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我听过《白雪公主》后,就对童话故事非常感兴趣,有次在新华书店看到一套《彩色童话》,我立刻就爱上了它们。可那时我住校,每月的生活费很固定,腾不出钱来购买书籍,但又舍不得放弃,于是站在书架前飞快地翻阅其中的内容。
因为担心翻看时间过长会引起店员怀疑我光看不买,所以每回都必定控制好时间,这样一来能读到的内容并不多,每次都意犹未尽,只好多来几次。
那天正读得起劲,一时忘了时间。就在我沉浸于童话里时,店员走过来问:“小姑娘,你要买吗?”看样子,店员已经记住了我这张熟脸。那时我的行为有点像吃白食,她肯定是不悦的。
我很尴尬,想大声回答她“当然”,可是摸摸口袋,空瘪瘪的,于是沮丧地放下书飞快跑掉。
青春期的人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被店员戳破我的伎俩后,即使我对后续故事再喜欢,也没有勇气再进那家书店。年少的我甚至多次偷偷路过书店门口,期望那个店员不在了就好,这样我就可以进去将剩下的那部分偷看完。
可是,直到妈妈将那套书买给了我,那个店员依然在那里工作,没有离开。
幸运的是,学校门口开了家小书店,不足十平米的地方,搭满了书架,上面满满当当地塞着书。书太多了,有些直接堆在地上,也因此,书店变得更窄小,根本无法容纳两个人自由地转身。于是经常出现客人在里面挑选,店主反而只能站在门外,或者客人在外面指挥,店主在里面满头大汗地寻找的画面。
这家书店与新华书店不同,里面的新书只占据小小的一格,其他的全是旧书,封面泛黄,书页卷曲,都昭示着它们曾经多次被人翻阅。
我才知道,这家书店专门供人租书。
相比买书的价格,租书便宜太多,我再也不用担心遇到之前的尴尬状况,所以,那里成了我放学后最喜欢去的地方。
店内的灯泡像电力不足似的,永远都很昏暗,视觉的孱弱加重了嗅觉的敏感度,这使得书籍的墨香味更浓。因为是旧书,还夹杂着一股书霉味,可是我并不觉得讨厌,仿佛能从这些味道里嗅出这些书籍除了作者之外,还有一份属于读者的故事。
店主是个胖胖的中年大叔,人很和蔼,对于我冗长挑剔的选书行为一点也不反感,反而笑眯眯地跟我讨论,哪些书好看,哪个作者厉害,哪个版本较好。那时候,我喜欢韩寒,也看郭敬明,看的都是些青年作家的作品,店主便给我一本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他并没有强调我一定要看,只是说,那本书免费。
拜他所赐,莫泊桑是我爱上的第一个小说家,那本书也影响我颇多,让我的阅读面变得更广阔。那间小小的,看似陈旧不堪的书店,其实藏着许多好书,我知道了许多作家,国内的,国外的,还有更多的文体形式。在那里看的书越多,就越发现自己像一只井底之蛙,然后便更想通过看书来充实自己。
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我呆在店里的次数也更多,因为有着共同的阅读经历,我们常一个站在店内,一个站在店外,交流对书籍内容的感想。
我不知道店主的名字和年纪,可是在窄小昏暗的书店里,鼻尖萦绕着书籍陈旧的味道,伴随着书页翻动的声音,我和店主却有着朋友间的亲密感。区别于与家长和老师,我首次体会到了与成年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毕业时,店主送了一本《简·爱》给我,希望我成为像简·爱一样自强的女性。
那本书在一次搬家时,不小心遗失了。我好像失去了年少时期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非常不安,特地跑去学校门口找那间书店。可惜那里已经改建,书店早已不见踪影,原来我经常站的地方摆着一只垃圾桶,而几米之外,也再不见店主那胖胖的身躯。
只有我的记忆里,那画面依然清晰:书店没有招牌,灯光暗淡地照在封面上,书静静地等待着被阅读。吸吸鼻子,那股陈旧书籍散发的霉味仿佛还能嗅到。
如今,已经有许多网上书店,也有免费的电子书下载,方便快捷,可是我依然喜欢去书店里转一转,闻一闻里面的墨香味。那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味道,让我陶醉。
因为担心翻看时间过长会引起店员怀疑我光看不买,所以每回都必定控制好时间,这样一来能读到的内容并不多,每次都意犹未尽,只好多来几次。
那天正读得起劲,一时忘了时间。就在我沉浸于童话里时,店员走过来问:“小姑娘,你要买吗?”看样子,店员已经记住了我这张熟脸。那时我的行为有点像吃白食,她肯定是不悦的。
我很尴尬,想大声回答她“当然”,可是摸摸口袋,空瘪瘪的,于是沮丧地放下书飞快跑掉。
青春期的人自尊心很强,也很敏感,被店员戳破我的伎俩后,即使我对后续故事再喜欢,也没有勇气再进那家书店。年少的我甚至多次偷偷路过书店门口,期望那个店员不在了就好,这样我就可以进去将剩下的那部分偷看完。
可是,直到妈妈将那套书买给了我,那个店员依然在那里工作,没有离开。
幸运的是,学校门口开了家小书店,不足十平米的地方,搭满了书架,上面满满当当地塞着书。书太多了,有些直接堆在地上,也因此,书店变得更窄小,根本无法容纳两个人自由地转身。于是经常出现客人在里面挑选,店主反而只能站在门外,或者客人在外面指挥,店主在里面满头大汗地寻找的画面。
这家书店与新华书店不同,里面的新书只占据小小的一格,其他的全是旧书,封面泛黄,书页卷曲,都昭示着它们曾经多次被人翻阅。
我才知道,这家书店专门供人租书。
相比买书的价格,租书便宜太多,我再也不用担心遇到之前的尴尬状况,所以,那里成了我放学后最喜欢去的地方。
店内的灯泡像电力不足似的,永远都很昏暗,视觉的孱弱加重了嗅觉的敏感度,这使得书籍的墨香味更浓。因为是旧书,还夹杂着一股书霉味,可是我并不觉得讨厌,仿佛能从这些味道里嗅出这些书籍除了作者之外,还有一份属于读者的故事。
店主是个胖胖的中年大叔,人很和蔼,对于我冗长挑剔的选书行为一点也不反感,反而笑眯眯地跟我讨论,哪些书好看,哪个作者厉害,哪个版本较好。那时候,我喜欢韩寒,也看郭敬明,看的都是些青年作家的作品,店主便给我一本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他并没有强调我一定要看,只是说,那本书免费。
拜他所赐,莫泊桑是我爱上的第一个小说家,那本书也影响我颇多,让我的阅读面变得更广阔。那间小小的,看似陈旧不堪的书店,其实藏着许多好书,我知道了许多作家,国内的,国外的,还有更多的文体形式。在那里看的书越多,就越发现自己像一只井底之蛙,然后便更想通过看书来充实自己。
就这样一直循环下去,我呆在店里的次数也更多,因为有着共同的阅读经历,我们常一个站在店内,一个站在店外,交流对书籍内容的感想。
我不知道店主的名字和年纪,可是在窄小昏暗的书店里,鼻尖萦绕着书籍陈旧的味道,伴随着书页翻动的声音,我和店主却有着朋友间的亲密感。区别于与家长和老师,我首次体会到了与成年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毕业时,店主送了一本《简·爱》给我,希望我成为像简·爱一样自强的女性。
那本书在一次搬家时,不小心遗失了。我好像失去了年少时期一件非常重要的东西,非常不安,特地跑去学校门口找那间书店。可惜那里已经改建,书店早已不见踪影,原来我经常站的地方摆着一只垃圾桶,而几米之外,也再不见店主那胖胖的身躯。
只有我的记忆里,那画面依然清晰:书店没有招牌,灯光暗淡地照在封面上,书静静地等待着被阅读。吸吸鼻子,那股陈旧书籍散发的霉味仿佛还能嗅到。
如今,已经有许多网上书店,也有免费的电子书下载,方便快捷,可是我依然喜欢去书店里转一转,闻一闻里面的墨香味。那是电子书无法替代的味道,让我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