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之子胡思杜:拼不上的人生碎片

来源 :人民文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m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思杜是胡适的小儿子,生于1921年12月17日,上有哥哥祖望和姐姐素斐。抗战开始后,胡适出任驻美大使,长子祖望亦于1939年前往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而思杜则和母亲留在国内。思杜于1941年5月也到了美国,学习历史。1948年夏,思杜随父亲的朋友一起回到了北平。许多人看在胡适的面上,纷纷请思杜到大学任教,“其中山东大学历史系最为积极”(邓广铭语),但胡适以“思杜学业不成,不是研究学问的人才”(邓广铭语)为由拒绝了所有邀请,只同意思杜到北大图书馆工作。
   1948年12月,蒋介石派飞机到北平接胡适等文化名流。来使告诉胡适,这是南下的最后一次机会。胡思杜执意留下。
   1949年1月,胡思杜调到北大图书馆,为胡适留下的书籍编目。9月起,胡思杜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分在二班七组。1950年9月11日,胡思杜致信在美国的母亲江冬秀,告诉了革大毕业之事,信中说:“我从下星期起就要到唐山交通大学教书,那里有不少熟人,学生也增加到一千五百多人,一切都很安定,希望您别挂念。”信中还盼父亲胡适少见客,多注重身体。
   在1951年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中,胡思杜违心地批判自己的父亲,还亲自编写和登台演出反美话剧《美国之音》。9月22日,思杜在香港《大公报》上发表《对我父亲——胡适的批判》一文,斥责父亲是“帝国主义走狗及人民公敌”,表示要与之划清界线,断绝往来。此事在海内外引起了一场极大的震动。耐人寻味的是,胡适一反常态,在他的日记里除了分别于9月26日、9月28日、10月4日剪贴相关报道之外,并未过多谈及此事。
   “学习改造”结束后,胡思杜还到堂舅江泽涵家取走了那一皮箱细软东西,“说是要把这些东西上交给共产党的上级组织,他以后用不着这些东西了”,“向党组织表示他的忠心”,“同时他还说要加入中国共产党”(江泽涵语)。胡思杜在唐山铁道学院“马列部”当历史讲师,积极、努力地工作,想为父亲“赎罪”。
   从蒋圭贞给胡适的信中得知,思杜此时“有一个女朋友,现在贵州,明春可能回来,希望他明年能结婚”(胡适1950年10月7日日记)。但这个女朋友后来也跟他分手了,此后再也没人愿和思杜谈恋爱。在1949年以后接触思杜最多的亲人恐怕就是亲戚胡思孟先生了,他回忆道:“思杜也没有对象(女朋友),找不到对象。别人一介绍,女方一听他是胡适的儿子,是战犯的儿子,女方都不愿意了。”
   1957年鸣放时,胡思杜想入党,就积极、主动地给他所在院、部的领导提了不少建议。后来把他定为右派分子,说他是向党进攻,并抬出他的父亲胡适一齐批判。8月29日,《河北日报》以《我省各高等学校反右派斗争获得初步胜利》为题,发表“本报消息”:“如唐山铁道学院素称‘铁树不开花’的老教授史家宜,在斗争中都大胆揭发出右派分子胡思杜等挑拨离间党与知识分子关系的反动言论。”
   1957年9月铁道学院给他当时往来最多的亲戚胡思孟发了个电报,让他去唐山。到唐山后,胡思孟“看到满院子的大字报,都是批判他(指思杜)的,也有批判胡适的”。组织上告诉他,胡思杜是21日“畏罪上吊自杀”,并给他看了一下思杜的“遗书”。此时胡思杜已经被装到棺材里,胡思孟等人便在郊外挖了个坑,把他埋下,立个小木牌,“现在恐怕也不知在什么地方了”。
   料理完后事之后,胡思孟便把他的书和衣物装了一架子车托运回北京,“其中《新华月刊》就有一大箱子,还有许多外文书”。后来由于“家里没有多余的房子放他的书刊,我(指胡思孟)就把大部分当废品卖掉了,卖了几十块钱。”后来因为胡适的关系,胡思孟在“文革”期间被打成了“黑帮分子”,被迫离开所在的铁道部印刷厂,改到火车车辆段当工人,不久又被赶出北京,押送到宝鸡修铁路,直到“文革”后退休了才回到北京。“文革”开始后,红卫兵们闹抄家,胡思孟因为害怕,就把胡思杜的书大部分都烧了,甚至“只要有胡适和思杜写的字、签的名,都撕下来烧了,现在仅存十几本外文书了”。至于那份“遗书”的抄件,也在“文革”期间被胡思孟撕掉了,只保存下纸的一角。
   胡适直到1962年病逝台北,也不知道他的小儿子已经不幸去世。
   “文革”后期,胡祖望从美国给尚在大陆的江泽涵夫妇写信,了解他们的近况,并问及他弟弟思杜是否还活着。但当时的江泽涵夫妇一家“因为与胡适的关系,也是被整得几十年抬不起头,喘不过气,不敢给祖望回信,怕再因‘海外关系’、‘胡适关系’惹出祸端来,就把这封信交给学校的领导,征求他们的意见”。学校没有明确回复江泽涵夫妇,他们也不敢回信,直至“文革”结束后,他们才又与胡祖望取得了联系。
  综合自《北京青年报》《南渡北归·离别》
  湖南文艺出版社
其他文献
所有的坚强,都是柔软生成的茧。当柔软碰上柔软,我想我应该摘下面具,学着微笑去迎接每一个爱我的人。1迫于高考的压力,我已经很久没有练琴了。钢琴上蒙着一层薄薄的灰尘,像一
1973年12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事件。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这件事情不但在国内产生巨
2012年初,笔者在南昌新四军纪念馆,采访了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葛华会长。葛华是一名新四军老文艺战士,他向我们讲述了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文艺工作者艰苦奋斗、不畏牺牲的感人事
字如其人,字是一个人文化内涵的象征。《新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必须从小打好写字基础,从一年级开始就要严格要求、严格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字能力。小学生的字练好了,可
马老师跟同学们打招呼:“今天会有一位新老师来给你们上数学课,希望大家不要欺负他。”  欺负老师?大家有点不明白。  小个子猫问:“到底来的是新老师还是新同学?”  马老师回答得很肯定:“新老师。”  小猴问:“这位新老师是不是很年轻?”  “不,他跟我差不多年纪。”  这就奇怪了,新老师跟马老师差不多……有谁敢欺负马老师呢?  马老师说:“反正很快你们就能见到他了。”  到了上数学课的时候了。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我的书房里有一面涂鸦墙。我平时在上面画、贴、涂,墙已经被弄得很脏了。这面墙对我来说,有着特别的意义。它见证了我的成长。我决定将墙面重新刷上墙漆。有了这个想法,我马
刈p~,、,J17、 J】、J~』~‘-…”…下I:q叫yIU厂—r3海军陆战队方队手持95式5.8mm自动步枪]_-军威赫赫 雄风浩荡——国庆阅兵中的轻兵器(二) Under the I: q called yIU plan
期刊
从徐讠于的创作历程评说 ,他一生曲折、坎坷、多变 ,其作品曾风靡文坛 ,成为 40年代大陆著名的畅销书作家 ;5 0年代到香港后 ,又成为最有影响的杰出作家。从徐讠于的创作思想
身高1.55米,体重只有46公斤,却拥有无数中外粉丝。因为她那娃娃脸上的笑容太甜美了,她那满嘴的沈阳口音也让人倍觉可爱。她生在日本,可从小就接受中国人的指导。这些让她成了中国球迷眼中的亲善大使,还被人亲切地称为“瓷娃娃”。无论你是否喜欢乒乓球,但无法不喜欢她。她就是福原爱——日本乒乓球女选手。  1988年11月,我出生在日本的仙台市,中国的大文豪鲁迅先生年轻时曾在这里留学。因此,从我记事时起,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