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底下好乘凉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gtestwe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情况发生了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价值取向;国际国内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和斗争更加复杂,尤其是国际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青少年一代进行思想文化渗透;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腐朽思想给青少年带来了消极的影响。面对新的形势和要求,学校德育教育应与时俱进,特别注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针对中学生的特点,调整和充实德育教育内容,改进德育工作方法和实施途径,努力造就学校自己身为“大树”的形象。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注重运用理论说服和正面疏导的方式,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有—定的成效。但是,如果不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德育思想,缺乏积极的德育实践,学校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就难以持久。这就要求学校德育从重视灌输道德信条和养成某些行为习惯,转移到着重引导学生自己去掌握道德概念、道德评价、道德判断和提高自我教育能力上来,从接受式德育向批判式德育转变,培养学生独立的批判精神,构筑一道信息“防火墙”。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对不同的意识形态做出正确鉴别,并学会汲取其中有益的东西,完善自身的品德素质。
  如果说学校的“软环境”是一棵大树,那么若是想要这棵大树枝叶茂盛,必然离不开学校里的教师的努力。
  身在教育工作一线的教师体会是最深的:现在的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其中最大的压力就来自于学生的德育工作。这个问题已经不是某一个人的个性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了,不仅仅是普通中学的教师有此感受,一些重点中学的老师也有着同样的感受、同样的困惑。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同一个社会背景下同一个年龄阶段的学生群体,他们虽然在个人素质和学习能力上有着不同大小的差异,但是生活背景是相同的,因此,也有着独特社会背景下的独特共性。
  本人觉得,德育问题是我们现在面对的这群学生的最大问题,也是我们作为教师最大的职责所在。因为,我们的工作将会直接影响着我们社会、我们国家的未来,决定着我们民族的素质与价值观。知识是可以不断学习的,但个人素质和个人的价值观、民族素质和民族的价值观却是难以再塑造的。
   中学阶段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最难调理的时期。而在这个阶段与之接触最多的老师,则无疑是要面对他们这种叛逆心理的直接对象。这个阶段在孩子的发育成长过程中是不可跳跃的,也正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老师,则应该倾注更多的精力来对之教育引导。
  在这里,本人倡导“德育工作导师制”。
  所谓班级德育工作导师制,我们也称“德育导师制”。具体地说就是在“整体、合作、优化”教育理念指导下,将学校班级德育的诸多目标、诸多任务分解到担任“导师”的任课老师身上,明确导师的职责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指导员,是学生思想成长的辅导员,是把学生造就成新型人才的“工程师”。 “导师”们既教书又育人,既管教又管导,形成整体、合作、优化班级管理教师群的一种班级管理模式。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所憎恨的教师,是在任何时候也不能从他那里得到表扬和承认什么事情做得好的那些教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人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赞扬,孩子更是如此。那些各方面表现得较差的孩子受到的呵斥、批评要比得到的赞扬多得多,教师和同学往往用另一种眼光去看他们。生活在这样的氛围中,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就很难树立起来,往往会产生自卑和“破罐子破摔”的心理。其实任何一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把它扩大开来,适时适宜地给予肯定和赞扬。
  再野性难驯的马儿,只要适当地加以训练,也是可以成为骏马的。没有绝对的低能和后进的学生,我们只需要有一双明慧的眼睛,及时去捕捉他们身上的亮点,并且适时地向他们道一声赞许,也许真的就能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责编 袁 妮)
其他文献
班主任是崇高的,他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虽然有太多辛酸苦辣,但却可以绽放出桃李满园的馨香。一个优秀的班主任,除了要有吃苦耐劳、自我牺牲的精神,更要有一颗爱心。在班主任工作中,我注重用“爱”、用“心”去管理,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一、爱心,温暖心灵的阳光    勃朗宁说过:“把爱拿走,地球就是一座坟墓。”是的,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是开启人们心扉的一把钥匙,情到之处,金石为开。爱心是一粒种
所谓“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实施有效教学就是要摆脱低效教学、无效教学、负效教学。那么怎样在音乐课中实施“有效教学”呢?    一、创设“美”的情境,感染学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学生所喜爱的美是直观的、外露的、最易引起主观心灵感应的。因此在创设“美”的情境时要注意投其所好,学生们喜欢什么,教师就给他们创设什么。学生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
在许多复习资料中都有下面这道不定项选择题:  一件衣服=15千克大米。这个等式说明( )  A.它们的使用价值相等  B.它们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相等  C.它们的价值量相等  D.它们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  有些资料给出的参考答案为C、D。笔者认为D项不能入选。选D项是一个理论误区,其原因在于没有准确把握“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的基本含义。  我们知道,“等价交换”是商品交换的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为提高学习主体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后劲,从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入手,笔者进行了一次探索和实践。其方法和途径可以概括为:引导—关注—思考。其基本过程:引导是通过引导者(教育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激发思维主体对所学材料发生兴趣并引起关注(学会关心),同时结合实际进行理性思考获得结论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习惯,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
任何改革都是在不断规范中完善和发展的。近几年来,我国的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尚待进一步规范的问题。只有规范才能发展,才能为思品学科课程改革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使思品课改进一步扬帆远航。    一、规范的行为——课改扬帆远航的重要前提    思想产生行动,理论指导实践,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新课程改革进行到今天,新的课改理念已深入人心。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这些理念见于文件、
【摘 要】 教师的语言交流是课堂师生交往的主要形式,对于改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引导学生乐于利用学业求助这一有效的学习策略,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师的语言交流水平,本文主要从两方面入手进行探究:一是言语交流技巧;二是态势语交流技巧。  【关键词】 教师语言 言语交流 态势语交流 学业求助    课堂教学是教师和学生进行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一名教师教得好不好,对学生有没有亲和力和吸引力,
一堂课仅仅四十分钟左右,在这短短的四十来分钟里,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越来越多历史教师思考和践行的课题。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首先应该开好头、做好序,让短短的几分钟导入语成为精彩教学的序幕。常见的导入新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以旧带新导入。以旧带新即复习法,这是我们最常用的课堂导入方式。它是利用知识
课堂提问是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也是连接教与学的纽带和桥梁。一节成功的课,可以问题为线索,以问题为平台,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方法,提高能力。课堂提问的成功,是引发学生有效思维,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以学定问    学生是教学的核心,也是提问的对象,离开了教育的对象,提问就会成为空中楼阁。一个好的提问,首先要源于教师对学生的认知。教育家苏霍姆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的增多,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的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心理健康问题日益显露,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学生心理健康的引导、维护、心理问题的矫正,需要具有健康心理的教师。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日本的一项调查也证实,教师患心理疾病的比例比一般人高。    一、教师心理问题成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也发生
随着被喻为“教育的革命”的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行和新课程高考的实施,研究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把握新高考的命题趋向,并指导学生有效学习就成为新形势下历史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现就找准历史新课程改革与高考命题趋向的结合点进行有效学习的具体策略谈谈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权当抛砖引玉,以求教于大家。    一、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历史高考命题的特点    第一,从指导思想看,继续坚持以问题为中心,以能力立意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