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壁上艺术新维度探究

来源 :上海工艺美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azmlp1597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般来说,壁画是绘画艺术与建筑艺术相结合的平面、静态绘画形式。它可以用具体的叙事性的方法来表现,也可以用抽象的概念性的方法来表现,是一种兼具装潢功能、宣传功能和教育功能的艺术形式。从历史上看,不同时代对艺术家的创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不能满足时代要求的艺术形式和艺术作品将逐渐被淘汰。近年来,随着对壁上艺术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发现传统壁画艺术由于很少“升级”和“更新”,已经跟不上社会变化的节奏,也无法满足公众新的审美要求。
  壁画随人类文明步入20世纪,特别是60年代的科技浪潮,在各种新思潮的萌发和各个领域的交叉融合中,壁上艺术如同一般的物件或商品一样,可以依照一系列的制作法则来进行设计和实施,艺术家解放出了双手,工人和厂商根据艺术家的设想来制作艺术品,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艺术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壁画从二维的”画”逐渐走向三维,使其从“绘画”为主的手段拓展为可以运用综合材料与媒介进行创作的具有边缘性特点的艺术。这其中不仅仅是单纯从平面到立体的具体展示方式的变化,而是在科技引领之下、环境指导之中所显现出的维度变化趋势。
  而在当代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建筑空间不仅仅是一个恒久不变的存在,我们开始以运动的角度去看待空间,建筑也以一种动态的方式存在着。而随着视角的移动,我们正在将壁上艺术融入这种运动的视觉和体验的轨迹中去。因为它更需要观众以全方位的视角来观察,有时甚至它本身即是运动和需要在运动中观察的。壁画“平面、静态的”表现形式正逐步转变为更加丰富的”立体和动态的”的表现形式,以动态的方式来呈现壁画效果是现阶段壁画发展趋势。以往壁画的设计和教学比较重视文本、图形和图像这些因素,作品主要是静态的。原本以三维方式存在的壁上艺术,当需要观察者加入时间的转移才能被看清全貌时,壁上艺术的维度再一次被提升了,成就了需要在横向平面、纵向立面和时间轴上进行立体欣赏的多维度艺术形式。
  如今,通过运用新媒体艺术,当代壁画可以将原本静态的形式动态化,比如采用动态图片形式,或者直接用视频或动画作品来表现。即使采用相同的图像素材,通过简单的调节播放速度,也会对氛围的营造产生不同效果。“如果說之前的艺术中表现出的技术力量是艺术试图摆脱对材料的物理限制的话,那么计算机与互联网新技术的出现则使艺术表现出其智力的一面。艺术的技术智力首先是从观念的变革开始的。”例如林俊廷(台湾新媒体艺术家)为上海徐家汇禧玥酒店(JOYA ShanghaiXujiahui Hotel)创作的互动装置壁画《吉光片羽》(The PhoenixPoetry),用新媒体技术将中国传统文化演绎得淋漓尽致。壁画中凤凰与百蝶叠飞在周遭,气息悠然,与周遭的新中式环境融合为一体,成为吸引来宾驻足的点睛之笔。壁画缓缓移动的卷轴象征宇宙回旋流转之道,映照现实世界四季中的落花、荷叶、月影、瑞雪,伴随凤凰临现的气象万千。我们观看壁画的方式从静态画面到动态影像,通过一段时间的观看才能了解它的全貌,原本是空间艺术的壁画因为时间维度的加入而显得带有科技感。爱因斯坦说,“时间是不可分割的第四维度,而能量和物质本身就像电和磁一样,应该在这种四维时空中从本质上被统一到一起。”我们看到了当代壁上艺术新时期的蜕变,我们看到了加深的互动现象,这有别于过去的艺术形式,我们在和壁上艺术进行交流,就好像对方是有生命的一样,我们和壁上艺术需要相处的时间,人和艺术不再是简单的观看和被观看。
  “现代艺术中出现了‘四维空间’的概念,是指在三维度造型与空间中加入了时间的因素。”时间维度由此作为第四维度成为一些当代壁上艺术的新特征,正如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二维至三维的壁上艺术变革一般,当代壁上艺术维度的提升也是时代科技变革的体现。如今,它建立在一个互动城市设计的大背景中,可以说,未来城市的交互趋势、人本趋势决定了当前壁画维度的提升,而如今对壁上艺术多维度的研究将反过来更好地服务于未来的城市设计。如果说二维壁画到三维壁画加入了材料的运用,它是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变化而推动科技、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人们质疑传统、试图颠覆传统美学的产物。日后多元材料的运用将带给人们更为丰富的视觉体验,扩充壁上艺术所承载的精神内涵。如上海大学为地铁七号线后滩站设计的壁画《炫彩新潮》就是在上海城市艺术建设中较早地运用了多媒体技术和交互技术,圆管中的小球跟着音乐的节奏而起伏,为城市公共艺术的数字化探索做出了很重要的尝试。如今,三维壁画到四维加入了时间,就像掌握和运用好材料才能在三维壁画世界中驰骋一样,时间维度的理论研究和实际运用研究,正是对未来壁上艺术的前瞻性研究,只有将时间维度研究透彻,才能更好地掌握未来趋向。
  今天的壁画艺术以及公共艺术,已经把原有的绘画、雕塑概念解构了。我们今天可以在展览中看到的敦煌壁画数字化影像,可能比在现场肉眼看还细仔,这是科技手段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革新。21世纪人类进入到一个新的纪元,我们所要表达的情怀,我们的主张,我们宣泄的手段与工具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已经不是马赛克和岩石的变化,而是把虚拟和数据转换成真实。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其《美学四讲》中,就曾鲜明提出美学的四大范畴:一是自然美:二是社会美:三是艺术美;四是科技美。如同英国达勒姆大教堂的互动影像作品《向本源致敬:不是米切朗基罗的那一种壁画》,运用了同步探测系统,能时时根据游客的走动变换在穹顶上的灯光壁上艺术。在上海街头的新型办公建筑立面,包括一些大型的公共空间已经使用了全息电子影像技术,代替原有的墙面装饰和广告位置。壁画用新媒体技术实现了传统艺术的现代表达,更用互动技术将观者和作品连接成一个可以相互交流的整体。
  如今,壁画的创作不再仅仅局限于“画面制作”,“画”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动态的和多维度的呈现效果在壁画设计中广为运用。一件成功的当代壁画作品应该能满足不同欣赏水平的观众的审美需要,能充分调动人参与和互动的积极性。壁画艺术早已不再是那个没有生命的静止的“壁”了。同时,艺术家在壁画创作过程中借助新的技术手段来体现特定的观念和审美,壁画不仅是美的形式,更是社会性的集中体现。
  从材料技法上看,当前壁画的创作所使用的材料越来越丰富多样,除了陶瓷、金属、纤维、漆艺等常见的工艺材料外,一些本来很少直接使用的木、石、铜等材料,以及现代科技产品如电视、投影、灯光等都介入到壁画之中。新媒介的出现为壁画创作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图像和材料来源,而对这些新来源的综合使用又必然促使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壁画艺术往往是绘画、雕塑、影像的综合体。各种不同的工艺手法、数字影像技术和灯光效果共同作用,使当代壁画具有更为丰富的艺术表现力。
  从观念上说,当前壁上艺术强调综合跨界的创新。创新绝非无源之水,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以及它们在当代相互碰撞所形成的新文化,都是壁画艺术创作的源泉。现代艺术所包含的众多艺术流派和表现形式,立体主义、抽象主义、波普艺术、极简艺术、大地艺术等等,以及原始艺术、中世纪、东方艺术都在当代壁画创作中获得新生。艺术家并非简单地挪用已有的艺术观念和形式,而是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将它们消化、融合、并针对当下产生的问题,努力创造出前所未有的新艺术。
  总而言之,壁画维度的提升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期环境的要求,紧跟时代的脚步。设计符合未来互动人居环境的公共艺术作品,它是与当前社会的发展趋势一致的,是我们迈向未来设计的重要课题。我们有必要通过对壁上艺术维度发展出的新特征,结合当前社会科技文化发展趋势的研究,进而使当代和未来的壁上艺术恰如其分地演绎空间精神和时代特征,更好地提升建筑环境的整体艺术氛围,成为社会文化生活中的精神焦点而存在,并做出先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尝试。
其他文献
2019年(第七届)上海工艺美术圆桌论坛于2019年12月23日在上海设计美术馆举行。数十位来自产业的设计师、工艺师和来自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上海第二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华东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学院等院校的教授们相聚一堂,就新时代工艺美术的创新转型进行了研讨交流。与会者们结合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和学习中共中央十九大四中全会精神,对当下工艺美术
期刊
女性纹章,顾名思义,就是指女性所专有的纹章。纹章是一种由特定规则组成的,具有身份识别功能的世袭颜色和符号系统。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纹章,是由路易十八宪法所规定的,至今这一规则被世界各地所遵守。在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历程中,纹章不断向社会各领域延伸和蔓延,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活力。到了女性角色领域,其呈现出独特的表现方式及文化寓意,从而丰富了家徽纹章的社会内涵和价值属性。由于纹章是一种财产,拥有者享有转让
期刊
近日有幸觅得海派艺术家陈向民先生的砑花葫芦臂搁一件,甚是喜欢:画中女子划舟取莲,既有不染红尘世事之美,又有绿水红霞之镜,凝神观望意境长远。把玩之余,不禁想为砑花葫芦工艺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些许墨迹,以为爱好者共勉。  一、葫芦的文化内涵  首先什么是葫芦?葫芦属葫芦科、葫芦属,它是爬藤植物,一年生、攀缘草本,有细毛,夏秋开百色花,雌雄同株,葫芦果实大小可以从10厘米至一米不等,最重的可能达1千克。在我
期刊
《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是文艺复兴后期的雕塑家詹波隆纳于1599年创作的大理石雕塑作品,如今安放在佛罗伦萨领主广场上的佣兵凉廊中。作品描绘的场面是希腊神话中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半人马涅索斯打斗的场景。  故事的原型是大英雄赫拉克勒斯与妻子来到奥宇埃诺斯河,正待渡河,看到半人马涅索斯就在河的岸边。半人半神的赫拉克勒斯大步走下河水,轻松地涉水而过,但妻子得伊阿尼拉作为凡人却需要涅索斯的帮助渡过冥河。
期刊
柴是人类窑业史上最先利用的一种燃料。在没有电窑、气窑的年代,柴烧是最为普遍的陶瓷烧成方式。柴窑中,木材燃烧产生火焰和木灰,火焰带着木灰在窑里流窜。传统的柴烧会将器物放置在匣钵内,避免器物与火焰、木灰直接接觸从而保证器物釉面的完美。而当代柴烧的追求截然相反,作品大多数采取裸烧,烧成时窑内木灰流窜,坯体上会留下落灰及火焰痕迹,支烧处会形成无釉的素点。  当代柴烧是现代陶艺关于火和自然灰釉的探索,依托的
期刊
中国将近2000年的陶瓷史上,各种工艺流派灿若星河,技术进步,推动陶瓷艺术不断向前,但是时至今日,仍有一种陶瓷艺术语言无法被我们完全掌握,还处在一半人力、一半天成的悬念状态,这就是高温窑变颜色釉。  2019年10月19日至10月23日,在上海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了《惊鸿雅观——尉涧松高温窑变瓷艺展》,向世人展示了尉涧松这位潜心10多年埋头于高温颜色釉创作的艺术家的力作。展览期间,还举办了一次有学术
期刊
上海玻璃博物馆的全新概念展览“UN-GLASS/撤璃”,通过十四组兼具场景感与互动体验式的展项,邀请所有观众步入一个“没有玻璃”的世界。当玻璃的存在被完全移除,当反射、透明度都不复存在,生活会是什么样子7  走进上海玻璃博物馆,光怪陆离的玻璃世界将我吞没。这个世界为参观者讲述了玻璃炼铸技术的演变、形态呈现的历史。设计巧妙的展陈。精美的玻璃制品。寓教于乐的互动体验使玻璃博物馆在上海众多主题博物馆中独
期刊
太平泥叫叫是镇江当地传统的民间可发音泥塑玩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艺术价值。然而和多数非遗的现状一样,太平泥叫叫目前也处于濒危状态,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难题。文章旨在通过阐述其历史渊源与留存现状,了解它的艺术底蕴与美学价值,从而探讨其未来的传承与发展,以期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认识并感受到其中的趣与美。  引言  太平泥叫叫发源于镇江市姚桥镇华山村,类似于陶笛。它源于南朝,至今已有千余年,于2006
期刊
引言  跨界融合与协同创新,意味着突破原有的专业界限,汇聚创新资源和要素,充分激活“非遗手工艺、人才、资本、信息、”等创新要素的活力,从而协同社会资源的深度合作。在当代社会发展进程中,“跨界融合协同创新”开拓了非遗手工艺传承的全新发展模式,也成为非遗走进当代时尚生活的必然趋势。千年历史的土族盘绣一直传承至今,国务院在2006年将土族盘绣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海公共艺术协同创新中心(Pu
期刊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若取法相,即为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些话出白佛教经典《金刚经》,是佛陀教化他的弟子时所说,我把它们摘列出来,为了更好地引用到对佛造像玉雕作品的创作设计和技艺的论述上。  一、相由经生  先讲一个佛像起源的故事。一日,佛陀升上忉利天,去为其生母摩耶夫人讲法,以报答母亲生育之恩,这一去就是九十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