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作为履行执法监督及部分社会管理职能的单位,在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方面需要做到科学、严谨和完善。如今国家审计机构对行政事业单位在经济责任审计方面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需要相关单位必须要跟随时代步伐,针对现阶段实际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对行政事业单位传统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弊病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管理优化要求,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问题的分析处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1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概念及意义
1.1概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而行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管理的一大特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全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结合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奠定了可靠基础[1]。其中,经济责任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由审计机构,通过认定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对其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评估的过程,为相关人事管理、纪检机构开展经济审核工作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建议。
1.2审计内容及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内容与效果直接进行审核,还要保障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监督、评价,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总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和对重大经济活动工作的审计[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必须涵盖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审计、控制手段判断等多项发展改革全新内容。(2)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产进行审计,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呈现负资产,这是因为收支不平衡所导致的问题,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不能以利益去衡量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方向,以及处理各项事务的基本能力。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清楚了解单位资金走向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资产进行审计,对往期领导人和现任领导人在交接工作留下的问题进行分析,保障各个财务工作内容的正确与完整[3]。(3)对行政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审计,部分重大经济活动一般都是由中央统一安排的工作,工作要求与目的十分明确,但是未必会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这就需要单位领导人依照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调整,上交书面申请材料。而审计单位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审核,明确是否存在实际执行违规的情况。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某项重大经济活动时,也需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构审核,对投资项目实效性、科学性进行综合性评价,进而避免由于领导人员疏忽而造成的资产流失问题发生。促使其能够在任期内完成领导目标,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领导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2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2.1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和标准,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流程进行分析,相关管理人员应了解相应的业务、财务管理标准,践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单位需要了解资金的分配需求,并且建设标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管理体制的同时,分析与研究财政财务活动中蕴藏的差异,分析单位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践行细化评价指标,需要贯彻到单位的业务活动、人员管理等层面,并评价内部管理的实际效果,准确的考量资金投入数额,保证数据分析到位。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个一体化信息系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流程纳入系统内,实现自动的多模块多数据各节点管控,避免人为干预。系统建设中还应避免重复的硬件投入,重视软件的开发与可持续性更新,将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连接在一起,做好内部管理活动、审计活动,提升综合管理效率。
2.2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和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就能充分了解被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为整个审计工作提供更多重要的线索。另外还可以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被审计人员的相关资料,并且和审计部门共同对被审计人员进行分析,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同时还需要解决群众举报和反映的相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发现被审计人员有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发生就需要联系相关领导干部和纪检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对被审计人员的情况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被审计人员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2.3通过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来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要想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就需要创新更多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来获取准确的审计信息,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需要以风险为主来设计相应的审计模式,这样能够提高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既能保证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又能减少审计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的情况发生,最终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结果的公平性,可以在工作进行的时候出具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减少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审计风险。
2.4优化审计机构定位和审计环节
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单位工作受到影响,审计单位工作评价与工作报告要进行垂直管理,只对当地某一部门进行工作汇报。并且,要强化第三方审计单位的独立性,确保其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一定的权力制衡。而且各个地区之间还可以进行抽查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让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参与到本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透明度。另外,需要由审计单位牵头,对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预算管理质量及资金效益等进行评估,分析其在相关机制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再从审计工作的角度,进行针对性审查,并提出一定的建议。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和审计单位的配合,促进审计工作向以财务审计、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模式转变。
結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它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基层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来,重视每一项审计工作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审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工作能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依照各级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逐渐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解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乃青.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245.
[2]李冉冉.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之我见[J].今日财富,2018(23):164.
[3]王雪莲.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全国商情,2016(10):109-110.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
1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概念及意义
1.1概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诸多重要成果,而行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已经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管理的一大特色,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扮演了关键角色。2019年7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全新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结合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等法律,为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进一步奠定了可靠基础[1]。其中,经济责任是指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对其管辖范围内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经济方针政策、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管理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防控重大经济风险等有关经济活动应当履行的职责。而经济责任审计,则是由审计机构,通过认定经济责任人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对其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监督、评估的过程,为相关人事管理、纪检机构开展经济审核工作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和建议。
1.2审计内容及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不仅要对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工作内容与效果直接进行审核,还要保障对行政事业单位各项工作的全面监督、评价,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稳定健康发展。总结来讲,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进行控制,和对重大经济活动工作的审计[2]。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需要对行政事业单位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审计,内部控制必须涵盖基层工作人员工作流程审计、控制手段判断等多项发展改革全新内容。(2)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资产进行审计,很多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呈现负资产,这是因为收支不平衡所导致的问题,但是行政事业单位不能以利益去衡量发展目标,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关注行政事业单位发展方向,以及处理各项事务的基本能力。同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人员需要清楚了解单位资金走向问题,对行政事业单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净资产进行审计,对往期领导人和现任领导人在交接工作留下的问题进行分析,保障各个财务工作内容的正确与完整[3]。(3)对行政事业单位重大经济活动进行细致的分析审计,部分重大经济活动一般都是由中央统一安排的工作,工作要求与目的十分明确,但是未必会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符,这就需要单位领导人依照实际情况对其中的内容进行调整,上交书面申请材料。而审计单位需要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分析审核,明确是否存在实际执行违规的情况。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开展某项重大经济活动时,也需要通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结构审核,对投资项目实效性、科学性进行综合性评价,进而避免由于领导人员疏忽而造成的资产流失问题发生。促使其能够在任期内完成领导目标,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对领导人员综合能力进行考核。
2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防范措施分析
2.1构建内部控制评价机制和标准,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
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运营流程进行分析,相关管理人员应了解相应的业务、财务管理标准,践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看,单位需要了解资金的分配需求,并且建设标准的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在创新管理体制的同时,分析与研究财政财务活动中蕴藏的差异,分析单位的基本情况,提出一系列的优化方案,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果发挥到最大化。行政事业单位践行细化评价指标,需要贯彻到单位的业务活动、人员管理等层面,并评价内部管理的实际效果,准确的考量资金投入数额,保证数据分析到位。此外,行政事业单位可借助信息化平台,建立一个一体化信息系统,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流程纳入系统内,实现自动的多模块多数据各节点管控,避免人为干预。系统建设中还应避免重复的硬件投入,重视软件的开发与可持续性更新,将管理系统与财务系统连接在一起,做好内部管理活动、审计活动,提升综合管理效率。
2.2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配合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审计机构在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要和相关组织人事部门和纪检监督部门进行沟通和交流,这样就能充分了解被审计人员的实际情况,为整个审计工作提供更多重要的线索。另外还可以组织人事部门提供被审计人员的相关资料,并且和审计部门共同对被审计人员进行分析,确定审计工作的重点,同时还需要解决群众举报和反映的相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发现被审计人员有严重违反法律法规的情况发生就需要联系相关领导干部和纪检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共同对被审计人员的情况进行研究,最终确定被审计人员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2.3通过创新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来防范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要想保证审计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就需要创新更多的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来获取准确的审计信息,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需要以风险为主来设计相应的审计模式,这样能够提高对审计风险的控制能力。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运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既能保证审计信息的准确性,又能减少审计工作人员工作失误的情况发生,最终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质量,在审计工作进行的时候为了更好地体现审计结果的公平性,可以在工作进行的时候出具相关的经济责任审计报告,减少因人为因素产生的审计风险。
2.4优化审计机构定位和审计环节
为了避免经济责任审计单位工作受到影响,审计单位工作评价与工作报告要进行垂直管理,只对当地某一部门进行工作汇报。并且,要强化第三方审计单位的独立性,确保其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对被审计单位产生一定的权力制衡。而且各个地区之间还可以进行抽查性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让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参与到本地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中,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透明度。另外,需要由审计单位牵头,对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管理模式、预算管理质量及资金效益等进行评估,分析其在相关机制及制度方面存在的问题,再从审计工作的角度,进行针对性审查,并提出一定的建议。而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和审计单位的配合,促进审计工作向以财务审计、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管理审计模式转变。
結束语
总而言之,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一项极为复杂且系统的工程,它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与基层工作人员积极参与进来,重视每一项审计工作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审核行政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工作能力。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变化的前提下,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必须依照各级政府制定的发展战略,逐渐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相关工作内容,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服务,解决人民群众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参考文献
[1]刘乃青.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防范[J].现代经济信息,2019(07):245.
[2]李冉冉.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之我见[J].今日财富,2018(23):164.
[3]王雪莲.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风险分析与防范[J].全国商情,2016(10):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