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社区:新冠疫情影响下的社会治理与社会学研究

来源 :学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281124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蔓延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成为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最前沿主阵地,也是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最有效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如何发挥社区在疫情防控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社区防控诸举措的落地,使所有城乡社区成为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将成为打赢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关键.社区发展的历史演化沿着从传统的农业村落到现代的功能社区,再至后现代的虚拟社区的方向行进,其现实发展亦经历着从地方性社会共同体到现代社会中的"社区发展运动",再至当下的社区衰落及再一次的"社区复兴"期待这一过程.而将社区纳入学理视野乃至具体学科意义上的关注,在西方历经了古典社会学的社区研究、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和后现代社会学的社区研究,在中国亦历经近代的社区研究传统、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以来的社区研究、新世纪以来社区研究的繁荣与衰退等.站在我国新发展阶段的起点上,直面今日之不确定性社会,需要立足社区的主体性,重回社会治理的基础;立足社区的空间性,重建我们的社会实践;立足社区的社会性,重构我们的生活世界;立足社区的文化性,重塑我们的共同体感情.重回"社区研究",再次发现社区的意义与价值,不仅是当代社会学的使命,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现实基础和前行路径.
其他文献
“中国经验”聚焦于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一种反映中国人的客观存在与经验的话语.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经验的一面伟大旗帜,为中国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的屈辱历史,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卓越贡献.借鉴已有的毛泽东海外研究成果,深入考察毛泽东思想国际传播对从历史与现实、理论及实践中把握毛泽东思想的当下价值与现实启示具有重大意义.本研究梳理了毛泽东思想国际传播的历程及其价值取向,从国际传播图景、特点与经验等方面来重新观察与勾勒毛泽东思想国际传播的历史成就,提出毛泽东思想国际传播对于当下中国经验走
随着“一带一路”的实施,云南边境地区教育现代化治理在培养沿边建设人才、加深边民国族认同、增强跨境教育竞争力、树立和提升国家良好形象、促进睦邻友好与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独特性作用日益彰显.边境教育治理现代化已然成为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举措.但在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各治理主体的现代化治理理念薄弱、治理主体之间权责边界模糊、教育管理者教育治理能力不足、边境学校自主办学活力不足、教育治理缺乏有效的社会参与渠道等现实问题.要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可以通过培育边境地区教
孝道文化是中国道德文化体系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中国历史上绵延数千年,成为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文明的重要文化符号.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从知识分子到社会大众均意识到儒学所彰显的传统道德价值无法对抗西方工业革命后的新思想冲击,进而引发对传统孝道及孝道文化所承载的传统价值观的反思与革新.
边境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对于稳定边疆、加强边疆安全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主要是集中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探究,对边境地区学校教育的研究寥寥无几,总结归纳边境地区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经验具有重要价值.云南大杂居、小聚居的多民族交融发展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大一统”等理论渊源的写照,因此有必要以中国边境云南段为调查对象,应用在线访谈、实地开放式问卷调查等方法,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三个维度对其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行考察,提炼经验成效,分析面临的
习近平关于涉外法治重要论述主要包括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法理念、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的国际法治观、推动国际关系法治化的国际法目标,并共同凝聚为新时代我国涉外法治理念的国际法内涵.为传统国际法提供了新兴领域立法的新思路,引导了其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建设的新转向,推动了中国作为国际法角色主体的新转变,丰富了中国国际法话语的新内涵.进而推动了中国涉外法治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维护我国国家安全、利益发展,贡献我国全球治理的法治力量带来长久裨益.我国关于国际法治发展之路将更加自信和稳健.
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开展民族工作的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历史过程,具有深邃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从历史逻辑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筑基于中国共产党民族工作的历史进程之中,经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四个主要阶段,已经发展成独具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族高等教育体系.从理论逻辑来看,马克思民族教育理论中国化是民族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民族高等教育工作的初心和使
伯林将自由区分为"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这两个概念,是对法国大革命以来"自由"观念的重要推进,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双重意义.伯林深入分析了"积极自由"的理论基础——决定论及其理性主义形而上学的问题,并说明了价值的矛盾及人生难以两全的缺憾,给我们以思想的启示.但伯林对"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的完全二分及由此反映出来的社会历史观,也存在着一定的偏颇.自由的两种类型的区分是相对的,它们之间需要的是合理的平衡与整合.如把自由的问题放在"人之为人"的根基上思考,我们今天还理当重视其他的价值,不同的价值是可以达到有张
在国内深化发展与国际体系变革两大历史性进程的交织作用下,我国国家安全形势面临着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密切联系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国家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与改革需求,坚持从战略高度维护国家安全事业,创造性地提出了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了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思想.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的习近平关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思想,将"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宗旨,以"党的绝对领导"为指引,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方略,深刻体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工作与建设的实践轨迹.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数字人”的幸福与功能良好的数字社会密切相关.德鲁克发现,在工业化过程中,西方理性自由主义导致了竞争思维、对立思维和极权统治的形成,严重破坏了工业化过程中的社会生态,给“工业人”带来了经济性灾难和社会性剥夺,而工业社会的“美好未来”之战却无法解决工业社会建构的问题.梅奥指出,技术发展和人际能力发展不平衡、权力结构扭曲、代议制低效、竞争性零和博弈思维盛行,致使工业社会无法解决合作难题.概而言之,战争和不合作是工业化过程中的两个社会生态“陷阱”.目前,数字平台对“数字人”的遮蔽、数字技术对“数字人”的锁定、数
个体人不仅是一个自然个体,具有自己的个体性,因而成为特殊的自我,而且还是属于群体中的一员.个体性确保个体的自我独特性,使自我成为自由人.反思让个体能够将个体设想自己从属于某个属,从而产生观念性整体.在这个观念性整体设想中,我不再是我,而是群体之一分子,我与群体其他成员因此而融洽.融洽的秩序需要得到规则的支持.通过反思个体既可以自觉地遵循法则,也可以自愿地遵循法则.只有借助于反思而形成的自愿遵循法则行为中,个体不仅遵循规则如道德,而且也是自由的.反思让个体与群体实现和谐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