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历史本真课堂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说我们的教育出现了精神迷失,被物质主义、功利主义遮住了双眼,此话也许有些偏激,但反观一下我们的教育,功利、浮躁的现象也确实存在,那么如何使异化的教育回归本来面貌呢?我认为要积极推行新课程改革,坚持本真教育,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以学生为本,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本真”,就是“立本求真”。立本,就是崇尚美德,追求至善。“求真”,语出陶行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就是要认识世界,尊重科学,符合自然,崇尚理性。在本真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对历史教学进行了一些思考,初步探索了一条追求本真的历史课堂之路。
  一、营造“本真”的教学氛围
  营造适应学生本性的历史课堂氛围,尊重学生,赞赏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双向的教学氛围。
  历史本真课堂应该是富有“诗意”“爱意”“情意”“创意”和“灵动”的。历史真实存在于细节之中,历史叙述不该是干巴巴的,历史真实向着诗意的心灵开放。历史课堂应是充满“爱意”的,师生间充满了“爱意”,课堂氛围就会变得轻松,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爱是最美丽和最动人的生命。历史课堂应该饱含“情意”,情感是学习动力的灵魂,历史课堂远离了“情感”只能是“一潭死水”,一个好的历史教师应善于在情感中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历史课堂应该富有“创意”,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创新,教师是学生创造性的激发者和鼓励者,学生思考的启迪者和发展者。同时历史课堂又应该是“灵动”的,师生之间平等交流,让课堂的“水”灵动起来,使得课堂充满着绿色生命活力。
  总之,要营造一个让学生积极学习、健康向上、富有活力、有自信以及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有一个让孩子充分而自由、主动而生动、全面而独特地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二、追寻本真的课堂教学
  本真课堂是历史教学的主阵地,要以实现学生真实、真正的发展为起点和依据,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它引导学生崇尚科学,坚持真理,涵养灵性,凸显个性。
  1.功夫在诗外——充足的课前准备。
  一位教师要真正把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做好,做上层次,其实功夫在诗外。追寻本真课堂首先应当从备课入手,思考和探明什么才是本真意义上的备课,我们集教师个人与集体的智慧,为课堂的高效做好充分准备。具体做法是同组教师首先独立研读教材,搜集教学资源,对教学思路形成初步设想,利用集体备课时间,老师共同研讨。然后主备教师集中讨论意见形成基本教案,在教学活动进行前,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教师个人的风格,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重新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
  在准备教案的同时,还要编制学前预习方案,供学生课前预习使用。上课前教师了解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了哪些问题,存在着哪些问题,然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即时性的调整,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力方向。新课讲完后,学生小结自己的收获,同时可以提出自己在学习之后的疑惑。
  2.青春、成长——本真课堂的着力点。
  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说:“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我认为本真课堂是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充分互动和合作的课堂,是学生担当主体的课堂,是开放性的课堂,是能焕发学生青春活力和促进学生成长的课堂。
  (1)课堂教学要返璞归真,教学过程要简洁有效。
  教学要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探究要在真正需要时使用,探究的问题要有思考价值而且不宜过多。课堂教学要简约、灵动、扎实、高效,以“课本为本”,以“学生为本”。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指出的“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师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的智慧方法。教师教学不求面面俱到,而是给学生的思维留以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自己去悟、去思考,去以大观小、由小窥大,进而掌握学习的精髓,领略学习的美妙。
  (2)课堂教学要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发展和成长。
  课堂教学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促进学习;上课不是单向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教师角色的转换,由知识传授者转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此外,教师还应有意识地将课堂教学向社会生活延伸,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留下空间。
  比如我们在讲《罗斯福新政》这一课时,可以设置如下的教学步骤:第一步,设置情景,教师出示大量有关经济大危机的感性材料,学生体验当时的历史氛围;第二步,如果你是罗斯福,面对千头万绪,百废待兴的局面,新政应该先从哪个领域抓起?为什么?从而引出罗斯福的“就职演讲”和“炉边谈话”;第三步,以新政的具体措施(表象)为依托,来分析归纳新政的特点(本质)。这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激发,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起到了知识内化的作用。”学生也将会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形成清晰明了的思维品质。
  (3)超越课本,超越课堂,超越自我,实现人格的升华。
  英国历史教育家李彼得说:“历史的有用是在于改变我们看待世界的眼光,改变我们对现实、对于人类是什么及可以是什么的看法,因而使我们能够有去改变想达成的结果的机会。”透过历史,我们可以获得广阔的人生视野与丰富的阅历,有助于我们智慧的生成和人格的升华。历史教学可以借助丰富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去思考、理解、分析问题,使学生逐渐培养责任心,产生社会归属感,养成合作精神、良好的公民素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对每一个学生来说,成长要有一个必要的积蓄过程,明确挫折也是成长的一部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面对问题和困境,为学生的成长和成熟奠定基础,使学生更好地走向社会走向未来。
  3.理性回归——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改进教学行动,为教学注入了更加理性的成分。“教师应超越常规教学中对课程内容的机械复制,积极对自身的课程与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教师应从“教书匠”成长为研究型、反思型教师。课堂上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要随机应变适时调整教学策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永远处于生成、发展的过程之中。课后教师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展开研究,及时设计、调整教学方案,使教学向更合理的方向前进。
  总之,新课改下的历史本真课堂,是问题链接、尊重差异、贴近生活、关注生成的课堂,是一个关注历史、面向生活让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的课堂,是一个舒展学生个性让合作和创新成为旋律的课堂。历史教师应该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健康、和谐、自然的常态课堂上成长和发展,让青春之河奔流不息,让成长之树常青常绿。
  参考文献:
  [1]李启明.初中历史新课程校本教研问题与指导[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15-16.
  [2]陈冠华.英国中学历史教育改革[M].(台湾)龙腾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1.101.
  [3]朱汉国,王斯德.走进课堂──初中历史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单位:江苏省姜堰市第二中学高中历史组
其他文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能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那么对于物理教学将是非常有益的.结合实际、制造悬念、引起冲突、新鲜刺激、良性互动都是培养兴趣的手段.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DGS-I型多光谱扫描仪是一种小型多功能的机载传感器,可在0.35~14μm范围内取得探测对象的各分光谱的辐射和反射图象数据。扫描仪共分两大部分:机载部分主要由扫描头部、控制
初中地理是一门和人们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学科.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把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初中地理教材包含了地形地貌、水文环
满归林业局贮木场是一个拥有500多职工,年产木材21万立方米的大场。1982年以来,这个场在企业整顿改革中,逐步推行职工岗位责任制,不断加强经营管理,经济效益逐年提高。1982
作为中建三局一公司北方公司沈大经理部经理,陈中艳已经记不清接触过多少农民工,出身农村的他比常人更了解农民工兄弟的艰辛。工作10余年来,他坚持从细微入手,从点滴做起,己
一个看上去像是人质劫持的事件正在比勒陀利亚附近的一个小型国际机场上演,南非警察专员杰基·瑟勒比却在现场告诉记者们这只是一次演习。在 CNN 电视网播报一架飞机上有9名
手机文字讯息通常写得像糟糕的俳句而不是莎士比亚作品,不过英国一家报纸举办的诗歌竞赛将把它由快速通讯方式提升为高尚的艺术。《卫报》宣称它将为雄心勃勃的“电子诗人”
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活泼好动,不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注意力,教师可以适时利用身边生活中的教学资源,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一、愉快的游戏游戏是孩子最
本文将围绕小学语文的兴趣教学进行分析和探究,并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兴趣教学法,从而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