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业成为自主探究学习的媒介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rWang9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自主性发展,要求教育要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土壤和空间,然而,传统的作业模式,大多抑制了这种要求。教师应该从布置作业入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一、加强作业与学生生活的联系
  中学生富有好奇心,在设计作业时,应该注意提起学生的兴趣,让作业吊起学生的胃口,让学生把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语文写景散文单元时,由于《春》、《济南的冬天》等课文都是描写四季风光的,因此,在学习《春》之前,我布置有关“春”的作业。
  首先,利用课余时间收集描绘“春”的诗文以及名句。收集以后,在课前一刻钟进行全班交流,说说自己喜爱的诗文好在哪里。这样的作业布置,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且让学生获得了许多相关知识。
  其次,在学习《春》这篇课文时,恰逢秋意正浓,我便利用周末时间,组织学生踏秋。要求学生分成小组,每小组要把自己踏秋欣赏到的美景,画记下来或拍摄下来。回校后让学生谈谈他们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春华秋实”的联系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而且要求把个人的感想付诸文字,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向校刊投稿,有几篇被选中后,学生们兴奋不已。
  这样,一篇文章的学习,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完美结束了。这种完成作业的方法,不仅让学生明白了“春华秋实”和“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义,并且联系学生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形成了探究学习的轻松氛围。
  二、在作业中要重视实践经验
  传统的语文教学,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严重违背了学习规律。为此,布置学生作业时,应该大力提倡“实践性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风筝》后,让学生自己动手,试着做风筝,以体会文中弟弟的感情和我的懊悔心情。在学习了《生命 生命》这一课后,让学生观察学校的梧桐,在春天是怎样掉“毛毛”的。并试着学种豆芽,观察它破土、发芽、生长的全过程。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不易,以及珍惜生命的主旨。在学习了《绿色蝈蝈》一文后,让学生试着去饲养一种小动物,观察它的饮食、活动、睡觉等生活习性。用来让学生了解科学小品文的写作特色。
  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的过程中,都遇到了不少麻烦,但调查表明,每个学生最终都有所收获。有的写了心得,有的制作了标本。最后,我把他们这些独特的作业在学校的橱窗里展出,获得了师生好评,参展的学生更是喜上眉梢。
  三、形成灵活开放的作业机制
  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必然围绕学生的发展,充分运用学生的智慧完成学习目标,生成学后的知识和能力。因此,我们布置作业时,必须兼顾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这两个关系密切的问题。同时也要注意,作业应该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发散思维,敢于创新。
  首先,作业内容的灵活开放。作业既可以与教材内容相联系,也可以与学生生活相结合,还可以与社会实践相连接。要不拘一格,唯“利”是图,目的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例如,在学习了《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课后,我布置作业时要求:第一,给环保局有关领导写封信,谈谈你对保护生态的看法;第二,请把你的这种看法制作成一档集音乐、画面、宣传语为一体的公益广告,到时请电教老师等作为评委进行评比,看谁制作得好。作业布置以后,学生踊跃参加,努力制作,有的非常富有创意,为了鼓励学生,电教室在校电视网进行展播,一时成为新闻。学生因此更具学习动力。
  其次,作业形式的灵活开放。作业内容的灵活开放必然导致作业形式的灵活开放。作业的形式也就不再是以前单一的“作业簿”了。学生可以用手制、用笔写、甚至用多媒体手段。这样不仅作业形式多样、赏心悦目,而且学生也能随意挥洒、自由发挥,充分的让他们把才华表现出来,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上进心,以及创新劲头,更为重要的是潜塑了学生的个性,在真正意义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例如,在学习《三峡》这篇文言小品文时,在课前,我让学生采用各种手段去查找和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可以从图书馆查阅书籍,可以是亲身经历,可以从网上摘取资料等等。这样,在上课交流时,学生们各显神通,把自己找到的资料展示出来:有关三峡地貌介绍的文章、三峡景色的图片、还有到三峡游玩时的照片,整个课堂活跃而又轻松,学生们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去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也就是说,教师要想从教学中获得乐趣,就必须研究教学规律,这样才能乐教、会教。同理,学生要在学习中获得乐趣,也应该对学习规律进行探究,这样方能乐学、会学。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浦厂中学(210000)
其他文献
《桃花源记》是东晋著名文学家陶渊明《桃花源诗并序》的序文部分,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作品以武陵渔人的行踪为线索组织材料,以时间的先后为顺序,分别写了渔人发现桃花源、进入桃花源、作客桃花源、离开桃花源和再寻桃花源,故事情节完整,且颇有传奇色彩,引人入胜。但也有人认为,其尾声部分,交代的只是南阳刘子骥计划探寻桃花源,而实际上却也并未成行,实属文章的“蛇足”之笔。   《桃花源记》尾声部分真的属于“蛇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中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精选的文质兼美的艺术作品,包含着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审美评价,渗透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传统的朗读教学方式单调枯燥,而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于一身的多媒体,弥补了传统朗读教学的不足。采用多媒体引导学生朗读,会让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会让朗读教学充满美感。  一、体验
"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任务要求语文教学联系生活,强调开放,提倡跨学科。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读写听说不断实践的过程,是在语文实践中受到感染熏陶的过程。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阵地,阅读教学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与语文素养。这就需要学生积极主动地接触阅读文本,在体验过程中,调动已有知识储备与体验,自主理
当今语文教学存在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语文课没有生命迹象,课堂上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老师教得辛苦,以至于产生职业倦怠;学生学得辛苦,以至于对学习失去兴趣,因此产生厌学,甚至不喜欢语文课。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应试教育追求升学率,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式关起了语文乐园的大门。  一、精心设计导语,让学生“心动”  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活泼、丰富有趣,让语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之间的互动的过程,是知识的讲授过程,是情感的交流过程。实践证明,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才能将学生成功地“带进”课文情境,促进语文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散文之道,贵在“散”,说到闲散处,不妨任其闲散;说到沉重处,不妨任其沉重。散文之散是“形散”,“形散”源于“神凝”。所谓“神凝”,是指文章的各种题材都围绕着“神”展开,“神”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只要认真研究教材中的经典范文,并总结其中的散文写作方方法,然后仿照范文进行散文写作,完全可以完成中学教学关于散文写作的基本任务。  一、以情传神感动人  散文必须饱含作者的浓烈情感,
学生怕写、教师难教,快乐作文很难实现。快乐写作,应该抓住周记作为突破口,勤于练笔,形成习惯,循序渐进,分步提高。  一、勤于练笔,形成习惯  在写作教学中,经常会有这种现象,不少学生一提起作文就愁眉苦脸、唉声叹气,表现出极强的畏难情绪和排斥心理,对写作不感兴趣,写作学习动机不强。现在的学生课业负担重,要求学生坚持天天写日记可能有困难,但每周写一篇周记则比较容易做到。所以,要养成写周记的习惯。写周记
以某铁矿为研究背景,结合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六边形矿房水平排列及空间分布对围岩稳定性影响进行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六边形矿房比矩形矿房在控制围岩稳定性方面更具有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曾有人说:"有德有才是良才,有才无德是坏才,有德无才是庸才。"为西藏建设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西藏内地班(校)教育的最高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