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夏之爱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quallleo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久前的中国,浪漫的爱情,无论是作为个人体验还是人性根本的需求,都在集体主义的社会中被置于次要的位置。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爱情以及爱情的外在表达再次浮现。摄影师刘香成在照片中记录了那个人们在爱情面前小心翼翼而跃跃欲试的八十年代。从那以后,我们的社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随着经济和物质的发展,人们表达爱情的方式更是干态万状,而上海的街道里不时上演着的婚纱摄影行业小插曲,无疑是婚姻社会仪式的绝佳证明。但那是爱吗?
  《炎夏之爱》呈现了刘香成、马良、奥利维亚·马丁-麦奎尔和戴建勇四位摄影师的四个系列项目:《春天的爱》、《我的移动照相馆》、《中国式爱情》与《朱凤娟2008-2015》。从刘香成镜头下留存的特殊時代背景下中国人的含蓄情愫表达,到如今奥利维亚拍摄的婚礼产业所体现出的爱的物质表现;从马良那段长达28000公里、越过54个城市,用镜头寻找的可爱、浪漫和善意存在的旅途,到戴建勇对当代女性的亲密叙事,我们可以在他们带有独特视角的镜头中感受爱的情绪表达。与此同时,我们也不禁再思:究竟什么是爱?爱在摄影中应该如何表达?
其他文献
摄影与电影,时远时近。两者都为记录真实而生,却因内在属性的差异而走向不同的道路。相比之下,照片是凝固一个瞬间,它能够成为一种恋物,替代那些不在场的主体或已经消逝的短暂,而对电影来说,最重要的则是时间的绵延。如果说照片与过去密不可分,那么电影则总以现在时态展开;摄影是既定的图像和物体,电影则是虚拟的、非物质的过程。  在早期电影的拍摄中,特写镜头的打光几乎都是按照工作室人像摄影的传统手法布置的。可以
期刊
清川あさみ的作品并非摄影,但是她却依靠极具个人化的刺绣语言,唤醒了其中凝聚的精神与想象。近期在阿拉里奥画廊上海,她举办了在中国的首次个展《化身》,呈现了包括“Complex”、“Our Story”、“Tokyo Monster”以及最新创作的“Mythology”等不同系列的作品。  早年在东京学习设计时,平面模特的工作经历让清川萌生了“挖掘照片中人物所隐藏的性格与故事”的创作灵感。这种灵感在日
期刊
一脚迈进了2020这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第一个年头!而电影构想出来的2020年代,被无数次天马行空地构建出一个个奇妙神秘的生存空间!但作为人类,我们真正迈进这一标志性的年头,地球还是我们熟悉的环境,电影里的神奇现象并没如约出现。但你就能否定,探索电影出现的AI没“入侵”人类的事实吗?会否定外星生物就没抵达地球,与人类共享空间的可能吗?这些认知外的存在,正是这新世代中,人类与Al智能,以及外星物种之
期刊
《平行:埃文奥拉夫》呈现了荷兰著名摄影师埃文奥拉夫最近十五年创作生涯中的近五十件作品,其中数件作品皆为首次在中国展出。  作为当今荷兰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摄影师之一,奥拉夫长于时尚摄影和廣告拍摄,但本次展览避开了其已然广为人知的作品,聚焦于他的个人创作。在奥拉夫的作品中,高超的风格塑造和丰富的视觉体验平行共生。他的系列作品揭示了其创作的两个核心元素,其一是自传性,其二则是场面调度和舞台编演。  正
期刊
电影《超体》里讲了一个趋势:当人的智能开发到100%后,作为智能承载媒介的身体就会灰飞烟灭,“I am everywhere”说明能量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人此时转化为了“神”。而当物质媒介不再能承载信息能量的时候,媒介形态即会消散。而图像就是这样充斥满了“everywhere”,它有着巨大的能量,也有着巨大的虚妄,它即是终结,却也是起源。  我自己进行的各种影像实践,不论是“正儿八经”的摄影艺术
期刊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瑞士籍摄影师埃莱娜比奈首次在中国举办了个展。展览以百余幅胶片作品回顾了其三十年来通过相机镜头与经典建筑进行的独特对话,而其中以苏州园林为主题的全新创作也是第一次对公众亮相。  埃莱娜比奈1959年出生于瑞士索雷尼奥,成长于意大利罗马。她曾就读于欧洲设计学院的摄影专业,毕业后在瑞士日内瓦大剧院短暂任职摄影师。八十年代中期她与时任伦敦建筑联盟学院教师的丈夫白瑞华移居伦敦,并逐渐
期刊
《流浪地球》,这部根据刘慈欣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电影,一经上映便引起了国内观众对科幻影视化的空前关注。其中,借助高规格的拍摄技术所呈现出的幻想世界,令受够了过往国产电影粗制滥造画面感的人们,一时间为之振奋欣喜。观影之后,我不禁想起俄国导演塔可夫斯基那部拍摄于苏联时期的科幻电影《潜行者》,并试着以其摄影美学来反观我们的这部国产佳作。  就制作环节而言,《流浪地球》主要场景的拍摄都是在青岛东方影都内完成
期刊
乌克兰艺术家Tania和Roman是一对情侣艺术家组合,他们以Synchrodogs的名义出现,用表演击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屏障,并将超现实或非现实的梦与想象重置于日常。在他们的作品里,自然、物质、精神被干预和重构,视野忽然变得暖昧起来。  在Tania和Roman看来,身体与物质、自然之间似乎并没有坚固的界限,日常与记忆也都是可以穿梭的空间。在他们获得丘克艺术奖特殊提名的作品《睡眠梦幻曲》中,两人
期刊
哪怕在一些干扰性很强的场域中,艺术家张培力的创作都能保持极清晰的力度——一击即中。作品里那些重叠的典型新闻语汇,歇斯底里地鼓掌,牺牲前的狰狞时间,是他对那个特定年代意识形态特征的剪辑、回放、重复,不带任何赘述的明朗反复调。之外,他常提及,像是洗鸡、外科手术手套这类内容都和父母的医生职业脱不了干系。而今天,在上海鱼龙混杂的原南市区仁庐空间里,这则“关于强迫症的年度报告”,依然无处不涉及与医院里头那种
期刊
摄影领域里出类拔萃的女性艺术冢总会让人印象深刻。她们往往凭借自身强大的信念、热情和创造力,推动摄影抵达更崇高的境界。在此,我们将为大冢介绍当今艺术界最具代表性的女性摄影师,而将她们串联于此的线索,正是作品深层的敏锐洞察和超现实特质。  辛迪·舍曼  辛迪·舍曼是美国先驱女摄影师、电影导演和艺术家,当今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她的艺术实践和思想充满离经叛道的挑战精神,其融入概念艺术、具有表演性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