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这样训练更有效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ers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们在描写具体的事物时,应注意事物的动态与静态,把它们写细致,写生动,才能表现出事物的特点来。课文《威尼斯小艇》在这方面很突出,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把威尼斯小艇的特点与作用写得栩栩如生。其中的第二自然段写了威尼斯小艇的样子:
  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第二句话的:
  [教学片段一]
  教师出示这样两句话: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好像田沟里的水蛇。
  师:请同学们读读这两句话,看“仿佛”可以换成“好像”吗?
  生:“仿佛”就是“好像”的意思,我觉得可以换。
  师:这样换读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生:……(学生不知所云)
  师:换成了“好像”就没有“仿佛”表达的那种境界了。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教学片段二]
  出示:
  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行动既轻快又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想一想,能不能加上“既……又……”?
  生:我觉得能加。
  生:我觉得还可以这样:“行动又轻快又灵活。”
  师:(着急地)加上了关联词,读起来就不轻快,不灵活了。请同学们轻快灵活地读一读。
  ……
  [教学评析与对策]
  可见,这位教师将语言训练着力点放在“仿佛”“轻快灵活”这两个词语运用的准确性上,教学训练点的选择是很好的。可是在教学中,由于教师缺少耐心,不是顺着学生的思路作进一步引导,而是直接告诉学生,这样的语言文字训练令人遗憾。
   “抓住事物特点并把人的活动同景物、风情结合起来描写”是本文写作特点。这个特点也体现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中:“像挂在天边的新月”是写小艇的形状,这是静态描写,突出了它与众不同的特点;“仿佛田沟里的水蛇”是写小艇的行动轻快灵活,是动态描写。作者结合威尼斯是一座水城的特点对小艇由静到动地描写,生动、形象。所以这句话训练的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感受作者比喻的精妙上更为有效。
  华东师范大学副教授、语文课程与教材研究所所长郑桂华老师在《关于比喻的“细读”》一文中指出:要理解比喻在文章中的作用,必须回答这样几个问题——这也是比喻的四重境界:(1)人们写文章为什么要用比喻?(2)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比喻?(3)在这篇文章里,为什么用这样的比喻?(4)为什么作者选这样的比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觉得这句话的教学这样设计会更好些:
  1.出示句子对比读,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课文原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改变后的句子: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通过对比读,指导学生体会到运用比喻使读者对威尼斯的小艇有更生动、形象的感受。
  2.如果把喻体“水蛇”“新月”互换一下位置合适吗?
  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仿佛田沟里的水蛇,行动轻快灵活,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通过和课文原句对比读,指导学生感悟作者比喻的准确性。进一步领悟到马克·吐温对小艇的描写不仅具体生动,还注意动静结合。
  3.填一填: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行动轻快灵活,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哪种比喻更为契合课文情境?作者为什么不比喻成其他事物?
  对于同一事物可以选择不同喻体,如小艇还可以像“眉毛”“镰刀”“香蕉”“游鱼”等,通过与本文喻体“新月”“水蛇”进行对比,引导学生思考:在本文具体课文情境——水上,把小艇比喻成“新月”“水蛇”的精妙之处。
  (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第二实验小学223600)
其他文献
一、 解题  1. 齐读课题:《大作家的小老师》  师:仔细看看这个课题,课题中讲到了两个人物,你看出来了吗?(大作家 小老师)  2. 师:我们已经熟悉了课文的内容,大作家和小老师分别指谁?  3. 师:请同学们打开书,浏览课文,你知道这个题目来自于文中的哪一句话吗?  生:“她是我的老师。”  师:这句话是谁说的?(萧伯纳)  4. 师:这两句话讲的是同一个意思,可要选一个做题目,你会首先被哪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直接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在动力。的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求知积极的动力。因此笔者认为,要破译写字教学的密码,首要“秘笈”是让兴趣与写字教学“联姻”,通过多种方法“引诱”学生习字的兴趣和需求感,寓教于乐,变枯燥乏味的机械练习为形象生动的有意追求,扬起学生习字兴趣的风帆。  一、 故事愉悦写字课堂,播下兴趣之种  一、
【课文分析】  课文主要写台湾小朋友只看见过棉花做成的雪,没有看过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激起了小朋友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课文以对话为主,内容贴近儿童心理特征,语言浅显易懂,师生最后的对话蕴涵着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  【设计理念】  “运用”乃语言学习之根本。学语文,必须充分挖掘语文因素,加强语言运用训练。凭借课文美的语言,展开想象,进行表演。以角色对话为
导入新课在小学阅读教学诸环节中虽然只是一个小环节,但是处理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薛法根老师的许多导入法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充分体现了教学的艺术性。  一、从外貌的自我调侃导入  【案例】(《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认识我吗?我姓薛。仔细看看我,有些什么特点?  生:你人长得很高、很瘦。  师:高好啊!站得高,看得远嘛!  生:你的头很小。  师:头
摘 要:笔者观察体育中考过程中学生出现器材脱手、手掌拿球等现象,查看教师用书及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整理出几种简便易行的提高手指、手腕灵活性及力量素质的方法,供同行参考,并请专家指导以弥补其中的不足。  关键词:手指手腕;实心球;素质练习  所有直接或间接由手接触器材的运动项目,都对手指、手腕控制器材的能力提出一定的要求。如中考实心球项目中,手指、手腕灵活性和力量不仅对其投掷方向、出手力度的控制极为重
时间,看上去分分秒秒都清清楚楚,但一到语言文字中,表达起来往往又容易变得模模糊糊。如果确是表达的需要,自是难得糊涂;如果是表达上的疏漏,则需要及时澄清,不然难免引起误解,特别是一些出现在课文中的句子,从学习规范语言的角度出发,就更值得推敲,以免害了孩子。  ①一位植物学家曾有意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把花圃修得像钟面一样,组成花的“时钟”。(《花钟》三上)  本来把“不同时间”开放的花种在一起
摘 要:作为体育教师,如何理解“阳刚之气”的真正含义?如何通过改进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方法、形式去重点培養学生的“阳刚之气”?2021年2月5日(星期五)19:30-21:30,《体育教学》编辑部在读者QQ群开展了题为“如何看待男孩子的阳刚之气,体育教学如何培养男孩子的阳刚之气”的热点话题微研讨。  关键词:体育教学;男孩;阳刚之气  中图分类号:G6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提出,要学习“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为落实这一目标,在人教版第一学段教材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课文形式──连环画课文。这类课文往往以连环画的形式出现,随着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相应地配上一幅幅色彩明丽的插图,像《小壁虎借尾巴》《雪孩子》《小熊住山洞》《小蝌蚪找妈妈》《阿德的梦》《酸的和甜的》《精彩的马戏》等。这样的连环画课文有什么特点?连环画课文与绘本阅读有什么区别
摘 要: 体育承载着健身育人的重任,体育课堂中的“有教有育”贯穿于课的始终。本文从“有教有育”的再认识入手,结合课例就如何优化教学设计以及实施策略进行实践思考,为实现学校体育的健身育人宗旨提供参考。  关键词:“有教有育”;课堂教学;再认识;设计与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21)02-00-02  体育与健康课程强调要充分发挥体育的育
三年级学生初入习作殿堂,刚从“写话”过渡到“习作”,难免会碰到很多困难。如何帮助学生解决习作难题,是每位语文教师沉甸甸的责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习作明确指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确,让学生愿写和乐写是习作教学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近年来,笔者尝试“快乐写作”教学方法,在这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所谓快乐习作教学,就是从研究学生习作心理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