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学角度看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tuxiaoshenx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读诗离不开意向和意境,意境的構建以及境界的高低历来是读诗写诗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并探讨了诗人从懵懂创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个构思过程。
  【关键词】
  美学角度 意境 流程圆成
  自唐朝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意境一词之后,在诗词创作、批评、鉴赏中,意境无疑已成为古典诗学中最具魅力的一个词语。对意境的见解、内涵、评论、诠释叠出。但纵观诗学历史,最负重彩头衔的还应推举清末的王国维先生。他在《人间词话》中对意境的底蕴多层次的进行了深刻的揭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在托名樊志厚撰写的《人间词乙稿叙》里云:“文学之事,其内足以摅己而外足以感人者,意与境二者而已。上焉者意与境浑,其次或以境胜或以意胜;苟缺其一,不足以言文学。原夫文学之所以有意境者,以其能观也。”王国维先生从各个角度论述了意境在诗词中的意义、价值、作用,使意境在坐标中找到了自己的定位。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拍:原著为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此论并非言过其实,在意境的探讨中并将其推向巅峰,达到自我超越,最终指向生命本真状态在诸诗话中还未见第二人。
  继王先生之后的学者,对于意境给予了更详尽的论述。美学大师宗白华说:“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因而涌现了一个独特的宇宙,崭新的意象,为人类增加了丰富的想象,替世界开辟了新境……这是我的所谓意境。”与宗白华齐名的美学大师朱光潜说:“每首诗都自成一种境界,无论是作者或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很新鲜生动地突现于眼前,使他神魂为之勾摄,若惊若喜,霎时无暇旁顾,仿佛这小天地有独立自主之乐,此外偌大乾坤宇宙,以及个人生活中一切憎爱悲喜,都像在霎时间烟消云散了。”这便是一首有境界的诗词所显现出来的艺术魅力。
  境界的有无,是判定这首诗词高下优劣的试金石。既然境界如此重要,它是怎样营造起来的呢?换言之,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是通过怎样的流程最终达到圆成的呢?简言之,诗词的生命流程实际上是诗人从萌动创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个构思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意象形成阶段
  景物(具象)+情志——心物交感——心与物游——互动、碰撞、交流、融合——意与境会——意象生成。大多古典诗词的感受美学圆成。但这种意与境的相融相摄,合为一体还构不成意境,只是意境营造过程的一个表征。
  二、诗性生命的体验阶段
  意象——象外象(事物的本质特征)——意象之展拓——言外意——想象空间、情感空间的延伸,形成意境之雏形。
  三、对诗性生命体验的再体验阶段
  意境之雏型——观照(把初级生命体验作为被观照对象)——超以象外,(改变物我双方的对立状态)——意与境浑(景中全是情,情具象而为景)——超越自我(从追求实际利益的我进而领略宇宙大生命意蕴的我)。至此,诗人彻底打通了自我超越的通道,面前呈现了一个诗人的情意与意中之境互相渗透的艺术世界,显现出生命的本真。构筑意境流程得以圆成。
  意境说是《人间词话》的核心,但我们应充分认识到,王国维先生的意境说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单纯的掌握意境说是很难构筑高深的意境的。意境说还有还有两个强劲的支点:出入说和“两个我”的学说。如果把意境比作一盏明灯,那么,出入说,“两个我”的学说就是开启这盏明灯的两个关键。
  关于意境的构筑与自我超越,一直是我国古代的先贤们探索的一个课题。唐代皎然在《诗议》中云:“采奇于象外。”司空图在《诗品》中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宋惠洪提出了“妙悟”一词。严羽说妙悟是“具正法眼,悟第一义”的“透彻之悟”。最接近《人间词话》理论论述还属清代吴桥。他在《围炉诗话》中云:“意喻之米,饭与酒同出。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后人对此说见仁见智。但有一条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米与酒之间是一个质的变化,是一种超越。对于这个问题,西方人也在不断地研究。现代文学思潮后期的象征主义的代表,英国诗人T.S.艾略特,借助法国古尔蒙特一个化学公式探讨诗的结构层次。氧气十二氧化碳+白丝金=硫酸。艾略特说:“情绪+感觉+诗人心灵=作品。”但是,他们的学说都是孤立支离,破碎残缺的,不成其体系。并且大多是一种情趣和意象上的超越,即感情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拓展,并不必然蕴含有理性的内涵。宋人爱讲“理趣”,诗中时有明心见性之语,那也仅属于道德层面的提升,其反思的意义终究有限。
  王国维先生是第一个借鉴西方诗学理论来写词话的人。《人间词话》可以说囊括了古代所有意境的研究、探讨、论述,并将其推向峰巅。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借鉴。
  【参考文献】
  【1】王国维.人间词话
  【2】唐皎然.诗仪
  【3】唐司空图.诗品
  【4】吴桥.围炉诗话
  【5】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其他文献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与精神层面的集中表达,具有深远的意义。2017年版《新课程标准》提出“语言构建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四大学科素养,其中“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一学科素养在近两年大多数高考作文试题中均有所涉及,如:2017年全国新课标卷I12个关键词中的“京剧”“长城”“中华美食”,全国新课标卷II“感悟中华名句”;2018年浙江卷“浙江精神”,江苏卷
期刊
【摘 要】  阅读是一种多维度的智力体操,它能使青少年儿童的头脑逐渐变得灵活敏捷,并且能够促进青少年儿童心智的全面成长。小学低年段是培养儿童阅读兴趣的重要阶段,如果在低年段使學生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将对中高年段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的养成和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低年段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的影响因素,进而依靠家校之间的配合,找到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有效行为,用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低年段学生
期刊
【摘 要】  小学阶段的教育是教育过程中最基础的极端,也是学生思想、情感、感知以及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核心素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它是交际的工具,也承载着文化传播的功能。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能够让学生了解到文化的之间的差异,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小学英语文化知识的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关键词】  小学英语 核心素养 文化知识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
期刊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对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作文创作身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谓是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成绩的高低,由此可见,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写作习惯对语文整体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必须让学生爱上写作,对写作产生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
期刊
2018年合订本已经装订出版,高中版、初中版定价均为100元,小學版定价120元,现在即可邮购。  2017年小学版合订本定价120元,含邮费,现在可邮购。  2015年初中版、高中版合订本,定价均为90元(含邮费)。  可直接向杂志社邮购。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发区   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  邮 编:163316  联系人: 黄文博  电 话:0459-6292391 6292390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读”之一字则占据了很大的分量,今天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读”字的理解。  【关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社会需要学生能够学好作文,而应用则是作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我国母语的基础课程,读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而写作则正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佳反映,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感悟生活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在实际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能够做好语文课程教学本位的回归。  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良好的作文同积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来说,传统意义角度指
期刊
【摘 要】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材料作文更是让教师们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从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需要的五种意识谈起,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在正确的意识的指导下慢慢了解新材料作文、接受新材料作文并掌握新材料作文。希望笔者的观点能给大家的教学带来些许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五种意识  新材料作文也称任务型作文,
期刊
【摘 要】  在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的对话中,教师应尊重文本,依照学情出发根据文本自身特点做出合理解读,并应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文本品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为目的,透过文字发现探索,从阅读细节出发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文本细读 思维发展 语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需要教师要细读文本,并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本文章结合小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容易疲倦,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还不稳定等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鲜艳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等特点有效地吸引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