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是一种交流工具,教学中应注重能力训练。本文就中学英语教师在课堂内外,怎样通过双边活动来提高学生英语运用能力等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习惯 英语思维能力 反应速度
英语是一门运用学科,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掌握一种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目前还没有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训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堂上,教师是导演、指挥、组织者,而学生是表演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练,通过演练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学生的演练形式是多样的,笔者认为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组表演、讨论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比较好,让学生互相发现并指出对方的错误,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障碍,并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做到人人都能开口。
(2)在课外,同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互相检查背单词、课文和其他作业情况,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等,这同样也是合作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摸索并掌握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
就拿记忆来说,是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棘手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一下学期,甚至于初一上学期后阶段,学生成绩会出现大面积直线下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过记忆单词这一关。随着对另一种语言新鲜感的消失和单词量的增加,大多数学生都回避记单词。成绩直线下降,致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于完全放弃。
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语音教学,扎扎实实过好语音关,这是学生能够开口说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记忆、学好英语的良好开端。
(2)经常抽查、听写单词。可采用各种形式,如限时比赛看谁记忆得多;看谁能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或中文的英文单词;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人人过关、分小组竞赛等。可以对少数不愿背单词的同学采取强制措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记忆单词的习惯,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随着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会越来越强,记忆单词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3)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英语学习的体会、记忆的规律以及英语与其他学科在学习方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特别是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的不同。
只要掌握方法,学英语不难。每次记单词时间不必太长,但次数要多。多次数、少时间,不断累积,效率特别高,记得特别牢。记得越多,就越觉得容易记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目的。
三、把握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水准
在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客观条件下,英语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环境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自己用英语授课的水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发挥。
关于这一点,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规律避免教师唱独角戏,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唯恐学生听不懂。教师应积极地创设生动情景,借助学生能看懂的身体语言等让学生听懂。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多次重复已学过的词汇和句型;
(2)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实物等,设立情景,表情丰富,从而使学生能猜出未学词汇的含义。
(3)把握语速,不能一成不变,讲到新的词汇时应放慢速度,总体上应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进步而加快速度,从而加快授课节奏,提高词汇的出现率。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
(1)限时朗读和阅读训练。笔者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实验:两组学生在正常测验中(90分钟、100小题)成绩都是优异,笔者对其中一组同学在平时作业和测验中不断限时加量,结果在短短的三个月后,正常的测试两组成绩未见差异。但当题量加至280小题、时间限为40分钟时,训练过的一组平均为优秀(90分以上),而另一组只有75分。可见经过训练的学生对英语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现在,笔者将这种训练主要实施在听、说和阅读上。
(2)进行说和朗读的速度训练,如根据指定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说句子和完成对话比赛等。
(3)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课本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并有机组织于课堂中,使课文中的对话、阅读文章变成一个个生动的英语语言环境,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语言思维。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己说的机会,同时有意识地逐步加快课堂上的语言节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对英语语言的反应速度,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
笔者认为,积极面对客观现实,开拓思路,在没有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条件下,英语教师同样可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英语人才。
关键词:学生主体作用 学习习惯 英语思维能力 反应速度
英语是一门运用学科,学习英语的目的是掌握一种交流工具。在英语教学中提高英语的运用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绝大多数的中小学目前还没有听说英语的语言环境,那么在教学中怎样更好地训练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比较重要: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课堂上,教师是导演、指挥、组织者,而学生是表演的主体,他们在教师的指挥下演练,通过演练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学生的演练形式是多样的,笔者认为根据所学内容和学生个体情况进行分组表演、讨论的合作式教学方法比较好,让学生互相发现并指出对方的错误,从而使学生从心理上克服害怕犯错误而不敢开口的心理障碍,并且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做到人人都能开口。
(2)在课外,同样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们互相检查背单词、课文和其他作业情况,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等,这同样也是合作式教学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二、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教师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摸索并掌握最佳的英语学习方法。
就拿记忆来说,是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最棘手的问题。中学英语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初一下学期,甚至于初一上学期后阶段,学生成绩会出现大面积直线下降的现象。其根本原因就是大多数学生没有过记忆单词这一关。随着对另一种语言新鲜感的消失和单词量的增加,大多数学生都回避记单词。成绩直线下降,致使学生失去信心,甚至于完全放弃。
针对这一点,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语音教学,扎扎实实过好语音关,这是学生能够开口说的第一步,也是学生记忆、学好英语的良好开端。
(2)经常抽查、听写单词。可采用各种形式,如限时比赛看谁记忆得多;看谁能说出单词的中文意思或中文的英文单词;同学之间互相检查,人人过关、分小组竞赛等。可以对少数不愿背单词的同学采取强制措施。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养成记忆单词的习惯,掌握记忆单词的规律。随着知识的积累、习惯的养成和自信心的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自觉性会越来越强,记忆单词的效率也会越来越高。
(3)教师要经常与学生交流英语学习的体会、记忆的规律以及英语与其他学科在学习方法上的相同与不同之处,特别是英语与汉语在表达方式和习惯上的不同。
只要掌握方法,学英语不难。每次记单词时间不必太长,但次数要多。多次数、少时间,不断累积,效率特别高,记得特别牢。记得越多,就越觉得容易记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活动才能达到目的。
三、把握课堂上使用英语的水准
在没有英语学习环境的客观条件下,英语教师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创造环境尤为重要。教师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确定自己用英语授课的水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吸收和发挥。
关于这一点,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水平和认知规律避免教师唱独角戏,也不能一味地迁就学生,唯恐学生听不懂。教师应积极地创设生动情景,借助学生能看懂的身体语言等让学生听懂。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多次重复已学过的词汇和句型;
(2)使用各种教学手段,例如图片、实物等,设立情景,表情丰富,从而使学生能猜出未学词汇的含义。
(3)把握语速,不能一成不变,讲到新的词汇时应放慢速度,总体上应随着学生英语水平的进步而加快速度,从而加快授课节奏,提高词汇的出现率。
四、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反应速度
(1)限时朗读和阅读训练。笔者在教学中做了这样的实验:两组学生在正常测验中(90分钟、100小题)成绩都是优异,笔者对其中一组同学在平时作业和测验中不断限时加量,结果在短短的三个月后,正常的测试两组成绩未见差异。但当题量加至280小题、时间限为40分钟时,训练过的一组平均为优秀(90分以上),而另一组只有75分。可见经过训练的学生对英语的反应速度明显加快。现在,笔者将这种训练主要实施在听、说和阅读上。
(2)进行说和朗读的速度训练,如根据指定内容让学生分组进行说句子和完成对话比赛等。
(3)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注重课本所提供的语言环境,并有机组织于课堂中,使课文中的对话、阅读文章变成一个个生动的英语语言环境,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最大限度地使用英语,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英语语言思维。最大限度地创造让学生自己说的机会,同时有意识地逐步加快课堂上的语言节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及对英语语言的反应速度,从而真正达到提高综合运用能力的效果。
笔者认为,积极面对客观现实,开拓思路,在没有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条件下,英语教师同样可以培养出大批高素质的英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