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家的正能量,该充值了吗?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ifan_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众所周知,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当家庭充满正能量,孩子的身心发展就会顺利、高效;相反,如果负能量占据上风,很容易引发各种各样的问题,妨碍孩子的成长。那么,家庭正能量包括哪些内容?家长应该怎样为孩子营造适宜的家庭气氛?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组织力量,对家长、教育专家、家庭问题专家进行了专题采访。

父母恩爱,孩子安心


  河南省濮阳市家长张先生认为,家庭正能量首先是重视教育。接受采访时他激动地对记者说:“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是父母对生活的全部希望,所以,父母要齐心协力,一切为孩子,必要的时候要牺牲自己,为孩子撑起未来!我非常看不起那些只图自己事业发展,对孩子不管不顾的父母。”
  河北省邯郸市家长邱女士认为,父母为孩子而牺牲自己的事业未必可取,因为父母为事业而奋斗,其实也是为了孩子。“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声音在攻击留守儿童的家长,说他们不负责任,但是大家想过没有,这些父母为什么要背井离乡去打工?还不是为了孩子的生活富裕一点,能交得起学费?每位父母都在寻求生活的平衡,但有多少人能够如愿?所以,大家应该包容那些看上去不那么负责任的父母,他们或许有他们的苦衷。”
  甘肃省兰州市家长葛先生认为,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是家庭充满正能量的基础,科学的家庭关系不是一切为了孩子,而首先是父母恩爱。他告诉记者:“我家邻居是一对夫妻带一个男孩,男孩和我儿子是同班同学。因为夫妻俩经常吵架,他们的儿子尽管聪明,成绩却不好,小小年纪就开始厌学。我觉得,在谈家庭教育之前,父母首先要维系良好的夫妻关系,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上海市社会科学院家庭问题研究专家马先生赞同葛先生的看法。接受采访时他说:“德国心理治疗师伯特·海灵格对家庭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著名的‘家庭排列系统’。他认為,在家庭中,夫妻关系是最重要的,其次才是亲子关系。幸福的家庭关系应该是这样的:夫妻俩亲密地并肩站立,孩子站在父母的前面中间位置,形成稳定的等腰三角关系。妈妈代表感性,爸爸代表理性,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同步的爱,才能更有安全感,不是爸爸更爱孩子,或者妈妈更爱孩子,而把自己的另一半排在了人生后方。许多中国父母认为家庭应该一切为孩子,把夫妻关系置于第二位,这是错误的观念,必然带来许多家庭问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夫妻关系在家庭中拥有不可取代的地位,丈夫和妻子能相互给予对方安全感、理解、包容、关爱等,孩子的心智和理解能力不足以满足爸爸或者妈妈单方面的需求。只有夫妻恩爱,孩子才会少一些负担,才能把自己的生活重心放在自我成长上,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成就更好的自己,在未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也会更加幸福快乐。反之,如果夫妻关系不和睦,家庭就会出现裂缝,幸福、快乐、善良、自信、勇敢等正能量会不经意间从这个裂缝悄悄地溜走。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内心将会阴霾密布,且久久不能驱散。”
  湖北省武汉市婚姻问题咨询师梅女士认为,夫妻相互忠诚是家庭第一正能量。“夫妻做不到相互忠诚,家庭就要面临危机,甚至解体,还谈什么家庭正能量?”她对记者说,“我接触过许多解体家庭,正如大家常说的那样,夫妻离婚,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荒谬的是,有些父母居然为孩子而离婚。比如为买学区房而办理离婚手续,名为‘假离婚’,可常常弄假成真。再比如,有的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闹,为了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家而匆忙离婚。我经常问这样的父母,离婚是你们夫妻俩的事,为什么要把孩子扯进来?如果让孩子来选择,恐怕孩子都想要一个父母恩爱的家。总之,我认为健康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因为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就像土壤和植物的根茎。只有土壤肥沃了,才能源源不断地给植物的根茎补充营养,让植物茁壮成长,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北京儿童心理学博士何先生认为,夫妻恩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好的人生礼物。接受采访时他说:“孩子看似是与父母分离的独立个体,但与父母同在一个屋檐下,孩子的人格发展会受父母关系的影响。如果父母恩爱,孩子的性格也会平和、开朗,不轻易动粗,由于父母关系很好,孩子也会对婚姻产生美好的感觉和向往,未来能有健康的异性恋。如果父母感情淡薄,以孩子为中心,孩子被过多关注或干涉,性格会变得任性和自私。如果爸爸软弱,妈妈强势,孩子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女儿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变得越来越强悍,儿子则很可能变得懦弱、自卑。如果父母经常相互指责,孩子会变得敏感、执拗,而且多半不尊重父母。如果父母经常吵架、打架,孩子耳濡目染,也会变得喜欢暴力、脾气暴躁。如果父母过早离异,孩子内心的创伤往往终生难以平复,他们的担忧、不安、恐惧也许永远无法医治。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更易发生犯罪和焦虑、抑郁、敌对、报复、冷漠等心理障碍。所以,夫妻恩爱无疑是家庭第一正能量。”

家庭和睦,孩子努力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除了夫妻恩爱,大家认为和睦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正能量,而和睦则包含许多内容,见仁见智,众说纷纭。
  海南省海口市家长燕女士认为和睦就是关爱。“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家庭生活才能和睦幸福。”接受采访时她说,“互相关爱,除了心里的相互欣赏,更要表现在行动上。在我家,每人的生日都是我家的‘大日子’,选购礼物,做顿好饭,送上祝福。要是谁生病了,大家都会请假照顾。我和丈夫每次去外地出差,都会给家人带礼物,以示挂念。总之,家人的安危冷暖要挂在心上,在对方最需要你的时候及时出现,这就是关爱。我女儿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心里充满阳光,不仅学习成绩优异,人缘还特别好。上个月她拔牙,在家休息了两天,没想到来了十多个同学看望。”
  江苏省南京市家长楮女士认为,夫妻间学会妥协是家庭幸福之道。接受采访时她说:“家庭成员,尤其是夫妻之间,遇事要多商量,多协调,懂得在非原则问题上相互妥协,是家庭稳定重要的正能量。如果夫妻双方互不相让,不知妥协,凡事都要争个你高我低,你对我错,非要辩出个是非曲直,那必定会争吵不断,矛盾丛生,还会严重伤害夫妻感情。所以,夫妻双方,在一些非原则性问题上,要保持两分清醒,八分糊涂,懂得让步,学会妥协,以保证生活幸福。处理亲密关系,就应该这样。但是许多人不同意我的看法,说我是‘老好人’‘没原则’。我认为这样的看法很肤浅。夫妻不善于妥协,家庭很容易走上不归路,至少是不和睦,断送自己的幸福,让孩子受连累,还谈什么原则?所以我常对这样的家长说,您该充电了,您家的正能量该充值了。”   浙江省温州市家长袁女士认为,勤劳是家庭不可缺少的正能量。“我不会讲大道理,只知道勤能旺家,懒能败家。”她用朴实的语言对记者说,“过日子嘛,每天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哪一样都需要有人付出劳动,否则家庭生活就不能正常运转。据我观察,许多夫妻感情不好,都是从不愿做家务开始的。不愿做家务说明了什么?说明懒、没有责任感、不尊重不体谅对方,这不是家务活轻重的问题,而是人的品行出了问题。我无意批评这样的父母,我只是想提醒他们,别忘了孩子在旁边,如果孩子学会了父母的懒惰和不负责任,他还会用功学习吗?这样的家庭,还怎么走向兴旺?”
  云南省大理市家长梁先生认为,平等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正能量。接受采访时他深有感触地说:“众所周知,家庭稳定的基础是夫妻平等,但是,这只是理想化的概念,现实生活中似乎很难做到。我年轻的时候,社会上批判大男子主义,呼吁男女平等,维护女性权利。现在我的儿子也做了父亲,我感觉应该维护男性权利了。不是我护犊子啊!事实上这种现象已经蔚然成风:现在的年轻女性好像都想做‘女神’,在家里对丈夫呼来唤去,颐指气使,什么‘你负责挣钱养家,我负责貌美如花’。请问,这平等吗?年轻人的事我可以不干涉,但我小孙子的成长环境我有权利过问!表面上看,5岁的小孙子是家庭的中心,很受宠爱,但事实上,他一点权利都没有,完全听从父母的摆布,让学围棋就学围棋,让学轮滑就学轮滑,学什么都不乐意,最后啥也学不好。这是另一种不平等。我认为,不平等的根源是不尊重,而不相互尊重是家庭第一负能量!”
  河南省洛阳市某民俗文化研究机构的研究员姚先生认为,夫妻双方对家庭的付出无法量化,难以做到绝对平等,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接受采访时他说:“我国《婚姻法》仅仅规定了夫妻双方有相互忠诚、相互扶持的义务,夫妻双方如何分担家务,对家庭付出多少才算平等,并没有量化指标,付出,都是无私、无偿、心甘情愿的。既然这样,为家庭付出较多的一方,理应受到另一方的肯定、赞扬和某种形式的补偿。也就是说,对家庭付出较少的一方要心存感激。有人认为,夫妻之間说感谢的话显得虚伪。其实,这是一大误区。家庭成员对那些付出较多心血和劳动的成员,就应该心存感激,因为无私奉献是家庭正能量,应该而且必须得到尊重,否则就是在培养孩子好逸恶劳的恶习。当孩子在学习上好逸恶劳,会有怎样的后果?”
  广东省珠海市心理咨询师雷女士认为,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欣赏是十分难得的正能量。接受采访时她说:“男女因相互欣赏而恋爱,进而结婚组建家庭。但是婚后相处日久,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新鲜感逐渐消失,开始挑剔对方身上的缺点,结果发现对方越来越多的毛病,于是就做起了‘超级差评师’,天天找碴儿、抱怨。这是攀比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挑剔配偶的人,同样会挑剔孩子,于是就把‘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对自家孩子的优点视而不见。长此以往,孩子得不到鼓励、关注等正能量情感支持,一定会产生倦怠之心,轻则厌学、早恋,重则出现心理问题,严重阻碍其成长。所以,我呼吁父母们学会相互欣赏,学会欣赏孩子。”

心理健康,不容忽视


  北京教育心理学教授祁先生认为,家庭充满正能量,才能培养出内心强大的孩子。接受采访时他说:“孩子的成长,看似风轻云淡,其实他们的内心风起云涌。做家长的,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孩子提供物质保障,还要学习和掌握家庭教育的技巧,既做孩子的朋友,又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帮助孩子解除心理困惑。”
  上海心理咨询师宋女士赞同祁教授的观点。她认为,给家庭正能量充值,营造优美的家庭心理环境,父母应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
  1.充分了解孩子
  “父母要了解孩子,就必须善于聆听他们的心声,善于和他们沟通。”宋女士说,“父母应该鼓励孩子讲出内心的喜怒哀乐,耐心地听取他们对周围事物和事件的评判。在孩子讲述的过程中尽可能不要打断,不要急于批评或评价。在孩子讲完之后,父母再用简练的语言做概述,帮孩子理清思路。在人际沟通的基础上,家长还应培养孩子学会自己与自己沟通,心理学上称为内在性的沟通,即鼓励孩子时常和自己对话(脑海中的对话),也就是跳出自己的角色,从另一种角度来看自己,激励自己。”
  2.善于表达感情
  宋女士告诉记者:“父母善于表达感情是帮助孩子消除困惑的有效方法。现在的孩子过多地享用和获取,只能接受爱,如果父母把话说得重一点,他们就受不了,轻则生闷气,重则发脾气,于是父母不敢再流露自己的不满情绪。其实父母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成功人才的心理基础包括认知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行为管理能力。其中,情绪管理能力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孩子只能听赞扬的话,只能捧着、抱着,那是很难成功的。”
  宋女士提醒父母,在家庭教育中,要对孩子多鼓励,而不要替代。替代过多的结果是阻碍孩子的发展,使孩子感到人生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奋斗的动力,处于一种消沉、烦闷情绪之中。一个真正成功的人应该是会生活的人,如果他只会读书,不会生活,则很难幸福地生活。
  3.给孩子做榜样
  “父母应该放下家长的架子,做孩子的朋友,但不能放弃做孩子榜样的义务。”宋女士告诉记者,“美国青春期研究会会长约翰·柯尔曼博士认为,孩子有很多行为与父母的行为示范有关。他说,现在的父母对自己的习惯、情感和忧虑表现得越来越开放,孩子常常效仿大人,大人与孩子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不清了。父母要做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必须重视自身榜样的作用,要自律。我们常常看到有的父母要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从不学习,甚至在晋升考试中作弊;父母要孩子诚实,自己却经常撒谎;父母要孩子讲究卫生,自己却不讲卫生;等等。这样的父母不会得到孩子的尊重,家庭教育更无从谈起。”
  4.帮助孩子学会交往
  宋女士告诉记者,心理学认为,人际交往是相互作用的过程,每个人的个性是由三种心理状态构成的,分别是父母状态、成人状态和儿童状态。父母状态以权威和优越感为标志,通常以训斥人的、权威的口气和行为与人交往。他们说起话来总是“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成人状态重视客观的理智,这种人的行为表现是待人接物冷静,深思明断,尊重别人,说起话来总是:“我个人想法是……”;儿童状态即像孩子似的冲动,表现为服从和任人摆布,这种人说起话来总是“我猜想……”“我不知道……”。
  “父母与孩子交往,理想的状态是成人状态。也就是说,父母与孩子对话时应该尽可能理智些,应该尊重孩子,这样对话才能进行下去。”宋女士说。
  本刊认为,在充满正能量的家庭里,从来不缺少包容、理解、欣赏、感恩和尊重,积极向上永远是主旋律。孩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才能拥有充满阳光的心态,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他们无畏一人孤身前进,也无惧未来路上的风风雨雨,韧性坚强,宠辱不惊。这不正是父母所希望的吗?所以,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审视自己的家庭入手,根据孩子的特点和家庭具体情况,不断为家庭正能量充值,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编辑:陈彤】
其他文献
最近给一些小朋友上了阅读、写作方面的公开课,发现一个问题:总有些家长抱怨我讲的内容不能“马上用来指导孩子,并看到效果”。请问,这是想要“速成药”吗?  追求“速成”的家长们  每次上公开课,我都会先谈谈基础的教育理念、方法框架,希望家长能够在这一层面上与我达成共识,这样当我后面再谈到具体方法的时候,就更容易沟通并达到预期。但怎么说呢,公开课、讲座最多也就是1小时,能把上述概念清楚明白地讲完,再带几
小学二年级学生的家庭作业是做一个五斗柜,初中生组装了一辆自行车,75%的初中毕业生会选择职业学校成为学徒……  2012年,我因为工作需要来到荷兰,从事中文教学。在阿姆斯特丹大学外联部的安排下,我住进一个环境优雅的小区。我第一次接触荷兰的“匠人”教育是因为邻居玛丽。在她的恳请下,我成了她的两个孩子——吉米和汤姆的中文老师。吉米是哥哥,14岁,正在读初中。8岁的汤姆是弟弟,刚读小学二年级。  由于是
近几年雾霾天增多,主要原因是化工厂排放有害气体、机动车排放尾气,还有燃烧煤炭、柴草产生大量烟雾。雾霾严重伤害我们的呼吸道,使我们的肺部受到严重的损伤。因此,出行戴口罩也就成了在所難免的事。那么,我们就应该明确地发出呼吁: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吧,这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身体健康的头等大事。  (指导老师:苏东平)
【尹少淳简介】  美术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亚洲美术发展教育研究发展中心主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美术课程标准研制课题组组长。著作《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被教育部師范司评为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在培养孩子的艺术兴趣方面,美术一直是家长青睐的项目。不少家长心里还存着一个小九九: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行,将来还可以参加艺考。所以,近年来,无论
孩子从不愿意写作业,到主动按时完成作业,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和孩子一起努力。回顾三年来陪女儿走过的路,我深深体会到:当孩子对写作业有抵触情绪时,家长一定要及时找到问题的症结,并对症下药,引领孩子渡过难关。  作业未完成多次受惩罚  女儿小的時候我在外地工作,直到她10岁那年我们母女才得以团聚。由于我长年不在女儿身边,公公婆婆及老公都对女儿宠爱有加,什么事都依着她。和女儿团聚后,为了弥补对她的亏欠,一开
父母先送她学书法,可她坐不住,没写几个字,就打翻了装墨汁的碟子;又给她报过二胡、舞蹈等兴趣班,同样都没提起她的兴趣;后来发现她对棋的悟性好,就送她学习国际象棋,结果一不留神,竟成就了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四冠棋后”——  2020年7月10日,26岁的侯逸凡接过深圳大学的聘任书,成为深大“史上最年轻”正教授。这位世界国际象棋史上最年轻的“四冠棋后”、北大学子、罗德学者、牛津大学教育硕士,被冠以“天
从小县城到大城市,我们唯一的优势,就是自己勤奋努力  “我买房了。”老何边吃菜边轻描淡写地说。  老何是我的高中同学,现在一所政法大学工作。趁他来京开会,我约他一起吃饭。  “多大的?”我问。  老何抬起头,露出标志性的微笑:“你猜猜。”  我笑了,想起多年前,他用同样的语气对我说过这三个字。  “100?”  “再大一点。”  “120?”  “再大一点。”  “150?!”我有点激动,不自觉地
美國的一项研究发现,运动可延缓黄斑变性的发生及进展,可预防青光眼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一些常见致盲眼病。  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团队开展了两次小鼠实验发现,运动可以使小鼠眼部有害血管的过度生长减少45%。研究人员又做了进一步验证,证实运动减少了32%的眼部血管问题。  弗吉尼亚大学高级视觉科学中心研究员布拉德利·盖尔芬德博士指出,运动明目可能是身体活动促进了眼部血液流量增加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事
基于多年来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美国哈佛大学认知心理学家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的《智力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着重论述了他的多元智能理论,并认为支撑多元智能理论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后来,加德纳又补充为九种智能。  1.语言智能 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
4年前的一天中午,我送女儿去学校,顺带捎上了邻居家的女孩心怡。路上,心怡带着哭腔跟我说:“我妈不要我了。”我难以置信:“怎么会?”她说:“她都一天半没理我了。她跟我爸吵架了,说要我爸管我。我爸很蠢的,怎么管我?”  之前心怡的妈妈曾跟我吐槽,说她老公不管孩子不顾家,还常因夫妻矛盾迁怒于女儿,他们家就是典型的丧偶式家庭。心怡恐惧的眼神令我不安,除了担心她的心理健康,同时也担心我女儿茗茗。尽管我家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