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课堂都是学校教学的主阵地,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都必须在课堂中完成。课堂教学时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把握好40分钟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方案的主要运作者,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才能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只有紧紧地围绕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效率。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重视应试教育,忽视素质教育,课堂教育过分地夸大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上学生要操作的被老师代替了,该学生思考的老师也讲解了,老师包揽了学生的学习活动,严重抑制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束缚学生才能的发展。教学上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两主”不可偏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上,延伸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表述,指点学习方法,控制与调整学生学习活动。具体应该做到以下方面: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比如我在讲《分饼》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我特意设计了三个猴子分鲜桃的情景:猴子1分到鲜桃的三分之一,猴子2分到了鲜桃的六分之二,猴子3分到鲜桃的九分之三,可它们还很兴奋地和猴王套关系,学生在哈哈的笑声中学到了知识,也把这节课后的感想发到我的博客上,看的出孩子是学的快乐,学的扎实。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每节课我们都要给中差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如你太棒了,老师为你的精彩回答而骄傲!逐渐给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上来。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队列报数的生活情境。让一列学生按1.2.3.4.5……报数,知道自己在第几个。只要学生说出他在第几个,老师就能知道按一定顺序报数时(如1.2.3.4.5……)他报的该时几,再通过报数证实。这样通过报数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要想知道第几位同学报的是什么数;授新课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例如:我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这样引入新课“我们已知道,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比如水泥板、纸盒等,这些物体就不能用切开数一数的方法来算出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才能简便、准确、快速地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师的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直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创设情景是激发思维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新知背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好学、探索、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机地采用学具、教具、示意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新知识时,除教师准备的演示剪拼三角形三个角的教具外,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用白纸剪好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验,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归纳,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通过让学生剪剪、拼拼、看看、想想,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加强引导。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前馈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今天,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以数学教学来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既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启发诱导,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出的,教师尽量不要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并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6、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 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课堂作业是最重要的反馈时机,引导和组织学生认真地反省学过的知识,回顾和检查他们的思考过程尤其重要。数学教学课堂中,一般要有10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时间,5分钟左右订正作业的时间。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进行批阅订正,便于当堂了解教学效果,及时矫正错误。同时,教师又可以利用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辅导差生正确地完成作业,辅导差生正确地完成作业,力争学生的新知识接受率达100%。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具体体现在: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还是看能否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教学观念现代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优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其实现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归根到底是要树立起 “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1.培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首要条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是老师的首要任务。数学教学不单纯是一个认识过程,还是一种情感过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卢姆曾指出:情感并不一定伴随认识效果自然而然地产生和发展,它需要教育者专门地评价和培养。这就是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老师来培养。数学课堂教育,培养学生兴趣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创设求知情境,激发学生爱学数学的内动力。比如我在讲《分饼》的时候,为了调动学生,我特意设计了三个猴子分鲜桃的情景:猴子1分到鲜桃的三分之一,猴子2分到了鲜桃的六分之二,猴子3分到鲜桃的九分之三,可它们还很兴奋地和猴王套关系,学生在哈哈的笑声中学到了知识,也把这节课后的感想发到我的博客上,看的出孩子是学的快乐,学的扎实。其次,讲究课堂授课艺术。教师通过授课的艺术性、形象性、鲜明性、趣味性,揭示数学教材的本身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第三,面向全体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帮助后进生克服心理障碍,使他们有信心学得好,提高克服困难的勇气。每节课我们都要给中差生提供发言的机会,并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如你太棒了,老师为你的精彩回答而骄傲!逐渐给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上来。第四,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教师以敏锐的洞察力,了解学生的情绪表现,迅速及时地用手势、眼神、语言等手段交流情感,注意捕捉后进生回答中的合理因素,发展他们思维的“闪光点”,有计划地设置一些后进生能够回答的问题,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无论是授新课,还是练习课、复习课,一个好的课前导入,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很快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教学创设一种良好的情境。特别是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使生活问题数学化,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又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创设了一个学生熟悉的队列报数的生活情境。让一列学生按1.2.3.4.5……报数,知道自己在第几个。只要学生说出他在第几个,老师就能知道按一定顺序报数时(如1.2.3.4.5……)他报的该时几,再通过报数证实。这样通过报数这一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发现要想知道第几位同学报的是什么数;授新课教学是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的重要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这个过程。为达到此目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学生的启发、引导,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正确的思维,轻松地接受新知识。在新课教学中,要改变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存在的现象,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新授知识的动作要领,而是要创设教学情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让学生进行自学积极地思维,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教师则根据学生所提问题进行边整理、边删改、边示范、边讲解的方法,最后很自然地引出了正确的动作要领,使学生在充满热烈探讨的交谈气氛中和积极参与思维的过程中,自然的掌握了新授知识的内容。例如:我在教“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这节课时,这样引入新课“我们已知道,要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就要看这个物体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但有许多物体是切不开或不能切的。比如水泥板、纸盒等,这些物体就不能用切开数一数的方法来算出它包含有多少个体积单位。那么,怎样才能简便、准确、快速地算出这些物体的体积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通过教师的设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了准备。
2.教会方法。进行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中掌握其规律、方法,逐步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融汇贯通的能力,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发展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实现这样的目标,教师必须结合数学教学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如阅读学习的方法、操作学习的方法、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发现学习的方法、尝试学习的方法。还要让学生学会分析、综合、对应、转化、假设、比较、还原、逆向等解题时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了这些学法,学生借助这些学法便能更好地消化、吸收、应用数学知识,从而能达到发展、提高素质的目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从直观教学入手,培养学生由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积极的思维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感情基础上的,创设情景是激发思维的途径之一。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教学情景,为学生提供丰富有趣的新知背景,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积极思维,产生好学、探索、寻根问底的心理趋向。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机地采用学具、教具、示意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新知识时,除教师准备的演示剪拼三角形三个角的教具外,还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用白纸剪好的三角形,在课堂上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验,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演示归纳,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这一结论。通过让学生剪剪、拼拼、看看、想想,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
.加强引导。实施素质教育,要使教与学的关系得到和谐、统一的发展,把教学的重心从“教”向“学”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发展思维能力,因为小学数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为核心的。从教法改进角度来讲,在课堂教法上应注重以下三个方面的引导:一是加强直观教学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入手,在观察、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训练学生由具体到抽象,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加强思维训练和数学语言训练,注重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知识形式、巩固和运用过程中进行思维方法的训练,进行数学语言表达训练,发展学生的良好的思维品质。三是提高学生科学思维能力,既要引导学生发展归纳、演绎、类比、联想等思维能力,又要利用问题的拓广和转化,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地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发散思维能力。
4.适时调控。适时调控学生的认知心理,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注重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达到这样的要求,关键要抓好教学信息的反馈。心理学实验证明,教学信息反馈的及时与否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在某项知识形成过程中,一般要进行三、四次的信息反馈,有基础性反馈、理解性反馈、应用性反馈、系统性反馈、前馈性反馈。通过信息反馈,教师掌握和了解学生“个别差异”,了解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理解、运用知识的状况,及时输出不同的信息,以调控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的发展水平。
5、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教师要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关系。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今天,深入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显得尤其重要。以数学教学来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能使学生在有限的四十分钟里,既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又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得到培养,智力得到开发。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要重视启发诱导,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凡是学生能独立探索得出的,教师尽量不要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发现的,教师决不暗示,尽量给学生多一点的思考时间,多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自操作、实践和思考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技能并发展自己的智力,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
6、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 就整个教学过程来说,课堂作业是最重要的反馈时机,引导和组织学生认真地反省学过的知识,回顾和检查他们的思考过程尤其重要。数学教学课堂中,一般要有10分钟左右的课堂作业时间,5分钟左右订正作业的时间。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一些课堂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当堂进行批阅订正,便于当堂了解教学效果,及时矫正错误。同时,教师又可以利用学生做作业的时间,辅导差生正确地完成作业,辅导差生正确地完成作业,力争学生的新知识接受率达100%。当堂验收教学效果,辅导差生学有所得。具体体现在:当堂作业,当堂完成,当堂处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最根本的还是看能否当堂完成教学任务。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应该是教学观念现代化、师生关系民主化、教学方法科学化、教学手段多样化等方面优化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组合。其实现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水平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归根到底是要树立起 “终身学习”的理念,教师要坚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断地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业务水平,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才能胜任二十一世纪赋予我们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