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相对于外部审计来说,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企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出发,分析了我国内部审计存在的缺陷,并提出几点建议。
伴随着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企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而且也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有些不尽人意,还存在很多缺陷。同时,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股份制的广泛运用,使得内部审计得到了运用和发展。我国在建立内部审计时,由于经验不足,理论不充分,同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缺陷,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独具的本质特征,是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还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及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的形势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其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
显然,这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同的阶层领导,或称“双向领导”,并同时为利益格局不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职权范围,其结果是把内部审计推向了两难的境地,且导致多数内部审计最终还是偏向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失去或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种外部的审计期望大于其内在的实际潜能之规定或情形,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实效不高。
2.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时,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于是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减并入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情况,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不稳定,使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不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支持与服务,以便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当然,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甚至不懂财务会计业务,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
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不受重视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顺心状态或在不适宜环境下工作,感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显然,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4.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不完善
我国的内部审计理论是在借鉴西方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还没有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从而在指导实践的时候,难免会照抄西方的内部审计实务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其功能发挥上并不充分。而且企业领导者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时候,往往是去照抄西方的做法,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理论。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完善与发展的建议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这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企业经营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独立性,但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进而不能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因此,我们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出来,直接隶属于本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或直属于董事会,或直属于监事会,或从属于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并且赋予其权利,使其能够独立地履行职责,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以便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2.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例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仅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好或替代的选择方案等,一般不去作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发生的错误与舞弊等问题大多存在于这些过程之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等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通晓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还要熟知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及计算机等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
4.加强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内部审计实践
内部审计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促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手段、审计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促进内部审计业务的改进和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管理的新生领域,内审的性质由独立评价活动变为独立、客观保证和咨询活动,内审目标从协助组织成员有效履行责任发展为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促进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跨上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新台阶。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伴随着政府审计与社会审计的发展,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也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并随着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从内部审计的发展过程来看,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在企业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我国内部审计起步比较晚,而且也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有些不尽人意,还存在很多缺陷。同时,当前的经济环境已经对内部审计提出了更新的要求,这就迫切需要我们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逐步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结构。
一、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以及股份制的广泛运用,使得内部审计得到了运用和发展。我国在建立内部审计时,由于经验不足,理论不充分,同时受环境变化的影响,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还存在很多缺陷,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点:
1.内部审计的客观性与独立性不强
审计的独立性,是审计监督区别于会计监督、财政监督等其他经济监督独具的本质特征,是审计能够有效发挥作用必备的内在条件。无论是外部审计还是内部审计,都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既表现在其机构的隶属关系上,还表现在其职权的授予行使上及审计的客观性上。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是使内部审计具有客观性、权威性及公正性的必要条件。从我国的形势来看,企业内部审计机构大多设置于管理层之下,在高层管理人员的授权范围内开展工作,为管理经营者服务,但是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不强;同时,我国原有的审计制度曾规定,其在对有关主管部门审计时,若发现有重大问题,可向被审计单位的上级内部审计机构反映,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内部审计机制发育不良。
显然,这种过分强调内部审计接受两个利益格局不同的阶层领导,或称“双向领导”,并同时为利益格局不一致的经济主体服务,实际上超越了内部审计固有的职权范围,其结果是把内部审计推向了两难的境地,且导致多数内部审计最终还是偏向与其利益有关的一方,失去或难以保持其应有的独立性和客观性。这种外部的审计期望大于其内在的实际潜能之规定或情形,使企业的内部审计人员难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实效不高。
2.企业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
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精简机构和人员时,一些企业领导认为内部审计工作是可有可无的,于是出现将内部审计机构撤并或将内部审计人员精减并入财务部门或其他部门的情况,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不稳定,使审计工作质量难以保证,不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3.内部审计人员的水平不高
现阶段的内部审计大多是事中、事后的“查错防弊”,而事实上内部审计还可以通过有效的事前工作,为企业经营者提供相关的信息、技术等支持与服务,以便管理当局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当然,这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与水平,但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甚至不懂财务会计业务,有相当一部分人不具备必要的学识及业务能力,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难以提高或保持其专业胜任能力。
不仅如此,内部审计在有些单位的不受重视也使内部审计人员对本职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与热情,他们往往被误解,或在不顺心状态或在不适宜环境下工作,感到开展审计工作和实现自身价值的困难。显然,这不利于充分调动内部审计人员继续学习与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不利于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识水平、业务能力及综合素质。
4.我国内部审计理论不完善
我国的内部审计理论是在借鉴西方内部审计理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还没有依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形成我们自己的理论,从而在指导实践的时候,难免会照抄西方的内部审计实务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并不是完全适应我国企业的内部审计,于是就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使得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在其功能发挥上并不充分。而且企业领导者在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时候,往往是去照抄西方的做法,而没有根据企业的具体问题选择正确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完善我国企业内部审计理论。
二、我国企业内部审计完善与发展的建议
1.合理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提高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目前,我国有些企业设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基本上都处于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地位,有些中小企业甚至还没有专职的内部审计机构,这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客观性及权威性。内部审计机构隶属于企业经营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其独立性,但难以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进而不能提供积极有效的服务。因此,我们需要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出来,直接隶属于本单位的最高管理当局,或直属于董事会,或直属于监事会,或从属于总经理或副总经理领导,并且赋予其权利,使其能够独立地履行职责,直接向董事会报告,以便提高内部审计机构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2.扩大内部审计的职能及作用
目前,我国内部审计人员大多将主要精力投放在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合法性的审查及监督上,审计的主要职能就是“查错防弊”,而不是对企业管理作出分析、评价和提出管理建议,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及相关资料。例如,在对投资项目的审计中,往往仅审核投资协议是否完整,企业是否根据投资比例在相应的会计期间对被投资单位的投资收益按照权益法或成本法进行正确的核算,至于是否应该投资,投资回报率是否合理,合作对象是否合适,是否有更好或替代的选择方案等,一般不去作深入分析。事实上,企业发生的错误与舞弊等问题大多存在于这些过程之中。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外部制约机制的加强,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及会计电算化的普及,账面资料的错误弊端会越来越少,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必须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为企业内部的管理、决策及效益服务,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也应从审查和监督向评价与咨询方面拓展。内部审计也不会只局限于财务领域,它将扩展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因此,内部审计人员的定位应从以监督为主的“警察”、“裁判”等角色向以评价与监督并重的“参谋”、“助手”等角色转变,突出内部审计“内向性服务”的特点,开拓内部审计更加广阔的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3.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队伍建设
由于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范围广、知识面宽、政策性强,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有较高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不仅要通晓财务会计知识,而且还要熟知经济、法律、金融、税收、统计及计算机等知识,因此,必须加强对现有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另外,内部审计机构在人员构成上也应该多元化,应配备精通企业各项相关业务的专门人才,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建立起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职业道德标准化的企业内部审计队伍,以适应现代经济对内部审计的高层次要求。
4.加强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内部审计实践
内部审计的理论来源于实践,同时又促进企业的发展。近年来,内部审计在审计对象、审计手段、审计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这对促进内部审计业务的改进和提高都具有重要作用。内部审计已进入风险管理的新生领域,内审的性质由独立评价活动变为独立、客观保证和咨询活动,内审目标从协助组织成员有效履行责任发展为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因此,我们要加强内部审计的理论研究,建立行之有效的内部审计规范体系,促进内部审计的快速发展,使我国内部审计工作跨上一个与国际接轨的新台阶。
(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