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造物的物性,源于人类具目的性的智力活动下,经生产制造而成的物的性质,是反向整体制约设计造物的观念、方式等方面的一种属性。该属性为揭示设计造物与时代之间关系以及自身发展规律的重要线索。立足于特定的社会生活时段,对它进行挖掘和思考,可以窥见设计之下造物的阶段性特征和外延意义。
一、减化性的概念
设计造物的物性在物质化经济、非物质化经济、减物质化经济的规定下,具有实体性、虚拟性和减化性,三种物性与物质化经济,为非物质化和减物质化经济的前提和基础的关系相对,表现为实体性为设计造物的第一性,虚拟性和减化性为第二性,本文主要针对减化性进行论述。设计造物物性的减化性,是设计造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认识水平提升、减物质化经济发展下而突显的一种的属性。它可以被理解为:物质、能量和破坏性元素的减少和化除性,其含义之一是“减少”,之二是“化除”,“减少”主要落实在设计造物对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上;“化除”主要作用于设计造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元素。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得到了高度发展,此种发展的不足在于,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常对自然进行无度的索取和征服。其中,设计造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无度索取和征服的首要手段,也是生产各种物质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唯一途径。随着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加深,并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只有—个地球”和“飞船经济”等相关观点后,人们对自然资源应该如何利用、生态文明应该如何建设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强调人类发展应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可持续地良性互动,又常具体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也称之为“3R原则”(Redudng,Reusing,RecycIing)。3R中,减量化为第一原则,意指在生产活动的最初,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经过演化,减量化原则发展成当今社会最具积极意义的经济形态——减物质化经济。减物质化经济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杨么经济形态,它对设计造物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物性具有强力制约。设计造物的减化性,蕴含的“减少”之意,正是由减物质化经济的制约而生,减化性的设计造物,即是以减少对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为基本准则,生产出的物品既能满足人们需求,又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此时,设计造物扮演的角色已远异于工业文明时期。
设计造物减化性中的“化除”之意,作用于设计造物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元素。此破坏性元素主要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常由设计上的短视、造物工艺上的缺失等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中,逐步也塑造了清洁生产的意识,“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服务,则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可见,清洁生产中的“清洁”是针对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相关元素的清与洁,包含减少物质、能量消耗的内容外,更突出应对不利的、有毒的以及对环境有影响的成分进行清与洁,这正是设计造物减化性中“化除”的意义。就此,减化性设计造物其内涵还包括:化除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以及服务舰划上可能产生的破坏牲元素,以清洁的设计观念和造物工艺确保人类与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此外,应注意设计造物的减化性,是由人们认识水平提升、经济形态制约而内化于设计造物之中的减化,不是设计造物追求形式上的减少,与减少主义或极减主义有根本差异,相比而言,它与维克多-巴巴纳克所言,设计应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而服务的观点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减化性与实体性、虚拟性的关系
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它从属并作用于实体性,与虚拟性具有并置的属性,故称为设计造物的第二性。设计造物的实体性,受到物质化经济的制约,是实际的体量存在性,设计制造具有此种性质的物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的发展。没有实体性设计造物为前提和基础,设计造物的减化性不仅难以显现也难以成立,确切而言,前者是人类存在、发展的支持力量,后者是以实现人类真正的发展为目标,对前者进行的修正和调整。“真正的发展只能属于那种最低限度地消耗自然成本并有效保持了自然持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可见,此种修正和调整,以实体性设计造物为基础,同时又着力于它在工业文明时期的相关弱点,表明了设计造物的减化性从属并作用于其实体性的双重面貌。设计造物的虚拟性,受到非物质化经济的制约,是真实存在的非实际的体量性,其中“非实际的体量”标示了该类设计与造物不针对实物,也不在真实的空间环境中运行,故能减少对物质、能量的消耗和化除破坏性元素,所以,它有减化性的一面。然而,需要清醒认识的是,虚拟性的设计造物其本质特征并不在于此,此虚拟性是以开拓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新的创造领域、人类新的社会生活空间为目标,虽有减化物质和能量之功,但却只是其派生,而不是其首要追求,它与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在内涵上有根本的差异。这样,减化性与虚拟性的相同和相异,形成了二者在设计造物中的并置关系而同为第二性。
设计造物中同为第二性的减化性和虚拟性,因二者的相同或相异,在并置中相互具有制约。首先表现在: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可以通过虚拟性的设计造物予以实现。事实上,虚拟性的设计所造物虽然不是实体的,但因其可以通过建模实现形态、质料、神韵与真实物体的同一而具有真实性,并能在需要时转化为实体物。所以,虚拟性设计造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在虚拟空间的消费需求,还可以通过虚拟生产满足人们各种现实需求,同时,这些设计和生产都不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更不会破坏环境,故能实现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其次表现在:设计造物的虚拟陛受到减化性更高层级的制约和作用。我们知道,虚拟性的设计所造物不是存于自然空间的物体,但是。设计造物的虚拟性与实体性在当今具有相溶关系,常表现为虚拟物与实体物能进行相互转换,这就使得,“减化性”对实体性设计造物的修正和调整,必将延伸到虚拟性设计造物之上。由此可见,设计造物的减化性虽然是第二性,但“修正和调整”的作用却贯穿于设计造物的实体性和虚拟性。减化性的设计所造物,就其外在而言,实为存在于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实体物与虚拟物,但就其内在而言,却大异于不具减化属性的前实体性和虚拟性的设计所造物,因为,具有减化性的设计所造物,拥有良性运用自然资源、能够构建生态文明、可以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特征。
三、减化性对设计造物的制约
减化性作为设计造物的第二性,在减物质化经济的制约中,对设计造物的整体制约主要表现如下:第一, 减化性使设计造物的思维和观念进行了伦理化的修正和调整。伦理是主体的自律,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这些道理和准则都含有对自我贪欲的节制,对他人需求的尊重,只有在伦理所含的各种道德准则的指导和领引下,人与人才能合作、互助地共生和发展。传统工业文明的建设,思想基础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而长期以人类为中心对自然肆意索取和破坏,缺乏对它基本的尊重。工业文明中的设计造物,有关思维和观念摆脱不了此种思想基础的制约,设计所造的实体物甚至虚拟物,都曾展现了该思想基础制导下的相关特征。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减物质化经济的运行,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得以显现,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扩展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上,这样,人不再是自然的主人,二者都是需要权衡和尊重的对象,人和自然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体,他们的关系具有了伦理性。此种转变,必然导致设计造物的思维和观念也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其内容为:设计造物在满足人类需求时,应注重对物质、能源和破坏性元素的减少和化除,使满足需求的同时不会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可见,其中已含有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的维护,具有了伦理性。相比于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设计应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等观点后,而被美国工业协会开除,如今,设计造物领域对设计伦理化的接受和思考已见广泛和深入。如《装饰》在2007年第9期进行设计伦理的特别策划,刊发了系列论文。其中李砚祖教授提出“在设计缔造或预设的价值中,其荦荦大者有三:一为实用价值,二为审美价值,三为伦理价值”。他以前两种价值为基础,对设计伦理价值的至善属性进行了分析。另有学者提出:“……—个合理的设计生态,是人在宇宙、地球中不能独存,链条中的制约才是一种永恒的关系……”这些观点,在明确设计伦理化的价值外,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何为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从侧面明确了减化性对设计造物的作用。
第二,减化性使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满足与引导的双重化。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无疑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从美国汽车生产“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可以看出,工业文明期间,设计造物常以无度挥霍自然资源和忽视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设计者已经发现这种对“根本任务”予以实现的方式实为短视。因为,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满足是短暂的,不久的将来,在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短缺前,设计造物恐难以实现此任务。但是,很多消费者并未意识到。工业文明中物欲膨胀下设计造物方式的危机,未能在消费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上进行调整,充分接收和肯定以减化物质和能源、化除破坏性元素为准则的设计造物方式。所以,设计造物在此时,必须扮演双重角色,即在对人们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以促成其在消费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转变,接受和优先使用减化性的设计所造物。如是,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既有了满足需求的属性,也有了引导需求的属性,这种双重化的根本任务成为了减化性设计造物特有的面貌。不少设计理念,常简单强调以人为本,很多时候,单纯对人们的需求进行弱势逢迎和尽心满足,欠缺对设计具有改造属性的审势强调,未能调动人们本身具有的适应性,从而造成了设计造物根本任务的单一。坊间教授曾针对“人的生物性和工艺文化的矛盾”进行思考,指出“人往往沉醉于工艺的非凡成功中,接受器物带来的好处,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的本质被人造物所异化……在人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另一面,人类进化史说明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类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在减物质化经济的制约下,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变得意义重大,把人类和自然放在协同发展的角度上,设计造物不可能再以消费者需求的全面满足为唯一出发点,而应在设计造物中以引导需求的方式刺激其适应能力,以减低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消耗,促成可持续发展。
第三,减化性使设计造物作为本元文化内含的文明类别得到丰富。历史表明,设计造物在我国的发展中,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称之为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由于带有本元文化的性质,因此,体现在文明上,也就兼有两种文明的性质。”这两种文明,张道—教授已剖析清楚。其—是物质文明,其二是精神文明。同时,工艺美术或设计造物具有本元文化的特征,在张道一教授提出后,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这也表明,设计学界都已明确,设计造物含有两种文明的形态并以此确立了本元文化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对设计造物的面貌进行了新的制约,同时,也对本元文化内含的文明类别产生了影响。减化性是对物质、能源和破坏性元素的减少和化除性,以促成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使减化性设计造物在对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反映的基础上,更承担了建设、反映生态文明的新的责任。所以,减化性的设计造物,它内含的文明类别,已不只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包含了生态文明。诸大建教授曾提出:“……需要在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以使中国的超越式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同一。”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对本元文化内含文明类别的丰富,正是这种要求的直观展现,张道—教授曾认为“未来的工艺美术,将是新的文化综合”,也预知了这种状况。此外,他还谈到“工艺美术家的设计工作,并非仅以设计和生产出—件物品为满足,除了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外,还要研究物与物的关系,最终为人民创造—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尽善尽美的生活条件”。这段论述,字里行间有对^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理想的生活环境等的强调,已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向。总而言之,减化性作用于设计造物的实体性和虚拟性,使设计造物在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反映中,同时进行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反映,以实现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创造,形成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设计造物作为本元文化,它的内涵在新时期已有了新的文化的综合,具有了新的文明类别。
概括而言,减化性作为设计造物的第二性,从属又作用于实体性,并与虚拟性在相同和相异中形成制约。减化性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观念,直接受到减物质化经济的规定,这是人类设计造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认识和思考深入的结果,它对设计造物产生了强大和革命性的整体制约。如何在设计造物之中良好体现和贯彻减化性,这需要设计和造物者以实体性和虚拟性的设计造物为基础,对相关的思维和观念进行伦理化的修正和调整,并对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进行满足与引导的双重化提升,还要以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反映为设计造物的文化取向。此外,结合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现况,设计造物的减化性相比于它的实体性和虚拟性更具有突出意义,所以,在设计造物中注重对它的深入理解,并在实体和虚拟物的设计制造中施行减化原则,已成为设计造物的本体责任和新的使命。
一、减化性的概念
设计造物的物性在物质化经济、非物质化经济、减物质化经济的规定下,具有实体性、虚拟性和减化性,三种物性与物质化经济,为非物质化和减物质化经济的前提和基础的关系相对,表现为实体性为设计造物的第一性,虚拟性和减化性为第二性,本文主要针对减化性进行论述。设计造物物性的减化性,是设计造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认识水平提升、减物质化经济发展下而突显的一种的属性。它可以被理解为:物质、能量和破坏性元素的减少和化除性,其含义之一是“减少”,之二是“化除”,“减少”主要落实在设计造物对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上;“化除”主要作用于设计造物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元素。
工业革命以来,工业文明得到了高度发展,此种发展的不足在于,人类为满足自身的物质需求,而常对自然进行无度的索取和征服。其中,设计造物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既是人类对自然进行无度索取和征服的首要手段,也是生产各种物质以满足人们需求的唯一途径。随着对工业文明反思的加深,并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只有—个地球”和“飞船经济”等相关观点后,人们对自然资源应该如何利用、生态文明应该如何建设等有了更深的认识,于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逐渐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发展”,强调人类发展应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良性互动。人与自然可持续地良性互动,又常具体为“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三原则,也称之为“3R原则”(Redudng,Reusing,RecycIing)。3R中,减量化为第一原则,意指在生产活动的最初,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经过演化,减量化原则发展成当今社会最具积极意义的经济形态——减物质化经济。减物质化经济是贯彻可持续发展观的杨么经济形态,它对设计造物在新的历史阶段的物性具有强力制约。设计造物的减化性,蕴含的“减少”之意,正是由减物质化经济的制约而生,减化性的设计造物,即是以减少对物质和能量的使用为基本准则,生产出的物品既能满足人们需求,又能保证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此时,设计造物扮演的角色已远异于工业文明时期。
设计造物减化性中的“化除”之意,作用于设计造物可能产生的破坏性元素。此破坏性元素主要影响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常由设计上的短视、造物工艺上的缺失等形成。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中,逐步也塑造了清洁生产的意识,“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减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减降废物的数量和毒性。对于服务,则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可见,清洁生产中的“清洁”是针对产品、生产过程和服务相关元素的清与洁,包含减少物质、能量消耗的内容外,更突出应对不利的、有毒的以及对环境有影响的成分进行清与洁,这正是设计造物减化性中“化除”的意义。就此,减化性设计造物其内涵还包括:化除产品设计、生产过程以及服务舰划上可能产生的破坏牲元素,以清洁的设计观念和造物工艺确保人类与自然的持续协调发展。此外,应注意设计造物的减化性,是由人们认识水平提升、经济形态制约而内化于设计造物之中的减化,不是设计造物追求形式上的减少,与减少主义或极减主义有根本差异,相比而言,它与维克多-巴巴纳克所言,设计应为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而服务的观点更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二、减化性与实体性、虚拟性的关系
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它从属并作用于实体性,与虚拟性具有并置的属性,故称为设计造物的第二性。设计造物的实体性,受到物质化经济的制约,是实际的体量存在性,设计制造具有此种性质的物品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的发展。没有实体性设计造物为前提和基础,设计造物的减化性不仅难以显现也难以成立,确切而言,前者是人类存在、发展的支持力量,后者是以实现人类真正的发展为目标,对前者进行的修正和调整。“真正的发展只能属于那种最低限度地消耗自然成本并有效保持了自然持续性的人类社会发展。”可见,此种修正和调整,以实体性设计造物为基础,同时又着力于它在工业文明时期的相关弱点,表明了设计造物的减化性从属并作用于其实体性的双重面貌。设计造物的虚拟性,受到非物质化经济的制约,是真实存在的非实际的体量性,其中“非实际的体量”标示了该类设计与造物不针对实物,也不在真实的空间环境中运行,故能减少对物质、能量的消耗和化除破坏性元素,所以,它有减化性的一面。然而,需要清醒认识的是,虚拟性的设计造物其本质特征并不在于此,此虚拟性是以开拓人类物质和精神文明新的创造领域、人类新的社会生活空间为目标,虽有减化物质和能量之功,但却只是其派生,而不是其首要追求,它与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在内涵上有根本的差异。这样,减化性与虚拟性的相同和相异,形成了二者在设计造物中的并置关系而同为第二性。
设计造物中同为第二性的减化性和虚拟性,因二者的相同或相异,在并置中相互具有制约。首先表现在: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可以通过虚拟性的设计造物予以实现。事实上,虚拟性的设计所造物虽然不是实体的,但因其可以通过建模实现形态、质料、神韵与真实物体的同一而具有真实性,并能在需要时转化为实体物。所以,虚拟性设计造物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在虚拟空间的消费需求,还可以通过虚拟生产满足人们各种现实需求,同时,这些设计和生产都不需要大量的物质和能量,更不会破坏环境,故能实现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其次表现在:设计造物的虚拟陛受到减化性更高层级的制约和作用。我们知道,虚拟性的设计所造物不是存于自然空间的物体,但是。设计造物的虚拟性与实体性在当今具有相溶关系,常表现为虚拟物与实体物能进行相互转换,这就使得,“减化性”对实体性设计造物的修正和调整,必将延伸到虚拟性设计造物之上。由此可见,设计造物的减化性虽然是第二性,但“修正和调整”的作用却贯穿于设计造物的实体性和虚拟性。减化性的设计所造物,就其外在而言,实为存在于真实空间和虚拟空间的实体物与虚拟物,但就其内在而言,却大异于不具减化属性的前实体性和虚拟性的设计所造物,因为,具有减化性的设计所造物,拥有良性运用自然资源、能够构建生态文明、可以保证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内在特征。
三、减化性对设计造物的制约
减化性作为设计造物的第二性,在减物质化经济的制约中,对设计造物的整体制约主要表现如下:第一, 减化性使设计造物的思维和观念进行了伦理化的修正和调整。伦理是主体的自律,是“处理人们相互关系所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这些道理和准则都含有对自我贪欲的节制,对他人需求的尊重,只有在伦理所含的各种道德准则的指导和领引下,人与人才能合作、互助地共生和发展。传统工业文明的建设,思想基础为人是自然的主人,而长期以人类为中心对自然肆意索取和破坏,缺乏对它基本的尊重。工业文明中的设计造物,有关思维和观念摆脱不了此种思想基础的制约,设计所造的实体物甚至虚拟物,都曾展现了该思想基础制导下的相关特征。可持续发展观念形成后,人们普遍认识到了人类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的必要性,随着减物质化经济的运行,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得以显现,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扩展到人与自然的相处上,这样,人不再是自然的主人,二者都是需要权衡和尊重的对象,人和自然的良性发展已成为—体,他们的关系具有了伦理性。此种转变,必然导致设计造物的思维和观念也进行相应的修正和调整,其内容为:设计造物在满足人类需求时,应注重对物质、能源和破坏性元素的减少和化除,使满足需求的同时不会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环境。可见,其中已含有对自然的尊重和对环境的维护,具有了伦理性。相比于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巴巴纳克,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设计应保护地球的有限资源等观点后,而被美国工业协会开除,如今,设计造物领域对设计伦理化的接受和思考已见广泛和深入。如《装饰》在2007年第9期进行设计伦理的特别策划,刊发了系列论文。其中李砚祖教授提出“在设计缔造或预设的价值中,其荦荦大者有三:一为实用价值,二为审美价值,三为伦理价值”。他以前两种价值为基础,对设计伦理价值的至善属性进行了分析。另有学者提出:“……—个合理的设计生态,是人在宇宙、地球中不能独存,链条中的制约才是一种永恒的关系……”这些观点,在明确设计伦理化的价值外,一定程度上也解释了何为人类与自然的协同发展,从侧面明确了减化性对设计造物的作用。
第二,减化性使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进行了满足与引导的双重化。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无疑是满足人们的需求,从美国汽车生产“有计划的废止制度”可以看出,工业文明期间,设计造物常以无度挥霍自然资源和忽视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来满足人们的需求。经过多年的发展,设计者已经发现这种对“根本任务”予以实现的方式实为短视。因为,以破坏环境和浪费自然资源为基础的满足是短暂的,不久的将来,在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短缺前,设计造物恐难以实现此任务。但是,很多消费者并未意识到。工业文明中物欲膨胀下设计造物方式的危机,未能在消费的观念、心理和行为上进行调整,充分接收和肯定以减化物质和能源、化除破坏性元素为准则的设计造物方式。所以,设计造物在此时,必须扮演双重角色,即在对人们需求进行满足的同时,要引导他们珍惜自然资源、建设生态文明,以促成其在消费观念、心理和行为上的转变,接受和优先使用减化性的设计所造物。如是,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既有了满足需求的属性,也有了引导需求的属性,这种双重化的根本任务成为了减化性设计造物特有的面貌。不少设计理念,常简单强调以人为本,很多时候,单纯对人们的需求进行弱势逢迎和尽心满足,欠缺对设计具有改造属性的审势强调,未能调动人们本身具有的适应性,从而造成了设计造物根本任务的单一。坊间教授曾针对“人的生物性和工艺文化的矛盾”进行思考,指出“人往往沉醉于工艺的非凡成功中,接受器物带来的好处,并据此安排自己的生活方式,人的本质被人造物所异化……在人充分享受生活的同时,忽视了另一面,人类进化史说明的一个最简单的道理:人类之所以能出类拔萃,是因为他具有非凡的适应能力……”在减物质化经济的制约下,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变得意义重大,把人类和自然放在协同发展的角度上,设计造物不可能再以消费者需求的全面满足为唯一出发点,而应在设计造物中以引导需求的方式刺激其适应能力,以减低对自然资源的无度消耗,促成可持续发展。
第三,减化性使设计造物作为本元文化内含的文明类别得到丰富。历史表明,设计造物在我国的发展中,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称之为工艺美术。“工艺美术由于带有本元文化的性质,因此,体现在文明上,也就兼有两种文明的性质。”这两种文明,张道—教授已剖析清楚。其—是物质文明,其二是精神文明。同时,工艺美术或设计造物具有本元文化的特征,在张道一教授提出后,已经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这也表明,设计学界都已明确,设计造物含有两种文明的形态并以此确立了本元文化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对设计造物的面貌进行了新的制约,同时,也对本元文化内含的文明类别产生了影响。减化性是对物质、能源和破坏性元素的减少和化除性,以促成人类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这就使减化性设计造物在对物质、精神文明的建设、反映的基础上,更承担了建设、反映生态文明的新的责任。所以,减化性的设计造物,它内含的文明类别,已不只是物质和精神文明,同时也包含了生态文明。诸大建教授曾提出:“……需要在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同时重视生态文明……以使中国的超越式发展最终能够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协调同一。”设计造物的减化性,对本元文化内含文明类别的丰富,正是这种要求的直观展现,张道—教授曾认为“未来的工艺美术,将是新的文化综合”,也预知了这种状况。此外,他还谈到“工艺美术家的设计工作,并非仅以设计和生产出—件物品为满足,除了研究人与物的关系外,还要研究物与物的关系,最终为人民创造—个理想的生活环境和提供尽善尽美的生活条件”。这段论述,字里行间有对^与物的关系、物与物的关系、理想的生活环境等的强调,已具有建设生态文明的指向。总而言之,减化性作用于设计造物的实体性和虚拟性,使设计造物在对物质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反映中,同时进行着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反映,以实现对理想生活环境的创造,形成人类社会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设计造物作为本元文化,它的内涵在新时期已有了新的文化的综合,具有了新的文明类别。
概括而言,减化性作为设计造物的第二性,从属又作用于实体性,并与虚拟性在相同和相异中形成制约。减化性源于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观念,直接受到减物质化经济的规定,这是人类设计造物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认识和思考深入的结果,它对设计造物产生了强大和革命性的整体制约。如何在设计造物之中良好体现和贯彻减化性,这需要设计和造物者以实体性和虚拟性的设计造物为基础,对相关的思维和观念进行伦理化的修正和调整,并对设计造物的根本任务进行满足与引导的双重化提升,还要以生态文明的建设和反映为设计造物的文化取向。此外,结合当今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环境的现况,设计造物的减化性相比于它的实体性和虚拟性更具有突出意义,所以,在设计造物中注重对它的深入理解,并在实体和虚拟物的设计制造中施行减化原则,已成为设计造物的本体责任和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