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课的目的是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小学生的体育课会有很多的游戏活动,不管是游戏,还是体育赛事,都必须守规则,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老师在宣布游戏规则时,需要告诉学生必须遵守规则,但可以在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
【关键词】小学体育 技能 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生物学刺激怎能发展学生运动素质和体能,随便玩玩又怎能得到有效的身体锻炼?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伴随其中的成功感又怎么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一、注重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互评、表演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育资源的多功能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从玩绳器材创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玩绳可以一组一条绳子,也可以两条,甚至可以每人一条。不同数量的绳子,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样在其他常见的器材中,只要加以开发,也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垫子,我们可以开发出推小车、作为跳跃的障碍高度等;如垒球,我们可以踢、可以抛、可以滚等。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三、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关注技能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就更应注重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然而,“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并不是说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的过程就可以非常笼统,应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有效地抓住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激励学生学好运动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应对技能动作在不破坏核心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分解,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练,进而体会和形成对动作的分解及整体概念。
总之,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验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应体现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上。在教学中将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技能迁移的机会,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体育 技能 教学
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并进行有效运用。因此我们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运动技能教学中的生物学刺激怎能发展学生运动素质和体能,随便玩玩又怎能得到有效的身体锻炼?如果没有运动技能的提高和伴随其中的成功感又怎么促进学生的运动参与?
一、注重转变角色,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互评、表演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育资源的多功能性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从玩绳器材创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玩绳可以一组一条绳子,也可以两条,甚至可以每人一条。不同数量的绳子,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样在其他常见的器材中,只要加以开发,也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垫子,我们可以开发出推小车、作为跳跃的障碍高度等;如垒球,我们可以踢、可以抛、可以滚等。
二、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三、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关注技能教学的过程和评价,突出教学的层次性
在确定运动技能领域各水平段的具体教材内容时,应充分考虑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兴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我们面对的是小学生,就更应注重学生的基本运动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然而,“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并不是说对于运动技能的教学的过程就可以非常笼统,应循序渐进,不能“一口吃个胖。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应有效地抓住对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激励学生学好运动技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教师应对技能动作在不破坏核心动作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地分解,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练,进而体会和形成对动作的分解及整体概念。
总之,运动技术的形成和掌握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它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经验和实践的有机结合。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应体现在如何教上,更重要的是要体现在引导学生如何学上。在教学中将运动技能教学和让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运动技能迁移的机会,能让每一位学生都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