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访谈课中的应用

来源 :校园英语·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TNT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就笔者在一节英语访谈课中真实情境的创设进行了重点描述和分析,进而对这节课的设计理念和教学效果进行了反思总结,就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提出了三个原则,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进一步实践,提高学生生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 英语访谈课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越来越重要,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用较为得体的语言进行真实地口语交际,并着重提高学生在真实情境下自由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方法是情境教学法,即“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经过笔者长期的观察,发现不少英语课的情境创设难免有脱离生活、脱离学生原有水平、脱离学生情绪状态的不自然的情形。情境的创设唯有真实自然、深入生活,才能真正发掘学生的潜力,达到提升语言技能的目的。
  二、案例背景
  2013年12月18日,笔者在校内赛课中给高二(9)班的学生上了一节英语访谈播报课,主题是当前学生中普遍存在的话题——近视。本课在教材中为Task部分,属于语言实践课。在译林版高中英语教材中,Task板块一般都是顺着本单元的话题,以任务的最终产出为目标,设计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通过结对或小组活动的方式,亲历语言实践,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语言运用能力。这种课难就难在“亲历”二字,由于条件的限制,英语教学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很多教师创设情境的做法就是安排小组活动,分角色现场表演,这种做法虽然人为地创造了一种接近真实的情境,但每一个学生又不可能都是天生的演员,这种表演多少都会有不真实、不自然的地方。
  上课前几天我的心理就开始忐忑不安,虽然学生对近视这个话题应该不陌生,但是我班学生基础不好,平时很惧怕开口说英语,甚至回答问题也没有自信,声音很小,我怕学生会冷场。为了上课的时候学生不至于“卡壳”,我精心选择了本课可能运用到的句式呈现在PPT上供学生参考;在近视的原因和保护视力这两个主要问题上,我准备了很多相关图片供学生去描述;在访谈的环节,我设计了分角色对话表演,打算创设一种相对真实的语言情境;为了让情境更真实一些,我甚至自己设计了“电视台”的图标,用作学生的表演背景;为了鼓励学生踊跃发言,我还准备了小零食作为奖励。但是我总觉得自己尽管已经精心设计,从教学的环节到道具都考虑得比较周全,但是和现实生活中的访谈相比还是相差很远。我这样的设计还是在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一个被牵着鼻子走的人,能自由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吗?如果不能自由表达心中所想,还算是真正的访谈吗?教师总是按照自己预设的答案引导学生回答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在生活中接受访谈或者采访的时候,难道不是各抒己见吗?在英语课堂上,要怎样做才能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情境,并“亲历”语言实践?上课前我仍然没能想出一个好办法,带着疑惑和思索,我走进了上公开课的录播教室。
  三、案例描述
  走进录播教室的一刹那,我眼前一亮,头顶上好多摄像头、扬声器,教室的后面是一面巨大的镜子。我发现自己几乎就是置身于一个明亮的演播大厅,摄像头正在对准演员和观众——教师和学生,上课就好比做一次现场直播。教师多么像一位节目主持人,而学生就像台下的观众!我的访谈课,不就是主持人和嘉宾或观众的现场问答吗?
  于是我灵机一动,把原本打算当做道具的眼镜戴上,把原先准备好的开场白也换了一下,我说:“My dear audience, welcome to today’s program! I am your old friend??——Julie! Do I look a little different today?”(亲爱的观众朋友们,欢迎来到今天的节目,我是你的老朋友Julie,看我今天有什么变化吗?) 同学们马上注意到了我的眼镜,马上大声说“You wear glasses today!”(你今天戴了眼镜!)于是自然引出了今天的主题——近视。接下来我就说“Today, I want to make a survey about students’ short-sightedness, could you help me to do this survey? Every lucky audience will get a souvenir!”(今天,我得就学生近视问题对做个调查,你们能帮我完成这个调查吗?每一个幸运观众将获得一份纪念品!)于是,一场热烈的访谈就自然开始了,我像一个主持人或记者一样,问了很多学生如下问题:“你是不是近视”、“你什么时候开始近视的”、“你是怎么近视的”、“你采用什么方法让自己看得清楚点”、“你认为应该怎样保护视力”,等等。“我从小学就开始近视了!”“我不戴眼镜,我觉得戴眼镜太丑!”“我近视是因为小时候觉得带眼睛好看,就戴了别人的眼镜!”“我是因为打电脑游戏时间太长了!”“我觉得我们应当少做作业,多休息!”“观众”边用简单的英语回答问题,“主持人”边即兴与之展开一些相关的对话,鼓励他们多说,并及时派送小礼品。整个教室就像一场热闹的采访,每个“观众”都听着“主持人”的提问和别人的回答,思考着自己的答案,并期待着采访到自己。平常不爱回答问题、不自信的学生也受到了鼓舞和感染,回答了不少问题。值得一提的是,答案都是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说的,非常真实、自然!甚至有些答案是我课前想不到的。
  整个过程让学生过足了现场采访的瘾,充分发散了思维,关于近视的原因和保护视力的方法几乎全被学生自己想到了,甚至不需要用PPT上的图片加以引导,唯一需要做的就是用PPT呈现规范的句式帮助学生表达得更精准一些。有了刚才的思维迸发,干巴巴的句式就有了内容,一切都顺理成章。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让学生代替我当“电台主持人”,让学生分组分角色自由访谈。因为学生自由访谈中需要问“观众”的问题,在我采访学生的过程中已经被无数次重复,学生已经无数次地听到并回答了,所以学生分角色自由访谈非常顺利。课就这么热热闹闹地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下去了。   四、案例反思
  因为偶然的巧合,我创设了很真实的情境,使得本堂课在课堂气氛、语言产出、学生满意度方面都取得了较大突破。这节课证明了真实的情境不仅是英语学习者运用语言的载体,同时也是语言交际能力的催化剂。笔者经过进一步的思考,认为在情境的创设中,我们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利用平等的情境,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许我们掌握了很多教学方法,也许我们已经上了无数次比较成功的课,但是大部分教师应该已经习惯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感,习惯了站在讲台上向讲台下的学生传授知识时那种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的角色。因此,我们还没有足够的意识或者勇气去直面差异——学生想要的课堂和我们给予他们的课堂之间的差异。骨子里镌刻的那种传统的高于学生的优越感时常如雾霭一般升腾,迷蒙教师的眼睛。是时候思考了:我们学生到底需要一种什么样的课堂?他们希望老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我们怎样才能上出学生真正向往和需要的课?
  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指导者、引领者固然是正确的,这是新时代对于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义。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感往往也会成为学生前进的绊脚石。在英语课上,绝大部分学生在英语口语方面是自卑的,同时又是自尊的。怕出错、怕被打断、怕被笑话是他们开口障碍的主要原因。如果教师总是以教者自居,这种距离感就会过分存在,这样的距离感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势必影响其开口的信心,最后形成开口障碍。
  2.创设真实的情境,走进学生的世界。英语教学应该是一种生动的过程,学习主体必须通过积极的体验参与以及主动的实践与创造,才能更好地获得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这也是情境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但是情境的真实与否对教学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尽管现行的英语教材一般都设置了一定的情境,但这些情境不一定适合每个班级学生的真实情况。因此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努力创设生动与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形成在动态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我们的科学探究流行“involved”(卷入的)的说法,没有亲身经历就没有真实的体验,就没有全身心的“involved”。因为真实,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才能使学生有亲切感,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才能激发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潜能。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发现这个真实的情境不应当只是为学生而创设,这个情境也应该是属于教师的。试想如果只创设情境让学生互动,教师却抱臂旁观,那么学生的活动也只能是像演员一样做一场英语台词的表演。在这个表演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内容仍然是表达符合英语语法规范的句子,而不是像在生活中一样真正表达自己。另外,在英语情境教学活动中,由于性格、英语水平的差异,有些学生会成为情境中的“主角”,有些学生则会成为情境中的“配角”甚至只是“观众”。如果教师也能参与到这个真实的情境中,和学生一起交流、学习,那么因为身临其境地走进学生的世界,教师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差异并适时对情境加以调整,更容易关注到“角色”分配的相对公平和均等。同时,教师亲身参与也更容易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搭建真实情感表露的平台,也为师生之间真实有效的交流提供了载体。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要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当走进学生的世界、了解学生的真实生活和真实需要,只有这样,才能恰到好处地激发学生在该情境中的真实反映和真情实感。
  我们的教学也会因为这样的 “真实”和“走进”而变得更有意义,因为在“真实”和“走进”的过程中,我们了解着学生的情感和需求,提升着学生的语言能力,丰富着学生的思想,健全着学生的人格。这个过程也正是教学相长的过程,不仅培养了一个个善于思考、坦诚表达的孩子,还培养了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发掘的教师。
  五、总结
  只有真实的语言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真实的表达和交流欲望,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真实生活中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必须巧妙地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倾听学生、了解学生,因地制宜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语言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自己的体验、感知、实践、参与和交流,完善和发展综合语言能力。唯有如此,语言学习才是真实自然的,才是表达思想、丰富思维的;也唯有如此,语言教学才是来源于生活的、运用于生活的。
  参考文献:
  [1](英国)约翰逊,田贵森.外语学习与教学导论(第1版)[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3.
  [2]周春霞.让生活走进英语课堂[J].神州(上旬刊),2011.9.
  [3]任桦.创设生活化的英语课堂[J].校园英语(教研版),2011.12.
  [4]冯小燕.英语教学与生活[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2.67.
  [5]曹洁.让英语教育回归生活[J].考试周刊,2011,85.
  [6]赵艳霞.新课标下英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10.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了学生在从句学习中的五大问题:(1)缺乏对英语句子关联特征的了解;(2)缺乏主句意识、结构意识和意群意识;(3)对从句类型判断不清;(4)各类从句引导词体系混乱;(5)不能准确分析从句成分,搞不清引导词在从句中充当的成分。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应对策略:站在学生的角度定位施教起点;根据培养学生的需要取舍教材;以思维能力培养为导向优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有效 学
The objective of English teaching is mainly to cultivate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English.However,during the real teaching,teachers always place gr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本文从注重“图文”并茂创设情境、注重引导学生“做”数学、注重“过程”和“数
期刊
摘要:初中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知识面广,为此在复习时要抓住重点、突出难点,要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复习课要把平时所学的局部的、分散的、零碎的知识纵横联系,使之系统化、结构化,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各部分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揭示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新授课是“画龙”,复习课则是“点睛”。  关键词:复习课;巩固基础;知识联系;数学思想方法  俗话说:“编箩编筐全在收口”。经过一段时间的艰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我市教育正围绕高效课堂推行课改。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为此,作为高中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来讲,我们责无旁贷。  【关键词】高中英语 教育教学 优质课堂 纪律 方法 坚持 
用黄瓜为材料 ,研究了草酸对植物根切段还原Fe(Ⅲ )EDTA的促进作用。在 2~ 14mmol/L范围内随着草酸浓度的加大 ,其促进作用不断提高 ;在 4h内随着反应时间的推移 ,Fe(Ⅲ )EDTA的还原量成线性上升趋势。进一步用完整根、粗酶提取液和提纯的质膜证明 :促进作用并非草酸本身作为电子供体直接或间接地加速了铁还原反应 ,而是形成的草酸铁螯合态是根中铁还原酶更有效的底物。整体根还原草酸
期刊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探索出了引发学生思维碰撞,激活灵动课堂的
在课堂中,教师经常会创设让学生进行交际的情景,表演是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小学生天性喜欢表演,认真准备、积极参与,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注意观看表演的学生少了,愿意表演的学生也慢慢递减。是何原因呢?  一、表演环节低效现象和原因分析  现象1 表演只有老师认真看  通过听课和反思自己的课堂发现,表演环节是学生最喜欢,也是一节课最热闹的环节。表演开始后,表演的学生很尽心,但下面却没有几个学生在仔细看表演,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
期刊
人类是一种很奇特的动物,不仅自己有感情,还会把这些情感加到身边的植物身上.比如,梅、兰、竹、菊四种植物就被文人赋予了傲、幽、坚、淡的君子气节;再比如,火红的玫瑰同炽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