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方令孺因与闻一多生出感情风波而被迫离开青岛大学不久,沈从文便致信徐志摩(1931年11月13日),请求徐为方令孺“援一只手”,帮她在北平找点事作,同时沈从文又说方令孺“倒是真真需要‘教婆’教训一顿的人”。黄艳芬女士在《新文学史料》2010年第2期上发表的《“教婆”应为冰心——对一封信的一点考证》一文(以下简称“黄文”),结合沈从文的书信内容和丁玲主编《北斗》时的约稿经过,冰心当时的文坛地位以及《我劝你》的创作背景和内容,经过多方考证,认为沈从文写给徐志摩那封信中所言的“教婆”应为冰心,进而认为《我劝你》一诗劝诫的对象是林徽音。黄文还提到,《我劝你》一诗由冰心本人直接寄给丁玲,丁看后,曾写过对该诗的感想,但“不知何故,最终原稿以及丁玲的感想又流传至沈从文手中,而沈从文也有对于诗歌的一点记录……可惜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文件今天已经无法看到了。”黄女士的考证严密翔实,我认为其基本结论应该是可信的。但遗憾的是,有一条更为直接有力的证据,黄文并未提及。这一则材料不仅可证实黄女士的有关说法,并且可以解答她尚未弄明白的地方。
沈从文1938年10月1日至5日在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发表的《谈朗诵诗》一文中,谈及冰心时曾写道:
冰心女士是白话文学运动初期人所熟知的一个女诗人。在她写短诗时,虽注明献给母亲,赠给弟弟,可不知这赠献是写还是读。直到她搁笔那一年,写了一篇长诗给另一个女人,告那人说,“惟有女人知道女人的心”。“诗人的话是一天的花雨,不可信。”那首诗写成后,似因忌讳,业已撕碎。当那破碎原稿被另一个好事者,从纸篓中找出重抄,送给我这个好事编辑时,我曾听她念过几句。冷眼一瞥,那时桌上还放有一部石印的《诗韵集成》,可想见那种苦吟的情形。那首诗是这个女诗人送给另一个女诗人,用一种说教方式告给她不宜同另一男诗人继续一种友谊。诗人的话既是一天的花雨,女诗人说的当然也不在例外,这劝告末了不免成为“好事”。现在说来,己成文坛掌故了。(《沈从文全集》,第17卷,P243—244)
沈从文在这里引用的冰心有关诗句,与原诗在文字上略有出入。原诗为“只有女人知道女人的心/虽然我晓得/只有女人的话,你不爱听”,“你莫相信诗人的话语;/他洒下漫天的花雨……”显然因为他当时是凭记忆写出的,未经查对。值得注意的是,沈在这里明确地说,该诗是冰心送给另一位女诗人的,是“用一种说教方式告给她不宜同另一男诗人继续一种友谊”,据黄文考证,这是在劝诫林徽音不要继续与徐志摩交往。正因为这一点,沈从文后来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才会说道:
我这里留到有一份礼物:“教婆”诗的原稿、丁玲对那诗的见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点点记录。等你五十岁时,好好地印成一本书,作为你五十大寿的礼仪。(《沈从文全集》,第18卷,P150)
对于冰心的道德劝诫,沈从文其实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女诗人的“劝告末了不免成为‘好事”’,当然也不可信。他以“教婆”一词言称冰心,显然不无讥讽之意。但在此前给徐志摩的那封信中,沈却认为冰心之诗用来劝诫方令孺倒是很合适。造成这种认知偏差,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当是沈与徐志摩、林徽音两人亲密的友情。
沈从文是如何得到冰心诗原稿的呢?按照沈之说法,是“另一个好事者”从字篓中找出重抄后送给他的。那么,这“另一个好事者”指的又是谁呢?有人认为是丁玲在收到诗稿后抄录之后,把诗原稿送给沈从文的。我觉得这种看法与沈所述相悖,根本讲不通。因为据沈前文所言,送给他时,他曾听过“她”念过几句,而丁玲此时远在上海,是不可能给沈念诗的;另外,沈说那时他还瞥见桌上放有一部《诗韵集成》,并想到当时诗人为写此诗而苦吟的情形。我由此推断,沈所描述的情形应该是发生在冰心的家里。事实上,冰心在1989年10月与李辉的一次谈话中也说过,当年是沈从文前来找她约稿,并留下丁玲的地址,后由她直接寄到上海的。(参见李辉的《沈从文与丁玲》一书)因此,这“另一个好事者”很可能是指冰心,因为此事发生在她家里,也只有她本人最清楚自己刚完成了一首诗作,并扔在了纸篓里。此外,在沈看来,他自己代丁玲约稿就是一个好事者,冰心爽快应约帮丁玲的刊物写稿,自然也算一个好事者;而且,冰心写诗劝诫林徽音不要与徐志摩交往,也堪称“好事者”,沈前文中的“这劝告末了不免成为‘好事”’之说便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因此,他文中称冰心为“另一个好事者”也算是顺理成章之事。
沈在接到丁玲1931年6月23日代为约稿的求助信后,应该是很快就去找冰心了。该年的6月29日,沈在给好友王际真的信末写道:“我的宝画同一朵从冰心女士家里摘来的花附来玩玩。”(《沈从文全集》,第18卷,P145)我猜,沈从文很可能就是在这一天向冰心约的稿。沈去的时候,恰逢冰心刚完成了《我劝你》一诗,但她“似因忌讳”,撕碎扔进纸篓。闻知沈的来意,便顺手从字篓中找出重抄了一份,并把破碎的原稿送给了沈。重抄的一份,后来由她本人修改后寄给了丁玲。沈当时曾听冰心念过其中的几句,还发现冰心的书桌上放有一部石印的《诗韵集成》,由此他认为,冰心为写此诗一定是费过一番功夫的。沈从文有关《北斗》一刊的编辑方针,与丁玲有过多次书信往还(详见沈从文《记丁玲续集》中相关引述)。沈在其中的一封信中很可能向丁玲说到冰心《我劝你》一诗的真实意旨,丁玲则在给沈的回信中自然也谈到自己读后的一些看法。因此,沈从文后来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才会说道:“我这里留到有一份礼物:‘教婆’诗的原稿、丁玲对那诗的见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点记录。”
沈从文1938年10月1日至5日在香港《星岛日报·星座》发表的《谈朗诵诗》一文中,谈及冰心时曾写道:
冰心女士是白话文学运动初期人所熟知的一个女诗人。在她写短诗时,虽注明献给母亲,赠给弟弟,可不知这赠献是写还是读。直到她搁笔那一年,写了一篇长诗给另一个女人,告那人说,“惟有女人知道女人的心”。“诗人的话是一天的花雨,不可信。”那首诗写成后,似因忌讳,业已撕碎。当那破碎原稿被另一个好事者,从纸篓中找出重抄,送给我这个好事编辑时,我曾听她念过几句。冷眼一瞥,那时桌上还放有一部石印的《诗韵集成》,可想见那种苦吟的情形。那首诗是这个女诗人送给另一个女诗人,用一种说教方式告给她不宜同另一男诗人继续一种友谊。诗人的话既是一天的花雨,女诗人说的当然也不在例外,这劝告末了不免成为“好事”。现在说来,己成文坛掌故了。(《沈从文全集》,第17卷,P243—244)
沈从文在这里引用的冰心有关诗句,与原诗在文字上略有出入。原诗为“只有女人知道女人的心/虽然我晓得/只有女人的话,你不爱听”,“你莫相信诗人的话语;/他洒下漫天的花雨……”显然因为他当时是凭记忆写出的,未经查对。值得注意的是,沈在这里明确地说,该诗是冰心送给另一位女诗人的,是“用一种说教方式告给她不宜同另一男诗人继续一种友谊”,据黄文考证,这是在劝诫林徽音不要继续与徐志摩交往。正因为这一点,沈从文后来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才会说道:
我这里留到有一份礼物:“教婆”诗的原稿、丁玲对那诗的见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点点记录。等你五十岁时,好好地印成一本书,作为你五十大寿的礼仪。(《沈从文全集》,第18卷,P150)
对于冰心的道德劝诫,沈从文其实并不认同。在他看来,女诗人的“劝告末了不免成为‘好事”’,当然也不可信。他以“教婆”一词言称冰心,显然不无讥讽之意。但在此前给徐志摩的那封信中,沈却认为冰心之诗用来劝诫方令孺倒是很合适。造成这种认知偏差,其中一个很重要因素,当是沈与徐志摩、林徽音两人亲密的友情。
沈从文是如何得到冰心诗原稿的呢?按照沈之说法,是“另一个好事者”从字篓中找出重抄后送给他的。那么,这“另一个好事者”指的又是谁呢?有人认为是丁玲在收到诗稿后抄录之后,把诗原稿送给沈从文的。我觉得这种看法与沈所述相悖,根本讲不通。因为据沈前文所言,送给他时,他曾听过“她”念过几句,而丁玲此时远在上海,是不可能给沈念诗的;另外,沈说那时他还瞥见桌上放有一部《诗韵集成》,并想到当时诗人为写此诗而苦吟的情形。我由此推断,沈所描述的情形应该是发生在冰心的家里。事实上,冰心在1989年10月与李辉的一次谈话中也说过,当年是沈从文前来找她约稿,并留下丁玲的地址,后由她直接寄到上海的。(参见李辉的《沈从文与丁玲》一书)因此,这“另一个好事者”很可能是指冰心,因为此事发生在她家里,也只有她本人最清楚自己刚完成了一首诗作,并扔在了纸篓里。此外,在沈看来,他自己代丁玲约稿就是一个好事者,冰心爽快应约帮丁玲的刊物写稿,自然也算一个好事者;而且,冰心写诗劝诫林徽音不要与徐志摩交往,也堪称“好事者”,沈前文中的“这劝告末了不免成为‘好事”’之说便是一个强有力的佐证。因此,他文中称冰心为“另一个好事者”也算是顺理成章之事。
沈在接到丁玲1931年6月23日代为约稿的求助信后,应该是很快就去找冰心了。该年的6月29日,沈在给好友王际真的信末写道:“我的宝画同一朵从冰心女士家里摘来的花附来玩玩。”(《沈从文全集》,第18卷,P145)我猜,沈从文很可能就是在这一天向冰心约的稿。沈去的时候,恰逢冰心刚完成了《我劝你》一诗,但她“似因忌讳”,撕碎扔进纸篓。闻知沈的来意,便顺手从字篓中找出重抄了一份,并把破碎的原稿送给了沈。重抄的一份,后来由她本人修改后寄给了丁玲。沈当时曾听冰心念过其中的几句,还发现冰心的书桌上放有一部石印的《诗韵集成》,由此他认为,冰心为写此诗一定是费过一番功夫的。沈从文有关《北斗》一刊的编辑方针,与丁玲有过多次书信往还(详见沈从文《记丁玲续集》中相关引述)。沈在其中的一封信中很可能向丁玲说到冰心《我劝你》一诗的真实意旨,丁玲则在给沈的回信中自然也谈到自己读后的一些看法。因此,沈从文后来在给徐志摩的信中才会说道:“我这里留到有一份礼物:‘教婆’诗的原稿、丁玲对那诗的见解、你的一封信,以及我的一点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