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可瓦多逛超级市场

来源 :四川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haelyf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到傍晚六点,整个城市就成了消费者的天下。
  一整天来,劳动者的主要活动是生产:生产消费品。一到钟点,像电路上的保险丝一下子断了一样,生产活动停了下来,一个个洗洗手,走了,都投身到消费活动之中去了。每天一到时刻,灯火通明的玻璃窗里,五光十色的商品展现在消费者面前:一串串粉红色香肠挂在那里;摆成塔形的瓷盘顶到了天花板;一匹匹衣料抽出一角,拼凑组合,像孔雀开屏。消费大军涌进市场,他们拆卸这一切,侵蚀这一切,攫取这一切。望不到头的一字长蛇阵在所有的人行道上和门廊下蠕动,穿过玻璃大门,延伸到商店里,围在货架旁。人们的手臂你抬我放,我推你碰,使那长蛇阵的蠕动像是由活塞的曲杆在推动前进。
  快来买吧!你看,他们拿起商品又放下,放下又拿起,拿起来又放下,那是多么好看;快来买吧!你看,面色苍白的女售货员在货架边口若悬河,夸耀商场的床上用品,那是多么动听;快来买吧!你看,那一团团五颜六色的绒团像陀螺似地在转,一页页花纸像长了翅膀在飞,花纸把人们买到的商品包成小包,小包外又有中包,中包外还有大包,每包又用那五颜六色的绳子捆起来,结上蝶式花结,那又是多么漂亮。大包、中包、小包、小小包,一齐涌到付款台前停了下来,一只只手指又在这一个个小包里搜寻,寻找零钱。下边,在那林立的陌生人的腿和裙裤中间,松开手的孩子们张皇失措地哭喊着。
  就是在这样一个傍晚,马可瓦多带着一家人出来散步。他们没有钱,这散步只不过是看看别人花钱买东西;不过,钱这东西流通得越快,也就越有可能有那么一部分流进不抱希望的人手里:“迟早总会有那么一点点落入我的钱包。”可是对马可瓦多来说,他的工资不仅少,而且人口又多,分期付款的钱要交,欠的债要还,因此,钱到手马上就又流走了。不管怎么说吧,看看别人花钱也不错,特别是在超级市场。
  这个超级市场的货物是自拿自取的。门口停放着铁丝编的小货车,上面很像篮子,下面装有车轮,每个顾客都可以推上这么一个小车,把要买的货放进去,最后出来的时候到付款台算账付款。马可瓦多进去时只推了一个这样的小车,他的妻子、四个小孩子也都各自推了一个。这样,一家人一人推一辆小货车鱼贯而行,在那些摆得像山一样的食品架之间漫步。他们指指香肠,摸摸奶酪,念叨着它们的名字,像是在人群中辨认老朋友的面孔,或者熟人的面孔。
  “爸爸,我们可以拿这个吗?”孩子们几乎每分钟都提出这样的问题。
  “不行,不能动,禁止抚摸。”马可瓦多回答说,他时刻都记着,转这一圈之后,最后等着他的将是算总账的收款员。
  “怎么那边那位太太拿了?”孩子们纠缠着不放,他们看到那些优雅的太太在选购。
  这些太太到超级市场来,本来可能只不过是为了买两个胡萝卜和几棵芹菜,但是,面对着这罐头摆起的金字塔,也不由自主地选购了。于是,咚咚咚!一盒盒西红柿酱、糖渍桃子、油浸鱼掉进了她们的小车;她们取这些东西时像是漫不经心,又像是听从什么命令。
  总之,如果你的车是空的,而别人的车是满的,那么,你只能忍耐到一定程度,然后你会感到嫉妒,感到伤心,于是再也不能忍耐下去。这时马可瓦多在吩咐他的妻子和孩子们都不要乱动之后,快步来到货架之间的一个过道,货架挡住了家人的视线。于是,他从货架上拿下一盒蜜枣,放进了自己的小车。他只想过过瘾,推着这盒蜜枣转上十来分钟,也像别人一样显示显示自己购买的货物,然后再把它放回原处。除了这盒蜜枣之外,他又拿了一个红瓶装的辣酱、一袋咖啡和一个蓝色袋子装的掛面。马可瓦尔多知道,只要小心一点儿,他至少可以推着这些货转上一刻钟,饱尝善于选择商品的人的甜丝丝的滋味,同时又不必付一分钱。但是,孩子们要是看到了,那就糟了!他们会立即效尤,最后如何收场,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马可瓦多一会儿跟着忙忙碌碌的女售货员,一会儿又尾随珠光宝气的阔太太,在货架间拐来拐去,尽量设法不让家里人看见。像这太太或那位夫人一样,他模仿着,伸手拿起一个香喷喷的金黄色的甜瓜,或者一块三角形的奶酪。喇叭在播送着轻快的音乐,顾客们随着音乐的节拍或进或停,跟着节拍准确地伸手,拿起货,放进小车,一切随着音乐进行,显得那么和谐、自然。
  现在,马可瓦多小车里的货物已满满当当,他的双脚又把他带到了一个顾客很少的地方。这里的商品名称越来越让人摸不着头脑,而且又装在盒子里,虽然盒上画着图形,但这图形使你弄不清是莴苣用的肥料呢,还是莴苣籽;是莴苣呢,还是毒死莴苣上虫子的毒药;是引诱鸟类来啄食这些害虫的诱饵呢,还是拌凉菜或红烧野味用的调味品。管它是什么,马可瓦多反正要拿它两三盒。
  他就这样在两排高高的货架中间转着。突然,货架夹成的过道结束了,前边是一片没有一个人的空场,霓虹灯照着反光的地板。马可瓦多站在那里,只有他一个人和他的货车,空场对面是付款台和出口。
  这时,他发自内心的第一个想法是,推着他的像坦克一样的货车低头猛跑过去,在女店员还没有来得及按警铃之前推着他的这车货跑出超级市场。但是,就在这时,从临近的另一个过道口出现了一辆比他的车装得还要满的货车,推车的不是别人,正是他的妻子多米娣拉。从另一边又出现了第三辆货车,菲利佩托正用尽他浑身的力气推着前进。原来,这是很多货架间的通道会合的地方,从每个通道都走出马可瓦多的一个孩子,每个人都推着满载货物的三轮车,每个人都有同样的想法。现在,他们会合了,他们发现,把他们的货品集中到一起,简直就是这个超级市场所有货物的样品。
  “爸爸,这回我们可富了吧?”米凯利诺问,“够我们吃一年了吧?”
  “向后转!快!躲开付款台!”马可瓦多边喊边来了个向后转,推着他的货车藏到了货架间;他又赶紧后退了两步,像是躲开敌人的枪口,退入通道不见了。他身后发出一阵轰响,他转过身,看见全家人个个推着自己的货车,组成一列小小的火车,紧跟着他奔跑过来。
  “一算总账得要我们上百万!”
  这个超级市场很大,通道七拐八弯像个迷宫;他们可以一小时一小时地转下去。市场货色齐全,马可瓦多一家人可以在里面度过整整一个冬天不必出来。偏偏就在这时,市场的喇叭停止播送音乐,开始广播说:“顾客请注意,再过一刻钟,市场将停止营业,请赶紧到付款台付款!”   现在是把车子的货物放还原处的时刻了:要么现在还,要么永不再还。在广播喇叭的催促之下,成群的顾客忙乱起来,好像剩下来的几分钟是全世界最后一家超级市场的最后几分钟了,那种忙乱好像是,不知是把这里的一切都拿个干净呢,还是不去动他们。总之,货架柜台前一片熙熙攘攘。马可瓦多、多米娣拉和他们的孩子们利用了这阵混乱,把货物放回货架,或者趁机塞进别人的货车。他们把货物放回去时弄了个乱七八糟:捕蝇纸放到了火腿架上,卷心菜放到了点心架上,真是牛头不对马嘴。他们没有注意,有位太太推的不是货车,而是个婴儿车,他们竟给人家的婴儿车里塞了一瓶酒。
  不用说,把这些连尝都不曾尝一口的东西放下,实在令人痛心,催人泪下。然而,在他们把一桶酱放回货架时,一串香蕉掉在手上,他们拿了起来;或者,放下一把塑料扫帚,拿起一只红烧鸡。就这样,他们的货车越卸反而越满满当当了。
  一家人带着他们的战利品,沿着循环电梯,上上下下来回转,每一层都遇上女收款员把守出口,她们面前的计算机正对着他们,而且噼啪作响,像一挺挺机关枪面对着要出去的人。马可瓦多一家人转啊转啊,那情势越来越像是笼中的野兽,或者像囚犯在墙上贴着花格纸、被照得通明的房间里漫无目的地乱转。
  突然,一个地方,墙上的花格纸被揭掉了,一个梯子靠在那里,旁边放着铲子、木匠和泥瓦匠用的工具。一家建筑公司正为扩大这个超级市场进行施工。看得出来,下班之后,工人们把一切工具就地一放,回家去了。马可瓦多推着他的货物从墙上的这个洞里钻了出去。外边一片漆黑,他试探着向前走。一家人推着车紧紧跟在他身后。
  货车的膠轮在一段揭掉路面的沙土路上跳动着,然后又是一段瓷砖尚未铺平的地面。马可瓦多抬起两个轮子,只用一个轮着地,尽力把握平衡;他们也模仿着他的样子跟在后边。突然,他们看到,他们的前后上下投来了探照灯光,周围是一片空虚。
  原来他们走到一个施工脚手架上,有七层楼高。在他们脚下,城市展现出一片灯光,有从窗户透出的灯光,有广告招牌的灯光,有电车线的亮光。在他们的头顶,天空布满星斗,另外还有电台天线塔顶的一盏红灯,脚手架在他们那些危险地堆满货物的推车重压下摇摆起来。米凯利诺惊呼一声:“我怕!”
  黑暗中,一个黑影移动过来。一张大嘴一边从钢铁的脖颈上伸过来,一边大张开来,可嘴里却没有牙齿,待伸到近处一看,原来是一个大吊车。吊车对着他们降下来,到了他们所在的高度停下,铲斗的下颚正好对着脚手架。马可瓦多把车一倾,把货物倒进了铁铲斗,一步跨了过去。多米娣拉也照样行事;孩子们也模仿他们的父母,吊车的铲斗合上了,把从超级市场挑来的所有货物全吞了进去,吱嘎作响地沿着它的钢铁脖颈缩了回去;然后向远处移去。
  下面,五颜六色的灯光组成的广告仍然亮着、转着。那广告的内容正是邀请人们到这个大型超级市场来购买货物。
  责任编辑 杨易唯
其他文献
张彻曾经这样抱怨过:“我们民族有许多良好传统,但也有若干不良传统,轻易给别人‘戴帽子’就是其中之一。一顶‘帽子’飞来,‘附逆’,‘附匪’等等,不需有任何罪行确证,就足以处理此人了!”(《张彻近作集》,页50)  这是他针对当年上海电影圈“附逆”事件发的牢骚。张彻电影或许会被视为水平粗糙,张彻人品或许会被称为刚愎自用,但无论如何与“附逆”,“附匪”这样的罪名是无法相提并论的。可惜墓木已拱,张彻再无法
我们在阅读一部作品的内容之前常常就已经知道了作者和标题。知道作者是谁,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就清楚是谁在对我们说话,而标题则是作者所说的第一句话,常常也是主旨的凝练表达,理解了标题我们就可以把握整部作品。然而,我们面对《居鲁士上行记》(以下简称《上行记》)时情况有些复杂。就作者而言,它明明出自色诺芬之手,他却在《希腊志》中将其假托于一位子虚乌有生名下。至于标题,乍看之下则不免让人怀疑色诺芬取名的能力,
摘 要:《原乡人》问世后,被两岸学者不断解读,有些解读已经超越了艺术创作本身的范畴,造成了曲解与误读。钟理和人生坎坷,既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又被迫接受多年殖民教育;经历了日据台湾、大陆抗战、台湾光复等不同的中国历史时期。作为在殖民地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作家,他对被殖民者的痛苦有最深切的感受,《原乡人》从文化的视角揭示了认知暴力对殖民地人民造成的巨大心理伤害,探析了暴力压迫下被殖民者族群意识觉醒的可能
近来两度访问香港,中文大学分配的宿舍面对马鞍山,下临吐露港,坐在书桌前,山色波光,袭人而来。吐露港是大亚湾的内港,离大海颇远,平时风平浪静就如大湖。右手是马鞍山,巍然高耸。香港潮气重,时见白雾缠绕鞍头;如逢晚晴,则夕阳映照,浓绿耀眼。左方是新娘潭水库及水上游乐的水潭,由两条长堤夹住一串小山,隔绝海水,更左则是丘岭迤逦,相追相随,不如马鞍山高耸。这两条长堤远望颇有西湖白堤苏堤的气韵;那一串称为七姊妹
桂花雨  中秋节前后,就是故乡的桂花季节。一提到桂花,那股子香味就仿佛闻到了。桂花有两种,月月开的称木樨,花朵较细小,呈淡黄色,台湾好像也有,我曾在走过人家围墙外时闻到这股香味,一闻到就会引起乡愁。另一种称金桂,只有秋天才开,花朵较大,呈金黄色。我家的大宅院中,前后两大片广场,沿着围墙,种的全是金桂。唯有正屋大厅前的庭院中,种着两株木樨、两株绣球。还有父亲书房的廊檐下,是几盆茶花与木樨相间。  小
1  伯从厦门回到家时,已是阴历九月十七的后半夜了。  妈在梦里听见叫门声,鞋也没穿,赤着双脚,一路跑去开了门。惨白的月色下,一地霜露。舅和表哥背着大包小裹,将伯搀在中间,三人并排站着,影子被月光扯得瘦长,那凄惶的样子,像是刚从外地逃荒回来。  妈未及开言,爷奶已闻声从屋里冲了出来,一边悲嚎,一边乱嚷:“我就想不通了,这么大的祸事,么事偏让我儿碰上了……”伯却没那么激动,只淡淡地说:“莫吵了,头晕
摘要:雅斯贝尔斯对康德的著名文本《永久和平论》进行了一种人道主义或者说生存论的解释:要实现真正的和平,政治决断、社会理念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的革命”,即人心的决断。与格哈德把《永久和平论》解释为政治哲学主题和哈贝马斯解释为社会哲学主题相比,雅斯贝尔斯的人道主义解释更有价值,也更易于理解。  关键词:永久和平;世界公民;政治哲学;生存;人心决断  作者简介: 白承均(Seung-Kyun
摘要:思想史上的大问题总会引发不同时代的思想者的探究。生活年代相距甚远的奥古斯丁和孟德斯鸠关于罗马异教就有一场辩驳。问题的焦点表面上是异教与基督教谁应对古罗马的衰败负责,实则是宗教与城邦的关系。奥古斯丁主张借用古希腊哲学中的理性因素把罗马与其本土宗教分离开来。沿此思路发展的基督教在后世造成神权对人的压抑、信仰与城邦的冲突。孟德斯鸠一方面接续理性传统,另一方面借罗马异教猛烈地抨击基督教。作为启蒙运动
二〇一三年初,近农历春节,刚好也是藏历水蛇年的开始,人在北京的我透过好几家旅行社终于找到了可以办成入藏函的车队,在淡季适逢藏历新年的时候进藏更不易了。其实几乎没有什么行前准备,才刚从西安回北京的两天后就要飞西宁,再经青藏铁路坐火车入拉萨。吞了几颗防高原反应的红景天,就匆忙地上了火车,这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一段铁路。有中国自古以来最难走的高原冻土路,从可可西里到青海湖,风景几无变动,高原牦牛、大小不一
摘 要:为确保汽车总线FlexRay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研究AUTOSAR网络管理规范及FlexRay总线特点的基础上,针对AUTOSAR网络管理在故障处理和新节点加入处理方面的不足,研究节点状态转换条件,通过发送添加故障检测位的网络管理数据协议单元,实现故障检测;通过节点发送带标志位的Repeat消息,以避免新节点加入后,总线一直存在Repeat消息发送。最后采用CANoe软件进行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