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的要求落到实处,2014年教育部研制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根据核心素养的价值定位和基本原则,总结出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为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理想之三驾马车,核心素养下的教育理想为:真善美的统一。
第一章 求真:科学素养的根本
科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精致的文化形态。科学的目标在于求真,在于认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科学探究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透过自然现象,深入到里层,抽取自然事物的本质并且舍弃一切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在核心素养表现之一的“科学精神”解读为以下内容: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需要以下几点:了解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观念、实践科学技能方法。作为一种教学论研究,教与学是有效教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有效性是对教和学性质的界定和追求。
一、了解科学知识
科学的特性为:解释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二、严谨的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指: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典型的科学意识有:科学本质是创新的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同等,也包括崇尚科学的意识、投身科学的意识、主体-栋梁意识、危机-竞争意识和领先-创新意识等。
三、求真的科学过程
要做到: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撰写探究报告。“求真”的科学素养就是要在科学概念、科学过程和科学观念上达到如上的素养。
第二章 崇善:人文素养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人文底蕴”中表述有以下内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是后天习得的。人文素养的基础即在“崇善”,“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既具有“上善若水”的个人修养,又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体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能够让师生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学校教育根本任务。
一、“上善若水”的个人修养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善德,意即高尚的品德。培养“善德”之人就是培养品德高尚、乐于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聪明才智的社会公民,意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家国天下”的宽广情怀
“家国天下”既是一种豪情,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是“家国天下”情怀的当下体现。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教育观的直接体现。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务善”在现代教育语境下,要使他们拥有“家国天下”的宽广胸怀,要有家庭、社会、国家、民族,放眼世界宇宙的胸襟。
第三章 尚美:审美素养的追求
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审美情趣”描述为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中国的审美教育将面临着建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审美教育的实施迫在眉睫。其中心和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一、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把对美的需要作为动机,逐渐形成的主观审美的积极的情感和兴趣。审美情趣是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要求、趋向和理想的反映,具有社会历史的内容,既表现了个体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又表现了社会的共同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是审美主体生而具有的,它需要培养教育。
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鉴赏的能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辨别又是困难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复杂性,这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理解是审美的核心,人要真正获得美感,就在于理解。评价能力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水平,是审美的进一步升华。它要求从整体上、实质上把握美,并要知道美的原因所在。
美育任务的各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基础,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发展,培养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提高,而重建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个体的审美发展并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简介:韩静,1991年3月,女,汉族,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美术)专业
第一章 求真:科学素养的根本
科学是人类迄今为止最为精致的文化形态。科学的目标在于求真,在于认识自然界运动变化的规律。科学探究活动从根本上说,就是透过自然现象,深入到里层,抽取自然事物的本质并且舍弃一切非本质属性的过程。在核心素养表现之一的“科学精神”解读为以下内容: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需要以下几点:了解科学知识、严谨的科学观念、实践科学技能方法。作为一种教学论研究,教与学是有效教学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有效性是对教和学性质的界定和追求。
一、了解科学知识
科学的特性为:解释性、精确性、可检验性、可变性、系统性、主体际性
二、严谨的科学观念
科学观念是指:从科学的角度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观念及其行为。典型的科学意识有:科学本质是创新的认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同、科教兴国战略的认同等,也包括崇尚科学的意识、投身科学的意识、主体-栋梁意识、危机-竞争意识和领先-创新意识等。
三、求真的科学过程
要做到:1、提出问题2、做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5、得出结论6、撰写探究报告。“求真”的科学素养就是要在科学概念、科学过程和科学观念上达到如上的素养。
第二章 崇善:人文素养的基础
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人文底蕴”中表述有以下内容: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人文素养遵循字面的内涵表述和组合意义。“人文”,在这里当为确定的“人文科学”(如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哲学、文学、法学等);而“素养”肯定是由“能力要素”和“精神要素”组合而成的。所谓的“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是后天习得的。人文素养的基础即在“崇善”,“善”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既具有“上善若水”的个人修养,又具有“家国天下”的情怀。以“善”文化引领生命成长,体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能够让师生得到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更好地完成立德樹人的学校教育根本任务。
一、“上善若水”的个人修养
“上善若水”语出老子《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句话中的关键词“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是天地万物遵循的自然法则,善德,意即高尚的品德。培养“善德”之人就是培养品德高尚、乐于为国家和民族奉献聪明才智的社会公民,意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
二、“家国天下”的宽广情怀
“家国天下”既是一种豪情,也是一种责任和担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是“家国天下”情怀的当下体现。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这种教育观的直接体现。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务善”在现代教育语境下,要使他们拥有“家国天下”的宽广胸怀,要有家庭、社会、国家、民族,放眼世界宇宙的胸襟。
第三章 尚美:审美素养的追求
核心素养的表现之一“审美情趣”描述为具有艺术知识、技能与方法的积累;能理解和尊重文化艺术的多样性,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
审美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活动,促进个体的审美发展,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进而达到人与社会的和谐完美的发展。中国的审美教育将面临着建设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审美教育的实施迫在眉睫。其中心和目标是为了提高人的生存质量,培养和发展人的感性能力,包括感受力、鉴赏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
一、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健康的审美情趣是把对美的需要作为动机,逐渐形成的主观审美的积极的情感和兴趣。审美情趣是一定时代、民族的审美要求、趋向和理想的反映,具有社会历史的内容,既表现了个体的差异性、特殊性和多样性,又表现了社会的共同性、普遍性和一致性。健康的审美情趣不是审美主体生而具有的,它需要培养教育。
二、审美鉴赏能力的培养。
鉴赏的能力是在感受的基础上,对美的辨别、理解和评价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辨别又是困难的,因为世界上的事物具有复杂性,这就需要在实践中锻炼和积累。理解是审美的核心,人要真正获得美感,就在于理解。评价能力是以上各种能力的综合水平,是审美的进一步升华。它要求从整体上、实质上把握美,并要知道美的原因所在。
美育任务的各方面是密切联系的,培养感受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基础,培养鉴赏美的能力是美育的发展,培养想象和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的提高,而重建审美意识,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以实现个体的审美发展并进而推动人的全面发展,这才是美育的最终目的。
作者简介:韩静,1991年3月,女,汉族,山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现就读于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学科教学(美术)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