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舟记》是一篇文言说明文,作者在文中运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生动地再现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技艺。这篇课文我打算用两节课教完,考虑到课文较长,课前我要求学生充分预习,以保证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也作了充分准备:为了让学生能在大脑中再现核舟形象,根据课文的描述,我精心制作了一幅画(自我感觉效果不错),并且又用小黑板把主要问题板书得工工整整的。我坚信,这一课一定会讲得很精彩。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按照计划,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疏通文意,可是课上到不过四五分钟,就有男生在下面小声讲话。我心里很不高兴,停下讲课,眼睛盯着那位男生,等教室里安静了才接着讲。这时又听到下面有人嘟哝:“我们能演出来。”嘟哝的人是邓斌文,我停住讲课,皱着眉头,疑惑地看着他。教室里变得出奇的静,学生们似乎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这时我心里一动:既然我能画出来,他们也应该能演出来,还是探一探虚实再说吧。于是我问道:“你们能演出什么来?”班长解释说:“他们可能是扮演苏东坡三人。昨天晚饭后,我看见他们在排练。”
我嘘了口气,心里暗暗庆幸刚才没有发脾气,不然也许是一起“冤假错案”。我问:“邓斌文,是你们愿意扮演船头上那三个人吗?”他低着头回答:“是的。”我说:“好吧。请出其他两位同学。”
刘广钱和唐伟元相继站了起来。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他们三人自带凳子来到讲台上。不到两分钟时间,他们就摆好了姿势:邓斌文扮苏东坡,刘广钱扮黄鲁直,唐伟元扮佛印。为了让扮相更逼真,邓斌文用纸条做了胡子;唐伟元脱下外衣将它捆在腰上,以示“袒胸露乳”之意,又用学生证吊绳做念珠挂在左手上,左手拇指捻动着,做和尚数念珠的动作。
我走到下面和学生们一起欣赏他们的表演。我说:“同学们,对照课文中的相关描写,看看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没有到位。”
龙意首先站起来说:“我认为‘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没有做到位。‘执卷’应该是整只手拿卷,不是三个指头夹着。刘广钱右手指卷,指的地方和眼睛看着的地方不在一个点上,和后面的‘如有所语’不一致。”刘广钱听后马上改了过来。
蒋茂林说:“邓斌文做得很到位,他的样子好像真的在欣赏画卷,还看得非常开心。”
梁欢说:“我总觉得邓斌文(东坡)和刘广钱(鲁直)两只脚的姿势不对。”
我一看也觉得有问题。原来邓斌文(东坡)把右脚搭在左腿上,刘广钱(鲁直)把左脚搭在右腿上。他俩用这种姿势来表现“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这引起了大家的争论。
雷露说:“我认为东坡和鲁直坐的凳子很矮,肯定翘不起二郎腿。”
梁森智说:“我认为东坡和鲁直没有坐凳子,就坐在船板上。东坡的右足和鲁直的左足肯定是这样直着露在外面的。”说着把自己的腿绷直了,放在课桌上示范,“他俩还穿着长袍,从书中‘各隐卷底衣褶中’可以看出来”。
邓斌文和刘广钱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放倒了凳子坐下,各自伸直了右脚、左脚,中间相靠近的两条腿用作业本遮了起来。刘广钱神气地说:“这就是‘各隐卷底衣褶中’,看到了吗?”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唐伟元扮佛印,大家一致称好。唐伟元胖墩墩的,印证了“绝类弥勒”一句,姿势也做得很到位。同学们拿课文中的相关描写,对照来对照去,没有发现不满意的地方。
忽然龙意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说:“什么问题?大声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我发现课文介绍人物的顺序和电视里介绍领导人物的顺序一样,先介绍中间的,再介绍右边的,然后介绍左边的。”
龙意的发现让我很惊喜。实际上她的发现,点破了该课解读中的一个盲点。我带头为她鼓掌,全班同学也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龙意的发现很快被同学们证实了。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讨论,弄清了说明是遵循“中—右—左”的顺序。在我的启发和点拨下,学生们了解了我国传统礼仪中的排座次习俗,了解了作者是严格按照“中为尊,右为大,左为次”的礼仪次序介绍核舟、核舟上的人物及各种雕饰的。
接下来很多学生举手要求到讲台上扮演两个“舟子”。那份热情真让我感动,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只可惜下课铃响了。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这节课不光教学目标全部达到,而且有了意外的收获。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我自己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
然而事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顺利,按照计划,第一课时的重点是疏通文意,可是课上到不过四五分钟,就有男生在下面小声讲话。我心里很不高兴,停下讲课,眼睛盯着那位男生,等教室里安静了才接着讲。这时又听到下面有人嘟哝:“我们能演出来。”嘟哝的人是邓斌文,我停住讲课,皱着眉头,疑惑地看着他。教室里变得出奇的静,学生们似乎在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来临。这时我心里一动:既然我能画出来,他们也应该能演出来,还是探一探虚实再说吧。于是我问道:“你们能演出什么来?”班长解释说:“他们可能是扮演苏东坡三人。昨天晚饭后,我看见他们在排练。”
我嘘了口气,心里暗暗庆幸刚才没有发脾气,不然也许是一起“冤假错案”。我问:“邓斌文,是你们愿意扮演船头上那三个人吗?”他低着头回答:“是的。”我说:“好吧。请出其他两位同学。”
刘广钱和唐伟元相继站了起来。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他们三人自带凳子来到讲台上。不到两分钟时间,他们就摆好了姿势:邓斌文扮苏东坡,刘广钱扮黄鲁直,唐伟元扮佛印。为了让扮相更逼真,邓斌文用纸条做了胡子;唐伟元脱下外衣将它捆在腰上,以示“袒胸露乳”之意,又用学生证吊绳做念珠挂在左手上,左手拇指捻动着,做和尚数念珠的动作。
我走到下面和学生们一起欣赏他们的表演。我说:“同学们,对照课文中的相关描写,看看他们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没有到位。”
龙意首先站起来说:“我认为‘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没有做到位。‘执卷’应该是整只手拿卷,不是三个指头夹着。刘广钱右手指卷,指的地方和眼睛看着的地方不在一个点上,和后面的‘如有所语’不一致。”刘广钱听后马上改了过来。
蒋茂林说:“邓斌文做得很到位,他的样子好像真的在欣赏画卷,还看得非常开心。”
梁欢说:“我总觉得邓斌文(东坡)和刘广钱(鲁直)两只脚的姿势不对。”
我一看也觉得有问题。原来邓斌文(东坡)把右脚搭在左腿上,刘广钱(鲁直)把左脚搭在右腿上。他俩用这种姿势来表现“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这引起了大家的争论。
雷露说:“我认为东坡和鲁直坐的凳子很矮,肯定翘不起二郎腿。”
梁森智说:“我认为东坡和鲁直没有坐凳子,就坐在船板上。东坡的右足和鲁直的左足肯定是这样直着露在外面的。”说着把自己的腿绷直了,放在课桌上示范,“他俩还穿着长袍,从书中‘各隐卷底衣褶中’可以看出来”。
邓斌文和刘广钱接受了同学们的建议,放倒了凳子坐下,各自伸直了右脚、左脚,中间相靠近的两条腿用作业本遮了起来。刘广钱神气地说:“这就是‘各隐卷底衣褶中’,看到了吗?”
同学们都笑了起来,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对唐伟元扮佛印,大家一致称好。唐伟元胖墩墩的,印证了“绝类弥勒”一句,姿势也做得很到位。同学们拿课文中的相关描写,对照来对照去,没有发现不满意的地方。
忽然龙意高兴地叫了起来:“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我说:“什么问题?大声说出来,让大家听听。”
“我发现课文介绍人物的顺序和电视里介绍领导人物的顺序一样,先介绍中间的,再介绍右边的,然后介绍左边的。”
龙意的发现让我很惊喜。实际上她的发现,点破了该课解读中的一个盲点。我带头为她鼓掌,全班同学也鼓起了热烈的掌声。
龙意的发现很快被同学们证实了。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讨论,弄清了说明是遵循“中—右—左”的顺序。在我的启发和点拨下,学生们了解了我国传统礼仪中的排座次习俗,了解了作者是严格按照“中为尊,右为大,左为次”的礼仪次序介绍核舟、核舟上的人物及各种雕饰的。
接下来很多学生举手要求到讲台上扮演两个“舟子”。那份热情真让我感动,这是我从来没有遇到过的,只可惜下课铃响了。
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了,这节课不光教学目标全部达到,而且有了意外的收获。学生感觉轻松愉快,我自己也体验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