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研究

来源 :中国民族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fas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志愿服务专业化作为新时代志愿服务的重要特点,引导着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特别作为民族高校这一群体,纵深推进志愿服务工作,并积极搭建志愿服务育人平台是时代所趋。自国务院颁布《志愿服务条例》以来,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日趋呈现专业化趋势,有效促进了民族高校志愿服务的新气象、新面貌、新常态的形成。
  【关键词】《志愿服务条例》;民族高校;专业化要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在民族高校志愿服务中,大学生的志愿服务具有自觉性意愿,越来越积极和参与程度普遍较高等优点,但也存在志愿服务技能培训不足、学生志愿组织定位不准、志愿服务机制存在缺陷等问题。为加快志愿服务工作的快速发展,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国务院于2017年颁布了《志愿服务条例》。就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发展而言,探索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的现状、要求、改善路径,是有效促进民族地区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途径,同时也是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推动力。
  一、《志愿服务条例》呈现新特点
  (一)志愿服务运行规范化
  《志愿服务条例》以志愿工作的开展为切入口,双轴双向推动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志愿服务条例》总则中对于志愿服务的“诚信、志愿、无偿、平等、合法”的活动开展原则作出明确规定,同时也强调志愿服务的开展不得违背社会公德,损害社会、集体利益和其他人的合法权益,不得危害国家安全
  (二)志愿服务组织法律化
  《志愿服务条例》第二章第六条中对志愿服务组织的性质做出了十分清晰的界定,首先是志愿服务组织的合法性,其次是志愿服务组织的非营利性,这两个属性明确规定了志愿服务组织的角色定位。此外,在志愿组织的形式方面,《志愿服务条例》第二章第八条明确志愿服务组织的形式趋向多样化、宽领域化的特征,例如,可以采取社会团体或者服务机构以及基金会等各种形式。这些规定对明确志愿服务组织的法律地位以及自身定位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志愿者权益合法化
  依法保障志愿者相关权益作为维护志愿者的志愿精神、保证志愿服务事业稳定发展的重中之重。《志愿服务》对志愿者的相关权益做出了明文规定,对志愿者的知情权、受培训权、生命安全保障权、个人隐私权、开具志愿服务证明权等多方面的权益的法律保障贯穿于志愿服务活动的整个过程。
  二、民族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意义分析
  (一)民族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的必然性
  从志愿服务受助对象角度来看,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是顺应时代的潮流,现今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所遇到的困境来自于方方面面,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发展困难、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窘境,还是青年就业创业困难等,都对志愿服务的受助客体向志愿服务的主体提出了专业化、多样化的要求,传统简单的志愿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受助群体的需要。
  从志愿服务中的志愿者主体角度来讲,促进青年成长成才,搭建育人平台,志愿服务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对于大学生接受良好的道德教育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
  (二)民族高校愿服务专业化建设的可行性
  首先,国家相关大学生志愿服务政策的支持推动。在民族高校中,“研究生支教团”等工作已经开展多年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提别是在民族高校,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重点开展了针对民族地区的支教、扶贫等。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青年学生的志愿服务水平,各地相继出台系列细化措施,从志愿服务的技能培训、专业评价机制、志愿精神宣传等方面为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之路打好基础。
  其次,民族高校能够满足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活动所需要的高素质志愿者。民族高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密集区域,青年学生在人格品质、服务意识、道德水平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水平,具备开展专业化志愿服务的专业素质,
  同时,民族高校中指导青年志愿者服務工作的组织机构健全,具有开展志愿服务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在民族高校中,学校的志愿服务工作主要由各级团委牵头,以各级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社团、青年社会工作者等为载体,志愿服务管理与组织架构清晰。
  (三)民族高校愿服务专业化建设的具体要求
  积基树本—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技能。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技能的熟练掌握是在相关志愿服务知识理论学习以及志愿服务活动实践中经过“认知—理解—实践”的模式逐渐形成的,是开展志愿服务必须具备的行为素质。高尚品貌——志愿服务专业化形象。志愿者的专业化形象,即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技能掌握熟练,并在参加志愿活动中集中体现出态度良好、文明礼貌、沟通交流得体、志愿服务行为方式,展现出志愿者专业化形象。相辅相成——志愿服务专业化评价。专业化评价是指民族高校中相关主管部门、志愿服务组织对志愿者服务的质量以及志愿活动开展的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通过标准化的衡量得出科学的意见和经验。内在核心——志愿服务专业化道德。专业化的道德准则与道德品质是志愿服务的内核,专业化道德在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社会认可度的同时也指引民族高校志愿者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专业化道德,即志愿服务活动所要求的道德准则与品质,它不仅是对大学生在志愿服务活动中行为的要求,更是大学生志愿者所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它以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用相对应的制度、公约、标语口号作为主要的外在表现形式,这样易于志愿者接受和遵循,也更容易促进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形成。
  三、民族高校志愿服务专业化建设路径研究
  (一)打造优秀的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队伍
  首先,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知识与技能培训,民族高校可由团委牵头组织协调相关专业教师,为志愿者进行短期专业技能培训,或聘请校外专业志愿组织的管理人员进行相关专题讲座。   其次,要将阐释志愿服务理念和精神、传授相关服务规范的基本培训和针对不同专业的青年学生相配合,根据学生的自身能力特点和素质结构,以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与专业技能掌握对志愿服务活动进行分类打造,如与法律专业相契合的大学生可开展法律咨询志愿服务活动,在尊重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其服务热情。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纳入课程化管理
  采取课程化的设置,有效将志愿服务与民族地区高校大学生成长成才紧密结合,紧紧围绕民族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把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纳入民族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并逐渐引入学分制加以完善。在具体的实施上,民族高校可以采取步步为营、逐层递进的方式开展。首先,将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学生的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志愿服务的实践活动中做到专业知识理论学以致用;其次,逐步将志愿服务作为实践课程设立起来,引入学分制,并完善志愿服务学科的相关课程设置以及教学方法,开通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选修课程,学校派专门的教师按照课程的理念进行统一规划和管理,学生选择性地参加志愿服务课程。
  (三)建立信息化、体系化志愿服务管理平台
  应运时代互联网的信息化、数字化潮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成为了促进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信息化的大数据志愿服务平台的使用,有效地促进了志愿服务模式由“单向接受”向“双向互动”的转变。在以往的大学生志愿服务中,青年学生主要是通过学校志愿志愿服务机构或外部志愿机构为参加或接受志愿服务而安排的服务的被动接受者,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平台逐渐融入志愿服务后,青年学生获取志愿服务的渠道逐渐由线下转向线上,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寻找。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彻底改变了信息传递机制,民族高校志愿服务只有主动适应志愿服务信息传递模式的新常态,引入大数据平台技术,才能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四)融汇民族特色,鼓励青年学生“公益创新创业”
  随着双创的时代浪潮,青年的创新创业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机遇,民族高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不仅仅要注重志愿服务对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所需,更要重视志愿服务的创新创业,推动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把志愿服务与民族学生的创新创业相结合,鼓励引导民族学生积极投身“公益创新创业”。一方面,依托现有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另一方面,挖掘融汇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特点,如传统文化、技艺等,并将其融入创新创业,形成独具民族文化特色的“公益创新创业”模式,开创具有创新创业潜力的志愿服务项目。这样的“公益创新创业”不仅解决了民族高校志愿服务的单一化问题,而且培养了民族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促进民族学生成长成才。同时,以“公益创新创业”的模式及品牌化的志愿服务项目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志愿服务。
  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建设在于众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与提升。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具体要求:积基树本—志愿服务的专业化技能;高尚品貌——志愿服务专业化形象,相辅相成——志愿服务专业化评价;内在核心——志愿服务专业化道德。大学生志愿服务的专业化带来的不仅是学生增强实践、塑造人格、适应社会的成長成才需要,更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到民族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专业化在学生与社会之间搭建平台,促进共赢的重要价值意义。各民族高校要着眼于实际,开拓创新,以新思路、新方法面对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
  参考文献:
  [1]许博文.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向专业化志愿服务发展的途径浅析[J].经贸实践,2015.
  [2]崔丽娜.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查分析与思考[J].科技资讯,2015.
  [3]罗爱武.西南民族地区大学生志愿服务调查—以贵州民族地区高校为例[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4]张网成.规范行为,调节关系—行动理论视角下的《志愿服务条例》[J].中国社会工作(第28期),2017.
  [5]王忠平.中国志愿服务的十大发展趋势[J].青年探索,2017.
  作者简介:杨正涛(1997-),男,贵州凯里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学生副书记,主要从事学院志愿服务工作,负责“情系藏娃”等志愿服务项目;常华仁(1994-),男,河南郑州人,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西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联合会主席、学院学生会主席,主持和参与多项公益创业项目,对接学院“心蕊”等志愿服务项目。
其他文献
摘要:人类社会发展的现代化和全球化趋势,以及中国经济的稳健改革发展,为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赢得了越来越有分量的话语权。同时,随着新技术革命、电子商务等飞跃式发展,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越来越快,国际物流的发展也呈现出日益丰富的形态,充满发展活力。  关键词:中国经济;物流;全球化;电子商务  中图分类号:F252;F12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24-000
目的:观察桑蒌二陈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抗感染及化痰止咳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桑蒌二陈汤治疗,治
2002年,高中毕业后的姜正涛,进入即发集团做起了纬编工这一职业.今年35岁的他,像个大男孩一样略显羞涩,坐在会议室里面对记者的提问,他要么以沉默应对,要么是极为简单几句描
期刊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令人相信,一个曾经练过拳脚,一掌能击碎两块砖头的1.85米的东北汉子,竟然能在钳台上做着比刺锈还要精细的活儿。2002年12月12日,这位极具挑战精神并屡获殊荣的“一汽”铸
2013年11月26日,由中国经济规律研究会、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和中国社科院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庆贺刘国光九十华诞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研讨会,在中
摘要:企业是经济发展的细胞,对于党和国家的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还能够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发展。企业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可以使企业管理层以及基层员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使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更为积极主动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进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形势下企业应当加强职工的思想政治宣传工作。本文通过研读国内外学者的已有文献,并结合自身的工作时间经验,归
在过去三年,我看到了中国清洁产业的不断发展.我们确实需要这样一个沟通、共享、进步的平台,使整个产业能更健康和专业地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性,中国
期刊
概述:在许多精神障碍中(包括强迫症和精神分裂症),拒食是常见的表现。当突然出现拒食时,这可能需要急诊处理;一旦变成慢性,它就成为一种难以改变的根深蒂固的行为。对拒食患者的诊断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目的 利用光弹模型研究聚缩醛树脂义齿(隐形义齿)修复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的生物力学.方法 建立下颌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76|6)缺失)光弹模型,分别设计和制作聚缩醛树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