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讀写结合是学习作文的重要方法。教师可以尝试写读法、测读法、比读法、抄读法等读写结合法对学生坚持进行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训练,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读写结合;方法;例谈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读写结合是学习作文的重要方法。下面介绍以借签写法为目的的几种读法。
一、写读法
写读法就是取一篇或一段文章,先用心读上几遍,然后默写。默写时,能记得原话的用原话,不能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与原文对照,看看那些地方不如原文,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加深理解,体会原文表达的妙处,加强记忆,直接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相当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习表达的好材料,用写读法进行教学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瑞雪》中的一段,原文是:“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一幅瑞雪图。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今天清早的天气情况。第二句写一轮红日升起来后的景象,第三句写阳光下的田野与群山的雪景和作者的联想。先让学生理解了这段话的写法之后,再反复读几遍,然后默写。一个学生默写的是: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业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照的大地分外耀眼。白茫茫田野,搞过群山遍深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收的图画。
总的讲,学生把原文的意思大体上写下来了。但有几处明显地不如原文:①原文第二句把字句被改为陈述句,就不能突出雪后的景色,并且与第一句话写的意思分割开了;②原文第三局是两个对偶句,即雪后的田野和群山相对,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也是匹对的。而默写和群山相对,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也是匹对的。而默写文失去了原文的结构美和整体美;③原文的“丰年”被写成“丰收”,“巍巍群山”被写成“高高群山”,默写文不如原文准确。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即是学生读书的时候漫不经心,没有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这一对照、分析,比读数遍,比一般性的背诵下来,学生理解得还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二、测读法
测读,就是边读边推测。这样做,可以训练写作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读以记事为主的课文,不妨推测事情的发展经过和结果;读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不妨推测人物的命运和特点。如《饲养员赵大叔》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他喂牲口是到赵家沟的第二天中午”。读了这个开头,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让学生推测;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呢?这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表现在什么方面?这篇文章后面叙述的重点应放在哪个字眼上?如果是你,会怎么写呢?当学生推测完上述问题之后,再让学生阅读下文。如果后面的安排果不出学生所料,就说明自己的构思符合作者的意图;反之就要让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好在什么地方。从中学会本文的写法。
读了《凡卡》开头,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推测:圣诞节前夜,凡卡写信为什么要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再写?他在心里头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这些内容跟谁有关?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不写行吗?凡卡写的信是寄给谁的?九岁的凡卡这样做有危险吗?是否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经过一番推测,大体不出学生所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个开头的理解,还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此外,运用测读法,还可以根据课题、课文的结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三、比读法
有比较次优鉴别。比读法就是选一些体裁内容相近而写法不同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文章的异同优劣学生就能从鉴别中学作文,学会一种体裁一种内容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的写作方法。小学语文课文有它的延续性,运用比较法可以把中高级的课文结合起来。常见的可分状物写景的:如《翠鸟》与《燕子》比,《瑞雪》与《第一场雪》比,叙事抒情的:如《再见了,亲人》与《别了,我爱的中国》比;写人记事的:如《我的弟弟》与《少年闰土》比,《赶羊》与《飞夺泸定桥》比等等。同时,还可以比文章的开头,比文章的结尾,比文章的过渡照应,比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描写等等。
四、抄读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读法就是把别人的文章抄下来,然后再读,这样印象就深了了。作家从维熙读书时喜欢大段地抄书。因为只有你记得人家是怎么写的,才好想到自己怎么写。为此,课本与课外读物中许多警辟的词句、精彩的描写,都可以让学生抄下来,常见的可分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写事的进行归类抄读。并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到写作文时,指导学生加以运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
关键词:读写结合;方法;例谈
语文教学中,讲究提倡“读写结合”。所谓“读写结合”,就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 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说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两代语文教育大师的卓见明确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阅读好像蜜蜂采花,作文好像蜜蜂酿蜜,读和写是相辅相成的,智慧地把握两者结合的策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逐渐提高。《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由之路。
读写结合是学习作文的重要方法。下面介绍以借签写法为目的的几种读法。
一、写读法
写读法就是取一篇或一段文章,先用心读上几遍,然后默写。默写时,能记得原话的用原话,不能记得原话的,用自己的话写,写完与原文对照,看看那些地方不如原文,多问几个为什么。这样做,可以加深理解,体会原文表达的妙处,加强记忆,直接有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相当多文质兼美的课文,是学习表达的好材料,用写读法进行教学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如《瑞雪》中的一段,原文是:“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也晴了······好一幅瑞雪丰年的喜人图画。”
这一段话描述的是一幅瑞雪图。共有三句话:第一句写今天清早的天气情况。第二句写一轮红日升起来后的景象,第三句写阳光下的田野与群山的雪景和作者的联想。先让学生理解了这段话的写法之后,再反复读几遍,然后默写。一个学生默写的是:
今天清早,雪停了,天业晴了。一轮红日升起来,照的大地分外耀眼。白茫茫田野,搞过群山遍深银装,好一派壮丽雄伟的北国风光,好一幅瑞雪丰收的图画。
总的讲,学生把原文的意思大体上写下来了。但有几处明显地不如原文:①原文第二句把字句被改为陈述句,就不能突出雪后的景色,并且与第一句话写的意思分割开了;②原文第三局是两个对偶句,即雪后的田野和群山相对,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也是匹对的。而默写和群山相对,作者由此产生的联想也是匹对的。而默写文失去了原文的结构美和整体美;③原文的“丰年”被写成“丰收”,“巍巍群山”被写成“高高群山”,默写文不如原文准确。
为什么会存在这样的差距呢?即是学生读书的时候漫不经心,没有弄懂每个词、每句话的意思。这一对照、分析,比读数遍,比一般性的背诵下来,学生理解得还深刻,记忆得更牢固。
二、测读法
测读,就是边读边推测。这样做,可以训练写作思路,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课文中布局谋篇的方法,培养和提高作文能力。读以记事为主的课文,不妨推测事情的发展经过和结果;读以写人为主的课文,不妨推测人物的命运和特点。如《饲养员赵大叔》开头一段是这样写的:“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我第一次看他喂牲口是到赵家沟的第二天中午”。读了这个开头,可以提出下面几个问题让学生推测;课文开头为什么要写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呢?这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赵大叔喂牲口真有意思表现在什么方面?这篇文章后面叙述的重点应放在哪个字眼上?如果是你,会怎么写呢?当学生推测完上述问题之后,再让学生阅读下文。如果后面的安排果不出学生所料,就说明自己的构思符合作者的意图;反之就要让学生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好在什么地方。从中学会本文的写法。
读了《凡卡》开头,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推测:圣诞节前夜,凡卡写信为什么要等老板、老板娘和几个伙计到教堂做礼拜去了再写?他在心里头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这些内容跟谁有关?他写这封信的目的是什么?不写行吗?凡卡写的信是寄给谁的?九岁的凡卡这样做有危险吗?是否可以改变他的命运?
经过一番推测,大体不出学生所料。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这个开头的理解,还可以学习这种写法。
此外,运用测读法,还可以根据课题、课文的结尾以及本单元的训练重点设计问题进行教学。
三、比读法
有比较次优鉴别。比读法就是选一些体裁内容相近而写法不同的课文进行比较阅读。通过比较文章的异同优劣学生就能从鉴别中学作文,学会一种体裁一种内容运用多种表现形式的写作方法。小学语文课文有它的延续性,运用比较法可以把中高级的课文结合起来。常见的可分状物写景的:如《翠鸟》与《燕子》比,《瑞雪》与《第一场雪》比,叙事抒情的:如《再见了,亲人》与《别了,我爱的中国》比;写人记事的:如《我的弟弟》与《少年闰土》比,《赶羊》与《飞夺泸定桥》比等等。同时,还可以比文章的开头,比文章的结尾,比文章的过渡照应,比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描写等等。
四、抄读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抄读法就是把别人的文章抄下来,然后再读,这样印象就深了了。作家从维熙读书时喜欢大段地抄书。因为只有你记得人家是怎么写的,才好想到自己怎么写。为此,课本与课外读物中许多警辟的词句、精彩的描写,都可以让学生抄下来,常见的可分写人的,写物的,写景的,写事的进行归类抄读。并且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到写作文时,指导学生加以运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的读写结合中,我们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一是要找到读写结合的连结点,使读写真正结合起来,不要流于形式。二是不要把每一次的习作练习看成只有作文要求的那点内容,应把习作,不仅贯穿于阅读教学始终,还要把习作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只有这样,学生才知道写什么,懂得怎么写,进而喜欢阅读与写作。
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机会,架起读写结合桥,科学施练,让读写结合之花在课堂绽放。从读到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是“生本、师生、生生” 多维对话的平台,是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佳径,自觉实践,持之以恒,一定能领略到“读写结合风光无限,能力素养提高显著”的成功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