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小学语文;朗读;技巧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06—01
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使其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朗读只是蜻蜓点水,缺乏有效性、缺乏感情融入等情况普遍存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朗读境界,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呢?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观察,便不难发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在这方面总是表现出某种非凡的潜力,如果被教师发现,适时地得到教师的表扬,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低下,更有甚者,有的學生连句子都读不完整;有的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消磨时间。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进行换位思考,鼓励学生,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
二、将朗读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朗读的具体感受,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的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在范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的感情色彩,以真挚、浓烈、崇敬、激昂的基调,以由缓而急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份感动的情景中。特别是结尾两段,在读到“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由于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笔者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这份情感、这份崇敬和这份感动,朗读时从舒缓而至激昂,把学生真正带进这份感动与崇敬的境界中。
三、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这些技巧的获得,都必须在品析精彩的词、句、段和体会感情中得以提升。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子品析。课文中一些精彩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山中杂技》一文中“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作者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小鸟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在反复的品味中,我们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情感的共鸣。2. 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赏析。课文中部分句段蕴含着深刻含义,是我们把握文章知识的脉络,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讨论、探究、深思,才能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和领悟。如,《野草》一文中:“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并为之震撼,为之钦佩,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这种力的伟大。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朗读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学生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因景生情,因情而悟,由悟导读。
总之,朗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的尝试,积极营造氛围,精心设计,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和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从而体验朗读的快乐,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编辑:张慧敏
【中图分类号】 G62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5—0106—01
朗读对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体验,使其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并受到情感熏陶。但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课堂朗读只是蜻蜓点水,缺乏有效性、缺乏感情融入等情况普遍存在。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学生引入最佳的朗读境界,真正体会文章的内涵呢?
一、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快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只要善于捕捉和观察,便不难发现,凡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他们在这方面总是表现出某种非凡的潜力,如果被教师发现,适时地得到教师的表扬,那么学生的兴趣就会被激发。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对朗读缺乏兴趣,因而导致朗读能力低下,更有甚者,有的學生连句子都读不完整;有的学生朗读水平比较差,自己对朗读没有兴趣,早读课不能很好地利用,总是在消磨时间。因此,教师应从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进行换位思考,鼓励学生,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想读、乐读。
二、将朗读融入学生的情感体验
朗读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情感体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培养学生朗读的具体感受,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语感开始。语感教学就是使学生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带有浓重经验色彩的、比较直接的感悟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如,教《一夜的工作》一课时,在范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把握总的情调,掌握好基本的感情色彩,以真挚、浓烈、崇敬、激昂的基调,以由缓而急的语气,将学生带入那份感动的情景中。特别是结尾两段,在读到“在回来的路上,我不断地想,不断地对自己说:‘这就是我们的总理。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他是多么劳苦,多么简朴……”由于作者目睹了周总理一夜的工作,亲眼看到了周总理工作是那么劳苦,而生活又是那样简朴,作者心潮澎湃,激动万分,胸中有千言万语想向人倾诉。笔者指导学生认真体会作者的这份情感、这份崇敬和这份感动,朗读时从舒缓而至激昂,把学生真正带进这份感动与崇敬的境界中。
三、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水平和评价能力。这些技巧的获得,都必须在品析精彩的词、句、段和体会感情中得以提升。1.选择感情浓烈的句子品析。课文中一些精彩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如,《山中杂技》一文中“我们幕天席地的生涯之中,和小鸟最相亲爱……我常常去探望小鸟的家庭,而我却从不做偷卵捉雏等等破坏它们家庭幸福的事……”作者详写了鸟的家庭,小鸟破壳,大鸟哺育小鸟的情景。这部分文字写得亲切、生动、感人,是文字的精华,在反复的品味中,我们能从中汲取养分,获得情感的共鸣。2. 选择含义深刻的句段赏析。课文中部分句段蕴含着深刻含义,是我们把握文章知识的脉络,需要引导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讨论、探究、深思,才能对文章有全面的理解和领悟。如,《野草》一文中:“它为着向往阳光,为着达成它的生之意志,不管上面的石块如何重,石块与石块之间如何狭,它必定要曲曲折折地,但是顽强不屈地透到地面上来。它的根往土壤里钻,它的芽往地面上挺。这是不可抗的力,阻止它的石块,结果也被它掀翻。”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到生命力的顽强,并为之震撼,为之钦佩,让学生真正地感受到这种力的伟大。
四、培养学生个性化朗读
当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朗读能力并且对某篇文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范读、领读和齐读会在一定程度上束缚着学生个人的感情表达,不能满足他们的表现需要。这时,学生们渴望根据自己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通过朗读时富有个性的语气、感情处理来表达各自对文章的体会和见解。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因景生情,因情而悟,由悟导读。
总之,朗读教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的尝试,积极营造氛围,精心设计,全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在朗读中和作者形成情感的共鸣,从而体验朗读的快乐,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