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克纳在其“文学王国”中对时间的探索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ilnew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金项目: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年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莫言与福克纳‘文学王国’的建立对文学创作的意义”,项目编号:syjs201758。
  摘 要:西方哲学的发展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一定影响,福克纳作品中对时间的探讨即与柏格森的时间理论具有相关性。《喧哗与骚动》的真正主题是时间,作者以昆丁为喉舌逃避时间,以班吉为喉舌打乱线性时间,更以迪尔西为喉舌战胜时间、打破时间的限制。一个故事乃是作者哲思的旅程,通过对几种时间观的分析比较,作者的倾向已彰明较著。
  关键词:时间;意识;过去;现在;未来
  作者简介:李东霞(1993.9-),女,汉族,新疆乌苏人,现就读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2016级英语语言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中英(美)文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1
  一、引言
  福克纳对时间的探索在《喧哗与骚动》中体现得最为充分。福克纳关于时间的哲学与柏格森的心理时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认为有人的意识参与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才是真正的时间”(徐铮 4),而钟表是衡量时间的错误装置。在《喧哗与骚动》中,班吉和昆丁对线性时间观的反响有较大差异;迪尔西作为作者希望的象征,在与时间的博弈中获得了全胜。
  二、线性时间观的突破与禁锢
  康普森家的三个男孩中,班吉生来是个白痴,昆丁因为不敢面对现实与未来而选择了投水自尽。然而,不论是白痴或是哈佛的高材生,作者在时间问题上对他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1. 班吉:模糊、混沌的时间观
  班吉对时间的认知十分模糊,他总是将现在(班吉33岁)与有凯蒂疼爱的曾经混淆。看到凯蒂用过的物品,走过凯蒂带他去过的地方,都会使得班吉回到过去的时间里。班吉的叙述多由简单句构成,过去与现在在他的脑海里、叙述中纵横交错,多年以前发生的事与此时此刻紧密相连,似乎它们就发生在刚才或昨天。
  对班吉来说,未来他无法理解便也不会受其影响,班吉“置身于历史之中, 却浑然不受历史表象的束缚, 在他的心中只有对爱的记忆、守护和渴望”(李忠敏 142)。班吉的意识从线性时间的角度来看是杂乱的,但其意识的片段之间有着心理上的连续性,班吉对场景的杂糅常常暗示着他曾经的拥有和现在的失去。现在像是个记忆的转换器,时而将他带到过去的某刻,时而又把他从过去唤回此刻。
  2. 昆丁:无力逃离时间的囹圄
  昆丁是个被自己的无能打败的人,他对时间极端敏感。由于潜藏在他心底的文化诱因,昆丁沦为时间的受害者。贵族家庭的败落,南方道德伦理的恶化和社会结构的重组等种种变化使得昆丁无力面对现实而选择了自杀。
  昆丁认为,人真正经历的时间与“记时计的指针所量出的时间几乎是没有关系的”(Brooks 254)。他因此砸毁了从父亲那儿继承的钟表。线性的不可逆转的时间令昆丁痛苦,也使他走向毁灭。昆丁总是将自己禁于过去的囹圄之中,失去了面对未来的勇气。他的叙事充满了阴郁的回忆和扭曲的执念,他承受着时间造成的痛苦并为死亡做着准备,至于未来,他没有任何希望并否定了它的到来。福克纳认为,“将过去与现在隔离是对时间本质的篡改”(Brooks 268),而昆丁正是陷入了这样的一种谬误之中。
  三、希望之光
  迪尔西是《喧哗与骚动》中唯一的希望之光,不像被过去囚禁的康普森一家,她尽力维持这个家却没能改变它的衰颓之势。福克纳在反对昆丁时间观的同时赞扬了迪尔西的坚韧和对未来的希望。
  迪尔西懂得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情形,复活节的布道之后,她领悟到康普森家族的败落已势在必行,于是她带领家人离开大宅,开始自己独立的生活。在《喧哗与骚动》的前言中,福克纳写到:“迪尔西代表着康普森家的未来,她如一根废弃的烟囱般矗立在家族的废墟之上,瘦削、坚忍而不屈”(413)。迪尔西对于一切改变都能坦然接受,而不是像康普森一家般去抵抗。她不允许康普森一家人对时间的敌意影响她,她也从未被时间所限制,因为在她看来,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永恒的组成部分。
  四、结语
  福克纳曾在1956年的采访中谈到他自己关于时间的理论:“时间乃是一种流动的状态,除在个人身上有短暂的体现外,再无其他形式的存在。所谓‘本来’,其实是没有的——只有‘眼前’”(170)。也就是说,在人的意识之外,时间是不存在的;时间离开了人的意识,就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福克纳并不宽恕在困境面前的无抵抗与默从,他能理解并给与同情,但是不会赞成人们瑟缩在过去的光环之中。另外,虽然福克纳对南方的过去怀有眷念,他依旧能用清醒的眼光审视南方——她的过失,她的局限,还有她的罪恶。福克纳还时常提醒人们做出改变的必要性,也告诫人们要积极适应新环境。
  参考文献:
  [1]Brooks, Cleanth. William Faulkner: Toward Yoknapatawpha and Beyond. Baton Rouge: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0.
  [2]Xu Zheng. “The Value of Time in The Sound and the Fury.” Diss. Shang Hai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2012.
  [3]Faulkner, William.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ound and the Fury.” Mississippi Quarterly 26 (1973):410-415.
  [4]李文俊. 《福克納传》. 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03.
  [5]李忠敏, 蔡勇庆. “班吉的时间:奥古斯丁式的永恒意识”《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 6 (2010):139-142.
其他文献
摘 要:近年来随着萧红系列电影的上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位风格独特的女作家。萧红一直以来都是一位充满着悲剧意识的作家,其代表作《生死场》将视角对准东北偏僻乡村中农民的生活状态,以拯救国民愚昧的灵魂。苦难和抗拒、生存和毁灭在这东北大地上持续上演。  关键词:萧红;《生死场》;悲剧;生死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1-0-02
摘 要:作为当代彝族青年女诗人的杰出代表,鲁娟的诗歌不仅拥有独特的女性意识和民族意识,还有着反叛传统与回归个人书写的趋向与特点。本文通过对诗人第二部诗集《好时光》中反复出现的种种意象进行深入解读,力求展现诗人沉静而丰富的内心世界。鲁娟诗歌的意象世界固然有着彝族传统宗教、神性的“述古”书写特点,但诗人并不止步于民族传统的再創作,而是回归到日常与女性自我的书写。母语文化与世界观结合汉语写作方式,构筑出
摘 要:文学革命后最初的十年,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最为自由的时期,然而事实上,即使是在新文学发展最为“自由”的前十年,依旧存在着诸多不可调和的“不自由”。而郁达夫作为神经格外纤细敏感的作家,正是在这种自由的大环境里感应到了这些“不自由”。  关键词:不自由;情欲感知;思想禁锢;个人书写  作者简介:黄梦菲(1990-),女,江苏苏州人,江苏旅游职业学院助理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
摘 要:在贾府这个封建社会的大家族之中,林黛玉作为一个外来者,寄人篱下的生活迫使她在心理和性格方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另一方面,体弱多病、爱情不如意以及17岁便香消玉殒,使她的一生充满了悲情色彩。  关键词:林黛玉;寄人篱下;体弱多病;爱情不如意;香消玉殒  作者简介:刘畅,就读于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一高级中学高二年级十六班。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苗侗文化的历史悠久,文化特色较为鲜明。苗侗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苗侗先辈们在黔东南地区恶劣的山区环境适应中动态生成,积淀着苗侗先辈们长期生存与发展的智慧。本研究基于美学视角下,对苗侗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进行充分挖掘,找到苗侗文化的美学意义。从而探索出苗侗文化的传承出路,为实现苗侗文化的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关键词:苗侗文化;民族文化;美学意义;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赵琪(2002.8-),女,汉族
摘 要:苏童的小说《红粉》以建国初期的娼妓改造运动为背景,书写了一段不同于正史的“娼妓改造史”。不同于“十七年”文学的主流叙述,《红粉》将叙事焦点集中在拒绝改造以及改造失败的妓女身上,呈现了这场运动中改造与反改造的博弈,同时暗指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妓女想要获得新生是何其艰难。此外,作为“新历史小说”代表作的《红粉》,以其独特的民间和个人立场消解和颠覆了“正史”和宏大叙事,令长期以来被遮蔽的“小写的历史
摘 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有了显著的提高,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了解中国文化,这为中西方的接触增加了很多机会。然而,在中西交往的过程中,文化冲突屡见不鲜,这就要求我们了解什么才是文化冲突,以便于中西文化的融合进行更好的交流。本文以《功夫梦》为例,剖析《功夫梦》中的跨文化交际中的中美文化的差異与融合,从而对中西文化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文化冲突;《功
摘 要:在工业题材创作处于持续低迷甚至显露出枯竭之态的背景下,在文坛焦灼于“我们的工人谁来写”的问题时,有着20多年工龄的作家李铁的出现,可以说为工业题材的创作带来了一股清新明丽之气。李铁工业题材小说之所以能够区别于传统的工业题材书写,主要得益于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悖论意识的运用。由此生发出的对人的生存困境、精神迷失、人的异化等的种种思考,显示出了作家对真善美的呼唤以及深邃的人文关怀,因此有必要对其
摘 要:休闲文化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本文在对休闲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流觞曲水”休闲文化的起源、历史背景及其休闲文化意蕴,揭示了流觞曲水等休闲文化形式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休闲文化;流觞曲水;中国传统文化  作者简介:王琛(1993.7-),男,汉族,江苏省南京市人,南京林业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  [中图分类号]:G12
摘 要:《中国佬》中出现大量的中外民间故事为该部作品锦上添花,也暗示了作品中父亲等人在美国淘金的真实遭遇心路历程。本文将该文本与荣格的原型批评理论相结合,分析“淘金热”时期的华人在美国被迫处于相对无助和受剥削的地位,被阉割和去势之后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  关键词:《中国佬》;荣格;原型理论;人格面具;阿尼玛  作者简介:胡佳汝(1993-),女,汉族,山东省烟台市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英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