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作品的社会性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ao5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从一个纵深面展现了近二十年的日本社会发展历程。在作品中出现的社会性事件主要分为:(1)通过知名社会事件对犯罪时间进行标注与定位;(2)用计算机业的发展过程来描绘男主角的整个犯案过程;(3)通过对石油危机和泡沫经济的描写展示日本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而这些正说明《白夜行》是东野圭吾向“社会派”的转型之作。
  关键词:东野圭吾 《白夜行》 社会性 社会派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白夜行》是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出版于1999年,虽入围2000年第122届直木奖却没有得奖,因此被视作东野圭吾作品中的无冕之王。自东野圭吾发表《白夜行》后,便开始被日本小说评论界评价为社会派作家。日本社会派推理小说这一用语来自于1960年荒正人在《读卖新闻》上发表的文章《文学和社会》,指的是20世纪50年代兴起的日本推理小说流派。与此同时,也有一些评论家认为东野圭吾属于推理小说本格派,因此本文通过对《白夜行》中的社会性进行分析与研究,试图证明《白夜行》是东野圭吾由推理“本格派”向“社会派”的转型之作。
  推理小说本格派主要指推理过程神奇、惊险,犯罪过程描写血腥,作品内容以不可能犯罪为核心,注重逻辑推理。与此相对,社会派推理小说并非单纯描写破案推理过程,而是将悬念、推理、破案的过程与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揭露社会的方方面面。它的内容接近普通人的生活,反映社会现实,文字通俗易懂,有可读性。东野圭吾的作品《白夜行》主要描写了一件近二十年的悬案侦破过程,这一时间段正好处于日本从经济高速发展期到石油危机,历经泡沫经济的兴起、发展与破灭。男主人公数次利用电脑产品和游戏来获取非法收入与信息,担任黑客利用电脑侵入各大公司的计算机系统以获得必要的数据和材料,其间经历了计算机行业开始阶段的无序混乱到知识产权、专利权的初步立法,以及游戏、电影、音乐的流行,描绘出日本当时迷茫无序而又浮躁难安的社会变革。在作品中出现的社会性事件主要分为这样几类:(1)通过知名社会事件对犯罪时间进行标注与定位;(2)用计算机业的发展过程来描绘男主角的整个犯案过程;(3)通过对石油危机和泡沫经济的描写展示日本这二十年的经济发展过程。
  一 社会事件标注时间
  《白夜行》前后跨越近二十年,作品中几乎没有直接的时间提示,所有的时间都用当年日本的著名社会事件来进行标注,例如书中开始的部分有“3月时,法院对熊本水俣病作出判决”这一描述,这是指1973年3月20日熊本县地方裁判所对水俣病事件作出判定的报道,由此得出故事的开始时间是1973年。
  再看当东西电装公司怀疑金属加工专家系统的系统程序外流时,书中有这段描写:“四月中旬的一个星期一,专利部专利一科科长长坂提到前几天通车的濑户大桥。”濑户大桥在1988年4月10日通车,因此由这段话即可知金属加工专家系统程序外流的时间是1988年4月中旬。
  作品中还有许多定位、标注时间的社会事件,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最后作品的结束时间是用当时轰动一时的“连续诱拐幼女命案”来进行定位,书中写道:“1988年至1989年间,琦玉和东京接连有四名幼女遇害……辩方凭精神鉴定的结果提出反证。”该命案发生于1988年,1992年对宫崎勤做出精神鉴定并提交法庭。因此可知作品的结束时间为1992年,虽然书中对整个案件侦破过程没有具体的时间定位,但从以上分析可知,《白夜行》的前后时间段为1973年10月到1992年12月,整个过程接近二十年。
  二 计算机业的发展历程
  《白夜行》中的桐原亮司为了筹措资金或获得信息、打击敌人,数次利用计算机进行游戏盗版、侵入系统、盗取程序等犯罪行为,这一过程从计算机刚在日本出现就开始,一直持续到桐原亮司自杀身亡,作品中通过对机械和技术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这个过程。
  书中计算机第一次出现是在园村友彦的家中,“机器指的是个人电脑,时价将近一百万元。……友彦对其产生了兴趣,靠着看书自学,现在已经会写一些较简单的程序了。”根据书中的其他描写可知当时处于1979年,当时日本的人均年收入在150到210万日元左右,当时一部电脑的价格约为个人年收入的一半左右,所以个人拥有电脑是很稀有的事,园村友彦的这部电脑也正如书中描写的那样是父亲利用个人关系买来的便宜货。桐原亮司和园村友彦一起开发盗版游戏软件,游戏的程序通过唐泽美穗偷取家庭教师中道正晴带在身边的游戏程序卡带,然后由桐原亮司进行复制,然而中道正晴认为:“光偷出来是没有用的。要瞒住他,必须在两小时内复制卡带,再把原来的卡带放回背包才行。……但她家不可能有个人电脑。”所以从这段描述可知当时个人电脑非常稀少。
  作品中游戏的开发者发现被盗版以后,研究室学长美浓部冷冷地说:“这个领域迟早也需要著作权的保护。”从日本《著作权法》的修改历程可以看出,日本现行的《著作权法》是在1970年全面修改旧《著作权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的著作权法从1971年1月开始实施,但直到1985年对《著作权法》进行的修改,才使编制计算机程序的权利在著作权法中获得应有的地位,从那时起日本民众才意识到了计算机与著作权的关系。
  桐原亮司改名秋吉雄一进入Menorix软件开发公司,通过东西电装职工高宫诚的太太唐泽美穗获取高宫诚的用户名和密码,侵入东西电装公司电脑系统,利用公司内部的工作站复制了整个生产技术专家系统,盗取了必要的数据,书中写道:“以前的数据是数量庞大的文件,现在全都装在一张磁盘里,再加上只要操作几下键盘,就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可以与外部网络联机,这样心怀不轨的人便能从外部侵入,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案件。”
  从以上分析可知,《白夜行》中桐原亮司的几个重要犯罪行为都与计算机的发展有关,看中园村友彦的电脑技术从而为之脱罪,盗取唐泽美穗家庭教师随身携带的程序卡带并复制,由此生产出盗版游戏软件获取大量金钱,窃取唐泽美穗丈夫的用户名与密码获得东西电装公司的重要数据而开发出金属加工专家系统软件,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通过书中对当时社会情形的描述可以看到当时日本社会经历了电脑技术人员稀少、个人电脑价格过高难以普及、著作权法没有覆盖计算机行业、数据系统的安全漏洞等计算机行业的整个发展历程。   三 日本的经济发展
  《白夜行》的时间段为1973年到1992年,在这期间日本历经了两次石油危机以及泡沫经济,在作品中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完整地描绘出这一社会画卷。如在桐原亮司父亲被杀案发生后,当时是1973年10月,正处于第一次石油危机期间,警察笹垣发现自己妻子一大早起床去排队买手纸。在调查的过程中,嫌疑人寺崎因为疲劳驾驶发生车祸身亡,“当时他的小货车上载有大量肥皂和清洁剂。继手纸之后,民众也开始抢购囤积这类商品,因为顾客想多进一点货,寺崎不眠不休地到处张罗”,于是因太过疲倦精神不济而撞到护墙上。上述内容都是对石油危机造成日本相应轻工业产品供应紧张的描写,这些现象与案件嫌疑人的动静暗中呼应,真正表现出东野圭吾作品中的社会性特点,即并非单纯描写破案推理过程,而是将案件破案过程与社会现象以及社会矛盾紧密结合起来,在警察办案的同时也联系并揭示出社会的各个方面。
  除警察破案过程中提到的石油危机表现之外,作品中唐泽美穗家庭教师中道正晴调查其身世时看到的报纸上也有诸如“大阪千里新市镇的超级市场内,手纸卖场挤进了三百名消费者”,或者“有主妇在多摩的超市买了市价四万元的清洁剂”等报道,前后呼应,对其社会性特点做了新的诠释。其次,作品中表现其社会性的精彩之处还在于虽然对第一次石油危机的描述很多,但对第二次石油危机期间则主要集中于计算机行业的飞跃发展,这体现出日本当时的社会现实,即在两次石油危机期间其国内的商品价格和经济的反应相差很大。
  唐泽美穗在1985年与高宫诚结婚后,由于婚后没有工作,开始对股票产生兴趣。当时正处于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阶段,自1985年日本与美国签订“广场协议”,大量资金流入日本的房地产与股票、艺术品投资市场。首先对于房地产的异样繁荣,在文中这样写道:“由于东京都中心的办公大楼需求增加,地皮创下天价,短期内连翻三四倍已不足为奇。频频有人找上诚,询问南青山的店面与土地是否打算出售。每次听到对方开价,他都忍不住怀疑事情的真实性。”作品中“随着地价高涨,房租也跟着走高,……今枝实在不想为了租一间小小的办公室,每个月付出令人咋舌的大把钞票”。这一描写揭示了当时日本办公用房租赁费用高涨使得成本大大增加,从而实体经济下滑这一社会现象,这样的社会性描述无疑将泡沫经济的特征展现于作品的字里行间,扣紧社会发展,反映社会现实。
  泡沫经济的发展阶段中,除房地产外股市行情也节节走高,于是唐泽美穗“的生活从此改以股票为中心。……报纸最少看六份,其中两份是经济报与工业报。”这段无疑是呼应日本自1986年1月开始日经指数在4年时间里上涨了3倍,书店里销售着大量教投资人如何炒股的书籍,因此唐泽美穗要看六份包括金融工业内容的报纸。“股市仿佛也顺势被拉抬,开始猛涨,甚至到了全民炒股的地步。”这些描写出色地表现出东野圭吾在写作中注重社会事件事实,作品内容接近普通人生活,通过社会描写折射社会现实的特性。
  此外,泡沫经济甚至涉及到艺术品投资,书中“在收藏热上,花五十亿元买一幅梵高的画,便是社会陷入疯狂的明证”,指的就是安田火灾和海事保险公司花费50亿日元购入梵高《向日葵》这一社会事件。还有人工费用也是如此,作品中今枝在银座咖啡店喝咖啡的时候,“一个东南亚裔轮廓的服务生走了过来。人工费因泡沫景气高涨之际,雇用外籍劳工的经营者增加了。”这段描写折射出当时日籍员工工资增加导致大量外籍劳工进入日本的社会现实。1989年股市崩盘,地价下降,泡沫经济逐渐破灭,《白夜行》中对此写道,“媒体连日报道泡沫经济已经破灭。那些靠股票和地产身价暴涨的人,看到梦想如泡沫般消逝,必寝食难安。”据上述分析,《白夜行》中警察的破案过程历经了日本社会的二次石油危机及泡沫危机,作品通过大量的社会性描写向读者展示出一幅生动的社会发展画卷,其细节紧扣社会发展的具体表现,文中普通人的生活历历在目,凸显出社会派作家通过社会描写折射社会现实的特点。
  四 结语
  由上述对《白夜行》作品内容的分析可知,这部作品并非单纯描写犯罪、破案的过程,而是将推理过程与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紧密地结合起来,揭露社会的各个方面。作品中涉及的各个事件前后接近二十年,其中出现具体时间提示的寥寥无几,几乎全是通过社会事件来加以标注、定位。桐原亮司使用计算机犯罪的过程整个揭示了计算机行业开始阶段的无序混乱,即使程序、数据被盗用了也无处申诉,到后来知识产权、专利权的初步立法,生动描绘了电脑技术发展中的迷茫与无序感。从对石油危机和泡沫经济的描述中,可以看到日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白夜行》中既有波澜壮阔的破案推理,前后呼应如同草蛇灰线、伏脉千里,也注重描写人物的生活际遇与命运,普通人的生活历历在目,同时展示社会事件中的矛盾冲突,为读者揭示了日本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注重作品所蕴含的社会性,细节紧扣社会发展,体现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美学原则。《白夜行》可谓是东野圭吾向“社会派”的转型之作。
  注:本文系2012年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专项项目资助,项目编号:12SZYQN27。
  参考文献:
  [1] 马军:《大众社会与战后日本的推理小说》,《日本学论坛》,2001年第1期。
  [2] 唐健:《日本的外籍劳工》,《国际展望》,1988年第7期。
  [3] 李德纯:《松本清张论兼评日本推理小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5期。
  [4] 刘姿君译:《白夜行》,南海出版公司,2011年版。
  作者简介:张景一,女,1977—,四川乐山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文学、翻译,工作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
其他文献
摘要 多丽丝·莱辛在《又来了,爱情》中用两代女人的爱情故事解读了生命哲学美学的本质。其中朱莉·韦龙的两段爱情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封建传统。时代和父母给了她一个尴尬的生命,但歧视与背叛却没有扼杀她生命中的艺术才华,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她用自己短暂的生命谱写了华美永恒的艺术篇章。  关键词:朱莉·韦龙 多丽丝·莱辛 生命哲学美学 绵延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美学是一
期刊
摘要 小说《边城》是一场美丽的爱情悲剧故事。在这场爱情和亲情悲剧的故事中,并不像一般作品中那样讲诉善与恶的冲突、欲念与贪恋的纠缠,而是本于善与善的冲突、真与真的错位,谱写一曲命运的悲歌。努力与命运抗争的老船夫、追求爱情的翠翠、追求自由恋爱婚姻的傩送等,他们无不在命运面前感到无力和无助,而这种无助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与他们产生了感同身受的内心真实感受。  关键词:《边城》 悲剧命运 沈从文  中图分
期刊
长时期里,多数批评理论著作都有重视时间问题而忽视空间问题的倾向。在约瑟夫·弗兰克的《现代文学中的空间形式》出版后,形势才渐渐发生了变化。福柯的“异质空间”理论提出社会空间的的单一性、同质性已经被复杂性、多重性所取代,历史与现实语境促成了一种新空间形态的生成,受此影响,文学叙事中的差异性、冲突性、并置性等特点开始进入到人们的批评视域,空间成为了评价文学文本的重要维度。  自1999年以来,韩寒本人及
期刊
摘要 《骨》是华裔美国女作家伍慧明的处女作,小说以安娜跳楼自杀为切入点和创伤中心,对旧金山唐人街华裔的迁徙、跨界、寻梦痛苦进行了描写,小说对美国华裔受到的种族歧视和老一代华人和年轻华人间的代沟刻画深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创伤记忆是一个盲点,对于历史创伤,中国文化往往以国家和民族苦难进行宏大的概括,缺乏精确到个人和家庭的深思,而小说《骨》较好地填补了这一盲点。从伍慧明的《骨》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华人
期刊
摘要 电影《紫色》中的黑人女性深受性别歧视及种族歧视的压迫,走出悲惨生活、获得自由解放,黑人女性必须自助。自助者天助:团结一致、互相帮助和支持是获得自由解放的重要因素;女性个体自身的觉醒和反抗是其解放的关键因素;讲究方式方法是其解放的策略因素;转变思想观念,以知识文化改变命运是其解放的意识因素。  关键词:自助者天助 电影《紫色》 黑人女性 路径  中图分类号:I06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美
期刊
摘要 以《雪国》为分水岭,川端康成的创作呈现出与早期不同的特色,开始回归传统。其作品中唯美的意象描写融入至人物情感的表达之中,往往带着淡淡的哀思,表现了川端康成的物哀思想。此外,川端康成在《雪国》中塑造了一个静谧的世界,与他现实身处的乱世形成截然对比,反映出他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关键词:川端康成 《雪国》 唯美主义 矛盾心理 女性角色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川端康成是20
期刊
摘要 日本大正时代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创作了大量取材自中国古典文学的作品,或以中国为舞台的小说。这些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几乎都与现代中国无缘,并且充斥着一种浪漫情调和怪异的异国情趣。本文以《杜子春》等作品为中心,借用萨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对作品中的中国形象加以分析。芥川龙之介的这些作品展现出的正是萨义德所说的被“东方化”了的中国形象。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东方化 《杜子春》 异国情调  中
期刊
摘要 《罗生门》中两难选择的仆人,《鼻子》中被他人牵着鼻子走的禅智内供,《芋粥》中对芋粥情绪反复的五位,《蜘蛛的丝》中只靠释迦牟尼垂下的一条蛛丝往上爬的键陀多,《杜子春》中把自己命运委托给铁冠子的杜子春等等,这些芥川龙之介早期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有共同的特点,即内心摇摆不定,又轻易被他人改变命运。本文结合作者的经历和心理特征,探讨他们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芥川龙之介 作品人物特点 作者经历  中图分
期刊
摘要 《蔷薇园》以散韵文记故事,以诗句阐发哲理,融叙事、抒情、议论于一体,通过诗歌、散文、寓言等方式,隐诤诫于诙谐中,寓哲理于叙事内,含辛辣于幽默间,凝浓情妙趣于轻描淡写中,对于生命哲学中的“真、善、美”进行了阐释与颂扬。本文从萨迪创作《蔷薇园》的思想与理念出发,分析了其作品中“真、善、美”的内涵,对其与生命哲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穆斯里哈丁·萨迪 《蔷薇园》 生命哲学 真善美  中
期刊
摘要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享有资本主义社会百科全书的美誉。这部小说集的视角较之其他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更加犀利而独特,迄今为止,其深邃的思想内涵依旧能够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将对《人间喜剧》的思想底蕴进行全面剖析,并结合其中的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探讨。  关键词:《人间喜剧》 批判现实主义 思想内涵 巴尔扎克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人间喜剧》以19世纪前半期的法国社会生活作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