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晨的赫尔辛基大街分外清静,街道两旁的建筑似乎全是古老的,而且多为石砌的基座,间或也有一些新建的大楼,但与老建筑相和谐,并不显得新。赫尔辛基的建筑倾向于暗红这种色调,与欧洲深蓝的天空构成一种特别富有魅力的和谐。赫尔辛基似乎少见顶天立地的摩天大厦,多为十层左右的大楼,然横向展开,仍显得庞大雄伟。与众多的欧洲城市一样,教堂总是城市中最为突出的建筑。其次就是博物馆、艺术馆。几乎每一座建筑都可以写成一本书。尽管只是浏览街景,它也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风雨沧桑的历史。
赫尔辛基的名胜集中在马尼黑大街的附近。我首先来到火车站。这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方形圆顶,说实话,这火车站的外观是不怎么漂亮了,但正是它载着古老的赫尔辛基驰入了近代直至今天。今天仍然在使用着这座车站。进进出出的人们给这古老的建筑蓬勃的生命。转到正门,两具巨大的人像雕塑突入我的眼帘,这两具人像背靠墙壁,托起两盏照明的灯。灯的构思,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得恰到好处,启人遐想。
穿过赫尔辛基火车站广场,走上一稍有坡度的街道,不几步,眼前霎时一亮。一座大教堂矗立在我的面前。这是一座白色的教堂,希腊式的廊柱,伊斯兰式的圆顶。它建于1852年,是德国建筑师恩格尔的杰作。赫尔辛基建筑的总体色调是暗红色的,古朴凝重,唯有这座教堂是白色的,靓丽醒目。教堂的钟声响了,是做弥撒的时候了。清脆宏亮的钟声使整个广场、整个城市沉浸在肃穆之中。
教堂建在高高的台阶上。台阶下是一个大场。这就是著名的参议院广场。广场中心有沙皇亚历山大的巨大雕像。芬兰在相当长的时期是被俄国沙皇、瑞典国王统治。参议院广场中的沙皇雕像反映了芬兰那一段被奴役的屈辱岁月。芬兰人民是宽容的,他们正确地对待历史,并没有将这具雕像毁掉。作为文物,作为艺术它都是永恒的。
教堂正对面的是参议院大楼。参议院的背后是总统府。教堂的右侧是赫尔辛基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前边,也就是广场的右侧是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主楼。
赫尔辛基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始建于16世纪。我首先参观的是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外形是方的,然它的内部有着类似中国天井式的圆形结构,图书就陈列在圆形的结构中,一层又一层。徜徉在书海之中。虽然只是简单地浏览书目,似感到进入了欧洲文化的历史。
从参议院广场走出,就到了海滨广场。与参议院广场一样,它也是用方形石块铺就的。广场一面临海。靠近海岸露天市场,小商贩们在卖着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也有小吃摊。这个广场的气氛与参议院广场迥然不同,它轻松、随意,自然也有各种喧哗,声音最大的不是人声,也不是车辆的响声,而是水鸟与鸽子的鸣叫声。它们除了在蓝天飞翔,也在广场漫步。海滨广场西侧有喷泉与海狮的雕塑,相当精美。如果说参议院广场更多地显示人文的庄严,那么海滨广场则更多地透出自然的温馨。两个广场只是由总统府等一排建筑隔开来,一气贯通却又自在格局,相异而又相辅,见出欧洲文明的两翼。
海滨广场的东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正教大教堂。它建于1868年,建筑华丽而又怪诞,高耸入云的尖顶,繁缛奢侈的装饰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就是以圣母玛丽亚的死亡之梦命名的。走上这座教堂的大厅,里面装饰着数十幅关于耶稣、圣母玛丽亚的油画,气氛热烈而又庄严。厅内铺着红地毯,正面的耶稣像前点着几支巨大的蜡烛。走出教堂,在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赫尔辛基大教堂。这两座教堂一座为天主教的教堂,一座为东正教的教堂,色彩上,一白一红,风格上一清新一繁缛,相得益彰。
回到火车站往西走,则有了另一种印象,那是一个非常现代、时尚的赫尔辛基。建于1931年的议会大厦是一座类似于希腊帕提侬神庙的建筑。它是新古典主义与实用主义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高大台阶透出它的卓异不凡,而方正的结构见出它的庄重严肃。它对面的现代艺术馆,则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它的造型好像一艘海轮,又像一面旗帜,透出一种空灵飘逸的风格。
靠近现代艺术馆的是芬兰大厦,建于1971年。这也是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上与现代艺术馆很和谐。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晚建的芬兰大厦更注重自然环境,它的周围有大片的草地,背后是特勒湖。这座建筑的功能比较多,从广告牌来看,许多国际性的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有日本的歌舞,也有中国的京剧。我对这个建筑的感觉就是很休闲,坐在大厦侧面山坡上的草地,欣赏天空的白云,欣赏草地上优闲散步的鸽子,欣赏对面国家博物馆的尖顶,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只觉得这一切都非常亲和,这种风味也许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所追求的吧!
沿着特勒湖往西走,穿过一片树林草地,则是建于1993年的芬兰国家歌剧院。我特别喜欢二楼的阳台,说是阳台也许并不准确,它是从建筑物这端到那端的露天的场所。在这里漫步,观赏远处的山,近处的湖,头顶的蓝天,建筑物下面的行人,分外舒畅。
赫尔辛基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它处处见出城市规划师的匠心。在这里,自然与人文、古典与现代、严肃与活泼、整齐与变化、多样与统一,实现了最好的和谐。它充分反映欧洲传统的审美观念。
回来的路上,经过现代艺术馆,现代艺术馆前面那个永久性的舞台已开始了音乐会。
赫尔辛基的名胜集中在马尼黑大街的附近。我首先来到火车站。这是一座古堡式的建筑,方形圆顶,说实话,这火车站的外观是不怎么漂亮了,但正是它载着古老的赫尔辛基驰入了近代直至今天。今天仍然在使用着这座车站。进进出出的人们给这古老的建筑蓬勃的生命。转到正门,两具巨大的人像雕塑突入我的眼帘,这两具人像背靠墙壁,托起两盏照明的灯。灯的构思,将实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结合得恰到好处,启人遐想。
穿过赫尔辛基火车站广场,走上一稍有坡度的街道,不几步,眼前霎时一亮。一座大教堂矗立在我的面前。这是一座白色的教堂,希腊式的廊柱,伊斯兰式的圆顶。它建于1852年,是德国建筑师恩格尔的杰作。赫尔辛基建筑的总体色调是暗红色的,古朴凝重,唯有这座教堂是白色的,靓丽醒目。教堂的钟声响了,是做弥撒的时候了。清脆宏亮的钟声使整个广场、整个城市沉浸在肃穆之中。
教堂建在高高的台阶上。台阶下是一个大场。这就是著名的参议院广场。广场中心有沙皇亚历山大的巨大雕像。芬兰在相当长的时期是被俄国沙皇、瑞典国王统治。参议院广场中的沙皇雕像反映了芬兰那一段被奴役的屈辱岁月。芬兰人民是宽容的,他们正确地对待历史,并没有将这具雕像毁掉。作为文物,作为艺术它都是永恒的。
教堂正对面的是参议院大楼。参议院的背后是总统府。教堂的右侧是赫尔辛基大学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前边,也就是广场的右侧是赫尔辛基大学的教学主楼。
赫尔辛基大学,是欧洲最早的大学之一,始建于16世纪。我首先参观的是图书馆。这座图书馆的外形是方的,然它的内部有着类似中国天井式的圆形结构,图书就陈列在圆形的结构中,一层又一层。徜徉在书海之中。虽然只是简单地浏览书目,似感到进入了欧洲文化的历史。
从参议院广场走出,就到了海滨广场。与参议院广场一样,它也是用方形石块铺就的。广场一面临海。靠近海岸露天市场,小商贩们在卖着各种各样的旅游商品,也有小吃摊。这个广场的气氛与参议院广场迥然不同,它轻松、随意,自然也有各种喧哗,声音最大的不是人声,也不是车辆的响声,而是水鸟与鸽子的鸣叫声。它们除了在蓝天飞翔,也在广场漫步。海滨广场西侧有喷泉与海狮的雕塑,相当精美。如果说参议院广场更多地显示人文的庄严,那么海滨广场则更多地透出自然的温馨。两个广场只是由总统府等一排建筑隔开来,一气贯通却又自在格局,相异而又相辅,见出欧洲文明的两翼。
海滨广场的东边最引人注目的是东正教大教堂。它建于1868年,建筑华丽而又怪诞,高耸入云的尖顶,繁缛奢侈的装饰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这座风格独特的建筑就是以圣母玛丽亚的死亡之梦命名的。走上这座教堂的大厅,里面装饰着数十幅关于耶稣、圣母玛丽亚的油画,气氛热烈而又庄严。厅内铺着红地毯,正面的耶稣像前点着几支巨大的蜡烛。走出教堂,在平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不远处的赫尔辛基大教堂。这两座教堂一座为天主教的教堂,一座为东正教的教堂,色彩上,一白一红,风格上一清新一繁缛,相得益彰。
回到火车站往西走,则有了另一种印象,那是一个非常现代、时尚的赫尔辛基。建于1931年的议会大厦是一座类似于希腊帕提侬神庙的建筑。它是新古典主义与实用主义建筑风格相结合的代表。高大台阶透出它的卓异不凡,而方正的结构见出它的庄重严肃。它对面的现代艺术馆,则是一座风格独特的现代主义建筑,它的造型好像一艘海轮,又像一面旗帜,透出一种空灵飘逸的风格。
靠近现代艺术馆的是芬兰大厦,建于1971年。这也是一座后现代主义的建筑,风格上与现代艺术馆很和谐。如果要说有什么不同的话,晚建的芬兰大厦更注重自然环境,它的周围有大片的草地,背后是特勒湖。这座建筑的功能比较多,从广告牌来看,许多国际性的演出活动在这里举行,有日本的歌舞,也有中国的京剧。我对这个建筑的感觉就是很休闲,坐在大厦侧面山坡上的草地,欣赏天空的白云,欣赏草地上优闲散步的鸽子,欣赏对面国家博物馆的尖顶,有一种说不出的愉快,只觉得这一切都非常亲和,这种风味也许正是后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们所追求的吧!
沿着特勒湖往西走,穿过一片树林草地,则是建于1993年的芬兰国家歌剧院。我特别喜欢二楼的阳台,说是阳台也许并不准确,它是从建筑物这端到那端的露天的场所。在这里漫步,观赏远处的山,近处的湖,头顶的蓝天,建筑物下面的行人,分外舒畅。
赫尔辛基显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城市,它处处见出城市规划师的匠心。在这里,自然与人文、古典与现代、严肃与活泼、整齐与变化、多样与统一,实现了最好的和谐。它充分反映欧洲传统的审美观念。
回来的路上,经过现代艺术馆,现代艺术馆前面那个永久性的舞台已开始了音乐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