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电影《武汉日夜》中的美学意蕴

来源 :南腔北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njw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纪录电影《武汉日夜》以2020年初武汉突发的新冠疫情为背景,将死亡、渴望、康复、新生等多个主题完美地糅合在一起,通过记录“平凡人”的抗疫经历,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尽管抗击疫情是一个灰色的题材,但《武汉日夜》中却蕴含着真实之美、平凡之美和人性之美。
  关键词:《武汉日夜》 真实之美 平凡之美 人性之美
  2021年1月22日,国内首部战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在全国上映。2020年初,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在武汉爆发,让这个英雄的城市笼罩在死亡的黑色阴影之下。在这样的背景下,30名摄影师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在抗疫一线持续拍摄76个日夜,留下了1066个小时的珍贵素材。制片团队从海量的视频中精心挑选,将一个个感人的抗疫故事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影片以医院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和病患的日常生活为主线,将死亡、渴望、康复、新生等多个主题完美地糅合在一起,通过记录“平凡人”的抗疫经历,谱写出了一曲感人至深的生命赞歌。纵观整部影片,没有一句编造的台词,也没有任何刻意的雕饰,真实的视频汇集成为一部让观众感动的英雄史诗。尽管抗击疫情是一个灰暗的题材,但《武汉日夜》中却处处蕴含着“美”,主要包括真实之美、平凡之美和人性之美。
  一.真实之美
  纪录片以真实的生活为素材,展现的是真人真事。但何为“真实”,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论题。法国纪录片大师让·鲁什认为,纪录电影应该“还原‘被遮蔽’的‘真实’,发掘生活中的‘真实’”[1]。因此,镜头中的真实只是生活的表象,真正的真实是藏匿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诗意。在《武汉日夜》中,编导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段,力图在“真实的”影像中制造出陌生感,由此促成影像的诗意表达。影片通过运用最真实的镜头来记录最感人的故事,展示出武汉人民经历的苦难时期,讴歌了普通民众的坚韧与善良。
  在剪辑过程中,编导拒绝一切滤镜和修辞,旨在真实地展现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各类人群的原貌:病房里,患者的绝望;抢救室内,垂危者痛苦地呻吟;殡仪馆中的尸体。正是这些真实残酷的画面,让观众对疫情有了更深入地认识。在影片中,医护工作者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根本看不出样貌,只能用记号笔在身上写着名字和来自哪里,以方便旁人辨认。通过护士换衣服时的迟缓动作,摘下面罩时脸上露出的勒痕和不断流淌的汗水,观众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他们的艰辛与不易。尽管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但当面对病人时,他们总是表现出很轻松的样子,展现出了白衣天使们应有的素养。
  除了展现疫情带来的痛苦,镜头也捕捉到了一些快乐的瞬间。两名志愿者去民政局办理结婚证,镜头聚焦在结婚证打钢印上。尽管仪式简单,可当这对新人走在人行道上时,观众从他们欢快的脚步中感受到了兴奋与喜悦。在治疗过程中,一名女患者的头发被剃光,在即将痊愈之际,她面对手机摄像头,手舞足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一名援助武汉的上海年轻医生即将回家,通过视频和爷爷、奶奶通话,说回去要拍一张全家福。在遭遇灾难之际,人们才能深切地体会到,全家团圆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在疫情中,支撑人们战胜各种困难的动力,不正是与家人团聚的强烈意愿吗?这些真实的镜头,不夸张,不煽情,却产生了催人泪下的力量。相较商业影片,真实是纪录片最大的优势,真实的记录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武汉日夜》完美地诠释了这一点。
  二.平凡之美
  从平凡中窥见伟大,是《武汉日夜》制作团队始终坚持的理念。影片以多个视角记录着这场战役中的平凡战士,凝视着他们经历着的生死离别和劫后重生。片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普通人,却都面对着不平凡的困境,艰难地做着抉择。影片并不刻意渲染悲伤,毕竟平凡人的坚守和付出已经足够感人。患者、医护工作者、志愿者,每一个人都在拼尽全力地为戰疫的胜利努力着,他们让我们懂得要热爱生命、珍惜生活和家人。
  在抗疫过程中,白衣天使们既是英雄,也是有血有肉的凡人。护士长苏洁在救治病人的时候,得知慈父因病离世,因为尸体需要尽快处理,所以她连再见亲人最后一眼都成为奢望。非常时期,一切从简,从医院到火葬场,没有仪式和送别,只能听到她撕心裂肺的哭声。然而,悲伤过后,她又擦干眼泪,继续投入战斗。患者李超和家人都感染了新冠,但他面对病魔时的乐观态度感染了身边的人。每次和父亲视频,他都面带微笑,尽力宽慰对方。然而,就在他治愈离院之际,却陆续收到3位至亲离世的消息。在之后的画面中,我们没能再看到他灿烂的笑容。出人意料的是,在这样艰难的时刻,李超最终决定捐献出父亲的遗体。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在某个地方过着普通的生活。身处抗疫一线的医生和护士都是平凡的血肉之躯,但他们却用不平凡的行为,让我们重新认识了伟大的定义。当代文坛大师米兰·昆德拉曾将不朽分为两种类型:小的不朽和大的不朽。“小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他的人心中留下了回忆;大的不朽是指一个人在不认识人的心中留下了回忆。”[2]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那些在抗疫过程中甘于奉献的英雄,他们的名字将被载入史册,获得大的不朽。
  值得一提的是,《微光》是纪录片《武汉日夜》的副标题。置身于社会大背景之中,每个人都宛若沧海一粟,如同黑暗中不起眼的一道微光。但在黑夜中,微光也可以给人带来一丝光亮和希望。如若千万道微光汇集在一起,则可以照彻整个黑夜。此处,微光隐喻着每一位为抗疫作出过贡献的普通人。正是千千万万平凡人的无私付出,使得武汉挺过了难关,迎来了勃勃的生机。日夜更迭,生生不息,《武汉日夜》中这些平凡的英雄,用他们的奉献、坚持、勇气和对生活的热爱,与疫情博弈,与死神赛跑,最终迎来了胜利的曙光。从他们的故事中,我们感受到了悲悯、尊重和对人间烟火的敬意,也从中领悟到了生活的不易与美好。   三.人性之美
  在《武汉日夜》中,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对亲情的守望、对社会的责任和对希望的执着,让观众感受到了人性之美。法国著名思想家史怀泽指出:“善就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最高的价值。恶就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制生命的发展。这是必然的、普遍的、绝对的伦理原理。”[3]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不分昼夜,为了抢救病患拼尽全力,彰显出了强烈的生命伦理意识。生与死,不停地交替着。
  在影片中,尽管医护人员奋力抢救,但是一位名叫官美玲的患者依然没能逃脱死神的魔爪。当女儿看到她的遗物时,泣不成声。此时,疲惫不堪的护士却在一旁不停地道歉,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在疫情高发期,每天都有体弱的病患离世。医护人员在整理逝者的遗物后,会一个个打电话通知家属,并向他们表达歉意。医护人员用自己的言行,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也给患者家属受伤的心灵带去了温暖的慰藉。
  此外,对亲情的守望也将人性之美完美地呈现出来。一位丈夫看到妻子在短信中说“真想活下去”时,突然泪崩。一位妻子逐渐康复,但仍留在隔离区观察,丈夫只能在远处和她招手致意,简单的动作却将爱阐释得淋漓尽致。还有一位丈夫在楼下看着在医院四楼的妻子,问候了一句后就哭成了泪人。正如周迅演唱的歌曲《有你真好》所表达的,对亲人的爱给予了患者在直面死亡时的信心和勇气,又让我们懂得了陪伴是最好的爱。爱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更加强大,也正是对家人的眷恋让我们永不言弃。
  如果说心系亲人是人之共性,那么那些在疫情中无私付出的志愿者更值得我们称赞。小伙子王震是紧急救援队队员,在寂静的夜里,他开着车行驶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把那些等待生育的孕妇送到医院。若在平时,这是一份很平常的工作,可是在这个特殊的冬天,他的每一段行程都是在躲避死神的围堵,需要极为谨慎和专业,才能保障自己和孕妇的安全。在方舱医院中,志愿者们不分昼夜地为大家服务,他们有的找不到合身的防护服,只好拖着裤子行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支撑着志愿者们克服困难,也让他们的行为闪耀着人性之光。
  人性之美也体现在对希望的执着之中。在方舱医院中,一名小患者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又如,新生命的诞生预示着希望的来临,父母第一次抱到新出生的婴儿,满怀希望地期盼着未来。影片最后,在春天来临的时刻,鸟语花香,万物复苏,明媚的阳光照耀着武汉,折射出了对生的渴望。《武汉日夜》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性之美,启示我们要珍爱生命、关爱家人、心系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四.结语
  紀录电影《武汉日夜》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结构清晰,浑然一体,将中国纪录电影推向了新高峰。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世界已然成为了一个“命运共同体”。当疫情来临之际,没有人能置身事外。为此,制片组在影片中混入了江流的声音,以此凸显团结的力量,同时展现“命运共同体”的意识。生活中从来就不缺少美,《武汉日夜》的编导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抗疫过程中一个个美的瞬间,将真实之美、平凡之美和人性之美汇集在纪录片中,提醒我们要珍惜生命、陪伴家人、回报社会。一部优秀的纪录片,总是能在记录真实事件的同时,让观众领悟到深刻的人生哲理。从这个角度来说,《武汉日夜》无疑是一部成功的佳作。
  基金项目:2019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项目批准号:gxyq2019180)。
  参考文献:
  [1] 鲍曼华.让·鲁什“真实电影”美学风格初探[J].艺术评鉴,2017(7):139-142.
  [2] 米兰·昆德拉.不朽[M]. 王振孙,郑克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56.
  [3] 史怀泽. 敬畏生命[M]. 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6:9.
  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其他文献
20世纪70年代,新自由主义开始兴盛。深陷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很快便成为新自由主义的“试验场”。不过,强调“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地区产生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拉美各国遂纷纷摒弃新自由主义模式,努力探寻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21世纪社会主义”就是拉美国家尝试走出新自由主义“改革陷阱”的积极尝试。玻利维亚作为拉美地区最贫穷的国家之一,在“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党的带领下,努力建设富有本国特色的“社群社会主义”,各项改革均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然而,2019年年底,玻利维亚经历了重大政治危
地方政府的创新行为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创新的“可持续性”也同等重要。以中部地区3个地方政府创新案例为实践分析对象,通过建构“政府-制度-社会”的分析框架,发现其动力机制包括:“嵌入型政府”是行动动力机制,包含了“社会融入”“部门交互”“组织嵌入”;“制度再优化”是制度实践机制,涉及“制度应变”“制度调适”“制度监督”;“主动型社会”是重要的社会反馈机制,包括“倒逼改革”“合作治理”“耦合链接”。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互嵌式共治”是地方政府创新可持续性的有效治理路径。
8月6日,重庆骄阳似火,位于两江新区的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的智慧工厂里,生产、测试有条不紊。  在2018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上汽红岩作为我国重卡行业率先向智能化转型的典型代表,展示了3款互联网梦想卡车系列产品:大马力互联网梦想卡车、智能车罐一体危化品牵引车和智能网联6×6全驱大件运输车。 “大块头”+“高智商”的组合,引来不少观众的围观。  3年来,上汽红岩抓住智慧时代赋予的增长红
期刊
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情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一百年光辉历程,精辟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向全党发出了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的号召,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政治宣言,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行动指南,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通过集中学和自学,我的党性再一次得到锤炼,思想再一次受到洗礼:一是进一步增强了紧跟核心的定力。
作为2019智博会的重大签约项目,重庆软件园自开园以来就呈现出迅猛的产业聚集态势,吸引了国内众多软件企业落户。  重庆软件园总裁孙丕宏,来自山东青岛,是个典型的“理工男”,第一眼就让人觉得“实在、耿直”。他在国内成功运营过多家知名软件产业园区,从两年前踏上重庆的土地开始,随着产业园的一步步发展,他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也一步步明确:不仅要做园区企业的服务员,更要做整个产业生态的“服务员”。  接到重庆橄
期刊
从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国内外多种冲突交互作用的视域,将基于国际视角的“反恐处突”议题与基于国内视角的“综治维稳”议题结合,形成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社会安全事件具有多种因素交织的显著特点,中国社会综合性风险有着多源性的渊源和演变规律。在特定时空中,多风险聚散联动、特殊安全问题突出、区域性社会安全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使得爆发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社会安全事件难以预测和完全控制。应从战略、战术层面和务实角度,探索新形势下应对和处置不同性质矛盾交织社会安全事件的新思路、新模式和新机制。
创新,作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不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创中国之治的第一动力,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拓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战略支撑,更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开启中国之治的核心驱动。十九届五中全会《建议》强调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既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定力的凸显,又是对中华民族最深沉禀赋的自信与坚持,更是在新的时代高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
从刘狄洪的画作中,可以看到其内在的孤独,而摆脱这种内在的孤独是他强大的创作动力.刘狄洪曾多次去原始森林写生,这是他生命中具有重要意义的象征事件.他通过与自然本真建立
抓机遇rnSeize an Opportunityrn近年来,重庆被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第四极”;国家“十四五”交通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
期刊
加快数字化发展进程,既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传播的内在需求,也是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非遗数字化通过数字技术在非遗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传输、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方面的作用,促进非遗保护、展示、传承、传播和创新的数字化转型。非遗数字化正呈现出技术应用更为多元化、基于数字技术的创新更为活跃以及数字化的传承和传播将成为新常态等多方面的趋势。非遗数字化所涉技术门类众多,其中数字影音、虚拟现实、增强现实、3D扫描与重建、动作捕捉等是非遗数字化的关键性技术,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掌握相应技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