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提升思路:从制度管理到教学文化建设的嬗变

来源 :决策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633949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教学质量;制度管理;教学文化建设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都起到了推动作用,教育领域亦是如此。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依靠制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本文针对教学质量的提升思路,即从依赖制度管理到注重教学文化建设进行了阐述和分析,以期能促进高校教学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
  一、依靠制度管理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弊端
  现代管理学认为,管理工作具有三种境界,其中低层次的管理工作是“人管人”,中层次的管理工作是“制度管人”,而高层次的管理工作是“文化管人”,如果从管理效果的时效性方面考虑,“人管人”和“制度管人”容易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文化管人”则更容易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并且需要管理者针对管理对象的未来行为进行预测和约束。
  对于现代高校教育这一项系统工作来说,其中的任何一项工作内容、任务的完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种合作性的团队工作。在这种情况下,“人管人”和“制度管人”这两种注重效率的管理工作就会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因此需要注重教学文化的构建和宣传。注重教学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学质量对于高校、学生和社会发展都能够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注重教学文化建设提升高校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就目前来说,高校教学文化的建设工作是具有很大的研讨空间的,但是教学文化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使得这方面的研究工作难以在学术界达成共识性的理解。对于高校来说,教学文化是一种具体的存在,同时也是一种抽象的意境,具象化表现可以是高校的标志性建筑、校徽和校园景观等,抽象化表现可以是大学精神、名人轶事等,校风校训也是其中的一种,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基于文化同构和心理共鸣的默契和坚守。
  同时,教学文化也是大学组织文化中的一部分,并且集中表现在精神文化这一层面之上。简单来说,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师生能够感受到一种文化气息和文化元素,良好的教学文化能够使得教育工作逐渐形成稳定的风格,使得高校师生之间达成默契,并且共同遵守。在进行教学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核心问题在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够促使教师将自身的职业当作矢志不渝的事业,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实现自身价值,并且将这种价值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能够感受到愉悦,大部分学生会认同、传承和践行大学精神,这对于高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是非常重要且具有积极作用的。
  三、注重教学文化建设的优势和价值
  (一)具有长效性和稳定性
  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特点,从这一方面来看,教学文化无论对于学生的管理还是对于教师的管理,形成的效果都是长期有效的。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学文化的有效融入,可以帮助师生共同找到归属感和认同感,后续的教学工作也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尽管教学文化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产生相应的变化,但是其变革的周期是比较长的,而且教学文化的建设,会使得学生经过系统的教育之后形成一种独有的“精气神”。并且在后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种独有的气质,不同院校能够培养出“精气神”迥然不同的学生正是教学文化熏陶的主要表现之一,这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和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从高校自身教育事业角度来说,教育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长效性的工作。因此,高校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人生道路顺利起步,还需要帮助学生形成持久的“续航”能力。从这一点来看,对于高校教育工作来说,教学文化建设非常重要,需要在后续的教育工作中多加重视,使其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容易引发教师的共鸣和追随
  在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强化教学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教师会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且对一些不认同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产生质疑,甚至还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排斥现象。管理制度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这种文化的认可基础之上,简单来说,教学文化对于教师的约束和激励是建立在教师“自愿”的基础之上的。因此,注重教学文化建设,能够使教师成为相应文化的受益者、传播者和开拓者,并且在实践教育过程中会引发教师的共鸣,教育工作也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注重教学文化建设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优势之一。
  四、结语
  当前,国内众多高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制度管人”和“人管人”的方式,这两种方式虽然能够短时间内取得成效,但不能满足高校教育事业的后续发展。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就要重视教学文化的建设,创新管理模式,促使教学质量在新时期得到提升。除此之外,还需要进行教学文化的宣传工作,使教学文化的积极作用得到发挥,同时助力校园文化的建设,便于高校教育工作形成良好的长效机制,这对于教育事业的發展非常重要,也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程良宏,赵建梅.教学的文化实践属性:教学要素的视角[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1):47-57.
  [2]首兰兰.文化自信视域下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类高校思政课教学探究——以贵州理工学院为例[J].贵州农机化,2020(04):62-64.
  [3]赵平.高校思政课文化自信培养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建构[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3):69-70.
  [4]陈翠微.后评估时代高校二级学院持续建设质量文化的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0(12):14-16+19.
  [5]唐敏.“一带一路”背景下汽车专业英语教学中培养文化意识的途径[J].教育教学论坛,2020(50):125-126.
  [6]赵先锋.审核评估视域下高校教学质量文化建设研究[J].科教导刊(下旬刊),2020(11):4-5+45.
  [7]黄艳.构建班级文化,提高农村初中英语教学质量[J].文理导航(上旬),2020(12):1.
  (作者单位:太原科技大学)
其他文献
我觉得,作为一个党员学者,时刻应记住自己首先是党员,其次才是学者,始终不忘党性,牢记使命:在工作中,应坚持社会责任第一,德行名声为先;绝不为一已私利,出卖党员的党性、学者的良心。否则就不配共产党员。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出现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的、违规“圈地”现象。我的一位朋友掌握“圈地”大权。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原定设有NETPAC奖项的电影节中,伊朗曙光旬电影节和哈萨克斯坦欧亚电影节取消,莫斯科、多伦多、日惹、夏威夷及海南岛电影节消了NETPAC单元评奖。原定于年底举行的加尔各答国际电影节(原定11月5-12日,推迟至2021年1月8-15日)和喀拉拉邦国际电影节(推迟至2021年2月12-19日)推迟至2021年举办。
音乐的听记和书写是音乐学习的必要手段,也是一种极为重要的音乐学习习惯。加强初中学生音乐书写和听记能力是音乐教师面临的一项严峻课题。教师只有加深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才能使学生们更好地领悟音乐课程,掌握音乐基础知识,为他们以后的音乐学习奠定基础。2011年版《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创作实践这一课程内容有这样的要求:能够利用教师或教材提供的材料和方法,独立或与他人合作编创4-8小节的旋律短句或短曲,并能用乐谱记录下来。此外,对识读乐谱这一课程内容中也做了这样的要求:能够跟随琴声或录音视唱乐
期刊
期刊
期刊
社区是市域社会治理的基层单位和细胞,“建设现代社区”是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现代社区的特征和要求,分析了现代社区建设的内涵和导向,从建设和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平台、完善社区智慧化基础设施、建设平安社区体系、搭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平台、加强社区物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现代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这些也是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切入点和抓手。
期刊
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主要目标是实现市域范围内的统筹之治、依法之治,共享之治、专业之治、科技之治。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是破解市域社会治理难题的必然选择,是构建现代市域社会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是探索推进城乡一体化治理路径的逻辑延伸。实践中,应当准确把握市域社会治理的阶段性特征,高标准推进市域社会治理试点工作,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红色文化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在艰辛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国家建设过程中不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物质载体,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传承性。本文探讨了湖南省红色文化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