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新思考

来源 :现代教育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rahfu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所以“探究式”教学同时也完全符合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重点的当代教学原则。此教学内容的选材依托于课本中的内容:“由祖暅原理和圆柱、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可得球体积公式 ”。尽管教材中未给出该公式的严格推导过程,但本着“来源于教材,理由在书中”的原则,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探究”切入点,能留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创造空间,避免了为“探究”而设计的“探究课”,能顺应新课程发展的要求。
  故我把整节课的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利用祖暅原理,知道球体积公式的一种推导方法,并应用其求椭球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球体积公式的探求,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学会观察、类比、归纳、猜想等合理推理方法,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探究的教学活动,形成学生的体验性认识,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利用祖暅原理探求球体积公式。
  教学过程设计
  (一)
  1.复习祖暅原理及棱柱、圆柱体体积公式;
  约在公元5世纪,我国数学家祖暅在研究“开立圆术”中指出“夫叠綦成立积,缘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其意思是:体积可看成是由面积叠加而成,用一组平行平面截两个空间图形,若在任意等高处的截面面积都对应相等,则两空间图形的体积必然相等。这一论述被后人称为祖暅原理。
  设计意图:数学史与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育,使数学史中的思想方法为数学教育服务。
  用祖暅原理可证明:
  两个等底等高的棱(圆)柱的体积相等。(图1)
  2.复习棱锥、圆锥体体积公式
  用祖暅原理可证明:
  两个等底等高的棱(圆)锥的体积相等。(图2)
  (二)新课导入
  1.复习球体积公式 ,直接抛出问题:课本中已介绍过应用祖暅原理推导棱锥体积公式的做法。如何根据课本提示,由祖暅原理和圆柱、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去推导球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地告知学生今天的学习任务,但问题较大,学生的个体差异会使部分学生找不到思考的切入点,故我设计将任务细化,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进行探究。
  2.将问题分解:
  (1)选择的圆柱(锥)体与对应的球之间应有那些对应关系?
  设计意图:探求圆柱(锥)体的半径与高和球体半径的等量关系,并根据对称性作出选择研究半个球的体积公式。
  (2)仅选择圆柱体(或圆锥体)与对应的半球,用平行截面去截,截面之间能否保证祖暅原理中“在任意等高处的截面面积都对应相等”的要求?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重点是“用祖暅原理为依据进行探求”,所以抓住“用平行截面去截”的关键,探求发现圆柱体在等高处的截面(除底面外)大于半球体,而圆锥体在等高处的截面(除底面外)小于半球体,大胆猜测进行大小间的“协调”。
  (3)如何利用割补法探求半球体积公式?(在这个问题的教学组织上,采用让学生分组协作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
  设计意图:探求圆柱体与圆锥体在等高处的截面进行大小间的“协调”的过程,蕴涵着猜测和尝试的双过程,结论的得出必定是完成了严格的证明。
  探求结果用祖暅原理求球体体积公式的做法是:可构造一个底面半径和高都与球半径相等的圆柱,然后在圆柱内挖去一个以圆柱下底面圆心为顶点,圆柱上底面为底面的圆锥,用这样一个几何体与半球应用祖暅原理(图1),即可求得球体积公式。
  说明:这里教师设计了一个容易激疑的问题情境,给学生思维以方向和动力;三个由浅入深的问题引起学生深入的思考,并且能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作出思考,提出猜想,进行验证”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并教给学生探究性学习的方法。这样设计探究学习活动,是为了更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亲历学习过程的探究活动中丰富经历,强调合作,促进了学生在思维品质、人格特征以及解题方法等方面的优势互补,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探究新知的学习活动中。
  3.得出球体积公式
  4.反思小结、提炼数学思想:
  (1)在该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我们是怎样入手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依据祖暅原理)
  (2)在探求过程中我们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割补法)
  (3)我们概括出怎样的一般性的结论?(球体积公式
  )
  (4)在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尝试、猜测、论证)
  (三)应用
  请在研究和理解球体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解决以下问题:
  已知椭圆 ,将此椭圆绕 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椭球体(图2),其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本问题的提出是球体积公式推导的类比迁移和引申拓广。在题目设计上选择了具体数据(椭圆的长轴、短轴已知)的椭球,使学生能经过自己的主动探索、实验,得到结论,这是对学生主动参与精神的激励。能使学生感悟到“面对新问题,联想旧知识,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揭示知识规律,获取新知”的探究方法和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投入到探究性学习活动中去。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利用割补法及祖暅原理得到了球的体积公式,并初步体会了其应用;进而收获了一个特殊椭球体的体积计算方法,又一次体会了联想、类比、猜测、证明等合情推理及逻辑推理的方法在探索新知识方面的重要作用。
  (五)作业:
  请在研究和理解球体积公式推导的基础上,解答下问题:
  (1)已知椭圆 ,将此椭圆绕y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椭球体,探求其体积。
  (2)将此椭圆绕x轴旋转一周后,得一橄榄状的椭球体,探求其体积。
  作业设计意图:本问题的提出是继具体椭球体积计算后的再次拓广。在题目设计上选择了更具一般性(椭圆的长轴、短轴为a,b)的椭球,让学生对课堂上的探究延续到课后,达成进一步的反馈和巩固。
  (六)课后反思:
  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数学教学和学习方式改革的必由之路。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创造适宜的教学情境和进行合理的引导。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运用一切可能的手段,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有效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形成良好的探究风气,让每个学生都有主动探究的机会和欲望,从而真正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2-11-10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政治;创新教学方法  思想品德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思想品德课能否受学生欢迎关键在于教师。新课程教学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更新观念,改
期刊
【摘 要】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个体潜在的内在学习动因,从而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个体最大的创造力。  【关键词】新课程;初中地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笔者以地理学科教学为载体,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内在学习动因,进而实现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个亘古至今的终极目标,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目前,教育界大力倡导的使学生学会学习,就是这种目标的具体化。  1.全面培养学生学
期刊
纪实作文好写,而想像作文则有难度,写什么?怎么写?怎样指导学生写,确实不好“想像”,总不能让学生拿出草稿,然后说:你们想像去吧!  其实要指导学生写好想像作文也并不很难,不知你是否听过关于“0”的故事,曾经有人在黑板上写了一个“0”分别到大学生教室问“0”是什么?“零”,大学生异口同声。他又到幼儿园去问,同样样的问题,答案则千奇百怪,无一累同(鸡蛋、太阳、张大的嘴……),这是多么丰富的想像。一个普
期刊
诵读经典诗文对于提升人的境界,丰富人的内涵、开阔人的胸襟、净化人的灵魂,启迪人的智慧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作家余秋雨说得好:“中国历史上毁灭性的战争太多,只有一种难于毁灭的经典保存完好,那就是古代诗文经典,这些诗文是蕴藏在无数中国人心中的雕朔和建筑,而一代接一代传递性的诵读,便是这些经典绵延不绝的长廊。”为了继承中华五千年的悠久经典文化,我校承担了中国教育学会经典诵读课题子课题的研究工作,在全镇所有
期刊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如何把自己培养成创新型教师?  首先,要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格。  教师创新意识的确立,是一场教育思想的深刻变革,涉及到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教学观等诸多方面——究竟是培养只会按指令行事的驯服而灵巧的工具,还是培养有独立人格、有鲜明个性、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要求学生“养成记诵很广的‘活书橱’”“养成学舌很巧妙的‘人形鹦鹉’”,还是养成具有一种懂得“在什么时候,什
期刊
【摘 要】针对学生学习外语效率低下的现状,文章剖析其深层原因并提出“以人为本”的新思路,调动学生对外语的积极性。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教师亟需更新观念,学会使用现代化手段进行教学。  【关键词】新课堂;多媒体;英语创新教学;提高效率  现在世界上说英语的人越来越多。作为国际交往的语言,英语的作用很大。在联合国,英语是几种通用语言之一,且被使用得最多。在国际航空、航海和体育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四个方面对罗平布依民间故事流传性特征作了比较明析的阐述。即:指出罗平布依民间故事大都是布依人自己编织出的风物传说,其特征表现在:解释性、地域性、民族性、传奇性。罗平布依民间故事在流传过程中透露出神性意识;罗平布依民间故事的流传,促进了本民族内部家庭和睦、尊老爱幼、团结互助;由罗平布依民间故事引起的思考。  【关键词】民间故事;风物传说;神性意识;情感因素;流传性  罗平地处滇东高
期刊
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5年,我指导学生写的作文发表在全国各地各级刊物上已有57篇了。总结自己这方面的经验,我认为要指导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有“九多”,即多爱学生,多看书报,多听讲,多说话,多想象,多活动,多写作文,多改作文,多投稿。  多爱学生。指导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爱护学生,爱护学生才觉得学生可爱,才觉得学生聪明,才觉得学生能够写好作文,才有信心指导学生写好作文。  多看书报。要求学生多看儿
期刊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的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与批评,代之而起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参与式学习”。 在近几年课改实验的具体实践中,无论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均有了较大的改变。在整体改革试验中,我们坚持教学的科学性原则,根据系统论原理——整体大于各部分的总和,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实验教学的完整性规律,把组成整体结构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组合起来,在
期刊
【摘 要】新课程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把“探索性学习”这一新的 教育 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提高效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实践中需要不断摸索 总结 和把握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课程;创造性思维;探索性学习  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示范者,又是一名学习者;学生是创新学习活动的主体,通过教材这座桥梁,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