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政治生态理论研究综述

来源 :速读·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xun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政治生态理论的起源于西方,自19世纪诞生以来,政治生态理论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就。21世纪是中国政治生态建设元年。对政治生态理论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将有效的指导我国的政治生态建设。
  关键词:政治生态理论;理论研究;政治生态化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强调指出:“改进工作作风,就要净化政治生态”。尤其是随着风社会的来临,社会发展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更是增强了对政治生态化的诉求和对变革传统政治社会体制的动力。以生态视域和方法观察和模拟研究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模式,正是适应当今社会的治理需要。
  一、政治生态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生态”一词,词源来自希腊语,意思是住所或房子。在l9世纪以前,独立的“生态”一词与生态学学科是不存在的。1869年,德国生物学家E.海克尔(1834~1919)最早提出生态学的概念。海克尔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生物与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基于生态环境危机的感受和体验,从人类生存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出发,引发出对生态政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绿色思潮和绿色运动开始兴起,生态政治理论也应运而生。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生态政治运动的推动下,生态学与政治学联姻形成了生态政治学、政治生态学等新兴交叉学科。在目前研究领域,除了出现政治生态学、生态政治学概念,与此相近的表述还有生态(社会)主义政治、绿色政治、绿党政治等。所谓政治生态就是政治系统中的诸要素在运行和互动中所形成和显示出来的整体状态。这种整体状态有好有坏(生态或非生态),当政治生态中的各要素由消极要素变为积极要素,各要素间处于协调共生、和谐互补的动态平衡状态时,这种政治状态就属于优良政治生态,或者叫生态化政治(生态政治)。因此,生态政治概念其实反映的是政治生态发展到一定阶段,已经达到理想状态和生态化了的政治状态。
  二、演变历程
  从发展的纵向维度来看,40多年来,西方政治生态理论经历了理论萌生、理论初创、理论发展、理论现代化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60年代末以前,是政治生态理论萌生阶段。这一时期的政治生态理论主要关注的是环境问题,代表性著作有:雷切尔·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赫伯特·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和于尔根·哈贝马斯《走向理性会:学生抗议、科学与政治》等。其中,雷切尔·卡尔逊的《寂静的春天》首次揭开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提出环境伦理问题。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初,为政治生态理论初创阶段。这一时期的理论以对人类未来深重的生存危机感和力主改变现行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结构为特征。这一阶段的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对悲观模式(增长的极限)政治根源上的追问。[1]代表性理论成果有罗马俱乐部编写的《增长的极限》、生态主义杂志编辑的《为了生存的蓝图》两个报告。这两个研究报告的发表,标志着人们开始从全球化视角审视生态环境危机,发出人类未来生存危机的警示。这一时期,各种绿色政治思潮,诸如: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由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等相继兴起。从此,人类生存环境危机、地球生态的脆弱性、人类可利用资源的有限性,成为全球性政治焦点话题。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政治生态理论沿着生态自治主义和生态社会主义两个方向进入理论深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以“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和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为标志”这一时期的理论以反思环境问题背后的社会关系和文化价值基础为特征。绿色政治与后物质主义进一步兴起,欧洲各国相继建立绿党,并相继进入国家政治生活舞台,集中表达了人类对生态文明和生活质量的诉求。
  第四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西方社会政治发展主题开始转换,政治生态理论转向了民主、公正、民权等政治学基本主题,生态理论走向生态现代化和生态现实主义阶段,其中,以2002年召开的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首脑会议为标志。绿色政治与后物质主义“倡导的主题——环境保护、女性平等、自助、分权化——在政治议程中已经赢得非常稳固的地位”。在这一理念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会民众主张推行民众自治的基层民主和市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的市民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人的价值的实现,越来越强化公民的权利意识、自我实现意识,生态环境问题自觉转变为政治问题。
  政治生态理论发展的四个阶段,基本沿着生态政治化——政治生态化——生态学与政治学的融合的趋势演进。体现了政治生态理论由生态问题政治化到政治问题生态化的发展脉络,也即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巨大进步,生态危机的产生与发展成为生态政治兴起的动因和基础。生态政治的产生和发展反过来又成为政治生态学、政治生态化形成的前提和基础,政治生态化是生态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刚《生态政治学:历史、范式与学科定位》《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5年第2期21-27页
  [2]郇庆治《环境绿党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01页
  [3][英]唐纳德·萨松:《欧洲社会主义百年史》(下册),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第775-776页
  作者简介:
  唐美红(1992.4~),女,黑龙江省五常市人,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专业,硕士。
其他文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日前出台。据悉,南宁市将按计划在“十二五”期间提供保障性住房总量约13.67万套(户)。其中,新建保障性住房总量共约11.64万套,
近年来,《易经》在学术界褒贬不一,有些学者认为其是古代文化中的糟粕,我认为,作为华夏文化的源头,《易经》有一定的合理性。尤其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可谓有着深远的影响,我们应
要:良好的灌浆技术工艺要求是保证水库安全运行的先决条件,因此帷幕灌浆在水库施工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此施工工艺要求适用于该工程.
摘 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既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分析了高校体育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及高校体育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路径,以期为通过高校体育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社会;适应能力;作用;路径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知识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进步和文明的时代,它要求有完善的人格,同时,这个时代又是科技高度发达,充满激
摘 要: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课程的特殊性,从提高重视,认清课程的重要意义;针对现状,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苦练内功,提高学生的自身价值等角度提出了对于讲好该课程的几点见解。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学体会;技能;客观需要  大学生毕业之前,都有一门相当重要的课程需要去学习,这就是《大学生就业与创业》。大学四年,所学的课业很多,就业与创业技能的学习是大学生活的最后一门非专业课,对于这
1.部署实施森林公安“三基”工程建设.按照公安部一抓三年的“三基”工程建设的战略部署,成立以国家林业局副局长雷加富为组长、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领导为成员的全国森林公安
摘 要:青少年的思想教育贯穿青少年成长发展的全过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要增强对青少年思想教育的系统性,要有步骤地对青少年进行循序渐进的思想道德教育,做到学校、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利用一切教育渠道,形成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合力,努力营造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关键词:社会环境;青少年;家庭教育;学校;大众传媒  一、家庭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  
摘 要:墨子是中国古代先秦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创立了墨家学派,著有《墨子》一书传世。墨子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春秋战国时期同儒家并称当世“显学”。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已然成为当代社会教育的主要教育手段之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是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思想源泉,墨子思想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借鉴作用。本文着重从墨子教育思想出发,同当代思想政治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民办高等教育逐渐的从追求数量大众化向内涵大众化转变,但是在民办高等教育新的转型时期,教师的质量日渐成为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教师
送达贯穿民事案件始终,是民事诉讼中一项基础性制度,送达程序是否顺畅、高效运行事关整个诉讼能否顺利进行。然而,我国目前民事案件审判中,送达难成为了影响人民法院审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