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促生菌群体感应系统对根际环境胁迫响应机制的研究进展

来源 :湘潭大学学报(自然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njian99_G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根际微生物组是植物的第二基因组,但由于自然或人为干扰,使得根际微生物(特别是植物促生菌)面临着生物/非生物的多重胁迫,在此过程中,细菌的群体感应信号调控机制影响自身代谢活性和植物抗逆性,成为根际微生物-植物间互作的重要调控系统.为此,该文论述了植物促生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及促生机制,着重探讨了土壤根际环境中缺氧、盐碱、酸铝、重金属/有机污染及施加生物炭等非生物胁迫、病原菌侵染等生物胁迫下植物促进菌群体感应系统的响应及调控行为,旨在推动发展以植物促生菌群体感应系统为基础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中轻度土壤重金属/有机污染土壤的原位修复技术.
其他文献
人口的迅速增长导致粮食短缺,农药在提高农作物产量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农药在保护作物免受病虫害的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安全问题.开发能够防止农药脱靶流失且具有缓/控释功能的新型农药制剂成为农药合理利用、科学防控、减施增效的必然途径.文章综述了近年来以高分子聚合物为载体的缓/控释农药的开发和应用,并对该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新思路.
液压伺服系统能够有效地搬移托举重载负荷,因此广泛地应用于外骨骼机器人驱动系统中.液压伺服系统存在非线性、参数时变性和强干扰性等特点,常规PID控制算法很难满足控制系统快速性和控制精度的要求.为实现液压伺服系统的优化控制,该文将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引入到液压伺服系统的优化控制中,建立液压伺服系统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软件进行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神经网络滑模控制器的控制性能优于PID控制器,显著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能够满足系统响应速度、控制精度及液压伺服系统的控制要求,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针对开关磁阻电机导通相电感受磁路饱和影响大而导致转子位置角度估算精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线电感非饱和区定位的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方法.建立了开关磁阻电机相电感和线电感的函数关系式,提出了线电感非饱和区定位点的基本概念及其确定方法,并在对两相邻定位点对应区间位置角度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根据两相邻定位点来确定其转子位置角度的具体计算方法,对其效果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克服了磁路饱和对开关磁阻电机转子位置角度估算精度的影响,因而显著提高了开关磁阻电机无位置传感器的控制精度.
健康育龄女性下生殖道分布着大量的微生物,其中的优势菌群是维持阴道酸性环境的乳杆菌.女性生殖道微生态紊乱与下生殖道感染、生殖道恶性肿瘤、不孕等关系密切.应用阴道益生菌制剂是改善生殖道微生态紊乱的有效方法.研究证明,口服或阴道外用益生菌制剂具有辅助治疗下生殖道感染、辅助清除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改善孕妇阴道微生态环境以及预防早产等作用.本文对阴道益生菌制剂在女性生殖道疾病治疗中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阴道益生菌制剂相关的问题.
随着电气化进程的加快,对接触网的运行及故障识别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目前电气化铁路接触网参数较多、容易发生故障,且故障识别较慢、精确度不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动态协同更新机制的接触网故障智能识别方法.首先,依据技术标准选取接触网中常见的几种典型参数故障数据与正常数据,并完成各类别的标签指标设计;其次,针对传统粒子群算法中存在的寻优能力不足等问题,采用动态协同更新机制进行改进;然后,构建基于动态协同更新机制改进粒子群优化极限学习机的接触网故障智能识别模型(DCUMPSO-ELM);最后,通过仿真实验分析,
针对孤岛运行的微电网在传统下垂控制策略中加入虚拟阻抗后存在负荷功率分配不均、系统频率和母线电压下降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级控制的二级控制策略,即将添加虚拟阻抗的下垂控制作为第一级控制,增加无功分配算法以及电压和频率的二次调节作为第二级控制,以提高系统的无功功率分配精度;同时可进一步对微电网系统的频率和母线电压进行有效调控.通过搭建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对该控制策略的可行性进行了验证.
设计单位应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核心是从交付图纸向交付数据转变,解决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的互联互通和多方的信息共享问题.针对目前国内设计单位和电网企业之间的数据协同不足、数据不一致问题,该文首先全面梳理了设计单位与电网企业全过程的业务流程以及流程中所采用的数据编码,并分析了设计业务编码与电网企业编码之间的数据对应关系.然后,采用面分类法对上述编码所涉及的信息重新分类,对相关信息进行更加合理的组织,提出数据建模方法.最后,结合电网企业信息化系统和设计单位数字化设计平台的现状,提出构建设计主数据管理系统的思路和系统
电力建设单位在规划建设智能电网线路过程中,没有重点考虑电网的柔性负荷影响因素,导致智能电网线路覆盖率低、信号强度弱和传输性能差等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考虑柔性负荷接入技术的智能电网线路规划模型构建方法.首先,对不同类型智能电网的柔性负荷进行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建立对应补偿成本函数,在此基础上将通信可靠性和链路成本作为约束指标,以此构建智能电网线路规划模型,再采用改进小生镜遗传算法求解模型,实现智能电网线路的最优规划建设方案.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线路覆盖率广、信号强度高、传输性能好,具有较高推广和使用价值.
针对传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配合方法中存在绝缘裕度低、能耗高等问题,该文提出基于萤火虫算法的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绝缘配合方法.分析特高压输电线路与最高建筑之间的安全距离,确定输电线路杆塔侧面宽度和电压波形;结合塔杆导线与地面的高度,确定杆塔宽度对空气间隙放电电压的影响程度;根据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确定输电线路空气间隙.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类型绝缘子结构,获取绝缘子几何参数,采用萤火虫算法确定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水平,完成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绝缘配合.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所提方法可有效提升特高压直流
网络直播课堂在学习时间与地点方面灵活性较高,为未来教育方式提供新的发展趋势,为此研究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的数学网络直播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方法.按照系统性、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原则,构建数学网络直播课堂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三角模糊数建立判断矩阵,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利用多层次模糊评价模型依据指标权重获取直播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精准获取直播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该方法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内容效度较优,与实际需求吻合程度较高;应用该方法后可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