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生态景观设计已成为现代人活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人为本”设计原则下的活动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并结合具体项目实例,详细阐述了生态型活动景观设计及植物配置方法,以满足良好的活动环境,实现城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现代生态环境;活动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引言
现代城市活动区域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活动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活动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们活动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以及自然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们活动环境由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们活动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一、“以人为本”的活动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在活动休闲时,除了考虑活动区域的位置、休闲设施和安全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活动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二)“人车分流”以满足活动区域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活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活动区域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人们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二、园林绿化景观是活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人们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活动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活动区域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设计的园林景观大多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主要的活动空间环境和各个小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一)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活动区域作为一种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活动区域。因此,在人们活动区域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活动区域的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活动区域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绿色生态环境和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活动环境就是不全面的活动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大、中、小地的人们活动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活动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活动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整个活动区域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活动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人们活动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活动区域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人们活动休闲的环境水平。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活动环境设计
(一)生态活动环境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活动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活动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活动区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活动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1.自然协调原则
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2.體现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
尽可能保持本土原生植被,树木、花草品种,选择应坚持本地特有品种、濒临珍惜物种优先的原则。考虑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特色。 3.整体优化原则
既要在整体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要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要素,从最优化角度规划活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布置,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优化关系。
4.生态化原则
活动区内各种人类活动、经营性项目及建筑都必须符合“健康、和谐、无害”的生态学思想。
5.多样性原则
既包括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经济与经营的多样性。
6.可持续发展原则
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战略,确保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草滩生态型活动区园林景观设计特色
1.夯土墙技术设计
夯土墙技术是传统的乡土建筑流传下来的建造方法之一,它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和生态环保的特点。在工业化建筑大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显著的时代里,建筑师们开始回过头来关注祖先流传下来的非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于是,夯土建筑的生态时代即将到来。本文以浙江安吉生态屋中的夯土墙建造为例,讲述了一段民间营造方法。
模拟夯土墙的原貌,回归自然,因为夯土墙厚重的墙体具有优越的储热能力,朝向较好而且有窗孔的建筑在冬季白天获得太阳能,并将热量储存在墙体中,到夜间通过辐射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少对燃烧化石能源取暖的需要。夏天,假如建筑的遮阳设备和夜间通风措施做得好的话,墙体也能够吸收多余的热量,帮助维持室内凉爽的温度,也就减少了人为制冷的需要。在一些地区,设计做得好的话,夯土建筑比传统的木框架填充墙建筑节能约80%.
2.沼泽地“水景”
水系将不同空间相互串通,依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水流的形状也产生或潭或溪,或渊或池,或静或动,或深远或幽静的不同变化。同时,围合水系的地形与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体系,为活动区域营造了理想的生态格局。活动区内“沼泽地”成为贯穿整个场地的脉络,沿水系设计了各种休闲,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边、交流在浓荫下、休憩在花丛中,塑造一个亲和、健康、生态的时尚生活社区。体现人与城市生活和谐,集阳光、健康、都市情怀于一区,突出都市的人文景观特色。
组团绿地相辅共同构筑了活动区的景观绿地框架,“密林”和坡地成为围合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媒介。入口广场绿地的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道路的布局、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均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楼间休憩空间强调向心力,设置植物围合的“兴奋点”,配合不同层次的植物种植,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与具有节奏的和弦,使整体环境景观意象渐人高潮。
水景区植物的配置根据水流的特点及区域做不同的配置,设置有水车、芦苇,在喷池处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
3.空间形式多样
草滩活动区园林环境的空间美学将成为视觉景观的重要导则。树廊、竹廊、花廊等多条视觉景观通廊的营造,将不同空间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流主轴线将南北各空间有机贯穿起来,空间序列感强。南北方向一条主要景观轴线和东北西南2条次景观轴线将园林景观节点串联其中,形成严整的“线形”空间格局与灵动活泼的“点状”空间节点适度结合的空间形式。再利用植物、构筑物、不同材质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与手法塑造下一级尺度关系中“点”“线”“面”空间,使整个活动区域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为你展示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人们活动环境中营造山水型景观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对水的亲近。山水景观设计理念被设计师设计、表现于现代城市的生态活动区域的环境中,它体现现代活动环境设计在追求的美学艺术一价体系的同时,活动环境设计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功能和周边环境生态功能理念要求的二、三价设计理念体系。从本草滩活动区域环境的景观设计应用效果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人们活动环境景观设计的某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設计[J],今日科苑,2006(4)
[2]庄树渊,园林置石选石及布局的初探[J],中国园林,2002(1)
【关键词】现代生态环境;活动环境设计;园林景观;生态型园林
引言
现代城市活动区域经常引进颇具当地地域特色自然山水生态景观作为活动环境设计的重要部分,将园林景观与自然环境、活动环境进行高度统一和融合,既体现了当地风景园林地域特色,又符合人们渴望山水、亲近自然的本质需求,还有效地改善了人们活动的生态环境,可谓一举多得,并已在实践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且在设计布局和具体景观表现手法上一定要得体和适宜;一定要有利于实现人和山水以及自然的亲和,满足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一定要有利于人们活动环境由自然生态景观的引入而具有自然的生态美;一定要满足人的各种户外活动小气候环境的宜人和安全。要想将自然生态园林景观类型和谐、得体地应用于现代人们活动环境,尚需要园林景观设计师从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上做深入细致地分析研究。
一、“以人为本”的活动环境设计的一般要求
随着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在活动休闲时,除了考虑活动区域的位置、休闲设施和安全管理的合理性因素外,更注重环境的综合质量。活动环境的质量,主要包括绿色景观环境,人文环境、交通环境等,具体要求如下
(一)设计应尊重地域环境,营造地域特色
现代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尽可能避免大开大挖,这是当今开发商和设计师的公识。尊重环境不仅指用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体,气候等自然环境,还应重视包括地域文化,遗址,历史名胜、民俗风情在内的人文环境。
(二)“人车分流”以满足活动区域交通环境设计的要求
近年来国家对公路,桥梁和交通工具的改良建设投入了大量资金,交通系统正在迅谏发展。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居民的消费观念也是在日趋超前,汽车消费和旅游消费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如何解决好小区机动车行驶与停放,已成为当今现代活动环境设计中的一个新课题。活动区域环境设计所要追求的是安全、宁静、清新、自然、充满人情昧和生活气息。其中安全是首位,因此笔者认为“人车分流”是解决交通环境问题最理想的办法之一。在水平上乘的方案中,几乎都采用“车在周边行,人在中间走”的分流方式,人们可不受机动车的干扰,真正留给人们一个安全宁静的“以人为本”的绿色共享空间。
二、园林绿化景观是活动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
社会发展到今天,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污染的增强,人们日益渴望回归自然,对绿色环境渴望之极,而园林化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它也是将来绿色活动环境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当然这里所说的“园林”是指宏观的,大尺度的,正向大地景观,郊野景观和生态景观等方向发展。任何活动区域的园林化设计,都要有一条明确的主景轴线或中心花园,并由此轴线或中心来组织整个小区的景观设计,贯穿整个小区的始终。
近年来,设计的园林景观大多采用的是围绕这个主景轴线(从大门到中心旱地喷泉公园的轴线),将主要的活动空间环境和各个小空间连成一片,组合成完整的绿色景观环境,以满足人们对绿化景观的需要。
(一)活动环境设计应尊重居民的生活习惯
人们活动环境设计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域风俗和人们的生活习惯,应把活动区域作为一种生存生活载体来整体设计考虑,营造极具当地地域特色的现代活动区域。因此,在人们活动区域环境设计中应解决好以下问题:
1.首先要提升环境设计的理念。
对活动区域的环境设计要放大设计空间,走出居室,走出住宅的围墙去领会人和自然的关系。 活动区域的规划设计不但要考虑环境的优化,而且还有考虑绿色生态环境和周围城市大环境的对接、过渡和协调,否则这个活动环境就是不全面的活动环境,就是与城市这个大家庭格格不入的“异类”。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有机环境效应,将是重中之重。
2.要认真搞好规划设计
对大、中、小地的人们活动环境应统一考虑,一开始就要有“全局在心、局部人手”的创新手法。大的活动环境规划应与周围的自然、地形、地貌、景观、交通、人文、历史、经济环境进行对接,使活动环境融入城市整体规划中去。整个活动区域内部的环境要力求构筑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氛围,实现城市大环境到小环境的自然、流畅、协调的过渡与对接。这就使得环境互相对接,彼此沟通,容为一体,又处处遵循正常生活中的人们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规律,满足人们在工作之余能享有一处轻松、安逸、环境优美的舒适场所。总之,在规划设计中,要遵循以活动者的行为活动规律为主线,以日常生活项目的停留时间为节点,划分各功能空间。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生态园林景观已成为现代人们活动环境最重要的部分,可以直接反映出环境的优劣,因此,应加强活动区域的生态园林绿化景观设计,以改善和提高人们活动休闲的环境水平。
三、园林景观设计在现代活动环境设计
(一)生态活动环境设计的范围和原则
生态活动环境规划设计的范围主要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以整个在城市环境中的布局为主要考虑对象,针对活动区所在的地理位置综合考虑方位、地址、周边环境情况、气象等因素,对活动区选址进行规划设计。二是以活动区内的生态规划布局,如广场、道路、院落、主题建筑物、小品等为目标进行规划设计。
1.自然协调原则
注重人与自然环境协调,保持和维护景观、各功能区之间的和谐统一。
2.體现个性和地方特色原则
尽可能保持本土原生植被,树木、花草品种,选择应坚持本地特有品种、濒临珍惜物种优先的原则。考虑区位优势、历史文化和本土文化特色。 3.整体优化原则
既要在整体上形成自己的风格,有要考虑土地利用、经济投入等要素,从最优化角度规划活动区域的景观与人文布置,充分考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优化关系。
4.生态化原则
活动区内各种人类活动、经营性项目及建筑都必须符合“健康、和谐、无害”的生态学思想。
5.多样性原则
既包括生态系统与物种的多样性,也包括经济与经营的多样性。
6.可持续发展原则
不仅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还必须有客观的经济效益,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战略,确保生态园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草滩生态型活动区园林景观设计特色
1.夯土墙技术设计
夯土墙技术是传统的乡土建筑流传下来的建造方法之一,它具有优越的物理性能和生态环保的特点。在工业化建筑大生产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越来越显著的时代里,建筑师们开始回过头来关注祖先流传下来的非工业化的建造方式,于是,夯土建筑的生态时代即将到来。本文以浙江安吉生态屋中的夯土墙建造为例,讲述了一段民间营造方法。
模拟夯土墙的原貌,回归自然,因为夯土墙厚重的墙体具有优越的储热能力,朝向较好而且有窗孔的建筑在冬季白天获得太阳能,并将热量储存在墙体中,到夜间通过辐射提高室内的温度,减少对燃烧化石能源取暖的需要。夏天,假如建筑的遮阳设备和夜间通风措施做得好的话,墙体也能够吸收多余的热量,帮助维持室内凉爽的温度,也就减少了人为制冷的需要。在一些地区,设计做得好的话,夯土建筑比传统的木框架填充墙建筑节能约80%.
2.沼泽地“水景”
水系将不同空间相互串通,依空间流动的走势变化,水流的形状也产生或潭或溪,或渊或池,或静或动,或深远或幽静的不同变化。同时,围合水系的地形与水系相互作用于,形成完整的山水体系,为活动区域营造了理想的生态格局。活动区内“沼泽地”成为贯穿整个场地的脉络,沿水系设计了各种休闲,漫步在草坪上、徜徉在碧水边、交流在浓荫下、休憩在花丛中,塑造一个亲和、健康、生态的时尚生活社区。体现人与城市生活和谐,集阳光、健康、都市情怀于一区,突出都市的人文景观特色。
组团绿地相辅共同构筑了活动区的景观绿地框架,“密林”和坡地成为围合各种类型空间的主要媒介。入口广场绿地的设计突出深山老林的纵深感,道路的布局、植物的规则种植,都有利于这种空间氛围的营造,乔木、灌木、地被均选择多种类,感受森林的气氛。楼间休憩空间强调向心力,设置植物围合的“兴奋点”,配合不同层次的植物种植,如同音乐的主旋律与具有节奏的和弦,使整体环境景观意象渐人高潮。
水景区植物的配置根据水流的特点及区域做不同的配置,设置有水车、芦苇,在喷池处水流从滚水坝跌下。水面中央设小亭,通达小亭的汀步用本地的红砂岩组成,水面一直延伸到走廊的方亭中,将方亭突出走廊的部分做成水榭的形式,周边设美人靠。
3.空间形式多样
草滩活动区园林环境的空间美学将成为视觉景观的重要导则。树廊、竹廊、花廊等多条视觉景观通廊的营造,将不同空间的园林环境融为一体。人流主轴线将南北各空间有机贯穿起来,空间序列感强。南北方向一条主要景观轴线和东北西南2条次景观轴线将园林景观节点串联其中,形成严整的“线形”空间格局与灵动活泼的“点状”空间节点适度结合的空间形式。再利用植物、构筑物、不同材质等园林景观设计的元素与手法塑造下一级尺度关系中“点”“线”“面”空间,使整个活动区域的室外空间层次丰富,形式多样,为你展示一幅浑然天成的美丽画卷。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城市人们活动环境中营造山水型景观氛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渴望和对水的亲近。山水景观设计理念被设计师设计、表现于现代城市的生态活动区域的环境中,它体现现代活动环境设计在追求的美学艺术一价体系的同时,活动环境设计还应满足人的社会功能和周边环境生态功能理念要求的二、三价设计理念体系。从本草滩活动区域环境的景观设计应用效果看,“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代表了未来人们活动环境景观设计的某种趋势。
参考文献:
[1]张倩,设计与传承-将山水艺术融入现代园林景观設计[J],今日科苑,2006(4)
[2]庄树渊,园林置石选石及布局的初探[J],中国园林,2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