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改革主要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革,即“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教师在课改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首先必须要投身到改革的热潮中去,全面理解和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含义,并运用到自己的实际教学中去,开展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必须以学习资源为基础,以营造学习氛围为途径,以有利于学的学习流程为关键,以利于学习的活动为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教师在课改过程中要全面理解、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刻含义,并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呢?
一、以加深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为前提
1. 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
2.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3. 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产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以开发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资源为基础
材料是我们的第一资源,材料中的知识呈现过程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的学习行为是否能够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的内容是否存在可以探究、合作、研讨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领悟教材编写的主旨,挖掘和开发教材中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点和因素,并行之有效的提供给学生。除了教材,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的第二资源。在教者积极挖掘和开发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而学生自己的质疑恰恰是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探究的基础。
三、以营造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为途径
对学生来说,调动他们的欲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适合的氛围,因此,营造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是教师的几句话、几个动作或几个情境的创设,它是知识、情感、态度、心态、环境等诸多背景的综合产物。那么,如何最大可能地营造这种氛围呢?我觉得,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疑惑营造,以趣味营造,以直观的演变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是可以借鉴的成功方法。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流程为关键
传统的课程流程强调教者的教学流程的基本点是教者如何教。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流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流程,其基本点是学生如何学。两者的转变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教者的教学流程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流程来设计,由于学生的学习流程波动性大,不可预见性强,教者的教学流程就要具有弹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在灵活把握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流程,并为之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常常会遇到障碍和矛盾,容易导致自主学习行为的搁浅。此时,教者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继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五、以开展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为过程
学习是一种活动,其关键在于教者是否能够结合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合理组织和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那些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前就已了解或熟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观察、汇报来完成;有必要的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却又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讨论等活动来完成;而对那些非常复杂,学生毫无知识储备的内容,可以通过猜测、验证、演示等活动来完成。
六、以注重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评价为目的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投入。学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知识储备的相对贫乏,对所进行的学习过程的相对怀疑,都迫切地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因此,评价应建立在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体系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
关键词:自主 合作 探究 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是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教师在课改过程中要全面理解、掌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深刻含义,并能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灵活运用,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逐步改变以教师、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那么,如何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呢?
一、以加深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理解为前提
1. 自主学习的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作为学习的主人:学习是我的事情,我能够学,我尽量自己学;不懂的,不会的,我在同学的帮助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再思考。
2. 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真正的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教学策略。
3. 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探究式学习就是学生在学科领域或现实生产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二、以开发利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资源为基础
材料是我们的第一资源,材料中的知识呈现过程是我们的第一手材料。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的学习行为是否能够实现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学的内容是否存在可以探究、合作、研讨的地方。这就需要教师在准确把握教材内涵的基础上,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充分领悟教材编写的主旨,挖掘和开发教材中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点和因素,并行之有效的提供给学生。除了教材,生活中的诸多现象、问题可以作为我们的第二资源。在教者积极挖掘和开发的同时,可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而学生自己的质疑恰恰是他们能够主动学习、探究的基础。
三、以营造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氛围为途径
对学生来说,调动他们的欲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激发其学习兴趣。而学习兴趣的激发需要适合的氛围,因此,营造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学生是否能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关键。氛围的营造不仅仅是教师的几句话、几个动作或几个情境的创设,它是知识、情感、态度、心态、环境等诸多背景的综合产物。那么,如何最大可能地营造这种氛围呢?我觉得,以知识的背景营造,以新鲜的角度营造,以好奇心营造,以活动营造,以疑惑营造,以趣味营造,以直观的演变营造,以问题的争论营造等,是可以借鉴的成功方法。
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流程为关键
传统的课程流程强调教者的教学流程的基本点是教者如何教。而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流程,更注重学生的学习流程,其基本点是学生如何学。两者的转变体现了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因此,教者的教学流程应围绕学生的学习流程来设计,由于学生的学习流程波动性大,不可预见性强,教者的教学流程就要具有弹性。教者在课堂教学中,在灵活把握教学流程的基础上,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流程,并为之进行合理、科学的调整。学生在积极学习、认真思考、热烈讨论中,思维常常会遇到障碍和矛盾,容易导致自主学习行为的搁浅。此时,教者就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帮助学生开拓思路,从而使学生能够继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
五、以开展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活动为过程
学习是一种活动,其关键在于教者是否能够结合学习内容有针对性地合理组织和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那些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前就已了解或熟知的内容,可以通过观察、汇报来完成;有必要的可以进行知识的拓展,引导学生进一步的推理;对于那些比较复杂,学生虽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却又模棱两可的内容,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操作、讨论等活动来完成;而对那些非常复杂,学生毫无知识储备的内容,可以通过猜测、验证、演示等活动来完成。
六、以注重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评价为目的
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习过程,激励学生的学习投入。学生在以“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开展学习的过程中,由于其知识储备的相对贫乏,对所进行的学习过程的相对怀疑,都迫切地希望得到肯定的评价。因此,评价应建立在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体系上,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灵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全面提高,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