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ronlong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30多年来,党带领人民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2012年12月,习近平同志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伟大觉醒,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我们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步伐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倡导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命运,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没有毛泽东就没有新中国,没有邓小平就没有今天的中国。邓小平为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作出了历史性的巨大贡献。
  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2)拨乱反正,为开创新道路扫清障碍
  邓小平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首先是从理论上的拨乱反正破题的。1978年,他发动和领导了一场全国范围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这场大讨论,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为开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廓清了道路。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引起的。这篇文章是邓小平复出工作后营造了一种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社会氛围的产物。以这篇文章为由头,开展一场全党全社会的大讨论,是邓小平发动和领导的。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经历了从解决思想路线入手,进而解决政治路线问题,再发展成全面拨乱反正的几个阶段。几个阶段主题的转变与深化,完全是邓小平一手推动的。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决策,成功地解决了社会主义要不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的问题,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从而成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一个伟大的新起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实际上成为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果敢的勇气坚决顶住工作重点转移之后来自“左”和右两个方面干扰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错误倾向,带领全党从新的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全面拨乱反正,澄清了基本理论问题上的一些思想混乱,为改革开放提供理论支持。特别是他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并将之确定为立国之本,为改革开放提供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安定团结的政治秩序。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以此为标志,历时4年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圆满结束,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任务基本完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伴随着解放思想、拨乱反正的进程,在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中兴起的。此期间,农村改革风起云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在这个阶段虽然尚未提上日程,但邓小平提出了两个重要思想,为经济体制改革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一是他提出“小康”目标,为20世纪中国经济的改革与发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规划;二是他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规划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走向。这段时间,对外开放精彩纷呈,全面展开,特别是在邓小平的倡导下,试办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4个经济特区,作为实行对外开放的窗口,很快取得巨大成功,产生了重要的示范作用。对外开放开始成为基本国策。与此同时,政治体制改革从反对个人崇拜,发扬党内民主,恢复和建立民主集中制开始,到正式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力度大、举措多、见效快。到1982年,新宪法、新党章修订通过,短短几年,从根本上扭转了“文化大革命”结束时那种无法可依、无章可循的混乱状态,初步奠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础。
  第二阶段 (1982~1989)精心设计,谋划改革开放宏伟蓝图
  1982年,党的十二大确认了邓小平提出的到20世纪末实现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战略目标,提出要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在十二大开幕词中,邓小平向全党发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
  十二大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活动蓬勃展开。从1982年起,中央连续几年发出关于农村问题的“一号文件”,指导改革深入发展。“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被废止,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为城市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1983年,邓小平到江苏、浙江调查研究,对实现小康目标,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要求。1984年,邓小平用一个月的时间在几个经济特区调查研究,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问题有了新的思考。这年6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第二次中日民间人士会议日方委员会代表团时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令整个世界耳目一新。
  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之后,中央又制定了科技体制改革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两个决定。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从局部到整体全方位地展开,成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和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1984年到1988年,邓小平将全部心血倾注在以改革开放为基本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上。在他的领导下,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当,过五关,斩六将,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重大进展,中国经济因此上了一个台阶。在这个进程中,邓小平以其敏锐的思想完成了对改革开放的总体设计,这主要体现在:
  第一,对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时代特征作出新判断,及时调整外交政策,制定新的国际战略,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他将和平与发展概括为当今的时代特征,改变了我国过去奉行的“一条线”“一大片”的外交政策,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第二,对基本国情作出新概括,提出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新论断,确保改革开放牢牢植根于中国的实际。
  第三,阐述实行改革开放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关系,揭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四,制定“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规划改革开放的发展目标。
  第五,不断解放思想,深入研究计划与市场问题,鼓励全党探索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第六,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新观点,探讨解决改革开放的速度与效益问题。
  第七,发明“不争论”原则,鼓励改革开放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第八,提出并阐发了改革开放必须坚持的社会主义原则。
  第九,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毫无疑问,将邓小平的这些论述综合起来,就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即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设计。
  第三阶段(1989~1997)晚年思考,引领改革开放正确方向
  1989年11月,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正式批准邓小平退休。“从领导岗位退下来的邓小平同志,仍然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关注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这期间,国际和国内形势不断地发生变化,引起邓小平的深刻思考,他多次发表重要谈话,对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继续发挥指导作用。如他十分关心上海的发展,提议和支持中央作出开发开放浦东新区的决定。当苏联和东欧发生剧烈变化时,他以丰富的经验提醒中央要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特别是1992年,他以88岁高龄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谈话,针对改革开放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思想观点,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了又一个大发展的新阶段。邓小平的晚年思考,既着眼于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又放眼于妥善解决发展起来以后的新问题,这就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他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设计。他的这些思考,对于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意义尤为深远。
  第一,根据世纪之交国内外形势的新发展,阐发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战略思想,对改革开放提出“又快又好”发展的新要求。
  第二,进一步阐述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提醒全党要坚持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
  第三,阐明了判断改革开放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和始终坚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提供了依据。
  第四,深入思考和提出如何将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的问题。
  第五,深化对共同富裕理论的认识,探索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
  中国今天的发展和经验证明,邓小平晚年的这些思考与设计对于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健康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种新型差动自感式磁流变阻尼器(DSMRD)的工作原理及其感应特性,完成了DSMRD测试实验平台的搭建,同时对DSMRD进行了感应特性及阻尼性能实验分析。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
公路建设始终是公路部门的中心任务,精神文明建设要服从服务于公路建设的需要。“八五”以来,我市公路建设进入第二个高速发展时期,我局作为公路建设的主力军,充分发挥精神文明的
去年以来,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形成的就业压力,许多城市和企业不约而同地采取卡、压的抑制性政策,主张农村劳动力就地消化、转移,以重点解决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这种堵
国家投资兴建京九铁路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带动沿线地方资源开发,形成一条新的经济增长带”。自1993年京九铁路全线开工,到1997年4月1日客运开通,包括山东段在内的京九经济带建设已经有了良
近年来,我省走出了持续多年的卖方市场,经济增长、结构调整、资源转移受需求拉动更为突出。这一转变使一向靠供给刺激经济增长的方式受到了市场的强烈约束,经济明显呈现出需求导
目的研究三子排痰汤联合氨溴索(Ambroxol)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的影响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空白组、哮喘组、三子排痰汤组(中药组)、氨溴索组(西药组)、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肝细胞癌(HCC)、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患者及健康体检者血浆游离DNA含量及完整性的检测结果,探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对HCC的诊断价值。方
陈弘君出身于海南岛一个普通的干部职工家庭。从小学到高中,陈弘君都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1977年2月,陈弘君进入中山大学历史系学习。在校期间,他在争分夺秒地学习的同时,还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