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幕西纳克《论电影的节奏》

来源 :电影评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2002h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莱翁·幕西纳克《论电影的节奏》论证了如何实现电影的节奏,包括整体与局部关系、剪辑的作用、画面功效、叙事情感等方面,并从实际操作的角度,分析了电影节奏为什么能够实现。以《末代皇帝》为例,解读幕西纳克的节奏理论在这部影片中是如何体现的。
  [关键词] 幕西纳克 电影节奏 《末代皇帝》
  一、节奏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1、“认识局部与整体关系,意识到画面在整体一部片中起到的作用。”单个的点构成面,正如音符构成乐谱,这是结构上的节奏。
  《末代皇帝》开片,幼年溥仪登基时,溥仪在大殿门被飘扬的黄色帷幕所吸引,于是他伸手试图去触摸,然而此时帷幕却被风扬起,溥仪的手未能触碰到。影片中这一幕,单纯对于三岁的溥仪而言,只是表达出了一个孩子的怅然;然而于全片言,这个镜头却暗示了溥仪一生都不曾真正触及至上皇权。
  影片接下来还有这样一幕,当溥仪长成少年时,他的奶妈嬷嬷被迫驱出宫,溥仪知道消息后,急切紧张的去追赶奶妈,然而当溥仪终于到达宫门,却早已不见他所寻觅的人影,灰色调空袤的紫禁城前门,只有形单影只的少年溥仪一人。片中这个镜头停留了很长的时间,单从该画面看,这讲述的是一个孩子的孤独与无所适,而将该镜头放置进全片来看,这隐喻的是一个末代皇帝的一生孤独。
  2、“剪接一部电影就是赋予影片一种节奏美。”挑选画面和安排画面的结果便是各种节奏的结合。
  该片将回忆和现实穿插剪接,使节奏有张有弛,过渡也显得合理,比较明显的是故事线索与溥仪人生线索中门这一意象:
  A、溥仪割腕自杀后,打开回忆之门,在电影镜头中表现为朱红色宫门;B、朱红的门再次打开,溥仪回忆溥杰;C、嬷嬷被迫离开,溥杰赶出门,却人踪俱无;D、庄世顿走进宫门,给溥仪带来西方文化启蒙;E、溥仪出宫看亡母,被拒锁门内;F、国民党入侵紫禁城,限令其携家眷离开,溥仪第一次走出宫门;G、朱红的门打开,日本人的汽车开进来,秋风落叶扫过绣龙地毯,暗示一个龙朝的末期;H、婉容被日本人带走,溥仪追赶被拒锁门内;I、日本投降,婉容疯,溥仪试图靠近婉容,婉容关上门隔开了溥仪。
  时代节奏赋予了影片节奏,每一个历史事件点的转折,就是一处电影节奏的关键帧。同样,片中数次出现监狱长阅读历史卷本,也起着和门一样的过渡和节奏点的作用。此外影片通过一些特定物事的剪辑,表现出时代特征和时局风云,如1934溥仪复辟,在满清遗老的祭天仪式中穿插剪辑进荒漠下一个工厂的镜头,暗喻守旧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冲突,以及政权时朝的更迭。
  3、画面。此处分析画面色彩引导的节奏:
  该片主要以红色与灰色交织,影片以不同色彩的穿插剪接显现出明显的节奏点,通过色彩来分辨时代,分界清晰直观:红色紫禁城—玄灰色民国政府—灰色的日伪政权--青灰色的牢狱改造—红色共产党政府;又如1934年,溥仪复辟,地点在空旷的黄色荒漠之地,与他童年时暖色调的红色紫禁城截然不同,象征这一次复辟与童年时的安全平静祥和是相反的。
  《末代皇帝》中一共出现三处绿色,这是该片表现溥仪一生中寥寥的几处亮点:A、绿色荷塘边,嬷嬷给溥仪喂奶,安详和睦;B、溥仪寻找被带走的嬷嬷时,出现一处绿色藤萝,正如溥仪与嬷嬷缠绕的母子情C、镜头对准监狱的绿油漆大门时,宣布了溥仪被特赦的消息。
  影片利用这些前后对比强烈的画面色彩,直观的表现出故事转折和情感连接点,形成强烈的影片节奏感。
  4、叙事节奏与人类心理情感。
  影片可从溥仪人生情感的几次生硬分割体现出叙述节奏:A、幼年离母,B、少年离嬷嬷C、青年离开紫禁城D、庄世顿离开E、文秀离开F、婉容离开。
  利用人的想象和思维的拓展而使得电影故事胜于电影主题本身。影片大量采用了隐喻和象征:庄世顿给溥仪带来自行车,溥仪由此便以自行车替换了马车与抬轿;庄世顿给溥仪戴上了眼镜,同时打开了溥仪的眼界;这是西式器物对溥仪的打动,也是西学东渐的暗示,这与后来溥仪执意要找现代女子为妻、剪发、寄希望于国外、对于一切西方器物感兴趣是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的,这些细节各为其是,却又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
  又如加冕舞会上,婉容失仪的抑郁落泪,显然不仅仅是因为溥仪的性无能,更多的原因,便由观众解读,许是对皇帝冷落的怨恨,许是对孤独与未来的恐惧,许是对无常命运的嗟叹,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些解读便是影片之外更高的价值所在了。
  二、在操作中,节奏应如何实现
  1、作者要赋予作品强节奏;2观众自身要适应节奏,尤其要加强对画面节奏的把握。
  关于音乐方面,幕西纳克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配音消弱了影片本身的节奏,“我们都认为音乐伴奏有必要,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影片的节奏或看得不清楚,因此,我们就愿意在音乐中感受这种节奏来使我们满足”。但这一观点是存在质疑的,画面节奏固然重要,然而在很多方面,音乐对整部电影的节奏发展也是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的。
  如《末代皇帝》开始有这样一段声效变化:溥仪3岁离母时压抑沉郁的胡琴声—喇嘛在慈禧殿外诵经声—慈禧召溥仪,周遭一群僵尸般的人,静音—慈禧死,喇嘛入内,唢呐响—溥仪登基,森严肃穆的大臣阵列—蟋蟀鸣。这样一段声效变化非常贴切的配合了影片叙事节奏,倘若没有这些伴奏,并不会改变影片叙事,但加入了伴奏,影片更具韵律感,观众也更容易入情入境。
  又如加冕舞会上众人的喧哗热闹与婉容的独自神伤沉默,不仅更具动静节奏对比,也更深入表现了人物心理情感;同样的还有片尾,花匠儿子回顾空荡荡金色龙座时,响起低沉哀婉的配乐,镜头紧接着便剪切到现代,响起的是导游嘈杂的喇叭声乐,既有明显的时代分割感,也具有深层的讽刺意味。
  三、节奏缘何而实现
  1、画面时间长度,画面连续性等;
  2、节奏强度、画面强度、画面吸引力:如慈禧死亡前夕的气氛低沉压抑,慈禧死亡的一刻喇嘛们跳进房内,刺耳的唢呐声响彻整个大殿,画面吸引力由此增加,节奏也随之增强。
  3、视觉暂留原理。“当画面连续出现时,大脑皮质会不断的发出反应,使画面的印象持久的留在那里,这种持久性是可以作为节奏元素来使用的。”人类这一生理特性,正是电影形成的基础。
  4、回溯。“每当我们看到主题在不同的表现下出现时,这种回忆提示作用就促使我们去想到总主题,从而使我们看到许多细部之后,对整体产生一个整合的印象”。影片中频繁采用的闪回技法,正是对回溯的辅助。
  参考文献
   [1]李恒基·杨远婴. 外国电影理论文选[M].三联书店,2006.11
  [2]劳 逊.电影的创作过程[M].1982
  作者简介
  李季,西南大学电影学硕士,研究方向:电影美学。
其他文献
3D电影审美是指电影观众选择3D电影进行观看、感知、体验、发现、判断、评价乃至创造美的实践精神活动。在此活动中,电影观众的心理活动过程究竟如何呢?其实,往往因人而异,见仁见智,结果往往复杂多样。根据中国知网工具书检索《美学与美育词典》界定的“审美心理”包括了“审美心理机能、审美心理形式”,由“审美感知、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审美情感”(笔者检索于中国知网工具书相关词条)等多种心理要素交互作用形成。参
期刊
《盲探》是一部由寰亚公司出品、杜琪峰执导、刘德华与郑秀文主演的香港剧情片。该片于2013年7月在内地及港台地区同步上映后,颇得各界好评。片中充满了悬念,电影一开头便是一则有关通渠水伤人事件的报道。此类事件在一年中已发生三次,伤者达百人,警方的悬红也已升至90万,但案情仍无进展。谁能侦破此案,拿到这高额悬红呢?这便是影片伊始留给观众的一个悬念。此时,郑秀文所饰之何家彤就象观众的眼睛,不但带领大家看到
期刊
版权在知识经济时代作为一种基础性资源的作用越来越大,其触角已经渗透到新闻、出版发行、广播电视、影视等相关行业,创造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各国文化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版权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2008年6月5日国务院颁布《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提出战略目标——到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水平较高的国家。  一、电视节目版权贸易现状的分析和认
期刊
[摘要] 侯孝贤的每一部影片都是编者与导演生命史的呈现,他们关乎年少的成长,关乎那片陌生的、不属于我们的、却无比向往的土地。那些看似青涩的回忆实际都极具分量。在贾樟柯的电影中,“真实”的感受超越了“美学”,他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阐述真实,也是对“真实美学”中“关注现实性主题与当代社会问题”的模仿学习。  [关键词] 侯孝贤 贾樟柯 真实美学 现实主义 长镜头  doi:10.3969/j.is
期刊
侯孝贤和贾樟柯这两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华语电影艺术大师,以其独特鲜明的叙事风格记录着社会变迁,逐渐形成了各自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虽在成长背景、文化底蕴、世界观等方面颇不相同,但两者在光影书写上却拥有着相似的叙述语法和风格,存在平行比较研究的空间。  电影主题作为叙事的核心表现对象,在整部作品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导演在影片叙事主题的处理上比较慎重。美国学者李·R·波布克指出:“毫无疑问,当代的大
期刊
[摘要] 2010年张艺谋导演的《山楂树之恋》讲述了静秋与老三的纯洁美好的爱情故事,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故事深深打动了我们。然而如今的社会越来越浮躁,在金钱至上的引导下越来越缺乏那种真挚的感情,人们只能在电影中才能找到那种初恋的美好带给我们的感动,去聆听经过岁月沉淀后的纯净故事。  [关键词] 电影 《山楂树之恋》 金钱 现实  《山楂树之恋》讲述了一段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爱情故事:静
期刊
[摘要] 《黄州寒食诗帖》是苏轼存世作品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作品将书法艺术语言的凝重与流动、豪放与平和,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品其诗,苍劲沉郁,饱含着生活凄苦,心境悲凉的感伤,富有强烈的感染力;论其书,笔酣墨饱,神充气足,恣肆跌宕,飞扬飘洒,巧妙地将诗情、画意、书境三者融为一体,读着这样的文字和线条所表现的自然情感,一股悲凉之气油然而生。这也恰恰体现了作为时空艺术的书法所具有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对美国电影的观照一直是中国电影批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1920年代中国电影评论对美国电影的道德评价维度,左翼影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从评论的道德维度向政治维度的转向;对美国电影在华放映所包含的经济与文化双重侵略的警惕以及运用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理论对美国电影进行评论。这三种主要的变化有一个共同的评论视角,即以中国为观照标杆衡量美国电影在华放映的影响。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失恋33天》是2011年度国产电影中的大赢家,它以黄小仙失恋事件为中心展示了几对恋人的爱情故事,在婚恋观念上开辟了爱情片的另一种模式,或者说它为爱情片提供了另一种诠释爱情故事的可能。影片成功塑造了“闺蜜型”男友的形象,从一个非常现实的层面表达了一种婚恋观。  [关键词] 《失恋33天》 爱情 日常 婚恋观  《失恋33天》是2011年度国产电影中的大赢家,说它是大赢家,不仅指其投
期刊
[摘要] 《hell0,树先生》有其独到的先锋精神,直面现实的勇气,新锐的表达视觉,对原生态的急切关注,虽然导演把镜头和关注的焦点放在一个稍有缺陷的树先生身上,其实真正的投放是当下农村现实,而忽略农村也就是忽略中国真正的现实,这正是该影片重心所在。  [关键词] 《hell0,树先生》 边缘 悬空 隔离 现实 梦幻  《hell0,树先生》是近年国产影片中有一定深度和艰涩感的电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