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养生学步入大学课堂的构想

来源 :教育与职业·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roi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养生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知识体系,它包含丰富的哲学伦理、文学艺术、自然科学内涵,将其引入大学课堂,能树立大学生的健康意识、加强大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弘扬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发掘传统养生学的学科价值。可尝试在体育学、哲学、医学、心理学、文学等学科中开设专业课与公共课。
  [关键词]传统养生学 课程设置 大学课堂
  [作者简介]杨玲(1969- ),湖北松滋人,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办公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吴志勇(1968- ),湖北黄冈人,三峡大学体育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彭云钊(1966- ),湖北天门人,三峡大学体育学院体教系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与训练。(湖北宜昌443002)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5-0144-02
  
  传统养生学是对人体生命现象和生命历程的精心观察与深入探讨,它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涉及哲学、宗教、伦理、文学、体育、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富有修身、养性、强体等作用,将其引入大学课堂,不仅是弘扬传统文化的需要,也是全面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尤其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的急切需要。本文对大学课堂中开设传统养生学的意义作用、实施办法进行了探讨,旨在为课程开设提供有价值的借鉴。
  
  一、传统养生学的概念
  
  所谓养生,习惯上称之为“生命自我管理艺术”,其意思就是保养人的生命。我国传统养生学是一个博大精深的思想知识体系,其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既有系统的理论,也有十分可靠的经验,兼济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道德伦理与哲学美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对人类本体与外部自然环境、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大脑和意识等诸种关系的研究与探索,涉及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门独特的学问和文化。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具有自己的传统风格和特色。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产和生活中,通过调形、调息、调意等形式,形成一系列有价值的观念、行为规范、思维方式和情感方式,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
  作用,共同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体系,它对人们的身心修养和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传统养生学的文化内涵
  
  1.哲学方面。传统养生学的哲学内涵主要从本体论、人生论、宇宙论等几个方面体现,它要求人们明白天人关系,如“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恒久者,以其不自生,故不能长生(老子)”“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始终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病不起,是谓得道(黄帝)”“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死俱善,人道毕矣(荀子)”……这些“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体用如一”的认识,富有丰富的人生哲理,在这些哲学观的暗示下,人们领悟到只有与天地保持协同,顺其自然,才能保全性命,维系健康,延年益寿。
  2.伦理方面。就伦理层面讲,传统养生学十分重视个体生命的成长阶段,既关注肉体的发育,更關注社会化人格的养成。孔子提出著名的人生成长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还有针对性地提出“君子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这些经典论述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古也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人居天地之间,人人得壹生,不得重生也”之说,告诫人们必须十分珍惜自己的生命;亦有“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由养护身体联系到人格品质修养;更有“人之所以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把人的精神意识放在首位,认为人的生命是精神与肉体的统一,讲养生即要身心并养等。
  3.文学艺术方面。“文以载道”是中国文学的主旨,受道家的影响,文人们设想有一种类似道的艺术极境,于是呈现了以达这种意境的各种艺术手段,继而体现了中国文学艺术的“超言绝象”或“言外之意”的品格,欣赏者也以“情感共鸣”而悠然自得。这种受养生思想影响而创作出带有倾向性作品的文人,前有老子、庄子,后有王羲之、苏轼、王维、李白等。他们都从养生角度出发,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修养。
  4.科学方面。中世纪以前,养生实践就对科学技术的产生与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如古代化学始于古人炼丹,中医的基础理论主要来自养生实践,天文学的发展部分受到了养生学的影响,养生体育起始于五禽戏、八段锦、鹤翔桩、大雁功等模仿动物的活动。在古代,虽然自然科学尚未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但它与科学是融合在一起的,人文科学比较发达。
  
  三、大学课堂开设传统养生学的作用
  
  1.明辨事理,明人心智。传统养生学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理念,能明人心智、启迪灵魂,保持思想情志方面的平衡和稳定。有资料表明,我国在校大学生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疾病,其中不乏“不求上进”“悲观厌世”“骚动躁急”“贪图享乐”之类的“青春病”,养生教育可使青年人调整自我,使人生理、心理渐趋成熟,对人生旅途中健康成长有深刻启示与重要作用。
  另外,中华传统养生学中包含有《周易》、气功的丰富内容,这些内容在大学生眼中往往具有神秘色彩和神奇功效。通过学习,让他们明白其中原理,正确看待这些听起来很神秘的文化。这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还能提高他们对伪气功,伪科学的辨别力,增强自身免疫力,提高自身的修养。
  2.传承文化,提高素质。课程的开设,一方面,能使学生获得传统的文化知识,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对民族精神的重塑;另一方面,能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及内在修养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传统养生文化以它独特的文化内涵,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深受中国古典美学的熏染,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能加强人的内在修养。它所强调的自身内外和谐统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融合的自然而然和循其天然的思想,对提高现代人的传统文化素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增进健康,强健体魄。传统养生学以它固有的价值特征与优势,在人类的历史上流传延续至今,除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较高的健心价值外,更重要的是养生实践——人们通过中国传统体育锻炼方法,收到切切实实的锻炼实效。
  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高校学生除掌握文化知识、专业技能外,还要有健康的身体,应对竞争压力的心理素质与身体素质。传统养生学“内外兼修”的保健思想恰好符合了这种要求,它强调对人的全面锻炼,外练筋骨皮、内练精气神,使练习者身体得到修炼的同时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全面促进身体健康。
  4.挖掘学科价值,拓展专业本领。传统养生学在它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朴素唯物的方法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深入的探讨,积累了极其丰富宝贵的知识经验,认真继承发掘和发展前人宝贵的科学成果,对人类更好地顺应自然环境、改造自然环境、保护自然环境,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价值。将其引入大学课堂,作为专业课开设,就是系统挖掘整理及总结养生理论和方法,揭示养生规律和养生学发展规律,以利于更好地利用这份宝贵遗产,推动我国现代养生学的发展;同时还能丰富学生专业知识,拓宽就业领域。
  
  四、大学课堂开设传统养生学的建议
  
  1.结合现实需要,合理布局课程内容。传统文化中的经学、史学、哲学、诗学等都早已进入大学课堂,作为课程或专业广为传承,而傳统养生学在大学课堂中内容涉及极少,仅为以太极拳为代表的大学体育课程,有很大的局限性,不能体现传统养生学的内涵,更不能作为一门成熟的课程,离形成专业学科距离更远。作为悠久传统文化,其价值已被几千年的实践所验证,应将其作为文化传承的纽带、行为规范的典籍、强身健体的手段、情操陶冶的载体,在大学教育中推行。
  传统养生学是一门古老的交叉学科,既有自然科学的属性,又有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特点,在课程设置方面可公共课与专业课并设,公共课的设置在于通过学习,修身养德,强身健体,专业课的设置在于深入了解内化所涉及的专业知识,加以解释、筛选、提炼、改造,为提高人的寿命和生存质量做出更多的努力。课程设置建议如右表:
  2.吸取传统精华,精心选编教材内容。教材应是通俗易懂,学习内容与目标统一,理论与方法贯通,系统合理,便于教师运用、易于学生接受。要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运用现代科学的理论与方法,重新认识、整理、提炼,对其中落后意识和陈旧观念,必须用现代社会的眼光予以扬弃。如传统养生思想中,有关“不敢为天下先”“清心寡欲”“无而有、有还无”的正面解读——欲望过多,追求太甚,便会使人心气不顺,机体不和;它所思辨的是:千万不可为了追逐外物,反使生命受到了损害,经常保持心安气畅、体泰神清,自然就会身体康强,这样对社会的贡献或许也就不可限量。又如,公共课中的传统养生体育,并不是排斥现代健身运动,而是对各类健身活动都要进行合理的取舍和认真的改造,把尽可能多的、形式各样的活动内容整合成一个系统,从理论到实践都要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3.与生活化相吻合,增强教学的实用性。传统养生学的终极目的是使养生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习以为常的行为习惯,延长寿命,提高生命质量。它涉及日常饮食、起居、劳逸、情绪等诸多方面,包括全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内容,其顺应天时的调息原则,防患于未然的预防原则,刚柔相济、动静结合的活动原则与我们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作为专业课开设,主要是探究养生原理,通过理论研究更好地指导实践;作为公共课更注重的是理论运用,达到调神养息、修身养性的直接作用。无论是何种类型的课程,都必须与现代生活接轨,注重学习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张永芳.传统养生学与大学课堂[J].养生大世界,2006(8).
  [2]陶然.养生益寿百科辞典[Z].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1.
  [3]唐传勤,等. 论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机理[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7).
  [4]阎守扶.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探源[J].体育学刊,1999(2).
  [5]椹育明.论传统养生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科技咨询导报,2007(25).
  [6]肖德厚.中国传统养生学初探[J].鄂州大学学报,2004(7).
  [7]王敬浩,等.构建民族传统健身养生课程体系的理论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其他文献
三角池林场的10万亩丰产林基地,属省建设项目,1988年规划,1989年立项,1990年投建。现在情况如何?请看: ——基地建设初具规模:5年累计营造丰产林22250亩。造林树种为油松、杉
观测并记录、统计漳州地区辣木在生长过程中出现的主要病、虫害,了解了病、虫害种类及发生,并进行了相应的防治、管理措施,为辣木种植及开发提供依据。
为解决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自动化程度不高的问题,本文将全卷积神经网络应用于建筑物震害遥感信息提取。以玉树地震后获取的玉树县城区0.2m分辨率航空影像作为建筑物震害信息提取试验数据源,将试验区地物划分为倒塌建筑物、未倒塌建筑物和背景3类。对427个500×500像素的子影像进行人工分类与标注,选取393个组成训练样本集,34个用于验证。利用训练样本集对全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采用训练后的网络对验证样本
考虑温度及预应力的影响,建立了应用于车削加工系统的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动力学模型,并讨论了温度及预应力对其振动响应的影响.预应力对磁滞及理想磁化模型的超磁致伸缩微致动器
介绍清远有线数字电视业务支撑平台的开发与应用,讲述如何处理广电各大系统的数据及如何设计搭建业务运营支撑平台,以提高有线数字电视业务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平行志愿制度对高考的相关参与者提出了新的考问,既考问了大学的招生制度,也从根本上考问了广大考生、家长和教师。    据报道,今年试行高考平行志愿的省份继续扩大,已覆盖f 6个省市区。这项政策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考生为本的思想,一经出台,立即博得社会大众的一片好评。这是近年来高考制度改革中的一项重大举措,同时也对商考的相关参与者提出了新的考问。  首先,这项政策考问了大学的招生态度。这是显而易见的
今年是汉中行署提出三年消灭宜林荒山的最后一年。在年初召开的消灭宜林荒山动员会上,就落实了任务,提出了具体措施。
强震动记录H/V谱比法自提出以来,已广泛应用于地震工程各研究领域中。但对数据处理的2个关键环节——Taper预处理及傅氏谱平滑未有详细研究。因此,本文针对强震动记录H/V谱比法计算涉及的重要数据处理过程,对四川地区19个强震动台站在汶川地震余震中获取的642组强震动记录开展研究。研究实例表明:S波H/V谱比振幅在周期<1s时高于全时程,论证计算H/V谱比时截取S波窗口的必要性;S波窗口的截断会引起
本文在已有摩擦阻尼器的基础上,设计可应用于装配式剪力墙竖向接缝的阻尼器。通过改变摩擦材料、高强螺栓预紧力等参数,对阻尼器工作性能参数(起滑力、起滑位移、等效初始刚
通过距平方法,研究2017年8月8日九寨沟7.0级地震前震中所在区域(95.00°—110.00°E,25.00°—45.00°N)长波辐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2017年7月,去除背景之后的长波辐射场在震区附近出现显著增强现象,增强区域基本走向与地质构造走向一致,其主体区域沿着巴颜喀拉块体南缘边界带,重要分支横跨巴颜喀拉块体,直接延伸至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②紧邻九寨沟7.0级地震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