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必须融入新的课程理念,才能更好的推进信息技术课程改革,更好的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服务。本文从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60-01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教学平台开发
在美国,中小学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在英国,政府推出了“全国学习网计划”;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能联网的教室还不是很多,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学校还没有联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真正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帮助的却不为多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软件的开发人员不能真正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融合到所开发的教学软件中。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的技术人员,他们制作出的软件大多是可看不可用的,实用性不强,这样也就不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因此,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不仅要有高水平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具有很强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学人员以及具有深厚理论基底的教育教学专家。这样形成一线教师、技术开人员、专家组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开发阵容,才能制做出质量高、实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模块组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必须为教学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而且应该具有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功能以及为教学结果提供评测的功能,更要体现多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在使用时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基本上由自学材料模块、三案生成模块、交流展示模块、精讲点拨模块、迁移应用模块五大模块构成。这五部分内容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1.自学材料模块
自学材料模块是整个系统模块的基础,主要提供不同年级教材的素材文件。资源模块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知识结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的属性特征。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本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结构框架。它以教材版本为主结构点,其下分别设有册、单元、课以及描述该课中资源所属功能类型的子结构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对应所选定知识结构中所包含的素材文件。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三案生成模块
三案生成模块主要实现了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教、学、巩固案编辑功能。该模块提供了讲授型、探究型、自主型、实验型和练习型五种三案生成方案。通过教师选定适合所讲课程的方案以及对教学资源模块内素材的选择性调用,三案生成模块可以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智能的生成所需备课教案、学案及巩固案。生成的三案可以被存储在该模块中的指定位置,以备辅助教学模块的调用。该功能模块为所生成的三案提供了方便、易用的编辑手段,方便了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3.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可以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
4.精讲点拨模块
精讲点拨模块是以自学材料模块和三案生成模块为基础的教学讲授系统,主要功能是教师按照三案生成模块中生成的教案将教学资源借助教学平台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模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教学内容精讲部分,另一个是教学点拨部分。教学内容精讲部分主要通过在模块中设置内置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等,借助媒体技术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及精讲。这样通过精讲保证了教学的实时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点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能生成迁移应用的习题,使学生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所以说该模块设置十分重要。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管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管理主要分为教师管理和管理员的平台管理两大部分。教师管理主要针对五大系统模块功能的使用和各种资源管理。管理员的平台管理主要是针对系统登陆和网络论坛等进行登陆人员身份认证和平台日常维护的管理。
利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切实发挥教学平台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开发也将会不断的得到完善和提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进程。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管理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1)06-060-01
一、信息技术课程发展现状与教学平台开发
在美国,中小学每间教室和每个图书馆都联上信息高速公路;在英国,政府推出了“全国学习网计划”;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和发达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能联网的教室还不是很多,一些偏远地区的小学,学校还没有联网。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各种多媒体教学软件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虽然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但是,真正能为教师提供教学帮助的却不为多见。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开发过程中,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归根原因就在于,大多数软件的开发人员不能真正将一线教师的教学思想融合到所开发的教学软件中。缺乏实际教学经验和理论指导的技术人员,他们制作出的软件大多是可看不可用的,实用性不强,这样也就不可能为实际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帮助。
因此,开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不仅要有高水平软件开发的专业技术人员,还要具有很强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学人员以及具有深厚理论基底的教育教学专家。这样形成一线教师、技术开人员、专家组为一体的教学平台开发阵容,才能制做出质量高、实用性强的多媒体教学软件。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模块组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必须为教学提供所需的学习资源,而且应该具有辅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功能以及为教学结果提供评测的功能,更要体现多模块建构式课堂教学,在使用时突出灵活、实用、科学、有效,更具有易于接受和便于操作的优点。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要依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班级的学情等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整合与建构。实现课堂由统一模式到多种变式,从单一到多元的转变,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基本上由自学材料模块、三案生成模块、交流展示模块、精讲点拨模块、迁移应用模块五大模块构成。这五部分内容相互影响、紧密相连。
1.自学材料模块
自学材料模块是整个系统模块的基础,主要提供不同年级教材的素材文件。资源模块主要由三个结构组成,知识结构、教学资源以及教学资源的属性特征。信息技术课程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本学科不同版本教材的知识结构框架。它以教材版本为主结构点,其下分别设有册、单元、课以及描述该课中资源所属功能类型的子结构点。信息技术课程资源是对应所选定知识结构中所包含的素材文件。本模块要指导学生围绕学习目标阅读相关学习素材进行自主学习,尝试知识建构,基本解决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完成基础练习,提出自主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三案生成模块
三案生成模块主要实现了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资源库为基础的教、学、巩固案编辑功能。该模块提供了讲授型、探究型、自主型、实验型和练习型五种三案生成方案。通过教师选定适合所讲课程的方案以及对教学资源模块内素材的选择性调用,三案生成模块可以按照教师的教学设想,智能的生成所需备课教案、学案及巩固案。生成的三案可以被存储在该模块中的指定位置,以备辅助教学模块的调用。该功能模块为所生成的三案提供了方便、易用的编辑手段,方便了教师教学前的准备工作。
3.交流展示模块
本模块可以交流展示学案中学习问题的思维过程和解题方法,教师可以组织互动交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通过交流展示共享学习成果。
4.精讲点拨模块
精讲点拨模块是以自学材料模块和三案生成模块为基础的教学讲授系统,主要功能是教师按照三案生成模块中生成的教案将教学资源借助教学平台在课堂上讲授给学生。模块由两大部分组成,一个是教学内容精讲部分,另一个是教学点拨部分。教学内容精讲部分主要通过在模块中设置内置多媒体课件及视频等,借助媒体技术完成对教学内容的呈现及精讲。这样通过精讲保证了教学的实时性,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点拨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迁移应用模块
本模块要能生成迁移应用的习题,使学生及时巩固学习效果,拓展思维,形成相关技能。迁移应用的题型要多样,要有书面的和操作性、实践类问题。还可设置思考题、必做题、选做题等。使学生通过一定的迁移应用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的提取与处理能力。所以说该模块设置十分重要。
三、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管理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的管理主要分为教师管理和管理员的平台管理两大部分。教师管理主要针对五大系统模块功能的使用和各种资源管理。管理员的平台管理主要是针对系统登陆和网络论坛等进行登陆人员身份认证和平台日常维护的管理。
利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进行教学时要根据各模块的功能,依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灵活选用一个或几个模块,进行课堂建构,切实发挥教学平台的优势,全面提高学生知识、能力与情感协同发展的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平台开发也将会不断的得到完善和提高,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