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hanced atmospheric phosphorus deposition in Asia and Europe in the past two decades

来源 :大气和海洋科学快报:英文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ridzmhuiyou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磷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元素,磷缺乏将限制植被生产力及碳汇功能.为厘清全球大气磷沉降的时空格局,本文收集了 1959-2020年发表的396条观测资料.结果发现,全球大气磷沉降的几何均值为0.32 kg ha-1 yr-1,全球大气磷库约4.4Tg yr-1.与1959-2000年相比,近20年亚洲和欧洲大气磷沉降呈现上升趋势,主要来源是农业活动,沙尘传输和燃烧源排放.碳中和背景下,清洁空气行动是否会改变磷沉降的途径和形态,进而影响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需要回答的科学问题.“,”There is increasing interest in understanding atmospheric phosphorus(P)deposition and its impacts on plant pro-ductivity and carbon sinks in ecosystems.However,the global pattern of P deposition remains poorly understood,primarily due to the sparseness of data in Asia.In this study,the authors compiled 396 published observations of atmospheric P deposition from 1959 to 2020 on the global scale.The results gave a geometric mean bulk P deposition value of 0.32 kg ha-1 yr-1,or a global P budget of 4.4 Tg yr-1.Compared with the period 1959-2000,the authors found an elevated P deposition in Europe and Asia during 2001-2020,likely due to the increas-ing agricultural emissions and fossil fuel combustion-related sources in addition to dust emissions.Th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need to quantify the impacts of elevated P deposition from anthropogenic emissions on long-term ecosystem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carbon neutrality and clean-air actions.
其他文献
论辩教学是一种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针对当前高师院校“化学教学论”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讲授为主,缺乏学生课堂参与的现状,从课前准备、课堂论辩、课后反思和评价三方面精心设计并实施了论辩教学。基于对学生书面论辩修改稿和学生期末考试作答情况的分析,可以认为实施论辩教学对于提高“化学教学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化学专业师范生对化学教育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理解能力有重要价值。
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全面走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在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线上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教学方案,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和演示实验视频,通过雨课堂+腾讯会议+微信群的形式,构建了高效的线上实验教学课堂。以“Cr(Ⅲ)系列配合物的合成与分裂能的测定”为例介绍了线上开展实验课的全过程。
量子化学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理论课程,在开展“量子世界探秘”通识教育时,采用了类比教学方法,将知识点以概念类比、文化类比等方式进行归纳分析,有效解决了学生物理基础弱、课程专业性强之间的矛盾,降低了学习难度,避免了学生在学习深奥理论知识时产生的排斥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学科交叉意识。
为了更好地发挥考试成绩在分析化学实验成绩评定中的作用,对分析化学实验考试模式进行了改革。根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建立高质量的试题库,利用互联网在线考试平台进行在线考试。与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笔试模式相比,分析化学实验在线考试具有简单、高效的优势。
针对传统实验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仪器分析实验课程为例,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设计,通过分层教学满足个性化培养需求。基于大夏学堂在线学习平台,通过线上、线下环环相扣的教学活动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引导学生内化知识,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高阶思维与综合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线期末考试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一个新的研究热点。本文以“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课程为例,面对疫情期间的特殊性,从在线考试设计、在线考试准备、考试实施和学生反馈等方面对于在线考试进行了多维度的介绍,总结了经验并进行了反思,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考试流程,为高校开展学生较多的公共基础课的在线考试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主动性,其中情景教学是实现知识建构的重要手段。“一带一路”作为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顶层合作倡议,是全球治理的新路径,是化学与社会课程中不断拓展和延伸的核心知识点。本文以“一带一路”为时代情境,采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情景教学模式,探讨将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全球变暖与冰上丝绸之路以及半岛无核化与东北亚经济共同体建设中的化学与社会关系归纳成一个完整的、可构建的知识与思想体系,促进化学与社会一流课程建设。
反应速率和活化能测定是一个经典的大学化学实验,涉及很多的实验原理和复杂的数据处理及作图,因此存在教师课堂讲解费时和学生完成报告费力等问题。为了缩短教师课堂讲解时间,提高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尽快掌握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及作图的技术,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受到了师生的欢迎,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总结本团队2020年春季学期对“医用有机化学”在线考试的考试方法、试题题型的设计,试卷难度的调控及防作弊措施的实施,对有机化学在线考试优缺点进行了分析,为今后有机化学课程开展在线考试提供参考。
基于在高等院校进行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目前的教学现状,提出了包括知识预留、学生预习、提出问题、教师讲授、课堂讨论五个过程的索授式授课模式,并在大学化学课程中进行了教学尝试。应用结果表明索授式授课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知识掌握的有效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等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并根据教学实践效果,从生理学、心理学、哲学、教育学和社会学角度,讨论了索授式授课模式的理论应用意义,希望对我国高校课堂教学有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