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课中的问题设计

来源 :杂文月刊·教育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wh04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设计要强审美主体的需要,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音乐鉴赏并非“听之任之”,“听什么”?“如何听”?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我们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我想听”“听有所思、听有所感、听有所悟”就要求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了解学生的主体需求,设计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跳,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
  首先,问题设计要有目的性。在设计问题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还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例如欣赏“高亢的西北腔”时,我在导入部分设计的问题是:或许这音乐离你生活很远?或许你觉得音乐很难听?但你结合音乐想像一下,这音乐由一个怎样的着装?怎样的肤色?脸上带着怎样的表情的人在怎样的环境中唱出来的?从音乐中你感受到演唱者怎样的心情?这里一连串的问题旨在引起情趣、调整学生的学习心理、抓住学生“新鲜”感教学,激发学生更强的参与意识,而后学生和我一起聆听陕北民歌《脚夫调》,学生听后纷纷回答在生态环境恶劣的黄土高坡上尘土飞扬,一个肤色黝黑饱经沧桑的穷苦人在野外大声地宣泄内心的苦闷。与学生交流后再提出“从音乐中你们联想到了演唱者的生活地域、经济状态、生活方式、经济形态等因素,那么这些因素对民歌的发生发展产生怎样的作用,有什么关系?还有其它因素吗?”这里的问题设计层层相扣让学生更加深入思考民歌的发生发展状况。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去听、议、体验、升华。教师根据学生的所见结合正确的答案进行综述点评。通过聆听音乐刺激感官经由内心理解、联想、想像等作用引起一种整体感受,这是学生欣赏过程中带着问题产生积极的情绪状态下充分发挥想像力、创造力的结果。
  其次,在问题设计时对答问时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反应和回答有充分的估计和了解,并事先想好应对的措施。一般来说,在课堂提问中,学生不外乎会出现几种情形,或一声不吭,或回答文不对题,或回答基本正确,但与预想的答案还有一定的距离。对此,教师都应有相应的心理准备和对应措施。
  二、问题的设计要突出培养审美主体感知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音乐形式要素是构成音乐作品灵魂的基本元素,音乐表现要素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表现方式的感受和体验是学生音乐鉴赏和音乐审美的基础,而高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趋于完善和逐渐成熟的特殊阶段,自我意识强,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知识信息的摄取有较强的主动性和明显的选择性。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运行,高中生音乐素养大多处于较差水平,他们同时又面临着升学的压力。面对这样的学生,音乐欣赏教学要具有很强的吸引力才能让学生主动参与,除音乐本身的魅力,精心设计行之有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对音乐世界的敏感性,激活思维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力,产生自主学习意识。例如欣赏肖邦《C小调钢琴练习曲》时,我提出:音乐让我们体验到肖邦当时怎样的心情?音乐为什么能让我们有这种感受?教师提示把乐曲速度放慢,力度减弱会是怎样的效果?左手附点音型改成效果又如何?问题的出现让学生主动去聆听比较探索发现强有力极不和协的属七和弦让我们产生高度的紧张感,快速下行的左手快速音流,产生一泄千里势不可挡的力量,但又有伤感的味道,附点的运用使得音乐更具推动力音乐各种要素的综合使用恰当地表现了肖邦闻知华沙起义失败时无语言表的震惊,愤慨之情。教师适时地归纳总结,不同的音色、节奏、旋律、和声、力度、速度产生不同的音乐效果为我们塑造出丰富多彩的音乐形象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发挥丰富的想像,体会感受音乐进而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一比较思考、分析、理智的审美过程,不但让学生积累了大量音乐知识,还让学生的思想、心灵与音乐产生共鸣,从而培养学生高尚审美情趣和审美兴趣。
  三、问题的设计要注意方法技巧。课堂问题的设计最忌讳为提问而提问,理想的问题设计是讲究发向方式,琢磨提问的角度,尽量使问题提的巧、问的新,产生“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的良好效果,使课堂从始至终都充满挑战性、探究性和趣味性。
  教师要挖掘作品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音乐本身的兴趣。如课堂上抛出一些“虚拟性”的问题,如“替换式”,给某个音乐片断换一种速度、换一种音色、换一种节奏、音乐塑造出的艺术形象会天差地别。提些 “创造性”问题,你是作曲家会为这诗歌或图画配怎样速度、节奏、音色、旋律特点的音乐;必要提些“延伸式”问题,说说唱唱能体现欣赏的音乐作品风格、情绪的其它音乐作品或文学作品、美术、建筑、人物、景物、历史事件……用这些“虚实结合”的方法给学生提供了一些新颖的思维角度,一个崭新的思维平台,学生在欣赏探究创造中体验到音乐鉴赏活动带来的乐趣,感受音乐的真善美。任何优秀的音乐作品,都具有它的多义性,每个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每个人的体验感受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所以教师不应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及时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门,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总之,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设计各种具有想象力、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聆听比较感受音乐,运用音乐知识展开联想,理解分析思考创造音乐,体验音乐的情感、意境。学会思考和分析音乐,让学生的思想、心境与意识产生共鸣,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内在的意义的体验和把握,感悟到音乐所蕴涵的精神气质,提高鉴赏能力。
其他文献
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射好每支箭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比赛的关键时刻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也列为基本技术之内。什么样的心态才算是适宜的心态?“清静无为”的心态是射箭运动员的最佳心理状态。  从事射箭训练的人都努力追求一一射箭比赛的最高境界一一不射乏箭。古代有这样典故,出自《列子·黄帝第二》:春秋战国时期,伯昏瞀人与当时的射箭好手列御寇相约,比试射箭本领。列御寇自以为跟随老师关尹子学射多年,得到了真传,
期刊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PEP小学英语》第一册第三单元Part B Let's learn &Let's do,本课是整个单元的第4课时,主要学习5种颜色,通过Let's do的活动来巩固和运用语言。通过游戏,活动,唱歌等,让学生逐步达到交际性运用所学5种颜色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创新思维。  二、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  能听、说、认读black, brown,ora
期刊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由以前的三科学习转入到了五、六科的学习,学生的作业量一下就提高了很多。特别是,学生随着个体的差异,成绩的好坏不一,对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质量也越来越差。所以,如何给学生布置作业是我们应注意的一个问题。  以我现在所教班级为例,学生到了初三,将近约20%的同学已感到学习起来相当困难了,再加上临进中考,各学科的练习铺天盖地。我们如果只是将作业进行简单的布置,然后再要求学生按时交作业,那
期刊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因此,我国规范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有以下几方面: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肩负着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的重任。教
期刊
从当今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角度来看,社会对人才评价标准发生了变化,不但要求知识渊博,而且要求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诺贝尔物理奖得主美籍华人朱棣文曾一针见血指出:“中国学生很刻苦,书面成绩很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这是与美国学生的主要差距。”创新是素质教育
期刊
第一、不要把作文看得太玄妙。不少同学是背着包袱作文的,觉得作文非同一般,詞要用得美,法要用得巧,恨不能所道知道的词语和学到的方法全用上,结果反倒什么也写不出来。其实,作文是同说话一样平常的事,是生活的一种需要。要说什么就写什么,该怎么说就怎么写,万不可摆出“作文”的架式“硬作”。词是要选择使用的,但美不美,好不好,首先要看是否用得恰当、准确,能否把意思确切地表达出来。词的本身并没有美丑高下之分,全
期刊
1、传统的作业是教学中的强化训练。长期以来,传统的作业被教者认为是“课堂的补充练习”,作业的内容仅局限于每一个学科的知识范围,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社会实际生活。作业的技术、方法、手段比较单一,只重视作业的规范统一,强调学生死记硬背和重复练习训练,作业的批改、评价忽视了对一个人的整体发展功能,作业成了教育工作者强加给学生的学生负担。  这种现象不是偶然的,在应试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
期刊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也就是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新课标突出强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  “重结果轻过程”是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弊端。杜威的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理念就是“做中学”。知识不是通过简单记忆,而是通过学生的参与、感悟、交往、实践、猜
期刊
老师们用惯了老教材,拿着教科版的教材就觉得不好教,不会教了,难教了,为什么呢?文字少,觉得没有什么讲的;但内容多,设计的活动多,全都进行,一节课又讲不完;课本中设计了这么多的讨论、探究、参考书上没有答案,不知如何处理;理论少,概括性语言少,老师不知板书什么,考试不知让学生背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下面我分别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处理建议:  一、文字少,没什么讲的  我们
期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21世纪,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道德观念也开始发生转变,有的与时俱进了,也有的扭曲变坏了。作为德育工作者的教师们是否意识到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家庭的熏陶中,我们整天面对的天真无邪的小学生也在悄然变化呢?如果你还是像以往那样将自认为绝对正确的思想观念、具体做法灌输给学生,让他们被动地接受教育,久而久之,德育工作就会变成最没有生命活力的,最缺乏影响力的一种工作。所以,教育工作者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