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方法:方法指引,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学以致用,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兴趣 名著 《三国演义》 《西游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9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断拓宽阅读面,丰富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阅读名著就是最好的途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平时阅读经典名著的情况,发现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不多,阅读名著的种类偏少,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名著阅读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阅读,收获甚少等。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读整本名著存在着难度,究其原因是经典名著文学创作的背景脱离学生现今的生活,一些名著的语言文字不好理解,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更难以深入去探究名著中的情节与人物形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形象直观地描绘思维,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框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书中的内容,感悟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习得表达方法,为深入阅读名著奠定基础。
一、方法指引,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很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囫囵吞枣,眼到而心未到,大量的人物与情节犹如水淋鸭背,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加工,因此读完也记不起所读的内容。而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名著阅读,能帮助学生将书中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以一种形象化、条理化的“图式”进行展示,相比艰涩的文字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有效阅读。
笔者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走进名著,品味经典”的读书活动,开展活动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两个月后开展“读名著,谈人物”的读书交流会。《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角色众多,涉及帝王将相、皇族后裔,也不乏一些山翁野叟、商贩小吏,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人物信息,进而激发更深层次地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在三分钟内列举《三国演义》里有哪些重要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谁讲述得最多,谁就获胜。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提及“孙权”“刘备”“曹操”“张飞”“关羽”等人物的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司马懿”是谁。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学生只关注核心人物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信息。这时候,笔者卖了一个关子,说老师能在三分钟时间内梳理《三国演义》里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信息。于是,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了。当笔者一边出示一幅“三国演义人物信息表”的思维导图(见图1),一边娓娓道来时,学生的眼睛里透露着羡慕和惊喜的目光,都迫不及待想学习运用思维导图阅读名著的方法。
在下图的思维导图中,清晰地演示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直观地教导学生梳理内容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重要性,也很好地激发了再次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只有专注地阅读名著,时不时在书中写下感悟与批注,才能在众多的人物与复杂的情节中梳理出线索。当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形象地、有条理地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时,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习收获的快乐源泉。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名著,把名著读进心里,读出兴趣,读出感悟,读出收获。
二、学以致用,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当学生熟悉并能运用思维导图来表達阅读感受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深入阅读名著。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整体了解书中的内容,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长时记忆,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介绍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品味故事情节
阅读写人叙事类的名著,最吸引人的就是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故事的情境,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将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作为思维的路径,运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依次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见图2、3)
以上作品是学生阅读《西游记》绘制的思维导图。虽然展示的是学生所阅读的部分章节,但是能看到学生已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箭头梳理文本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总结。尽管学生表达的内容比较稚嫩、简单,教师仍要鼓励学生把阅读心得以图像的形式进行表达。因为图像更加容易记忆和展开联想,学生的脑海中不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幅幅化繁为简、充满逻辑的缤纷画面,叙述这些画面比单纯地复述情节更加简单有效,也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和表达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名著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思维导图聚焦人物形象
对人物的塑造是写人叙事类名著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饱满的人物形象能成功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导学生感悟经典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或形象,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阅读名著:首先,找出故事发展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的片段,圈点勾画,细细品读;其次,用简练的词语加以概括提炼或者用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揭示;最后,用思维导图的线条或关系图来表达人物形象的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运用思维导图描绘和表达阅读心得的方法,整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较之前更加严谨和成熟。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注意横向与纵向联通,关注到人物的身世、本领表现、性格优点的意义建构,同时还分别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进行分类对比,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甚至还有的学生巧妙融入动漫元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物形象的描述更富有戏剧化,对西游记人物的刻画也多了一份灵动与时代气息。(见图4、5) “你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还你不断惊喜。”学生的创造力让名著阅读变得趣味无穷,思考也更富有深度。可以说,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名著,能从多角度激发阅读内驱力,更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同时,学生也更乐于与小伙伴分享读书的快乐。
(三)利用思维导图演绎续编故事
在学生充分阅读名著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经典情节进行演绎或者续编。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从多角度赏析人物,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更充分地演绎文本内容,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书中的一些典型人物的信息,再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将
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简单的归纳分类。接到任务后,学生很兴奋,如同寻宝一般在书中探索,读到共鸣之处便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绘制记录下来。在充分阅读和梳理资料之后,学生再相互交流和讨论,大大提高了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利用读书活动课的展示平台,学生或表演,或演说,或辩论,通过多种形式揣摩人物形象,演绎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细节,加深对人物特点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也更全面,真正激发了阅读兴趣和增强了表达能力。
续写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深入探究文本和表达个人独特情感,有助于学生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了《西游记》之后,组织学生畅谈设想孙悟空、唐僧等人完成取经大业后的生活——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他能抛下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吗?“净坛使者”猪八戒能禁得住诱惑吗?他还会回高老庄娶妻吗?唐僧成佛之后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将续写情节的关键词罗列出来,再发散思维展开故事续写。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思维导图,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生动、折射智慧光芒的小故事,也在心中播下了信心的种子。(见图6、7)此时,学生已经对阅读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更深入地去阅读探究、主动思考。用上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其他名著,学生同样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原本笔者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名著的内容,梳理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情节,避免过早遗忘,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循序渐进地喜欢上阅读名著,为深入阅读名著奠定基础。但是,随着实践的推进,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彰显智慧、富有创造力的作品越来越多:或读名著写感受收获,或评论名著中经典人物的形象,或走进名著,演绎经典……通过一次次开展的阅读活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对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情节的分析与思考也越来越深刻。此时,思维导图为学生个性化理解与多角度发散思维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当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讲究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个体因素,在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继续思考并摸索的是,如何引导阅读理解能力偏弱的学生习得思维导图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促进其积极阅读和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再者,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像诗歌、散文类的文体就不太适合归纳总结,因此,引导学生選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今后,笔者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总结,以娴熟地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的求知欲,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能够整体化地梳理内容,深入地理解、细致地品味语言,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深入挖掘文本。思维导图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不断地完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黎雪娟)
【关键词】思维导图 阅读兴趣 名著 《三国演义》 《西游记》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092-0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不断拓宽阅读面,丰富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阅读最重要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文的敏锐感觉。”而要训练语感,阅读名著就是最好的途径。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平时阅读经典名著的情况,发现学生阅读名著的时间不多,阅读名著的种类偏少,阅读名著的兴趣不高,名著阅读停留在表面,缺乏深度阅读,收获甚少等。对小学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读整本名著存在着难度,究其原因是经典名著文学创作的背景脱离学生现今的生活,一些名著的语言文字不好理解,很多小学生缺乏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更难以深入去探究名著中的情节与人物形象。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想象能力。思维导图主要是通过线条、色彩、绘画等方式形象直观地描绘思维,它是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梳理文章的框架,还能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书中的内容,感悟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习得表达方法,为深入阅读名著奠定基础。
一、方法指引,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很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在阅读名著时囫囵吞枣,眼到而心未到,大量的人物与情节犹如水淋鸭背,并没有经过大脑的深层加工,因此读完也记不起所读的内容。而运用思维导图辅助名著阅读,能帮助学生将书中内容进行梳理、概括,以一种形象化、条理化的“图式”进行展示,相比艰涩的文字更易于理解和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学习和使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有效阅读。
笔者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走进名著,品味经典”的读书活动,开展活动前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三国演义》,两个月后开展“读名著,谈人物”的读书交流会。《三国演义》中塑造的人物角色众多,涉及帝王将相、皇族后裔,也不乏一些山翁野叟、商贩小吏,特征化性格的人物给读者们留下了深刻而鲜明的印象。为了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人物信息,进而激发更深层次地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在课堂上,笔者让学生在三分钟内列举《三国演义》里有哪些重要人物,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谁讲述得最多,谁就获胜。大多数学生仅仅只提及“孙权”“刘备”“曹操”“张飞”“关羽”等人物的身份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学生不知道“司马懿”是谁。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学生只关注核心人物以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而忽略了其他人物的信息。这时候,笔者卖了一个关子,说老师能在三分钟时间内梳理《三国演义》里的许多重要人物的信息。于是,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过来了。当笔者一边出示一幅“三国演义人物信息表”的思维导图(见图1),一边娓娓道来时,学生的眼睛里透露着羡慕和惊喜的目光,都迫不及待想学习运用思维导图阅读名著的方法。
在下图的思维导图中,清晰地演示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直观地教导学生梳理内容的过程,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中的重要性,也很好地激发了再次阅读名著的兴趣。学生只有专注地阅读名著,时不时在书中写下感悟与批注,才能在众多的人物与复杂的情节中梳理出线索。当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呈现出来,能够形象地、有条理地和大家分享读书心得时,对学生而言就是学习收获的快乐源泉。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名著,把名著读进心里,读出兴趣,读出感悟,读出收获。
二、学以致用,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
当学生熟悉并能运用思维导图来表達阅读感受时,教师应该抓住契机鼓励学生运用思维导图深入阅读名著。运用思维导图,既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整体了解书中的内容,又能帮助学生形成条理化、清晰化的长时记忆,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能力。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实例介绍利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深入阅读名著的方法。
(一)利用思维导图品味故事情节
阅读写人叙事类的名著,最吸引人的就是精彩生动的故事情节,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故事的情境,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主人公的角度出发,将故事情节作为线索、作为思维的路径,运用自己喜爱的表达方式绘制思维导图,依次梳理作品的故事情节。(见图2、3)
以上作品是学生阅读《西游记》绘制的思维导图。虽然展示的是学生所阅读的部分章节,但是能看到学生已学会运用简单的线条和箭头梳理文本内容,对故事情节进行概括总结。尽管学生表达的内容比较稚嫩、简单,教师仍要鼓励学生把阅读心得以图像的形式进行表达。因为图像更加容易记忆和展开联想,学生的脑海中不再是一个个文字而是一幅幅化繁为简、充满逻辑的缤纷画面,叙述这些画面比单纯地复述情节更加简单有效,也更能激发学生阅读名著和表达的兴趣,为进一步深入阅读名著奠定了基础。
(二)利用思维导图聚焦人物形象
对人物的塑造是写人叙事类名著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饱满的人物形象能成功地吸引读者的眼球。引导学生感悟经典名著中的人物性格或形象,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以下方法阅读名著:首先,找出故事发展中关于人物形象的动作、神态、语言等描写的片段,圈点勾画,细细品读;其次,用简练的词语加以概括提炼或者用作品中的关键语句加以揭示;最后,用思维导图的线条或关系图来表达人物形象的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在阅读《西游记》的过程中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运用思维导图描绘和表达阅读心得的方法,整理、分析和归纳的能力较之前更加严谨和成熟。学生在阅读中能够注意横向与纵向联通,关注到人物的身世、本领表现、性格优点的意义建构,同时还分别对“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僧”进行分类对比,对他们之间的关系进行针对性的评价。甚至还有的学生巧妙融入动漫元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物形象的描述更富有戏剧化,对西游记人物的刻画也多了一份灵动与时代气息。(见图4、5) “你给学生一个舞台,他们还你不断惊喜。”学生的创造力让名著阅读变得趣味无穷,思考也更富有深度。可以说,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读名著,能从多角度激发阅读内驱力,更深层次地挖掘文本。同时,学生也更乐于与小伙伴分享读书的快乐。
(三)利用思维导图演绎续编故事
在学生充分阅读名著之后,教师要鼓励学生对经典情节进行演绎或者续编。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从多角度赏析人物,更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更充分地演绎文本内容,教师要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书中的一些典型人物的信息,再通过思维导图工具将
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梳理和简单的归纳分类。接到任务后,学生很兴奋,如同寻宝一般在书中探索,读到共鸣之处便通过思维导图工具绘制记录下来。在充分阅读和梳理资料之后,学生再相互交流和讨论,大大提高了阅读名著的积极性。利用读书活动课的展示平台,学生或表演,或演说,或辩论,通过多种形式揣摩人物形象,演绎人物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等细节,加深对人物特点的理解,对情节的把握也更全面,真正激发了阅读兴趣和增强了表达能力。
续写故事情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以及深入探究文本和表达个人独特情感,有助于学生在想象的王国里自由驰骋。比如,笔者在学生阅读了《西游记》之后,组织学生畅谈设想孙悟空、唐僧等人完成取经大业后的生活——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后,他能抛下花果山的猴子猴孙吗?“净坛使者”猪八戒能禁得住诱惑吗?他还会回高老庄娶妻吗?唐僧成佛之后为人类做出了哪些贡献?借助思维导图,学生将续写情节的关键词罗列出来,再发散思维展开故事续写。学生在交流中展示了一幅幅充满想象力的思维导图,讲述着一个个精彩生动、折射智慧光芒的小故事,也在心中播下了信心的种子。(见图6、7)此时,学生已经对阅读名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愿意更深入地去阅读探究、主动思考。用上这样的方法去阅读其他名著,学生同样充满了探索的欲望,迸发出学习的热情。
原本笔者运用思维导图指导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初衷,是帮助学生整体了解名著的内容,梳理纷繁复杂的人物与情节,避免过早遗忘,同时也是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循序渐进地喜欢上阅读名著,为深入阅读名著奠定基础。但是,随着实践的推进,学生的表现让人惊喜,彰显智慧、富有创造力的作品越来越多:或读名著写感受收获,或评论名著中经典人物的形象,或走进名著,演绎经典……通过一次次开展的阅读活动,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对经典名著中的人物形象的把握、情节的分析与思考也越来越深刻。此时,思维导图为学生个性化理解与多角度发散思维提供了展现的舞台,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是一个主动的阅读者和积极的参与者。当然,在学科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是讲究科学性和规律性的,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个体因素,在下一个阶段的教学中我们需要继续思考并摸索的是,如何引导阅读理解能力偏弱的学生习得思维导图的方法,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促进其积极阅读和思考,培养其思维能力。再者,并不是所有的文本都适合运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像诗歌、散文类的文体就不太适合归纳总结,因此,引导学生選取正确的学习方法也是至关重要的。今后,笔者要不断地学习探索、反思总结,以娴熟地运用思维导图激发学生阅读的求知欲,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的思维。
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辅助阅读,能够整体化地梳理内容,深入地理解、细致地品味语言,对名著中的情节、人物的形象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更好地深入挖掘文本。思维导图带给学生的是一种充满乐趣的情感体验,能让学生不断地完善阅读策略,培养阅读能力,进而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