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oPar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的疗效.方法 抽取本院于2016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患者共102例,以随机综合序贯法分为低剂量短期组、高剂量短期组及低剂量长期组,每组各34例.低剂量短期组和低剂量长期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治疗时间分别为9个月和12个月;高剂量短期组患者每天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治疗时间为9个月.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脂4项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治疗终点的血脂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基线资料、血脂4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9个月后高剂量短期组TC、LDLC和TG水平比低剂量短期组、低剂量长期组低,HDLC水平比低剂量短期组、低剂量长期组高(P均<0.05);低剂量长期组治疗12个月后血脂4项指标较低剂量短期组治疗9个月的疗效更佳,低剂量长期组治疗12个月后血脂4项指标与高剂量短期组治疗9个月后的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治疗终点均未出现死亡病例,高剂量短期组、低剂量长期组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为11.76%,稍低于低剂量短期组17.65%,但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ACS合并基线低水平低密度脂蛋白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因此,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建议适当加大用药剂量、延长治疗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ATG16L1基因启动子序列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285例AMI患者和296例对照人群的ATG16L1基因启动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片段并测序,结合DNA测序后的序列及比对SNP数据库后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运用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后,应用x2检验和t检验进行相关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对多种危险因素以及3个SNP位点与AMI易感性进行关联性分析.用Haploview 4.2软件和SHEsis在线软件进行连锁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A-AKI)后使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RASI)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共纳入1526例自2008年1月-2018年12月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痛且术后出现CA-AKI的患者,根据是否服用RASI分为RASI组(n=984)和非RASI组(n=542).主要终点是远期全因死亡.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使用Kaplan-Meier方法和COX回归分析评估RASI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RASI组使用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的比例高于非
目的 探讨血清微小RNA-29c(miR-29c)、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选取154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视网膜病变分为DR组(n=65)和NDR组(n=89),另选取同期64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Spearman相关性分析DR组血清miR-29c与bFGF水平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R发生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9c、bFGF水平对DR的诊断价值.结果 对照组、NDR组、DR组血清miR-29c、
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是一类前蛋白转化酶家族蛋白酶K亚家族成员,可以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阻抑了LDLR的重复利用,导致肝细胞表面LDLR减少,使外周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增加,从而导致血脂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目前研究表明PCSK9与心肌梗死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并可能通过独立于LDLC之外的途径调控心肌梗死的发生发展.本文就PCSK9与心肌梗死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Wnt信号调控胚胎发育过程的多种生物学行为,包括细胞增殖、凋亡、细胞极性和器官发生,在胚胎发育过程起着重要作用.而在成人中,该信号处于沉默状态.最近证据表明,Wnt信号通路在许多生物学过程和疾病中被重新激活,参与代谢、炎症、肿瘤等疾病的发生,调节骨稳态,促进成骨细胞分化,诱导骨生成,并与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就Wnt信号通路的激活在内皮功能障碍、炎症反应、平滑肌细胞增殖及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和血管钙化等方面的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MO)水平对冠心病(CHD)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长期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对PCI术的6045例CH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基线外周血循环单核细胞水平将患者分为3组并对其进行随访:Ⅰ组:MO<0.40× 109 L-1(n=1943);Ⅱ组:0.40×109 L-1≤MO≤0.56×109 L-1(n=2072);Ⅲ组:MO>0.56×109 L-1(n=2030).随访终点包括:全因死亡(ACM)、心脏死亡(CM)、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和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基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心肌炎、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肌病等.该文主要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心肌梗死及其并发的恶性心律失常和病理性心室重塑严重危害人类健康.药物治疗是目前稳定斑块及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手段.近来研究显示,纳米载药在靶向治疗、增强药物安全性以及有效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本文综述了纳米载药的发展现状,并对其在治疗心肌梗死及相关并发症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细胞代谢因子Betatrophin,也被命名为胰岛生成激素或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主要在人体肝脏及脂肪组织中表达.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代谢因子Betatrophin的表达与血脂水平之间存在关联,特别是在肥胖或糖尿病患者中,在胰岛素、甲状腺激素及能量摄入等因素刺激下均能够导致Betatrophin水平增加.在动物模型中亦验证了细胞代谢因子Betatrophin可导致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以及促进胰腺β细胞增殖.本文综述了Betatrophin在脂质调控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大类短链非编码RNA,可以直接结合靶基因的3 \'非翻译区,进而影响基因表达,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microRNA-206 (miR-206)是心脏发育和生理活动的关键调控因子,不仅可以作为诊断的标志分子,也可作为疾病治疗的定向作用点.本文综述了miR-206调节心肌细胞、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自主神经细胞等细胞的基本功能,以及miR-206在冠状动脉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等疾病发生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