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语文课堂中“提问”的有效性

来源 :广东教学·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ield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施新课程至今,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性进展。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本文针对目前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一环节出现的不良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反思,并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专家的讨论和思考,为进一步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字】语文课堂;有效性;提问;反思;策略
  实施新课程至今,在教学改革方面取得了实质性的阶段性进展。时下,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层面所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课堂教学的无效和低效问题。余文森先生在《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中写到:“要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有效教学、优质教学,有3条教学规律是绕不开的。规律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当学生已经能够自己阅读教材和自己思考的时候,就要先让他们自己去阅读和思考,然后根据学生在阅读和思考中提出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由此可见课堂中的提问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实现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語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出现了很多的不良现象
  (一)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提问频繁且显得随意,使传统的“满堂灌”变成今天的“满堂问”。诸如“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 是吗”
  “ 好吗”“ 对吗”之类的没有实质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充斥了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
  (二)课堂中缺少真正有价值的高质量的提问、提问没有启发性或在学生回答问题时缺乏启发诱导。
  (三)在“问答式”的课堂中,老师精心设计出一个又一个环节,牵着学生的鼻子按老师的思路亦步亦趋往前赶。老师问个不休,学生忙于应付,根本没有质疑的机会。
  二、反思
  而在众多的语文教学方法中,课堂提问的诱导启发艺术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的课堂提问将制约着学生思维训练的发展。课堂上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地提问,能加快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质能力训练的进程,是发展学生思维,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提出一个好的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和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而上述的提问方式适得其反:一方面肢解了教学内容,破坏了教学的整体性,降低了知识的智力价值;另一方面把对话变成课堂上的一问一答,实质上还是在对学生去“灌知识”;其外课堂的宝贵时间没有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利用,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策略
  (一)设问要有目的性、科学性。
  在设计提问时,应该服务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脱离了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纯粹是为问而问是非常不可取的。在提问的时候,还要抓住课文的关键之处,于重点、难点处发问。为了保证课堂提问的科学性,提问要力求做到直截了当、主次分明、难度适中、语言规范。
  例如《北京的春节》一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为了达成这个教学目标,笔者在初读课文之后,提出一个问题:“老北京过春节时有哪些独特的习俗?你从哪些语句或段落中感受到了老北京浓浓的年味?”这个问题贯穿整节课的教学始终,有效地引领着同学们来了解老北京过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热闹、喜庆、团圆、祥和的节日气氛。
  (二)设问要趣味性、启发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最好能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提出问题,设计有趣味性的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迸发学习的热情,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中去。
  启发性设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揭示学生认识上的矛盾,是一种对心理智力的刺激,也是思维活动的原动力,也是情感的催发剂。
  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一课时,笔者问:“老人穿一身褪色的过时布衣,背一个褪色的蓝色布包,连装鸟食的大塑料袋也用得褪了色,但不褪色的是什么?”一句“不褪色的是什么”,燃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激起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设置了这样一处小练笔的设问:“此时你就是这位老人,你想对飞翔的海鸥说些什么?你就是其中的一只海鸥,你又想说些什么?”此时学生的情感被调动起来,完全融入到角色中去了。在学生写完以后,又安排分别写这两种角色的学生进行交流,一唱一和,在这样的情感交流和碰撞中,老人对海鸥的爱护之意,海鸥对老人的感激之情,被表达得淋漓尽致。可见,这一恰到好处的设问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触动了学生的心弦,使读写融为一体,不仅是情动而辞发,更是让情到深处更加浓!
  (三)问题精而少,宁缺勿滥。
  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角度来看,问题的质量比问题的数量更重要。“精”即是提问要有针对性,从教材实际出发,抓住课堂的教学主线,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问、发问。“少”即是一堂课的提问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减少提问的次数。这精而少的问题要在关键处、精美处、深刻处、疑难处。
  比如《凡卡》一课,篇幅较长,内容也较复杂,受年龄的限制,学生的接受能力有限。 为了避免这一课的教学冗长、拖沓,笔者抓住“凡卡给爷爷写信”这条主线展开提问:凡卡的信中写了什么?从凡卡的信中我们体会到了什么?凡卡在写信的时候联想到了什么?让学生把精力集中在对文本精华的品味和吸收的过程中,既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又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所提的问题不能且切中课文重难点或问题太多,课堂教学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教学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教师要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提问的问题要反复推敲,努力做到精而少。
  (四)给学生质疑的机会。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最能调动学生读书、思索、答问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质疑,也最能发现学生不懂或不太懂的字、词、句、段,以便教师给予有的放矢的辅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嘉说过的“读书无疑者,须教其有疑;有疑者,须教无疑,到这里才是长进”也很好地印证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是最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教学,也是最能体现真正为学生服务的课堂教学。   笔者在教学略读课文《梦想的力量》一课时,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大胆地把心中的疑问说出来。学生的问题五花八门却不失精彩。根据学生提问笔者总结出三个主要的问题:(1)瑞恩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2)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梦想?(3)是什么力量使得瑞恩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三个问题去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又如在教学精读课文《北京的春节》时,在齐读课题后,让学生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的小脑袋中冒出一个个问题:北京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開始的?北京人过春节时吃什么?北京人过春节玩什么?北京人过春节和广东人过春节的习俗有什么不一样……带着这些自己发现的问题,学生的阅读兴趣就更浓了,很快学生就融入到课文中去。
  所以,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很大的自由度,创设情境,安排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细细地读书,静静地思考,去发现问题;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去提出问题,把质疑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把大家的问题整合到一起的方法,归纳出几个大的、重要的问题,然后再回到文本去阅读、去解决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对同学的发言提出疑问,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从而引导学生的求异思维。
  (五)增加“等待时间”、进行启发诱导。
  “等待时间”这一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罗伊在1974年提出的,她在研究课堂提问时发现,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后,如果学生没能立即回答,那么,一般教师都会组织语言加以引导,在提问与引导学生回答之间的平均等待时间约为0.9秒。在匆忙之中,学生是不可能进行充分思考并组织语言、构思答案的,他们的回答只能是长期学习积累下来的一种本能反应,或是从记忆库中调取知识片断进行应付。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失去了完整思考以及和文本真正对话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思维的培养了。因此在教师提问后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课堂当中能得到一个相对宽松和自由的思考和构建自己语言的空间。此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适当的时机进行启发诱导。当学生的思维受到局限时,当学生疑惑不解时,当学生各执己见,莫衷一是时,当学生无法实现知识迁移时,教师都应当利用各种巧妙的方式进行启发诱导,帮助学生突破思维的瓶颈,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提问是一门艺术,精巧的提问、有价值的质疑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让课堂教学内容变得充实,使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到优化。本文是笔者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旨在抛砖引玉,引起同行、专家的讨论和思考,为进一步推动语文课程改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份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方裴卿.新课程语文教学透视
  [2]余文森.有效教学绕不开的三条规律
  [3]赵未平.课堂上如何提问.今日中国教研
  [4]启发性设问浅谈.成人教育,1995(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如今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更多地关注教材知识的落实,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对题型的设计和训练方面,忽略了在课堂上对学生学习力的培养和提升。在现今倡导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力,为孩子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教师刻不容缓的课题。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激趣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自主探究,焕发学生学习能力;合作交流,提升学
本报综合消息 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和省长马兴瑞陪同下,先后来到珠海、清远、深圳、广州等地,深入企业、高校、乡村、社区,就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进行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强调,进入新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我们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关键在于高举新时代改革开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有效指导能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很多教师对教师指导的重要性及有效性认识不足,或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体验。本文从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和实施阶段方面总结出四个指导策略,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指导策略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这门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已经全面开展,学生已
摘 要: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就是小学生以个性特征为基础,以内心需求为核心,在教师引导、帮助下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展的独特领域或特点,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通过多元化评价,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为目标的学习。它注重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和展示自己的个性,按照各自独特的个性来学习,做到教师个性化的教和学生个性化的学的统一,学生学习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关键词:小学;
【摘要】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发散,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学生的思维可视化,即看得见、摸得着、可感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思路,归纳材料,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英语;思维导图;阅读教学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引入思维导图作为工具,有别于传统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后者侧重于对课文意思的理解,同时又顾及英语单词教
【摘要】遇到棘手的学生,不愿配合的家长,我们不能埋怨,我们只有想尽办法去沟通,问题才能解决,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关键词】家校教育;情感沟通;关爱孩子  说真的,当教师十几年了,接触过很多家长:有的家长尊师重道,班里需要他,他出心出力,就是为孩子能成长得更好;也有喝醉酒找老师谈孩子,说话语无伦次的;有整天打麻将却不管孩子的,那种情况当然很少。但,这些家长稍微提醒一下,让他们多往孩子以后
【摘要】随着语文教育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老师致力于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通过案例剖析,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教学应该从“猜测导入、链接重点、想象推论、联结生活、巧设悬念”这五个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欲望,从而走进整本书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随着语文教育的深入改革,越来越多的老师致力于研究整本书阅读教学,其实早在20世纪40年代,叶圣陶
【摘要】文对古诗词教学中吟诵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枫桥夜泊》这一首诗的吟诵教学作为案例,分析古诗词中吟诵的实践应用,为教师开展古诗词吟诵教学提供实际帮助。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吟诵;字正腔圆  一、吟诵的作用  吟诵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式,在古代的私塾和官学中,先生们主要通过吟诵进行古词诗文的教学。吟诵不仅能够使学生们了解古词诗文的含义,还可以使其体会到古词诗文的节奏美、韵律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摘要】在语言实验室建设改造中,通过把全数字语言实验室技术与云服务技术的有机整合,可构建出新一代的云环境全数字语言实验室,能够很好地把外语课程教学和计算机小班教学结合起来,实现多室合一功能。开放式云实验平台的应用还能够把多样式课程教学仿真环境推送到实验室以外的云端,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实验室的教学空间。  【关键字】全数字语言实验室;云实验平台;虚拟仿真;多室合一  数字语言实验室是从传统电化教学语音
本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和挑战的世纪,社会生活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人才竞争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而学生最关心、最困惑的就是学习问题。目前,学生面临着来自学校,社会、家庭沉重的学习压力,不少学生心理负担较重,这影响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发展。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焦躁不安,心理行为不健康,很难形成健全的人格。因此,帮助学生去除这块最大的“心病”, 实现“减负不减质”的目的,教师责无旁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