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国家提出的产业结构升级战略都对高职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本文从职业教育以及就业导向对青年教师实践能力的要求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方法和途径来促进和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进入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毕业生人数相比于去年的729万增长到了749万之多,就业成为了毕业生面临的大难题,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警醒。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一毕业就踏入教学岗位,教育专业知识有限,尤其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要培养出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地加入到具有最新的、最实用的专业技能的企业一线,参与到企业实践生产活动中,始终保持自身专业技能处于较高水平及符合教学要求,圆满地完成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因此在如今的就业导向及教育背景下有必要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途径进行深入探析。
1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从而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逃避现实。其次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低,文化基础较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确定的学校目标,缺乏主动性及自觉性,这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成绩差的主因。进入高职院校后,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专业技能将会成为他们未来的主要生活技能。
1.2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环境欠佳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项事业所需具备的知识及专业技能,是对个人工作的专业水准的衡量标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其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做的一项关于毕业生专业技能运用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2%的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熟练的运用专业技能,61%的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但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才能独立上岗操作,余下的17%的学生一进入企业则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无从下手。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开展工作、运用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操作技能来对应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3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理念欠科学
传授某项专业技能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求高职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基本的职业教学技能还需具备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择业就业。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直接踏上工作岗位,基本没有企业的就业创业经历,大多缺少实践经验、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然而支撑着他们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也大多是研究性课题,这极大的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也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的效果。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果没有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就难以教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
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
重视及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潜在价值及优势,准确地进行自身定位,适应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而避免在学习以及择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情况。对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自身专
业素质,培养相应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
力等方面大有裨益。并且建立在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
人才的需求之上的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衔接,有效地缩短了学生走进企业的职业适应期。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职教育机制,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及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教学能力。而现在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扩大,参与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学习与实践中是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和高职院校也应该越来越关注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通过企业实践能让教师保持与当下的技术发展相一致的专业技能水平,经过自身知识的充分酝酿和改善提升后,进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减少相应的企业培训时间,使学生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发展提升自己。
3 助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
3.1 完善高职教师评价方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院校不能仅仅要求在职教师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改变对教师教学、科研单一的评价模式,并明显区别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模式,降低对专业课教师理论科研的要求,加大教师企业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逐步实现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核心的特有的比重地位,让教师不但成为课堂上授业解惑的老师,也能是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中的巧匠好手。
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轮岗下企业挂职锻炼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挂职锻炼,每年选拔一批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以获得在企业一线实际工作的经历和企业一线生产的专业资格证书。教师下企业锻炼因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在不耽误学校正常教学的同时,让青年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下企业的任务,将下企业的经历和成果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大力推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有益于在职教师专业技能导师形象的建立,让教师更加能获得学生的钦佩,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教师企业锻炼过程中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校企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在产业不断地转型升级趋势中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3.2 改变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设立专业技能过关考核
高职院校应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不仅仅在青年教师实习助讲阶段提供校内老师的教学指导,也要在此阶段提供一名专业技能娴熟,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来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青年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活动,让教书育人、企业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为青年教师安排企业锻炼,并安排参与企业项目或企业重点活动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趋势。
青年教师培养应用制度化过程监管,明确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过程中的实施规范,确保培养的实效性。特别应强化青年教师助讲培养的管理考核,不仅要设置学院考核制度,对于青年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项目和重点活动的效果,也应该建立导师、企业、学院、同行专家多个层次考核机制,设立专业技能过关考核,确保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基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考核不合格的,适当延长培养期或实习期,确保青年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3.3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多元企业锻炼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建立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质量、建立一整套校企合作制度,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级寻求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帮助,发挥他们在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社会媒体大力宣传、表彰,还应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来激励企业,必要时实现税收减免、学校活动生活补贴等政策优惠。避免让教师下企业的实践活动变成了参观企业的局外人。
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在参加企业培训前先进行企业培训,管理制度,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了解相应岗位的职责以及实际操作规范要求,学习企业技术,积累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于可理解,易学习教学方式。其次,在企业作业流水线,青年教师经由企业导师带领讲解相应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以及手把手“传帮带”,青年教师应主动融入一线生产,促使实践教师认识到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中的相异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善,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在实践工作中不仅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实际案例同时积累了实践经验,此外实践教师还应了解企业的产品研发情况,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对本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课程改革的设置,培养在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的优秀学生奠定基础。
在学生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应一改学生管理者的身份,应以技能导师的身份亲自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教授学生产品的制造以及技能的运用,教会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来适应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不仅让学生学知识、用技能,更应让知识技能融汇贯通与企业生产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琰.马必学.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刘卫锋.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思考[J].河南教育,2012(06).
[3]韩永宝.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院困境与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提高岗位适应力培训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2014008)。
关键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
进入2016年,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毕业生人数相比于去年的729万增长到了749万之多,就业成为了毕业生面临的大难题,同时也是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警醒。大多数的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一毕业就踏入教学岗位,教育专业知识有限,尤其缺乏实践教学经验,而要培养出具备一定文化知识及专业技能的人才,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这就要求青年教师积极地加入到具有最新的、最实用的专业技能的企业一线,参与到企业实践生产活动中,始终保持自身专业技能处于较高水平及符合教学要求,圆满地完成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过硬的人才。因此在如今的就业导向及教育背景下有必要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途径进行深入探析。
1 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1.1 高职院校学生特点
一部分高职院校学生由于未能进入理想的大学从而心理失衡,产生自卑心理,他们不敢正视自己的身份,逃避现实。其次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入学成绩普遍较低,文化基础较薄弱,大部分学生没有确定的学校目标,缺乏主动性及自觉性,这是造成高职院校学生文化成绩差的主因。进入高职院校后,通过学校和老师的引导,学生也会逐渐意识到专业技能将会成为他们未来的主要生活技能。
1.2 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环境欠佳
职业技能是从事某项事业所需具备的知识及专业技能,是对个人工作的专业水准的衡量标志。高职院校学生职业操作技能的培养是其职业教育的主要内容。笔者做的一项关于毕业生专业技能运用的调查中显示,只有22%的学生一进入企业就能熟练的运用专业技能,61%的学生虽然能够较好地掌握相应的专业知识,但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适应才能独立上岗操作,余下的17%的学生一进入企业则对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无从下手。这一调查结果表明,高职院校教师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开展工作、运用专业知识特别是专业操作技能来对应企业所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1.3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理念欠科学
传授某项专业技能的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要求高职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具有基本的职业教学技能还需具备适应企业需求的专业技能,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以及择业就业。而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大多是研究生毕业直接踏上工作岗位,基本没有企业的就业创业经历,大多缺少实践经验、缺乏过硬的专业技能,然而支撑着他们职称晋升的考核项目也大多是研究性课题,这极大的制约了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也影响着青年教师的企业实践的效果。随着社会对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要求越来越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如果没有通过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及职业能力,就难以教出更多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技能过硬的学生。
2 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意义
重视及加强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潜在价值及优势,准确地进行自身定位,适应社会的需求,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从而避免在学习以及择业过程中出现眼高手低、盲目就业的情况。对于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提高自身专
业素质,培养相应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竞争
力等方面大有裨益。并且建立在企业、人才市场对高等职业技术
人才的需求之上的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加强了学生专业技能与企业的衔接,有效地缩短了学生走进企业的职业适应期。因此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高职教育机制,缩小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发展和需求之间的差距,完善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对于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及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高职院校能否培养出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基本上取决于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教学能力。而现在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扩大,参与到企业生产第一线的学习与实践中是提高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以及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政府和高职院校也应该越来越关注青年教师到企业实践的问题。通过企业实践能让教师保持与当下的技术发展相一致的专业技能水平,经过自身知识的充分酝酿和改善提升后,进而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地投入到实际工作中去,减少相应的企业培训时间,使学生快速的适应工作岗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发展提升自己。
3 助推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
3.1 完善高职教师评价方式,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决定了它对教师队伍建设有着特殊的要求,高职院校不能仅仅要求在职教师具有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良好的科学研究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企业一线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所以,高职院校应该改变对教师教学、科研单一的评价模式,并明显区别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模式,降低对专业课教师理论科研的要求,加大教师企业实践环节的考核比重,逐步实现专业教师专业技能核心的特有的比重地位,让教师不但成为课堂上授业解惑的老师,也能是企业一线的生产过程中的巧匠好手。
在此过程中,学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轮岗下企业挂职锻炼机制,鼓励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挂职锻炼,每年选拔一批专业教师参与企业生产管理、技术改造、产品研发等,以获得在企业一线实际工作的经历和企业一线生产的专业资格证书。教师下企业锻炼因有计划,有检查,有总结,在不耽误学校正常教学的同时,让青年教师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下企业的任务,将下企业的经历和成果作为教师评职称的依据,大力推进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有益于在职教师专业技能导师形象的建立,让教师更加能获得学生的钦佩,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对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深入推进校企合作有着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在教师企业锻炼过程中与企业的密切联系、校企合作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在产业不断地转型升级趋势中实现校企互利共赢。 3.2 改变青年教师培养模式,设立专业技能过关考核
高职院校应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不仅仅在青年教师实习助讲阶段提供校内老师的教学指导,也要在此阶段提供一名专业技能娴熟,在业界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专家来指导青年教师的成长,指导青年教师开展企业实践活动,让教书育人、企业实践两者相辅相成,为青年教师安排企业锻炼,并安排参与企业项目或企业重点活动构建青年教师专业化、职业化发展趋势。
青年教师培养应用制度化过程监管,明确青年教师助讲培养过程中的实施规范,确保培养的实效性。特别应强化青年教师助讲培养的管理考核,不仅要设置学院考核制度,对于青年教师在企业中的实践项目和重点活动的效果,也应该建立导师、企业、学院、同行专家多个层次考核机制,设立专业技能过关考核,确保青年教师的专业技能基本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考核不合格的,适当延长培养期或实习期,确保青年教师能胜任教学工作,保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3.3 完善校企合作模式,建立多元企业锻炼
高职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就应该建立行业领先企业的合作关系,提高质量、建立一整套校企合作制度,学校也可以通过各级寻求政府和公共管理部门帮助,发挥他们在此过程中的主导地位,通过社会媒体大力宣传、表彰,还应采取必要的经济措施来激励企业,必要时实现税收减免、学校活动生活补贴等政策优惠。避免让教师下企业的实践活动变成了参观企业的局外人。
青年教师在企业实践的过程中,在参加企业培训前先进行企业培训,管理制度,了解企业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了解相应岗位的职责以及实际操作规范要求,学习企业技术,积累实践经验,融会贯通于可理解,易学习教学方式。其次,在企业作业流水线,青年教师经由企业导师带领讲解相应的生产流程、生产设备,以及手把手“传帮带”,青年教师应主动融入一线生产,促使实践教师认识到所掌握的知识与实际操作中的相异之处,并做出相应的改善,提高自身实践教学水平。在实践工作中不仅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了实际案例同时积累了实践经验,此外实践教师还应了解企业的产品研发情况,掌握科技发展动态,对本行业发展现状以及企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为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课程改革的设置,培养在相关技术领域工作的优秀学生奠定基础。
在学生企业实习的过程中,青年教师也应一改学生管理者的身份,应以技能导师的身份亲自在企业生产活动中教授学生产品的制造以及技能的运用,教会学生用书本中的知识来适应生产实践中的新知识、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不仅让学生学知识、用技能,更应让知识技能融汇贯通与企业生产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琰.马必学.高职院校教师到企业实践的方法和途径[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刘卫锋.新时期提升高职院校教师素质的思考[J].河南教育,2012(06).
[3]韩永宝.高职院校教师培训院困境与出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2).
基金项目:
本文系2014年度浙江省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项目“高职院校新入职教师提高岗位适应力培训研究”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Z2014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