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教材的特色与使用建议

来源 :中国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6302289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教材建設是国家事权,是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的重要载体。根据党中央的决策部署,2019年9月之后,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统编教材覆盖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普通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教材也于2019年开始在全国陆续投入使用。
  随着新教材的投入使用,教材的编写特色、使用策略等相关问题也成为一线教师关注的重点。因此,本期专题我们特邀部分教材主编及一线教师代表,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把握新教材、解读新教材、用好新教材,切实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其他文献
语文课难教,作文课更难教。大凡上公开课,很少有教师愿意上作文课,作文课俨然成为语文教学的软肋。可难教的作文课不好好地教,学生的作文水平恐难真正提高。为了寻求突破作文课教学的难关,我们在县级“教坛新秀”评选活动中,要求所有参赛者以“补课”为话题执教一堂作文指导课。比赛中涌现出一些优秀课例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典型误区。  一、指导内容只“多”不“精”  “作文指导的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可以涵盖学生写作前的
赵振江,生于1940年,北京顺义人。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获西班牙国王胡安·卡洛斯颁发的“伊莎贝尔女王骑士勋章”,1999年获阿根廷总统颁发的“五月骑士勋章”,2004年获智利总统颁发的“聂鲁达百年诞辰勋章”。著有《西班牙与西班牙语美洲诗歌导论》《拉丁美洲文学史》(合著)、《山岩上的肖像:聂鲁达的爱情·诗·革命》(合著)及学术论文多篇,译著有《拉丁美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表示,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只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每一位炎黄子孙,贯穿到每一个中国人的成长当中,才能形成我们民族的文化自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教材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融合?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学校以年段为单位研究,制订单元文化主题对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语文教育根植于更深厚、肥沃的生存土壤。  一、利用早读、午读等,营造吟诵经典的氛围 
尊敬的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西部一位语文教师,已经自费订阅《语文建设》4年,在教学一线中深受其激励,收获也不浅,非常感谢你们能编发这么好的杂志。  拜读贵刊今年第1期刊登的一节课堂实录课一江苏省特级教师张赛琴老师的《小螺蛳的“细节”》后,内心不由感叹:作文还能这样教!    启悟一:生活就是作文的基础。    站在生活的角度学语文,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给语文课堂
《诗经·卫风·氓》(以下简称“《氓》”)是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时间并不算特别长的古诗,怎样的教学才能真正体现出语文课堂的教学特质,背后是关乎古典诗歌教学效果的大问题。  《氓》的篇幅较长,有的教师着眼于文言字词,索性将其上成文言文课,完全抹杀了《氓》作为诗歌的文学特质;也有的教师为了营造探究性课堂的氛围,就采取务虚的态度,将字词以诸如小检测等形式一带而过,然后脱离诗歌具体的语言与情境空谈人物形象、文化
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市长江边的蛇山上,始建于三国时期,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一,有“天下绝景”之称。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纷纷登临揽胜,留下了无数传唱千古的不朽诗篇。李白的两首黄鹤楼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虽是一人一地之作,却情随事迁,风格迥异,耐人玩味。    一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在日常生活和跨学科学习中,我们获取信息的文本,不仅仅是比较熟悉的连续性文本,如文学类、实用类、论说类等,还有图表、广告、目录、索引等多种形式的非连续性文本。然而,目前高中语文教学重视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忽视、漠视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仅以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为例,其中只有一篇非连续性文本——《图片两组》,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对图片阅读的策略知之不多,对如何读图、如何实现图文转换、如何让学生自
在开放图书室的时候,趁学生在查找图书的时间,我也随手拎出一本看看。拿到手的是云南与文化名人的丛书之一——《云烟渺渺——汪曾祺与云南》。我喜欢汪老的文章,喜欢教《端午的鸭蛋》一文,喜欢触摸他在云南的经历及他作品中浓浓的云南情、云南味。他很多文章都写云南的风物,如昆明的雨、昆明的花、昆明的小吃等等,让人倍感亲切。而众多的写云南的文章中,我对两篇特别感兴趣:一篇是《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发表于《人民文
新诗教育在我国语文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或者夹缝中,语文课本中新诗数量少,其中和当代生活贴近的新诗作品难成重点。诗人不再受到关注,师生日渐远离现代诗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推出的新课标教材在新诗选篇上做了一些尝试和突破,但一波三折,争议不断,教学效果评价难以取得一致,文本选择僵化与随意并存,标准和目标取向模糊不清。本文选择“流传最广的当代诗篇”[1]——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为案例做一分析,以从理
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中国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问题,一直以来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难点。其难点既表现为现代文学作品话语属性之于日常生活同一性而形成的“平庸性”,也表现为审美意蕴存在方式和解读方式相比于古典或域外文学作品解读的差异性。显然,设置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阅读过程中的“陌生化”状态,是解决难题的有效方式之一。本文试图通过中国现代作家“同题作品”的并置解析,从而形成“陌生化”情景,并在此情景中呈现中国现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