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
由于今年经济增幅较高,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经济界议论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9.76%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85.37%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基本正常,但局部过热,4.88%的专家则认为不存在过热现象,相对而言,大多数专家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对一些问题也给予了关注,比如投资热、消费不旺的问题,供过于求没有解决、新增长行业如汽车等重复建设趋势形成等问题。
那么,如何评判经济是否过热呢?在评判过程中专家们最关注的指标是什么?我们给出了几个选择,其中选择物价水平高低的占56.1%(因为可以多选,故各项之和可能大于100%,下同),选择供求格局变化的占48.78%,选择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比较的占46.34%,选择主要经济变量如投资与消费的协调与否的占43.9%,选择就业状况变化的占19.51%。从中可见,物价水平仍是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指标,当然,其他指标也很重要,也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重要方面,实际上,上述几个指标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可以说是互动的。
2.非典影响分析
非典疫情发生后,对我国经济社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机构、专家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本次专家调查也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1)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大致0.8个百分点左右
7.14%的专家认为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0.1个百分点左右,7.14%的专家认为影响0.3个百分点左右,38.1%的专家认为影响0.5个百分点左右,11.9%的专家认为影响0.7个百分点左右,14.29%的专家认为影响1个百分点左右,14.29%的专家认为影响1.5个百分点左右,7.14%的专家认为影响1.5个百分点以上,简单算术平均,估计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接近0.8个百分点。
(2)旅游业受影响最大
非典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甚至有的还有所受益,比如医药行业,但从负面影响看,旅游业受影响最大,在我们给出的四个典型行业中,选择旅游业的占95.12%,占比最高,其次依次是餐饮业,选择比例为58.54%,社会服务业,选择比例为12.2%,零售业,选择比例为9.76%。
(3)非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
非典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给出的选择中,43.9%的专家选择了社会发展,是选择比例最高的,即专家们认为,非典疫情的发生使我们对社会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他依次为,政府职能转换,选择比例为36.59%,就业,选择比例为34.15%,24.39%的专家选择了经济增长,14.63%的专家选择了心理预期。
(4)应对非典反应过度的判断
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在应对非典时是否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调查显示,7.5%的专家认为不存在过度反应,65%的专家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22.5%的专家认为存在较大程度的过度反应,5%的专家认为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反应。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出现过度反应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专家们对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谓是否反应过度也只是事后的一种估计。
那么,由于过度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损失的比例有多大?9.38%的专家认为在5%左右,21.88%的专家认为在10%左右,31.25%的专家认为在20%左右,21.88%的专家认为在30%左右,15.63%的专家认为在50%左右,简单算术平均,估计由于过度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损失的比例在23%左右。
3.财政支出可承受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支出的比例
如果我们国家建立宏观管理应急反应机制,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财政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例)?50%的专家认为在3%以下,37.5%的专家认为在3%~5%,12.5%的专家认为可在5%以上。
关于建设方式,88.4%的专家选择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建,11.6%的专家认为应由中央政府自行建设,显然,在这方面,中央政府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4.过热行业已经存在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认为目前存在过热行业的比例达到90.24%,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76%。在过热行业的判断上,房地产、汽车、钢铁位居前三位,专家选择比例达到了78.1%、63.4%和53.7%。其他依次为信息产业,9.76%;煤炭和纺织,同为4.9%,有色金属,2.44%。
5.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2003年,尽管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较高,但各地区之间仍有一定差别,地区差距呈拉大之势。从专家反馈结果看,认为2003年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占65.9%,认为变化不大的占34.2%,没有认为地区差距在缩小的。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18.75%的专家认为各地区已全部过热;34.38%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过热,不发达地区不热;3.13%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过热,不发达地区冷;6.25%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不热,不发达地区过热;15.63%的专家认为各地区经济全部正常;18.75%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正常,不发达地区冷;3.13%的专家认为各地区经济都正常,存在局部过热现象。
6.对投资增长的看法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年新高,那么,当前投资增幅是否合适,26.19%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57.14%的专家认为偏高;16.67%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
针对近年投资率不断走高,2003年将继续攀高的事实,32.43%的专家认为投资率太高,存在风险;56.76%的专家认为高,但风险不大;8.11%的专家认为合乎经济增长,没必要太关注;2.7%的专家认为由于投资结构问题,高投资率形成的风险可能更大。
尽管今年投资增幅比较高,但对民间投资的判断上,专家们总体上并不十分乐观,只有11.9%的专家认为整体已被激活;64.29%的专家认为只是局部激活;19.1%的专家认为还没有明显变化,比如股市长期低迷、存款余额不断上升就是具体表现;4.76%的专家认为仍然显得不活跃,有待进一步改进、刺激。
7.货币形势判断及政策取向
针对目前相对比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幅,14.63%的专家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明显偏高;63.41%的专家认为偏高;21.95%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同样,对贷款增幅的看法,15.63%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53.13%的专家认为偏高;28.13%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甚至还有3.135%的专家认为还低。
根据对当前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关于货币政策的取向,2.7%的专家认为应在目前基础上再积极些;75.68%的专家认为应保持现有力度;21.62%的专家认为应开始采取适度从紧政策,总体上看,主张保持目前政策力度的占了大多数。
从货币政策调控选择上看,在我们给出的几个选择中,5.56%的专家认为应着重总量控制;58.33%的专家认为应总量力度不变,重结构调整;36.11%的专家认为应总量、结构一起调,可见,专家们对金融领域、货币政策操作中的结构性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
从金融领域优先发展重点的选择上看,选择发展资本市场和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比例最高,同为52.78%;选择发展货币市场的占16.67%;选择发展债券市场的占38.89%;选择其他的占5.56%,主要是国有银行转制及体制改革。当然,目前我国三个市场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专家反馈的意见的看,大都希望我国金融市场能有序、规范发展,加强监管,优先发展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
8.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的第四增长极有一定困难
东北地区能否成为我国的第四增长极?4.88%的专家认为不可能;56.1%的专家认为起碼短期内不行;29.27%的专家认为几年内有可能实现;9.76%的专家选择了其他,即认为增长重心虽北上,但不会到东北,当然,相对全国东北劳动力素质高一些,因此是有可能的,但主要在改制,取决于国企结构调整到不到位以及政策和具体措施情况,也有专家认为,东北有可能成为外资增长的第四极。
9.区域一体化进程平缓,城市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大
认为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加快的占29.27%;认为变化不大的占56.1%;认为发展缓慢的占14.63%。总体上,2003年区域一体化进程平缓。
不过,2003年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专家认同比例较高,达到了81.08%;认为变化不明显的占10.81%;认为影响力下降的占5.41%;选择其他的占2.7%,主要是认为大城市影响力加大,但中小城市影响力却相对下降。
由于今年经济增幅较高,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经济界议论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9.76%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85.37%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基本正常,但局部过热,4.88%的专家则认为不存在过热现象,相对而言,大多数专家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对一些问题也给予了关注,比如投资热、消费不旺的问题,供过于求没有解决、新增长行业如汽车等重复建设趋势形成等问题。
那么,如何评判经济是否过热呢?在评判过程中专家们最关注的指标是什么?我们给出了几个选择,其中选择物价水平高低的占56.1%(因为可以多选,故各项之和可能大于100%,下同),选择供求格局变化的占48.78%,选择经济增长与潜在增长率比较的占46.34%,选择主要经济变量如投资与消费的协调与否的占43.9%,选择就业状况变化的占19.51%。从中可见,物价水平仍是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最重要的也是大家比较认可的指标,当然,其他指标也很重要,也是判断经济形势的重要方面,实际上,上述几个指标之间也是密切关联的,可以说是互动的。
2.非典影响分析
非典疫情发生后,对我国经济社会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各机构、专家也发表了不同的见解,本次专家调查也涉及这方面的内容:
(1)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大致0.8个百分点左右
7.14%的专家认为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0.1个百分点左右,7.14%的专家认为影响0.3个百分点左右,38.1%的专家认为影响0.5个百分点左右,11.9%的专家认为影响0.7个百分点左右,14.29%的专家认为影响1个百分点左右,14.29%的专家认为影响1.5个百分点左右,7.14%的专家认为影响1.5个百分点以上,简单算术平均,估计非典对今年经济增长影响接近0.8个百分点。
(2)旅游业受影响最大
非典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程度不同,甚至有的还有所受益,比如医药行业,但从负面影响看,旅游业受影响最大,在我们给出的四个典型行业中,选择旅游业的占95.12%,占比最高,其次依次是餐饮业,选择比例为58.54%,社会服务业,选择比例为12.2%,零售业,选择比例为9.76%。
(3)非典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最大
非典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我们给出的选择中,43.9%的专家选择了社会发展,是选择比例最高的,即专家们认为,非典疫情的发生使我们对社会发展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将对未来的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其他依次为,政府职能转换,选择比例为36.59%,就业,选择比例为34.15%,24.39%的专家选择了经济增长,14.63%的专家选择了心理预期。
(4)应对非典反应过度的判断
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的时候,许多人都在反思我们在应对非典时是否存在反应过度的问题。调查显示,7.5%的专家认为不存在过度反应,65%的专家认为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反应,22.5%的专家认为存在较大程度的过度反应,5%的专家认为存在较严重的过度反应。当然,有必要指出的是,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出现过度反应是必然的,也是无可厚非的,专家们对当时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所谓是否反应过度也只是事后的一种估计。
那么,由于过度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损失的比例有多大?9.38%的专家认为在5%左右,21.88%的专家认为在10%左右,31.25%的专家认为在20%左右,21.88%的专家认为在30%左右,15.63%的专家认为在50%左右,简单算术平均,估计由于过度反应所造成的损失占整个损失的比例在23%左右。
3.财政支出可承受建立应急反应机制支出的比例
如果我们国家建立宏观管理应急反应机制,能够承受多大程度的财政支出(占政府预算支出的比例)?50%的专家认为在3%以下,37.5%的专家认为在3%~5%,12.5%的专家认为可在5%以上。
关于建设方式,88.4%的专家选择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共建,11.6%的专家认为应由中央政府自行建设,显然,在这方面,中央政府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4.过热行业已经存在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认为目前存在过热行业的比例达到90.24%,认为不存在的仅占9.76%。在过热行业的判断上,房地产、汽车、钢铁位居前三位,专家选择比例达到了78.1%、63.4%和53.7%。其他依次为信息产业,9.76%;煤炭和纺织,同为4.9%,有色金属,2.44%。
5.地区发展差距拉大
2003年,尽管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都比较高,但各地区之间仍有一定差别,地区差距呈拉大之势。从专家反馈结果看,认为2003年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的占65.9%,认为变化不大的占34.2%,没有认为地区差距在缩小的。
关于地区经济发展态势的判断,18.75%的专家认为各地区已全部过热;34.38%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过热,不发达地区不热;3.13%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过热,不发达地区冷;6.25%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不热,不发达地区过热;15.63%的专家认为各地区经济全部正常;18.75%的专家认为东部沿海正常,不发达地区冷;3.13%的专家认为各地区经济都正常,存在局部过热现象。
6.对投资增长的看法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创近年新高,那么,当前投资增幅是否合适,26.19%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57.14%的专家认为偏高;16.67%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
针对近年投资率不断走高,2003年将继续攀高的事实,32.43%的专家认为投资率太高,存在风险;56.76%的专家认为高,但风险不大;8.11%的专家认为合乎经济增长,没必要太关注;2.7%的专家认为由于投资结构问题,高投资率形成的风险可能更大。
尽管今年投资增幅比较高,但对民间投资的判断上,专家们总体上并不十分乐观,只有11.9%的专家认为整体已被激活;64.29%的专家认为只是局部激活;19.1%的专家认为还没有明显变化,比如股市长期低迷、存款余额不断上升就是具体表现;4.76%的专家认为仍然显得不活跃,有待进一步改进、刺激。
7.货币形势判断及政策取向
针对目前相对比较高的货币供应量增幅,14.63%的专家认为货币供应量增幅明显偏高;63.41%的专家认为偏高;21.95%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同样,对贷款增幅的看法,15.63%的专家认为明显偏高;53.13%的专家认为偏高;28.13%的专家认为基本合适;甚至还有3.135%的专家认为还低。
根据对当前金融形势和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关于货币政策的取向,2.7%的专家认为应在目前基础上再积极些;75.68%的专家认为应保持现有力度;21.62%的专家认为应开始采取适度从紧政策,总体上看,主张保持目前政策力度的占了大多数。
从货币政策调控选择上看,在我们给出的几个选择中,5.56%的专家认为应着重总量控制;58.33%的专家认为应总量力度不变,重结构调整;36.11%的专家认为应总量、结构一起调,可见,专家们对金融领域、货币政策操作中的结构性问题给予充分的关注。
从金融领域优先发展重点的选择上看,选择发展资本市场和加强监管、控制风险的比例最高,同为52.78%;选择发展货币市场的占16.67%;选择发展债券市场的占38.89%;选择其他的占5.56%,主要是国有银行转制及体制改革。当然,目前我国三个市场均存在一定的问题,从专家反馈的意见的看,大都希望我国金融市场能有序、规范发展,加强监管,优先发展资本市场和债券市场。
8.东北地区要成为我国的第四增长极有一定困难
东北地区能否成为我国的第四增长极?4.88%的专家认为不可能;56.1%的专家认为起碼短期内不行;29.27%的专家认为几年内有可能实现;9.76%的专家选择了其他,即认为增长重心虽北上,但不会到东北,当然,相对全国东北劳动力素质高一些,因此是有可能的,但主要在改制,取决于国企结构调整到不到位以及政策和具体措施情况,也有专家认为,东北有可能成为外资增长的第四极。
9.区域一体化进程平缓,城市经济对经济发展影响增大
认为区域一体化进程在加快的占29.27%;认为变化不大的占56.1%;认为发展缓慢的占14.63%。总体上,2003年区域一体化进程平缓。
不过,2003年城市化进程和城市经济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越来越大,专家认同比例较高,达到了81.08%;认为变化不明显的占10.81%;认为影响力下降的占5.41%;选择其他的占2.7%,主要是认为大城市影响力加大,但中小城市影响力却相对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