开展宣传工作。   (五)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
  《电化教育》期刊引起电化教育界广泛的关注,该刊免费赠送全国教育机关和相关机构,只收邮费,因而“全国各教育机关来函订阅,颇形踊跃”,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同时,期刊的创办者们还看到电影教育用品带来的无限商机,试图利用创办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增加上海教育电影协会的经济效益。
  由于当时国民政府对电化教育采取积极推行的态度,电教用品需求量不断增大。在过去,我们主要依靠进口采购国外电化教育仪器,然而面对进口机器的昂贵费用以及进口数额的增大,电化教育仪器的短缺严重阻碍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在这种背景下,国人萌发自己开办电影教育用品公司的想法,以此满足国内的需求。“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是我国创办的第一家从事电化教育用品制造和供应的国营公司,于民国二十四年春开始筹办,“经筹备委员潘公展、蒋建白、陈公素、陈友松、周邦俊、卞毓英、徐公美、张善琨、吴邦藩、严春棠诸先生之努力,股本得以筹足,遂於八月二十二日召开创立会。”[28]
  在经济来源方面,《电化教育》期刊每期得以维持发行主要依靠广告商的支持,每期刊登的广告几乎占该期刊页面的三分之一(见表1)。根据数字统计可以发现:
  在广告的内容方面也是种类繁多,有电化教育设备、医药、百货、食品、电影宣传及香烟等。期刊除了刊登关于电化教育设备的广告和电影宣传广告外,还刊登其他广告,如“万金油”、“冠生园糕点”、“华生电扇”、“明星生发油”、“美丽牌香烟”等内容,这些广告则纯粹是出于经济收入方面的考虑,以支持刊物的生存。笔者对每则广告进行分类统计,得出表2。
  表1 期刊广告统计
  在广告创造的经济效益方面:刊登广告能够为期刊带来一部分收入,在期刊刊登的“广告征集”一栏有详细的说明:“广告刊例,底封面(二色)每期五十元,前封面(二色)每期五十元,裡幅每期四十元;全页每期三十元,半页每期二十元,三分之一页每期十五元。”[29]
  四、结 语
  《电化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努力创办的定期刊物,体现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对发展电化教育的社会理想和远大抱负。该杂志由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爰经第四届理监事第四次联席会议决议,与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合作出版一电化教育月刊……。该刊内容丰富,撰稿者又均为国内知名之士,实为我国唯一从事研究电影教育之出版物也”。[30]该刊广泛吸纳各界精英参与其事,不仅有教育界权威、政界人物,还有执教于社会教育一线的民众教育馆教员,他们都为电化教育发展共同作出了努力。例如积极推行该刊创办的陈友松博士,早年留学美国,师从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他将国外先进的教育理念带入中国,积极提倡影音教学,为中国教育电影教学方面作出重要贡献。
  目前,对于《电化教育》期刊的研究还较少,尚未考证的问题还不少,例如,“本期刊为何仅创办五(或六)期,停刊的原因又是什么。”在停刊原因方面笔者还没有翔实的资料,但从该刊停刊时间及经费等方面分析可以发现,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以及资金紧张可能是导致停刊的原因。
  总之,《电化教育》期刊的创办为电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无论教育专家、民众教育馆执教人员、影片及幻灯制作技术工作者、教育影片摄制单位等都能在这一平台上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工作经验,以利于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学习。在该期刊中,学者们引介了许多当时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理论和教学方法,国内电化教育的工作人员也积极介绍和推广电化教学的方法与经验,这对当时电化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水平和技能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除此之外,该刊中电化教育相关法令的刊登对读者了解教育政策导向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通过该刊物,读者可以了解当时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电化教育领域发生的大事要事,这有助于电化教育工作者开阔眼界和更新思想观念。
  [参考文献]
  [1] 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电化教育[M].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新闻局印行,1947:1.
  [2] [3] 吴在扬.电化教育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29,34.
  [4]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电影年鉴(1934年版影印版)[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989~1017.
  [5] 李念芦,李铭,张铭.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电影技术卷[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26.
  [6]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J].电化教育,1936年(创刊号):封面.
  [7]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电影事业之出路[M].南京:中山印书馆,1933:1~10.
  [8] [13] 陈友松.发刊词[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3~4.
  [9] 方治.教育电影化与电影教育化[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5.
  [10] 摄制优良教学影片之商榷[J].张尔椿译.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8~9.
  [11] 许其仁.电化教育总动员[J].电化教育,1937,(2):8~10.
  [12] 李祺锡.巡迴电化教育底商榷[J].电化教育,1937,(5):1~2
  [14] [15] 教育部十二月份教育节目播音预报[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12.
  [16] [17] 刘之常,蒋社村,范鼎仁.幻灯映画教学与灯片摄制法(一—五)[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第5期):14,13~14,11~14,5~7,7~10.
  [18] 徐公美.小型电影的研究(一—五)[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第5期):15,16~17,15~16,8~12,11~16.
  [19] 胡云光.编辑电影片之简易用具[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16.
  [20] 卢莳白.影片损伤之普通原因[J].电化教育,1937,(2):17.
  [21]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法令[J].电化教育,1937,(2):18.
  [22]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会务报告[R].1936:33.
  [23] 陈友松.电影的势力及其研究[J].电化教育,1937,(3):4~6.
  [24] 陈友松.儿童电影最近的发展[J].电化教育,1937,(5):3~5.
  [25] 张姝.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初探[J].中华文化论坛,2008,(8):25~26.
  [26]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本刊主编及特约撰述人姓名[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10.
  [27] 贾逸君.中华民国名人传政治篇[M].北平:文化学社出版,1933:95.
  [28] 中国电影教育用品有限公司.中国电影教育用品公司组织与内容[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22 .
  [29]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上海分会[J].电化教育,1936(创刊号):封面.
  [30] 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中国教育电影协会会务报告[R].1937:62.
其他文献
[摘 要] 作者认为,影响当前对外汉语教学健康、深入发展的关键并非师资、教材与教法,而是在于能否正确认识和把握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在此理论基础上形成的对外汉语教学自身的“学科教学论”。为此,文章用较多的篇幅阐述了基于“非母语第二语言学习”和基于“母语第二语言学习”这两类不同对外汉语教学的理论基础及相关学科教学论的具体内容。最后,作者还为显著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一项具体建议,供有关部门
期刊
[摘要] 近十年来,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引领和信息技术的强力推动下,国内外远程开放大学的建设发展驶入了快车道。为了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了“办好开放大学”的建设目标。随着国家开放大学建设进入实施阶段,作为顶层设计范畴的组织结构问题成为开放大学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文以英国、印度、澳大利亚、美国四国具有典型
期刊
[摘 要] 20世纪90年代后期,互联网进入文化传播领域,引发了人类文化传播的巨大变革,使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我国地方优秀文化如何顺应时代发展变化、进行卓有成效的网络传播,很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该文以梅州客家文化为例,分析了地方优秀文化网络传播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地方优秀文化; 网络传播; 梅州; 客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 G
期刊
[摘 要]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电化教育历史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对早期电化教育的起源及阶段的划分问题却存在很大分歧。我国早期电化教育起源于电影教育,并有着基于教育电影的大教育取向特点。早期电化教育萌芽于幻仙影戏公司,发轫于商务印书馆。20世纪20年代,其发展重心开始转向政府官营机构和提倡新学的大学。本研究以“血花剧社”电影部(最早的官营教育电影机构)、电影股、中国教育电影协会、
期刊
[摘 要] “信息化教学”的课堂要体现信息化教学的特色,渗透现代教学理念。文章以体验教学理论为基础,分析并设计了“信息化教学”的体验感觉阶段、体验知觉阶段、体验内化阶段和体验应用阶段的课堂教学活动。对“信息化教学”的课堂教学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体验教学理论; 信息化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中图分类号] G423 [文献标志码]
期刊
[摘 要] 优秀教师运用博客的记录、展示、传播等功能实现了情感交流、人际交往、教育教学发展等多重价值效应,反映了自身多方面优秀价值品质;通过博客的共享与交流为访客教师提供了价值认同与共享的可能;优秀教师应拓展教育博客的价值效应,进一步提升自身价值品质。   [关键词] 优秀教师; 博客; 价值品质; 价值认同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期刊
[摘 要] 适时教学(Just-in-Time Teaching)和同伴教学(Peer Instruction)是以物理概念教学为主、沟通课堂内外、强化课堂互动的创新交互式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大班物理教学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及课堂参与水平。该文旨在分析JiTT和PI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内涵,剖析其教育意义,阐述其核心教学工具和实施步骤,研究其教学案例实践的成效,希望对我国互动教学研究与
期刊
[摘 要] ETR & D和BJET是教育技术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两个学术期刊。文章运用WOS统计功能与CitespaceII信息可视化软件,对这两个期刊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ETR & D本土性强、主题集中,BJET相对来说呈多元化态势;我国特别是台湾地区具有一定的国际化潜力与实力;乔纳森等18位学者在近20年内对教育技术产生了重要影响;教育技术呈现出从“使用”技术教学到“融入”与“改善”
期刊
一、研究背景  学科或研究领域的历史发展会形成自身的学科结构,这种学科结构体现在研究者、研究机构、研究内容、研究领域、研究成果等方面。我国教育技术几十年的发展历史,已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学科结构。近年来不少研究者从不同方面对教育技术的学科结构进行了研究,如魏顺平等学者采用文献计量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合著学术论文为依据来发现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研究者派系,并从合作研究的变化揭示教育技术研究领域的发展
期刊
[摘 要] 根据利伯曼提出的专业标准,专业的核心要件是围绕专业技术组织起来的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化的前提是教师拥有专业技术。教师的专业性并非表现在教学过程中,而是表现在教学之前的设计和教学之后的分析工作中。教学设计技术是教师的核心专业技术,能够为教学的目标—手段一致性提供技术保障,并提倡缺陷分析的革新主义立场。教师专业化只是教育专业化的一部分,而实现教育专业化的技术基础是教育技术。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